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那年夏天,十八歲的彩虹散文隨筆

文學1.86W

我想不會有人知道,我為什麼會選取“那年夏天,十八歲的彩虹”這個名字。其實,就連我自己也不會太清楚,也許它真的單純的只是一個名字。就像我的名字一樣,它本就沒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僅僅只是一個符號,一個每當從雙脣吐出就會讓人固定地想到一個人的符號而已。而這樣的符號又通常會是被視為唯一的,不可替代的,這也就彷彿註定了符號設定者不會輕易地設定一個符號給某一個人或某一事物。非物質的情感注入已是無可避免。這樣道來,我也就自相矛盾了。不。淺薄的自己,的確不知道我為什麼會這樣選擇,就像媽媽對於我為什麼會叫遇見一樣一無所知。只是簡單的因為好聽,好記。而我只是簡單的將兩個名字的組合——《彩虹》和《夏天,十九歲的肖像》。

那年夏天,十八歲的彩虹散文隨筆

而至於是否會有不經意間的非物質情感的注入的問題,那且就把它給讀者吧。我原本是想把名字設定為“那年夏天,貓太郎的彩虹”的,但想了想還是放棄了。至於為什麼,理由也是簡單的,貓太郎是一隻貓,沒錯,是一隻日本貓。我初而想取這樣的名字就是因為,名字裏沁潤着日式的氣息。那個瀰漫着文藝氣候的國度,那個爛漫而又令人切齒的國家總能挑起我的想象,給我寧靜的幸福。它真的很容易就就探觸到我內心深處那片柔嫩的處子之地,我知道日前這樣的表述,終歸會有些不合時宜,因此就有了“十八歲的彩虹”的出現,它既繞開了那個許多人不喜歡的國家的名字,為我避開一些不必要的話茬,同時它也能喚起我對那段十八歲難以割捨下的青春記憶,而這樣的記憶不無時刻敲擊着我,催我回去。我時刻想着如若我的擔心為子虛烏有的存在,那該是多麼令我快樂的事情啊!

《彩虹》是九月十三號我在圖書館借到的一本小冊子。作者是吉本芭娜娜,拿到那個天藍色的小冊子,我就愛不釋手了。故事是通過倒敍和插敍的手法,講述了一個迷惘的女性,在幸福面前徘徊踟躕難於抉擇的時候,採取迴避的態度,遠離熟識的人羣,遠離自己的國家,渴望通過外出旅遊忘掉一些讓自己心跳難安的記憶和那脆弱的幸福。

日本的許多作家之所以能夠,輕易地俘獲我的心,讓我像只犬太郎一樣為之奔走呼號,就在於他們的作家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思考和自我認知。他們勇於發現人的本能中的東西,他們的思考讓我為之歎服,為之致敬。再則一點,他們對私的描寫極盡能事,一草一木,一陣風,一片迎來的雨水都被描寫的真切而不乏詩意,我彷彿能夠感覺得到,大和民族是崇尚自然的一個民族。貓太郎和犬太郎都是《彩虹》裏邊男主角的兩隻寵物,男主角愛它們就像愛惜自己一樣,而女主角也同樣喜愛動物。其中有着這樣的一段論述:如果僅僅把狗當作狗,貓當作貓,這就很容易想通,就像道路就是道路,樹木就是樹木,牛排和活着的牛無關,心愛的器皿打碎了可以再買一個新的一樣的,這樣活的話也沒錯。

顯然作者並不主導人類應該這樣活。這就是日本讓我感動的地方,芭娜娜的表述和我的一個認知有着異曲同工之味。我從很早就深覺萬物的存在不會是簡單的物質存在,靈魂的存在是確乎被肯定的,無論生的還是死的,它都有自己的靈魂,生有生的靈魂,死有死的靈魂。換句話説世界上是不會存在絕對死的東西。而靈魂是會痛的,靈魂最美麗的地方就是它是充滿靈性的情感的。因此我對自己舊的東西從來都不會過於厭棄,即使迫不得已需要拋棄我都會為之祈禱,因為我相信我們的靈魂曾在一起快樂過,相伴相守過。靈魂會痛的直覺,讓我不忍做一個負心漢。也許有人覺得這樣的'觀點,近乎有些荒謬。而就是這樣荒謬的觀點,折射出了人與獸的最本質的區別,那就是人類特有的高級情感。而當人的這種高級情感的消失,勢必會帶來社會的冷漠與絕情。我並無褒揚自己的意味,這只是我個人的一己之見,人是感性的動物,就應該去壓制人性中的短板,發揚人性中美麗的一面。當然我們沒有權利脅迫任何人該如何做,但我們可以選擇喜歡什麼樣的人,討厭什麼樣的人,接近怎樣的人,遠離怎樣的人。

《彩虹》還拋給現實中的人們一個嚴肅而必須面對的問題。但自己的幸福和道德衝突的時候,我們究竟該怎樣抉擇。芭娜娜的答案是選擇自己的幸福,這無疑將道德陷於囹圄的地位。然而我相信每一個讀者都希望芭娜娜這樣設定結局,難道道德已經喪失其重要性走向應該被毀滅的境地了嗎?近些年來,有個詞映入人們的視線,它也直直給道德了一拳。那個詞就是“道德綁架”。當道德被用作阻止人們獲得應有幸福的時候,他理應受到絕大部分人的唾棄,而真正被唾棄的也並非道德本身,而是操控道德人,那些希望你道德的人。當男主角的名存實亡的婚姻無法挽救的時候,當自己的妻子懷着別人的孩子住在自己的房子裏,他去尋找第三者是否會被允許呢?在別人看來,第三者是不道德的,令人無法接受。芭娜娜把第三者描繪成男主角不可錯失的真愛,他們的不被許可的愛情就得到了廣大讀者的救贖,道德被擱置了。在《彩虹》裏,婚姻不等於愛情,甚至是脅迫愛情的道德綁架者,它也不再佔領道德制高點。我也有疑惑的地方,例如婚姻已不再具有意義,為什麼不離婚以跳出囹圄之地?也許事情往往比想象中的複雜,也小説本身也就是為了展現已婚人士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幸福的問題。而至於當真愛出現之後,該如何做也不必言説,更不必在乎別人怎樣説。

我喜歡《彩虹》這本小冊子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女主人公在外旅行時的心態刻畫的神不知鬼不覺的惟妙惟肖。那股淡淡的哀傷離愁像是跌落在心牆上的一抹倒影,揮之不去但也不是蝕骨的令人傷心。當女主角躺在玻璃地板上,看着水上木屋下的游魚,在燈光裏自在的遊弋,當我看到女主角身邊環遊的黃燦燦的金鯊,我有了想要旅行的衝動,那個依稀叫“大濕地”的地方,已經變得美妙神祕起來。而正像芭娜娜所説的:“人在旅行的時候總是會回到孩提時代。”而讀書的過程無異於一次美麗的旅行,當故事有些悽美的時候,我自會想到我十八歲的記憶,而這記憶,也正像女主角對“彩虹”的記憶與愛戀一樣,揮之不去,棄之不卻。而那個叫作“彩虹”的小餐館,也是她愛人的象徵,十八歲的彩虹又將對我意味着什麼呢?

《夏天,十九歲的肖像》講的是一個十九歲的學生,愛上一個美麗姑娘的故事。故事一樣是哀傷的,純情的少年與世俗的誤撞,必定會有一個令人扼腕的結局。

十九歲的“我”因車禍嚴重骨折而入院,入院期間通過“偷窺”迷戀上了一個美麗的女孩。卻發現她在她的父親打了她之後,將其殺害並掩埋在施工的醫院空地裏。而“我”因愛而越陷越深,離真相也越來越遠。原來,那個老者並不是她父親,而是她的情人,而埋到工地的也只是他們夭折的孩子。當“我”冒着生命危險,發現老者還活着的的時候,一切也隨之真相大白。戲劇性的故事也不無再現了青年時代我們純情的一面和對真愛的信奉與執着。而我最喜歡的那句對白莫過於:“結果自始至終,我在你面前都不過只是一個小丑而已。”

我陷入了自嘲的深淵。我思考着,該如何從這個局面裏解脱出去呢?

“為什麼?!你為什麼要這樣説?!”

理津子叫道。

“現在,你對我刮目相看了吧?”

我説。

“哪有,我本來就······”

“不,我希望你能這麼説,我為了成為配得上你的男人,而拼盡了全力。如果你真的喜歡過我,哪怕只是一刻,我也不想讓你覺得自己的那種情感是錯誤的······”

十八,十九歲的天空永遠是潔淨的。當我們愛的時候是那樣的純真和義無反顧!如果彩虹算是記憶的話,那麼十八歲對我來説絕不會褪色,十八歲是我永遠期盼的渴望迴歸的歲月。儘管那樣的歲月並不完美,但正像《夏天,十九歲的肖像》裏的那句對白一樣:如果你真的喜歡過我,哪怕只是一瞬間,我也不想讓你覺得自己的那種情感是錯誤的······

我終會回去,去證明那不可能是錯的。

當這個桂花開放的季節,《彩虹》和《夏天,十九歲的肖像》這兩本並不厚重的書,讓我重温日式的温暖和和日本這個國家的思維方式,我一直相信:意識形態並不能阻隔人類對美的共同追尋的一致的傾向性。我尊敬他們的文學,敬重他們的信仰,我願做他們的朋友,發現他們的美,忘記不愉快的記憶,十八歲的天空畢竟不應該充斥過多的陰霾,填充的更應該是美麗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