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龔自珍詩詞《己亥雜詩》賞析

文學2.15W

龔自珍在文學和政治上都頗有成就,多通過自己的詩歌創作表達對祖國江河的關愛和對清政府的大膽批判,除了詩歌,在古文上也頗有研究。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龔自珍《己亥雜詩》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龔自珍詩詞《己亥雜詩》賞析

一、對詩句的理解:

①句:在無邊無際的離愁中,眼看夕陽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離開京師回南方,馬鞭東指,從此便同朝廷遠隔了。

③④兩句:落紅並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有新花生長,作者以落花自比,寄託了要培植人才,為國家和社會竭盡餘力的懷抱。

二、賞析:

《己亥雜詩》共315首。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戰爭的前一年,當時龔自珍辭官南歸,後又北上迎取眷屬,在南北往返途中,寫就巨型組詩。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的第五篇。作者當時憤然辭官,離別親朋好友,愁腸百結,真可謂“浩蕩離愁”。“浩蕩”一詞,除了説明愁緒之濃,還藴蓄着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對當政者的憤然、對人民生活的擔憂等各種複雜的思想感情,同時我們還可以想象作者辭官之時拂袖而去的情景。“白日斜”是説作者帶着離愁南歸,因為愁緒鬱積在胸中,所以感覺上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已日薄西山。這裏不説“夕陽”而取“白日”,正好與作者當時的心情相吻合,也隱喻當時國勢漸頹的社會現實。“吟鞭”是指詩人的馬鞭,“東指”點明瞭此行的目的地——故鄉(浙江)。“即天涯”是説距離故鄉還很遠。從這一句,我們可以想見:詩人在傍晚時分,立在馬上,面向故鄉,翹首以盼,隨興賦詩,百感交集。此時詩人在想什麼呢?想落紅護花。“落紅”即落花,全句的本義是説從樹上飄落的花瓣並不是無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爛成泥,化作精魂,養育來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環法則來自比,表示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這富有哲理的.一句話,傳達出詩人“不在其位,亦謀其政”的難能可貴的精神,表明了詩人無比堅定的決心,成為千古名句,激勵着多少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主要成就

政治

《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例如《己亥雜詩》中第一二三首,“不論鐵鹽不愁河,獨倚東南涕淚多。國賦三升民一斗,屠妞那不生栽禾。”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產、税收和水利等問題,一味依賴東南的漕運,對江南人民加重剝削,致使農業生產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國家經濟的現實進行了大膽揭露和批評。再如《己亥雜詩》中第八七首,“故人懷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蕆勛。我有陰符三百字,蠟丸難寄惜雄文。”表達詩人對禁煙鬥爭的關注,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文學

龔自珍的許多詩既是抒情,又是議論,但不涉事實,議論亦不具體,而只是把現實的普遍現象,提到社會歷史的高度,提出問題,抒發感慨,表示態度和願望。龔自珍以政論作詩,但並不抽象議論,也不散文化。

在龔自珍的詩中,“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飛”、“爪怒”、“靈氣怒”等等,習見的景物變得虎虎有生氣,動人耳目,喚起不尋常的想象。又如《西郊落花歌》描寫落花,使引起傷感的衰敗的景物,變為無比壯麗的景象,更高出尋常的想象之外。“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則從衰敗中看出新生。

實際龔自珍寫得多的還是五七言“古體侓詩”,七言的“近體詩”,而以七言絕句為大宗。一般趨向是不受格律的束縛,自由運用,衝口而出。這也以七言絕句表現得最突出。

龔詞大部分還是消閒之作,抒寫纏綿之情,成就遠遜於詩。晚年龔自珍發現自己詞的缺點:“不能古雅不幽靈,氣體難躋作者庭。悔殺流傳遺下女,自障紈扇過旗亭。”(《己亥雜詩》)。龔自珍也寫了一些抒發感慨懷抱的詞,抒發孤獨而自豪的感情;與庸俗文士的矛盾和理想不能實現的感慨;與袁琴南兒時同上家學的情景;思想上劍態和簫心的矛盾,有志於作為,又思退隱,留戀山水。

有瑰麗,也有樸實;有古奧,也有平易;有生僻,也有通俗。一股自然清麗,沉着老練,有杜韓的影響,有些篇章由於用典過繁或過生,或含蓄曲折太甚,不免帶來艱深晦澀的缺點。龔自珍先進的思想是龔自珍許多優秀詩篇的靈魂。思想的深刻性和藝術的獨創性,使龔詩別開生面,開創了詩的一個新的歷史時代,不同於唐宋詩,實開近代詩的新風貌。龔詩在當時欣賞的人不多,它的影響始大於晚清,主要由於它的突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使抒情與思想政治內容結合,又不落於以文字、學問、議論為詩。

作為古文大家,龔自珍更為有名。其散文也與其詩歌的主要精神相一致,或“以經術作政論”,或直接批判揭露現實,或借題發揮,或通過論文、論事、記物、記名勝形勢對封建統治的腐朽、黑暗作批判諷刺,思想內容豐富而深刻。而表現方法也十分多樣,或直率,或奇詭,散行中有駢偶,簡括中有鋪陳,語言瑰麗古奧。

龔文的表現方法一般很簡單,而簡括中又有鋪敍誇張,有的直率,有的奇詭。龔自珍的散文語言活潑多樣。有的散行中有駢偶,有的瑰麗,有的古奧,甚至偏僻、生硬、晦澀。龔文區別於唐宋和桐城派的古文,是上承先秦兩漢古文的一個獨特的發展,開創了古文或散文的新風氣。龔自珍的詞也很著名。譚獻認為詞“綿麗沈揚,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奇作也”(《復堂日記》二)。實際上,龔自珍的詞沒有擺脱傳統詞的影響,偏重於詞的言情本性。

梁啟超曰:“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光緒間所謂新學家者,大率人人皆經過崇拜龔氏之一時期;初讀《定庵全集》,若受電然。”(《清代學術概論》)

評價龔自珍

龔自珍支持林則徐查禁,並建議林則徐加強軍事設施,做好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準備。龔自珍一生追求“更法”,雖至死未得實現,但在許多方面產生了有益的影響。在社會觀上,龔自珍指出社會動亂的根源在於貧富不相齊,要求改革科舉制,多方羅致“通經致用”的人才。在哲學思想上,闡發佛教中天台宗的觀點,提出人性“無善無不善”,“善惡皆後起”的一家之談。在史學上,發出“尊史”的呼籲,並潛心於西北歷史、地理的探討。在文學上,則提出“尊情”之説,主張詩與人為一。[2]

龔自珍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龔自珍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進入“衰世”,是“日之將夕”;龔自珍批判封建統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會沒落趨勢、呼喚改革風雷的風氣。《己亥雜詩》中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此詩揭露社會弊病,抨擊官僚制度,表現作者火一樣的熱情,給人以鼓舞和激發。龔自珍對死氣沉沉的社會,砰然一擊,驚醒很多世人的沉夢,促使人們向真、向善、向美、向勇。抨擊專制統治的同時,還表達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

舉國方沉酣太平,而彼輩若不勝其憂危,恆相與指天畫地,規天下大計。——梁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