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苦樂相伴隨筆散文

文學1.54W

有人説:“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顆明珠,既能在陽光下熠熠發亮,也能在黑暗裏閃閃發光。”1994年春,年近不惑的我家裏孩子小,又沒事做還不能外出打工,惟有在閒暇無所適從之日,在家中閲讀書報或打開收音機。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到山東、河南廣播電台新聞聯播、文學等有關欄目一概收聽。尤其是河南台每日下午的“青青芳草地”文學欄目,幾乎是每期必聽。藝術的魅力加上情感的薰陶,我不甘平庸的心理愈加顯得不安分,想起自己近半生坎坷的命運與生活中遭遇的磨難,那種“一事無成驚逝水,半生有夢化飛煙”的蒼涼之感頓襲心頭。同時,一種寫作的慾望和衝動也直往外湧。於是,我又毅然拿起了筆,流着激動的淚水,寫下了《楝子樹》這篇共1100餘字的抒情散文,寄到了河南省人民廣播電台“青青芳草地”文學欄目組,渴望着能被播出。

苦樂相伴隨筆散文

10多天後的一個下午,我剛打開收音機就聽到河南省廣播電台播音員播出我的散文《楝子樹》一稿:“我家住在村東頭,門前有棵楝子樹。那還是刮‘共產風’的時候,老支書在村頭的十字路口栽下這棵樹,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三十多年的風風雨雨,方圓10多米的地面被它的枝條遮蓋,三米多高的身軀能讓人雙臂合圍,歲月的刀筆在它身上刻下大大小小的裂痕。它一生凝結了一個字就是苦。一提到苦,人們自然會想到黃連,以及那過去食用過的苦苦菜……”

聆聽着播音員那抑揚頓挫、悦耳動聽的'聲音,我心潮起伏激動不已。情不自禁地反覆吟誦起李白的那首《憶東山》詩:“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後來,《楝子樹》這篇散文相繼在中央、山東、菏澤廣播電台、《菏澤日報》、《曹州晚報》、《民兵生活》、《作家與讀者》等10餘家媒體播出與刊發。2000年初,又被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陳列館收藏。接着,我又寫了幾篇詩歌寄往雲南的《茶花》雜誌,當年也被採用。

讓我難以忘懷的是1995年夏天,上級號召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發動羣眾植桑養蠶為突破口,確定在典型村陳樓舉辦養蠶技術培訓班。要求每個村至少參加一名培訓人員,必須是有文化、愛科技的新型農民。村幹部經過篩選就通知我到該村去參加養殖技術骨幹培訓。負責組織培訓的上級領導有黨委委員、宣傳委員李雲敏,通過二十餘天的接觸,她瞭解到我有寫作的特長,並且還發表過一些文章後,説鄉里正缺一名新聞幹事,已尋訪了好長時間一直沒有物色到合適的人選,問我是否願幹?當我問到待遇的問題她又解釋:有固定工資,發了稿件可以按黨委制定的措施兑現獎勵,若被縣委評上新聞拔尖人才,縣委還給辦理農轉非和財政編製成為正式工作人員。我心頭為之一振,正如那久被冬日的嚴寒困繞的肢體,倏爾透來一縷温馨的陽光舒心愜意,又恰似在黑暗中摸索時忽然看到黎明前的一線曙光一樣,心裏又充滿了希望。

根據宣傳委員的介紹,我多次給縣委宣傳部新聞科取得聯繫,先讓我重點給《菏澤日報》寫 稿,觀察試用一段時間再決定是否錄用。不久,我採寫的《偷雞不成蝕把米,心生邪念腳軋傷》、《誇誇俺村的“王老憨”》、《服輸》、《天地姻緣一線牽》、《小鄉辦起交易會》等稿件相繼被《菏澤日報》採用。數月後,我便被縣委宣傳部破格錄用為專職新聞幹事,自此,我才有了一塊施展寫作的天空,決心奮力一搏,發誓要找回往日失落的一切,去圓那個未能圓的“夢”。

標籤:苦樂 隨筆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