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清明節隨筆(合集15篇)

文學9.22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隨筆(合集15篇)

清明節隨筆1

清明節,家家户户都要祭拜祖先。我們也不例外,往年的清明節,去年的清明節天氣很不好,下着大雨。“清明時節雨紛紛”山路泥濘這是,我最擔心也是我最害怕的事。因為上去的路全是泥路,萬一一不小心,就有整個人滾下去了。所以我們只好扶着旁邊的石頭小心翼翼的向上走。

了山頂,大人們忙着把祭拜的東西放好,之後就是燒紙了,火一燒起來,那場景可壯觀了。可是隻要有雨,就變得無趣了。不過沒關係,下了雨,似乎呆在夢境一般,還可以試試居高臨下的感覺,從山頂向山下大喊或一覽眾山。可不止這些呢,每當拜完一個地方,那些祭拜的東西就可以吃了。這往往使我們小孩子最期待的

可是,今年的清明節跟以往的有很大的不同

古人有云: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啊,又是一年的清明,連日裏天陰沉沉的,最終雷公電母忍不住了,提前把雨降下,還沒到清明就已斷斷續續下子個星期的雨。清明放假時,一般我們家都不行正清的,所以清明那天我可以在家玩,但是今年媽媽跟我説明天早上要早起,我們要去掃墓,我當時就納悶了,怎麼會明天呢,第二天早上媽媽跟我説,今天不是去掃墓,而是去拜你外公,今年年初,他突然離我而去,如果他臨走前對我説些什麼我可能不會這麼傷心在他離開我的前一星期還在和友人談論健在的長輩,祈禱上帝容許他多活幾年,看着我考上大學。可是他等不急了,一刻也沒多留給我,讓我陪他説説話,再聽他苦口婆心的訓斥。誰説不是這樣?可憐的人們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清明又到了,倍加思念已故的親人,我的心就像有什麼東西揪着一般,到了外婆家,簡單的吃過了早飯,便和兩位舅舅前往公墓,一路上我的心情都是沉重的,跟那天上的烏雲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一路上的風景朦朦朧朧的,不只是風景朦朦朧朧,還是我的眼睛朦朦朧朧的,外公是一個對我非常好的人照顧了我十多年,今年駕鶴西遊了,一想到他對我小時候的一幕幕,我的眼睛就變得朦朦朧朧的,晶瑩的淚珠不爭氣的流了下來。到了那裏塞車太厲害了,只能徒步行走,天上的黑雲似乎在襯托襯托我的悲傷,嚎啕的大雨似乎在訴説我的疼,

到了公墓,在祭拜外公的時候眼淚又不爭氣的流了下來,看到那上面的照片,往事如流水沖刷我的大腦,我把東西擺好,心裏跟外公説着話,外公啊!您在天堂還好?生活過得幸福嗎?我們在人間都非常思念您,都希望您過得好。外公,我們在這裏燒了一點錢,幾套衣服和一些用品,您記得來拿。

縱使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容若那位相國公子,因着那相知卻不能相見的縷縷牽念,倒出他心底最真摯的思念。而我對你的思念會像大海無邊無際一眼望不到邊。清明是行孝的節日,我們得好好珍惜和親人在的時光,不要等他們不在了,再來後悔。

清明節隨筆2

有時候我們總是以為外界環境錯了,其實錯在內心。

這個假期有幸能一個人獨自在學校,在宿舍,一個人的生活,能讓我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精神層面。

1。思考了自己與外界的關係

之前有個名詞“社會主義巨嬰”,老是自詡見多識廣,最終也栽在了這個詞上。無法處理好與外界的關係是巨嬰的一個特點,一個人為中心,沒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好吃懶做”,表裏不一……沒想到另一個我如此不堪,好像恰好佔到了我最討厭的所有性格。

我也有要守護的東西,但這種守護的信念還不夠強大,其實也是自己本身不夠強大。前期一直吃虧,其實吃虧也不失為一種好事,但要講究一個度,比如一場遊戲,你可以為了求穩在前期讓資源,但是同時也要保證自己的一個發展,如果不管不顧,只是一味的讓,一味地主動吃虧,那不過是給自己掘了一個深深的墳墓。

2。重新思考了夢想

其實關於夢想我沒有停止過思考,就像對科技產品那種無法抵擋的熱愛一樣,對夢想,我也是有自己的想法。我想要自由。?之前老是以為,只要逃出來就是自由了。但萬萬沒有考慮過我逃出來後要面對的是什麼?也許就死在邁出所謂的自由的一步的那個距離,天真的以為自己為自由而死,其實只是宇宙中一顆小小塵埃的消散。沒有價值,也沒有意義。

所以我還要活下去,不僅要活,還要活得漂亮。就像《讓子彈飛》中張牧之説的“之前是不想和他們玩,現在我不僅要玩,還要玩的贏”。

3。思考另一個自己

只有有做過一個性格色彩的調查,我是一種“紅藍色彩”,這是兩種非常矛盾色彩的混合,這種性格色彩的人剛開始的時候是一種色彩,但是在後天不可抗的因素的影響下,形成了一種與之相對的色彩的“習慣”,漸漸的自己也認為是理所當然,於是便有了“紅藍色彩”這就很好玩了,就好像諜戰片一樣,你不知道誰是卧底,只有通過觀察“自己”的行為,習慣,動作,甚至分析自己的心理,來判斷自己最開始時候的性格色彩是怎樣的。這是一個有挑戰的,且具有一定欺騙性的工作,不過我挺喜歡的。就好像知道有寶藏,也知道獲取藏寶圖的方法,沒有理由不去試一試。

4。忠於自己

這篇文章寫得有點亂了,像散文,但是還分着點。這就有點四不像了,不過,開心就好,這就是我的風格。

我決定,任何時候都不對自己説謊。不論屈從於多麼強大的勢力和輿論。這是生而為人的一項基本權利,和作為一個獨立人格的前提條件。ineedtodothis。

5。找個活着的理由

有時候覺得王者榮耀這個遊戲的人物設計團隊真的有水平,每個人物的台詞,既符合設定,也有一定的思辨意味。這個遊戲中,韓信有一句台詞「人總得找個活着的理由」每次聽,都如雷貫耳,加之韓信這個英雄可以説是一個大心臟,carry全場。不免讓我想,我活着的理由是什麼?也許高中的時候會説出一堆大道理來。但是我現在卻不知道了。計算機夢破滅過,籃球夢破滅過。我現在還能為了什麼活着?説實話,為了我喜歡的姑娘。之前會覺得人生嘛,眨眼一瞬間,要讓自己短暫的生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道印記。但還是自己當時太年輕,忽略了為人的本質屬性。人嘛,就是要生活,要去愛和被愛,這是人基本的也是終極的快樂。所以也不為那些虛名浮利。就是為了自己喜歡的姑娘,努力變成一個優秀的人,能在合適的時候,有合適的資格,和她在一起。就是這麼簡單,為了愛。《大聖歸來》中孫悟空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法掙脱如來的“法印”,但就是為了小和尚,不顧自己的“拼命”,讓法印“不攻自破”。

嗯,大概説這麼多吧,又到了快凌晨一點。説好的早睡早起呢。

晚安啦,我的愛人。別等我,你只需肆意奔跑,剩下的交給我就好了,放心吧。

清明節隨筆3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因此,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根據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清明節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

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所以,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隨筆4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時間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時間,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也是關鍵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時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隨筆5

今天是4月4日——清明節,我和婆婆,爺爺,二姑一起去廣安上墳,這一天的天氣有點陰沉,好像要下雨的樣子,讓我想起了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句。一路上,我看見許多人手持菊花、還有炮竹、冥幣……一些燒給祖先的東西,而我則和爸爸一路找着祖祖的墳,那裏的墳可真多。

到了祖祖的墳以後,我們先燒香,接着再把準備好的冥幣燒給祖祖,願祖祖在天國裏得到很多的錢,買東西給自己吃,買自己衣服穿,買小轎車開……等等一些要買的東西。每年上墳都是這些程序:一、燒香。二、燒冥幣和一些天國用的東西。三、叩頭。四、燒鞭。這也是對死去的親人一種紀念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又浮現在我的耳邊,每當想起這句詩句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那些離我們而去到天國的親人,總是不禁的想起他們,想起他們的對我們這些人的好,而這些人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我們會每年4月4日去看他們,替他們掃墓,也算是一種寄託哀思吧!

清明節隨筆6

清明節這天,我們一家人去窯上水庫旁邊的山上給爺爺掃墓。

走在山路上,可以看見因為天氣乾旱而枯萎的莊稼,土地裂開大嘴,乾硬得好像石頭。曾經葱葱蘢蘢,開滿各種各樣色彩繽紛的野花的山上,現在只剩下雜亂的乾草;往日碧波盪漾的水庫,如今好像一個淺淺的水塘。火辣辣的太陽曬得我們睜不開眼睛,而往年的清明卻下着綿綿細雨,還有一絲寒意。

到了墓地,我驚訝極了,怎麼往年墳墓周圍長得又高又壯的杉樹,今年卻乾枯得無精打采了?深深的雜草已沒有了往日的勃勃生機。我們不能好像往年一樣點香燒紙祭奠爺爺,因為由於天氣的乾旱,樹木都乾枯了,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點火,無疑會造成森林火災。我們剷除了墳頭上的雜草,把周圍打掃得乾乾淨淨,還給爺爺獻上了鮮花和果品。

今年因為西南地區出現近明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乾旱,所以這次我們掃墓時沒有看見綠瑩瑩的草地,沒能欣賞到五顏六色的野花,也沒有感受到鬱鬱葱葱的森林氧吧。媽媽説,現在全球的氣候變暖不是好事情,其實是大自然對不愛護環境的人類的報復。

清明節隨筆7

兒時,對於清明的印象是簡單而又清晰的。記憶中的清明,是簡簡單單一幅圖畫,畫上是幾簇山楂花、幾根系着冥花的青棍、幾縷佛前的香霧。

那時對清明的意義的理解甚是淺薄,只是為着那些一年才接觸一次的、對小孩子來説還算新奇的東西,便年年盼着清明的到來。記得初次讀到“清明時節雨紛紛”時就覺得驚奇,因為我的記憶中的清明都是暖日,和着輕柔的春風,蝶戲花間,蜜蜂在一畦畦油菜地裏忙碌。我們就從油菜花間的田埂走過,摟着一捆青棍,偶爾冥花被什麼東西勾住了取不下來,也會引起我們的笑聲在温暖的陽光中盪漾,便更不能體會“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滋味。那些厚厚的數級石階對我們而言便是一種挑戰,當我們在氣喘吁吁之前,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俯瞰腳下的那片廣闊的沃土、層疊的梯田、隱隱約約綴得漫山遍野的山楂花時,愉悦的心情便從心底滋生出來了,不有得歡呼雀躍。直至開始上墳,乖乖地按着大人們的叮囑做好後,所關心的事也只有放鞭炮和採山楂花了,至於在這塊土地上安息着誰,反正我們也並未曾見過。那時的清明,就這樣一路充滿樂趣地過去了。

那個時候,你只需帶着一顆真摯的童心、一份準備時刻迎接、擁抱、感受大自然的心情,就足夠了。

而如今,隨着年齡逐步地增長,往年一直輕快而過的清明愈來愈沉重起來。並不僅僅因為已經懂得清明是個用來祭奠、緬懷的日子,還因為突然發覺,漸漸逝去的,除了時間和人,還有周圍的一些事物,於是,內心變得空落落地。

油菜地已然越來越少了,盛開的只有同樣嫩黃的白菜花,也不見了蝴蝶。石階大多數已被水泥路覆蓋,不再蜿蜒,不再錯落有致,而是像一眼能望到底的、斜斜鋪着的銀白色地毯,沒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上墳的路突然變得輕鬆起來,因為腳程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加快了,只是極目遠眺,看到的也只是稀疏的幾枝紅色山楂,粉色、紫色、白色的竟全都不見。

唯一不變的,只古寺裏清脆而熟悉的木魚聲,就連爐中的香,也已經換了又換,一股淡淡的香味在寺中瀰漫,連同縷縷不絕的輕煙逐漸消散。輕步走過佛像前,每邁一步都是慎重而安靜的。面對它們,已由最初的敬畏變為了一種虔誠。於是雙手合十,祈禱過後於香爐中插上三柱香,不待它們靜靜地燃完,便轉身離開。離開時,仍舊很安靜,你能聽見風掃過竹葉的聲音,如山林的囈語。

又一年的清明過去,我卻總覺得少了些什麼,但怎麼也想不起來了。

清明節隨筆8

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我掬起春天第一片思念,捧送您永遠的寂寞,在這個無雨的清明時節。一副宣紙點綴出眾多景色,卻再也喚不回那一縷幽魂。

山一程,水一程,走一程,停一程,在我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中,您那顆普通的靈魂早已走得很遠很遠,再也沒有歸期,也再也沒有回程。

沒有人知道,生與死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時光輕飄飄匆匆飛逝,沒有誰能成為誰的永久。柳已抽綠,春已來到,只有那顆滄桑的心還在尋尋覓覓,無處釋懷,無處寄託。

清明節隨筆9

一直都以為死亡離我很遠。當爺爺去世時,我甚至沒有開始記事,也並沒感覺有多悲傷;當奶奶逝世時,本身在一起的時間就不長,也很快便忘卻了。每每當得知哪個陌生人又去世了,我也就聽過且過,並不曾放在心上。

當我還是個牙牙學語的孩童時,也曾想入非非,擔心的牽起母親的手,説着:“要是有一天媽媽也去世了怎麼辦?”她聽了便温柔的撫摸着我的手,然後答道:“那有什麼可怕的呢,自然規律罷了。”於是,這一天便如期而至。

當我得知了母親的死訊,並不驚訝,也不難過,內心只是異常的平靜,就好像五藴皆空了一樣,除此之外便只有遺憾和若有所失的感覺,就好像內心被開了一個大洞,止不住的向外漏着什麼。隨後便開始後悔自己沒能鼓起勇氣去見她最後一面,亦或是給她打上最後一通電話。

明明是春天,可殯儀館的古樹卻依然不停的飄落着新葉,散滿了一地,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靜,甚至能聽見蕭瑟春風在落葉間穿梭的“沙沙”作響,我獨自一人,到來了。

昨晚,父親叮囑我説:“人與人交集在一起都是因為有利益關聯,即便是再好的朋友照顧兩三天也足夠了。這些形式上的東西都是給活着的人看的,有些人甚至只是過來看個笑話。”他頓了頓,繼續説:“保持沉默,如果有人來問你什麼,隨口敷衍就可以了。”

廳前,圍滿了花架子,前來為母親送行的人並不多,大概也就七八人,大多是些熟悉的面孔,除了母親的那兩個朋友和繼父外,都是很早以前和她合作過的同事。別上假花,最後默默地看了一眼棺材裏母親的遺容——臉色憔悴,形體消瘦,面無表情——已然成為了一具真正的乾屍。我不想再多看上一眼,只是感覺心裏有一股惡寒——她的所作所為,所付出的努力,那些輝煌的成就,那些偉大的思想或是理念,都不為人所理解甚至是瞭解,卻僅僅以這種行屍走肉的形象被周圍的人所熟知——作為凡夫俗子眼中的一個失敗者的形象孤獨地死去,這一切都令我感到不公與不甘——也許成功了流芳百世,但失敗了同樣應該要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亦或是“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英雄氣概呀!

送別時,沒有一個人不是淚流滿面,唯獨我毫無表情的低着頭,心中只是充滿了憤懣與沉重。當棺材被推進了焚屍爐,我扭過頭,不想再多看一眼。在隨後等待的時間裏,大部分人都坐在長椅上閒聊,説着那些客套話,而我只是坐在遠處看着,內心異常的平靜,沒有一絲的波瀾起伏——所謂自憐或是悲哀的情緒確乎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呆呆地望着手上精緻的石英錶,仍記得病牀上的母親見到時的喃喃自語:“這是我送給爸爸的。”——十幾年過去,卻依然完好無損的到了我的手上。

突然,母親的那位朋友不知從什麼時候走了過來,她緩緩地説着:“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互相理解,或許你們知道她的所作所為,但也不會表現出來,更難以提供支持。越是渴望被理解,便越是急於求成,更加沒日沒夜的工作,最終就積勞成疾。”她頓了頓,繼續説:“你的媽媽是個堅強的人,是一個關心別人超過關心自己的人,只是行為上很強硬。但我覺得,作為一個女人,應該要懂得退讓,去尋求幫助。有時不去在乎那麼多,把一切放的輕一點,會好很多……”這些話聽着十分耳熟。她是如此,我也一樣,但,性格怎麼可能會改變呢?

回到家中,現實的父親一如既往訴説着母親做出的選擇是多麼的愚蠢,雖然我知道,他也因此整晚的翻來覆去睡不着——真情,尤其是愛,應當是一輩子都消磨不掉的。

唯一一件令一向看得透徹的他不解的事就是:為什麼繼父要為了一個早已和自己沒關係的人開追悼會。他或許永遠也想不到——這就是人性在黑暗中最後的光輝吧。

清明節隨筆10

最近高強度的工作讓我總有種窒息的感覺,回想起前日裏的輕鬆,內心深處又徒增了許多悔意。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假期,我不知道該用何種心態來告慰逝去的親人和自己一去不回的年歲。

今年家裏沒有我牽掛的人,爸爸媽媽隨着姐姐去了彩雲之南,我總覺得這是命運該給他們的經歷,更在內心深處希望他們通過這次遠行能夠得到更多。姐姐與姐夫在20xx年結婚,由於路途較遠,爸爸媽媽從未去過那邊,對於一對在農村生活半輩子的`夫妻,我想他們早已失去了對未知旅途進行探索的新鮮感,今年春節,姐姐與姐夫相伴留在我家過年,其實我能夠猜透他們的心思,就是希望父母能夠抽上一段時間去雲南看看。

昨日給父親打電話,聽得出他的言語之間透露出幾分醉意,可能是長時間呆在火車上太過勞累,父親選擇用酒精來解乏。母親剛到雲南,就不願與自己從未見過面的外孫女分開,突然覺得她像極了孩子,雖然,這些情景都是聽姐姐在電話裏説的,但是,我依然能夠體會到父母內心深處的歡欣。對於姐姐來説,父母可能是不公平的吧,把她一個人丟在那麼遠的地方;對於父母來説,姐姐可能是不孝順的吧,為了自己的愛情,竟然狠心丟棄整個家庭。那時候,我也認為姐姐狠心,隨着慢慢成長,我逐漸體會到幸福對於一個人來説的重要性,於是,我開始體味這種兩地分離的感覺,所幸的是,姐姐的生活很好,不會為了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而真的變成山裏農婦,這是我最期許的事情。

奶奶剛去世還不到兩年,想起這個清明她與爺爺的墳前再也沒有新添的紙錢,我心裏甚是難受,奶奶在世時,我從沒想到她會突然説走就走,連最後和她説話的機會都不曾留給我,我開始胡思亂想,奶奶是不是覺得我們嫌棄她了,而獨自一人去找爺爺了?還是因為她不願接受這種沒有盼頭的生活了才撒手人寰。只見新人笑,未聞舊人哭,我不知道這種所謂的陰陽兩隔是不是對我曾經不知道珍惜親人在身邊最大的懲罰。

清明來了,再也不見欲斷魂的行人,彷彿,家鄉的老屋依舊在輕聲低語,不讓我忘記曾今的一路行走,不讓我忘記那段本該牢牢記住的親情。

清明節隨筆11

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如:緬懷祖先思念親人的清明節;全家團聚、歡聲笑語的春節;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端午節;張燈結綵的元宵節等等,藴含了我國人們尊老敬老、愛國愛民、團結友愛的優良品德。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本,也是民族發展的基礎。我國的傳統節日很多,它寄託了人們對整個民族的憧憬,也是弘揚與傳承民族精神的一種有效表現形式。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它獨特的淵源。

幼兒園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對孩子進行傳統節日的教育:

1、加強教師傳統節日教育水平的專題培訓

2、保證傳統節日教育在教學活動中的開展

3、傳統節日教育滲透於一日生活中

4、區域活動中開展傳統節日教育

5、環境創設中滲透傳統節日教育

6、家園結合中強化傳統節日教育

清明節隨筆12

現在是三月份的最後一天,轉眼間清明節就在跟前。突然間想為逝去的青春祭奠,寫些文字----

拿什麼祭奠你,我的青春。因為曾經揮霍過,所以祭奠;因為曾經輝煌過,所以祭奠;因為曾經迷失過 ,所以祭奠;因為曾經莽撞過,所以祭奠;因為時光不倒流,所以祭奠!可除了祭奠、除了追憶,青春是一個誰都永遠都抓不住的東西,她在一瞬間就從我們身邊溜走了。在當我們回過頭來尋她的時候,她已隨風而去。青春走得太快,只留下背影,黯然......

正如故鄉是用來懷念的,青春就是用來追憶的,當我們懷揣着它時,它一文不值,只有將它耗盡後,再回過頭看,一切才有了意義——愛過我們的人和傷害過我們的人,都是我們青春存在的意義。青春沒有憂傷,憂傷總是在青春過後出現。再見了,青春;再見美麗的疼痛;再見了,青春;再見永恆的迷茫;再見了,青春;再見燦爛的憂傷。為了紀念我們那逝去的青春,為了紀念曾經深陷不見底的憂傷,清明節,值得紀念、祭奠、掃墓......要告別的不是青春不再,而是那伴着淚水和笑聲的年華。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一段時光,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隨着我們漸漸長大,漸漸失去純真,漸漸世故圓滑,漸漸明白有時候很多的事並不是我們所預想的那麼美好。在青春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失去一些東西,也會得到一些東西,畢竟上帝總是最公平的,他在給我們關了一扇門之後,也許我們就會發現他還給我們開了一扇窗,這是自我安慰的説法。誰能不受傷,誰能不疲憊,誰能不悲觀,誰能坦坦蕩蕩地説一句:“我的青春不哀傷,我的成長一帆風順。”誰能?誰都不能!因為我們的成長需要付出代價,而青春只是正好出現在這一徑長途上。

被人誤解的心情很痛,如果沒有人相信你,那就自己相信自己;如果沒人欣賞你,那就自己欣賞自己;如果沒人祝福你,那就自己祝福自己。用心去觸摸屬於自己的陽光,用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紀。自己讀懂了自己,世界才能讀懂你。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段有青春光陰裏肆意的張揚,等到回憶的時候,能無憾的説:那些年,我曾經做過的一些事,曾經相處的一些人,足以讓我的一生如此坦蕩。青春啊,青春,我從不曾辜負你!

青春的歲月,就像這清明時節的初蕾,清新、歡快、美好。然而,時間不會定格,花蕾終究要綻放,擁有青春的時候,並不覺得它可貴。當它熬盡以後,回過頭看,一切才有了意義。那些愛過和傷害過自己的人,都是青春存在的意義,都是人生的另一個見證。也許面對生活,我們該學會妥協,那樣或許不會過得這麼累吧?我們要做的只不過是一步一步穩穩的走下去,故事結局如何又能怎樣,畫筆在我們自己手中,是好是壞,笑笑便好,沒什麼可遺憾的,就像歌中唱的那般:

為了紀念那段終將逝去的青春

夢中為誰而喜

醒來為誰哭泣

以為感情世界不顧一切就會有結局

生命有太多的意義 愛並不是唯一

你和我的故事就算再美也只是個插曲

可是我該如何剪斷心中的思念

原諒我放棄一切只為執着的明天

唱一首歌 紀念我終將失去的青春

愛一個人 天真的以為會是一生

唱一首歌 懷念我終將失去的愛情

這世界有一個人

總會陪着你走 不會再離開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清明節隨筆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是清明節,雨淅淅瀝瀝地下着。我隨着爸爸媽媽回到老家,路上顯得比較擁擠,大家都趕着去老家祭祖。等我們到了老家,親戚們都已經到齊了。我第一次見到這麼多人在爺爺奶奶家聚會,比過年還要熱鬧。

我們吃過了中飯,大家便從家裏出發,這時雨停了,太陽出來了。我們帶着奶奶早已準備好的東西,一起上山去祭祖。一路上,田地裏油菜花開,蜜蜂嗡嗡,遠遠望去,大片的油菜花在陽光照耀下,像金色的綢緞閃閃發光。儘管下過小雨,但還讓人感到春天濃濃的氣息。山上有許多人在祭祖,不時地傳來鞭炮聲。

爺爺奶奶説:“我們要先拜祖祖太公的墳。”祖祖太公在全家人的心中佔有特殊的地位,每年祭拜都從這裏開始。只見伯父們將落葉掃開,將雜枝砍掉,在墳前擺上糖果糕點等,在碗裏倒上酒,然後緩緩地灑在地上,奶奶嘴裏喃喃地説着,祈求祖宗的保佑。在墳前,大家以輩份和長幼秩序跪拜。燒上紙錢,點燃鞭炮,隆隆的鞭炮聲響徹了這寂靜的山間。

清明節隨筆14

清明節回家,藉着掃墓,重走童年的路。

爸爸是浙江人,以做松油,做香菇謀生。所以從小我們田裏的活幹的少,但是,山是我們最熟悉,尤其是熬山。那裏到處留着念想,佈滿回憶。

記得有一次在山上過夜,夜裏醒來,聽到森林裏傳來陣陣呼呼聲,一摸,爸爸不在。我頓時恐懼無比,哇哇大哭。我摸黑邊哭邊跑,最後發現附近有一盞煤油燈亮着,原來勤勞的爸爸看我睡着便起來挖菜地。白天要做松油,做香菇,還要幫助生產隊管理一大片的地瓜,實在沒有空,於是爸爸常常利用夜晚摸黑種菜。

爸爸已經走了十多年,可是爸爸用身體力行傳給我們兄弟姐妹的一大筆財富——勤勞,所以時值今日,我們不敢懈怠,唯有勤勞對待生活。

此刻,滿眼望去,記憶中的筍廠早已拆除,松樹沒有了蹤跡,杉木,翠竹,板栗樹等經濟林取而代之。或許那些曾經的採田珠,採蘑菇,拾茶梨。故事也將漸漸老去。

幸好還有媽媽和我們一起嘮叨那些年裏的老故事,還有媽媽陪着我們踏上熬山路。多年以後,誰來陪我看熬山?

清明節隨筆15

記得古詩説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講的是清明節雨天、人們傷心的情景。可是,在今天清明節的第二天,天氣十分的晴朗,外面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到處是春暖花開的景象,我、爸爸、媽媽、外婆、哥哥、舅舅一起去南北湖掃墓。

我們乘着開往南北湖的公交車,來到了我們海鹽縣的旅遊景點——南北湖,湖邊到處是行人,有來掃墓的,來旅遊的……我們無心欣賞南北湖的美麗景色,直接來到半山腰,來到了外公的墓前,外婆依次擺好拜祭的物品,媽媽、舅舅獻上了鮮花,爸爸點着了蠟燭,接着舅舅第一個拜,第二個是外婆拜,第三個是哥哥拜,第四個爸爸拜,第五個是媽媽拜,第六個當然是我了,因為我最小了。接下來外婆就給外公燒紙錢了,希望外公在下面有更多的錢花,日子過得好一點。望着外公的墓碑,我們心裏都有一種痛苦的感覺。

拜祭完後,媽媽打算帶我到處走走看看,我們先來到了湖邊的木製長曲橋上,只見橋下的湖水水平如鏡,沒有一絲波浪,湖水清的能看到湖底的水草。走過木橋,我們來到了長堤上,堤的兩邊盡是桃樹,我走進桃樹看了一下,發現有的花是含苞待放的就像是一個個害羞的少女,有的花是爭奇鬥豔的像一個個哨兵展現着自己的魅力。

走着走着,爸爸説起他小時候來英雄紀念碑掃墓的事,於是,我向爸爸提議,也帶我一起去向英雄掃墓。接着,我們就爬上山峯來到了新四軍北撤澉浦之戰紀念碑,原來是在1945年10月4日,新四軍北撤至澉浦時,遭到國黨10倍於自己軍力的包圍,在戰鬥中,新四軍有223名戰士犧牲了。看着紀念碑,想到犧牲的新四軍戰士,我心中感到無比崇敬,於是,我向英雄們獻上自己做的花環,爸爸為我在紀念碑前留了合影。

走在下山的路上,想到有兩百多位戰士犧牲在這兒,我覺得我們不能忘記先輩的事蹟,是他們創造了中國,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覺得今天收穫真多。

標籤:清明節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