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寶成線上散文

文學3.22W

列車從江淮平原出發,進隴海線一路向西,跨中原大地,上黃土高坡,至寶雞,折轉向南,直奔成都,這就是寶成線了。

寶成線上散文

寶成鐵路是溝通我國西北與西南的交通要道,也是經秦嶺,巴山險途入川的一條工程艱鉅的鐵路。

進寶成線,首先就是入秦嶺。迎面而來的秦嶺是橫亙於中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跨甘肅,陝西,河南三省,山脈延綿1600多公里,南北寬數十至二,三百公里,面積廣大,氣勢磅礴,山體雄偉,勢如屏障。史記中載:“秦嶺天下之大阻也”,有“九州之險”的稱號。過秦嶺入川境就是巴山,劍門山。這一片秦巴山脈,峯巒疊障,山高澗深,羣山陡峭險峻,鐵路修建工程極其艱鉅。古時這條道上,行人只能揹負少量貨物,屏息凝氣的爬行在懸崖峭壁開鑿的棧道上。古典由蜀入陝“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即於此。出生在現寶成線上江油的大詩人李白,曾賦詩感歎:“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在行進的列車上,望着窗外,陡峭綿延的秦嶺羣峯中,秋色裏,滿山灌木叢,片片紅葉點綴山間石壁,下面深澗裏,嘉陵江水湍急的流淌,轉瞬間列車過橋入隧,只在短暫的隧道外給你呈現一幅幅匆匆略過的秦巴山色畫卷。

據資料載:寶成鐵路80%的軌道鋪設在崇山峻嶺中,688公里線路穿過304座隧道,1001座橋樑,989座涵洞。寶成線曾歷經多次改造,據説在早期通車的老線上,每個隧道口都會有一片墓地。

寶成鐵路建於解放初期,那時的.工程技術,裝備,設備,安全防護近乎原始,全憑施工的大批軍人,民工(現在叫農民工)人工勞作,和“大幹苦幹,艱苦奮鬥,奉獻寶成,儘快通車”的口號精神。整個工程用了四年多時間,比計劃提前13個月建成通車。而在後來的歲月裏,修建這條鐵路究竟犧牲了多少軍人,民工,沒有消息,沒有報道。埋葬他們的山腳土坡,隧道口,軌道旁,早已湮滅在枯藤荒草間。陪伴他們的也許就只有那山谷裏的風,山谷裏的雨,山谷裏的樹了。有些地段改造後,隆隆的車聲,嗚嗚的汽笛聲也遠離他們了。

小時候上學,讀過一篇課文,叫“夜走官靈峽”,寫到了修建寶成鐵路,描寫了建設工地上的一對年輕夫婦,日夜加班,就在工地旁的山坡上挖個洞,把孩子放在裏面,邊上用石塊壘個坎,不讓孩子爬出來。文章寫的很美,想象着孩子夜晚在洞裏數着工地上的燈火和天上的星星。。。。。。

那是個建設新中國,大幹社會主義的熱火朝天的年代,是個熱血沸騰的年代。同時代的還有王進喜在玉門戈壁灘上忍飢受凍的打井找油。趙夢桃象春蠶吐絲一樣,為前線將士的軍服和百姓身上的寒衣,紡着一寸寸紗,織着一尺尺布,而過早耗盡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鞍鋼的孟泰,在恢復建設中,用工餘時間從荒野草叢裏,揀拾一個個零件,螺釘,建了一個孟泰倉庫,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的新鞍鋼。勞動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巨大熱情,也使我們的領導人熱了起來,他們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有這樣的人民羣眾,什麼人間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於是相信了糧食畝產可上萬斤,鋼鐵可以超英趕美,還可以提前實現共產主義,於是就躍進了。。。。。。

寶成線上,列車在秦巴山脈中穿行,如今的機車已是電氣化了,很多地方建了複線,現在修建鐵路工程已不全是犧牲和奉獻,而是利益。企業的收入,效益,工資,獎金,福利和高管們的高額年薪。想得到一個工程項目是要經一番努力爭取的。

如今,我們這個社會,越來越擁有了許多,物質生活也越來越豐富了,但我們也失去了很多,有很多樸素的人文精神,感恩精神,對民生的尊崇和養護也淡漠了,那些在新中國積貧積弱時需要他們的脊樑作為共和國的脊樑。如今國家強盛了,富足了,中國的脊樑也就由精英和明星們來擔當了。可我們還是不要忘了他們——曾經的,新中國的脊樑。

一個總是向前看,講政治,講路線,講鬥爭,有意無意忘記過去,不知感恩,不顧惜民生的社會是可怕的,而提出關注民生,以人為本的理念才是偉大的。

寶成鐵路是一道風景線,也是一座豐碑,是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不畏艱難險阻,奉獻國家,建設國家的豐碑。

標籤:寶成線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