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魯迅文集讀書筆記

文學3.12W

《魯迅文集》雜文卷,當代世界出版社,2006.9 孫鬱做了篇序言,收集了1925年到1933年發表過的141篇雜文。上了10多年的學,終於在2009年5月末的一天才真正能感受到這位大文豪犀利的文筆,彷彿為我開闢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其中有欣喜,有讚歎,讀完之後我不由得思考起自己看問題的視角和深度。想把一些觸動過我內心的句子摘抄下來,對作者對文章有了多方面的瞭解以後我相信一定會生出新的觀點來。

魯迅文集讀書筆記

《習慣於改革》現在已不是在書齋中,捧書本高談宗教,法律,文藝美術......等等的時候了,即使要談論這些,也必須先知道習慣和風俗,而且有正視這些黑暗面的勇猛和毅力。因為倘看不清,就無從改革。僅大叫未來的光明,其實是欺騙怠慢的自己和怠慢的聽眾的。

《諺語》專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權時無所不為,失勢時即奴性十足。

《世故三昧》“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樣,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所以,你最好是莫問是非曲直,一味符合大家;但更好是不開口;而在更好之上的是連臉上也不顯出心理的是非模樣來。。。”這很分明,是大家不開口;或者以為和自己不相干;或者連“以為和自己不相干”的意思也全沒有。“世故”深到不自覺其“深於世故”,這才真是“深於世故”的了。這是中國處世法的精義中的精義。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果來,他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着自己。

《隨感錄六十一不滿》因為人道是要各人竭力掙來,培植,保養的,不是別人佈施,捐助的。

《娜拉走後怎樣》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忽然想到(七)》對手如兇獸時就如兇獸,對手如羊時就如羊!

《讀書雜談》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攬,然後抉擇而入於自己所愛的較專的一門或幾門;但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小雜感》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家庭為中國之基本》所以學校是從家庭里拉出子弟來,教成社會人才的地方,而一鬧到不可開交的時候,還是“交家長嚴加管束”雲。家是我們的生處,也是我們的死所。

《運命》運命並不是中國人的事前的指導,乃是事後的一種不費心思的解釋。我們先前最尊皇帝,但一面想玩弄她,也尊后妃,但一面又有些想吊她膀子;畏神明,而又燒紙錢做賄賂,佩服豪傑,卻不肯為他做犧牲。

《老調子已經唱完》我們為什麼能夠同化蒙古人和滿洲人呢?是因為他們的.文化比我們的低得多。中國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換來的。所以,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總要歷些危險。

《關於知識階級》因為兵之所以勇敢,就在沒有思想,要是有了思想,就會沒有勇氣了。在古時野蠻民族常侵略文明很發達的民族,在歷史上常見的。最可怕的情形,就是比較新的思想運動起來時,如社會無關,作為空談,那是不要緊的,這也是專制時代所以能容知識階級存在的原故。

《寡婦主義》只有極和他們相宜,——説的冠冕一點吧,就是及其婉順的,以她們為師法,使眼光呆滯,面肌固定,在學校所化成的陰森的家庭裏屏息而行,這才能敷衍到畢業;拜領一張紙,以證明自己在這裏被多年陶冶之餘,已經失了的本來面目,成為精神上的未字先寡的人物,自此又要到社會上傳佈此道去了。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老實人將它的落水認作受洗,以為必已懺悔,不再出而咬人,實在是大錯而特錯的事。“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直道。中國最多的卻是枉道:不大落水狗,反被狗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