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天大的喜訊生活隨筆

文學1.92W

這年頭,傳統意義上的村莊概念已經被“進城熱”現象給徹底淡化了。孩子們的童年也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化而進一步城市化,最少也得“城鎮化”。村莊對於90後、00後的孩子們來説,也只是逢年過節時跟隨父母回老家看望一下還留守在那裏的爺爺和奶奶們。就像一次鄉村一日遊而已。居住在縣城裏的孩子們還能在清明節時回老家的祖墳上去燒紙祭祖,也只是耽誤個一天半晌的功夫。而那些富裕起來的家庭索性將孩子送到中等城市,甚至是省會城市裏讀書,相對而言,這些孩子回老家的機會就少得可憐多了。農村婦女,實實際際地成為了孩子讀書的陪讀者。我們這一代人的子女,特別是比我們小几歲的青年農民們的子女們,隨着入學、升學、會考、大學聯考、就業分配等現實問題,“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認識比以往更加深刻,為孩子提供儘可能的受教育條件就顯得極為迫切。

天大的喜訊生活隨筆

農民種地由於“退耕還林、還草”政策的推廣,相對於我的父輩們來説面積大大地縮減了許多。比如原來人均耕地面積是8畝左右,那麼現在也只有不到4畝左右,縮減了將近一半。當然,我説的是山地面積。至於水地,由於家鄉礦產資源開發、各種工廠場地建設佔用,無論從面積上、還是從水源上,早已改變了往日模樣——變成了旱地。

家,不管是移民搬遷、還是集中修建,長期居住在裏面的人都只是些留守的老年人羣。他們有的還在挑揀着“良田”力所能及地耕種點“鍛鍊身體”式的土地;有的人由於常年的風雨勞作,身體落下了各種疾病,加之上了年歲,無奈到在一生都鍾情的土地上竟無力去用心愛的農具去勞作的程度。

古老的村莊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也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在空間上,在歲月的更迭中漸漸地變成了我們內心底説不出的痛。

少年時期,多麼盼望村子裏能有一條通往鄉鎮的柏油馬路。等了將近30年,期間通過各種渠道、多方打聽,得到的回答是政府沒有此項計劃。那一次次喜悦的夢裏體驗:帶着妻子兒女駕車奔馳在回家的新路上,即便是大雨滂沱我也不用擔心汽車上不了坡、下不了窪而誤了回單位上班。然而,夢醒後的感慨依然是——又一個黃粱一枕。

生長在北方的人是不懂得南方人那種“太陽出來喜洋洋嘍”的喜悦心情的,就像南方人不曉得北方農村在農曆“五月十三”和“六月六”“求雨”時的心情是一樣的。此時的南方正處在梅雨季節,天空自然是陰雲密佈、細雨綿綿的,壓抑了人們的心情。太陽一旦出來,那滿天的烏雲被風吹散,心情能不“喜洋洋嘍”?而北方的莊稼地大多是種在黃土高原的山坡坡上的,山地居多。五黃六月正是莊稼長苗、拔節、抽穗的緊要檔口,決定着秋季收成的好壞。如果老天爺給個好臉色,農民們的辛苦就沒白費;反之,一切都是白費!這便是典型的“靠天吃飯”狀況。而北方農村的人們祭祀求雨的急切與虔誠就不難理解了。

村支書老哥打來電話説:“鎮政府的.紅頭文件裏把咱們村也列在今年修建水泥路的名單上了!”用典型的陝北方言,在我當村支書的户下老哥哥口中説出來,可把多少年來積鬱在我們這一代人心頭裏的夢,親切而又喜悦地給釋放了出來!

天大的喜訊呀!

這條“村村通”公路一旦修成,年輕人就可以十分便捷地往返於城鄉之間、村與村之間。什麼打工種地、買藥看病、糶糧賣豬、回家過年,用時下一句流行的話説:一切“OK”了!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記得在我20年前從府谷過黃河,到山西太原的高速公路上見到過。當時還不理解在黃土高原上修路與致富有着什麼關係,主要還是考慮到方不方便上去了。沒有切身的體會,你是不知道豐收後農民打下的糧食因為道路問題而賣不出去的那一個着急呀!

我相信明天,隨着城鄉之間交通網絡的四通八達,不僅僅是打工種地、買藥看病、糶糧賣豬、逢年過節這些出行方面上的便捷,而更多的是我們的孩子們長大後會記住自己的鄉愁;我們的國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帶領13億人民會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

標籤:隨筆 喜訊 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