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散文的表現手法

文學1.42W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敍類文學體裁。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閲讀散文的表現手法,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散文的表現手法

一、基礎知識

寫作手法指寫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藝術表現手法,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方面。表達方式常見的有五種:記敍、議論、抒情、描寫、説明。

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對比等等。

表現手法有:聯想、想像、象徵、對比、襯托、抑揚、前後照應、正面側面描寫、虛實結合、託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於景、開門見山、伏筆鋪墊、設置懸念、卒章顯志、以動襯靜、烘托渲染、實寫虛寫等。

二、概念解析

A表達方式:記敍,抒情,描寫,議論,説明是句子的五種基本表達方式

(1)敍述。敍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敍説和交代。

(2)描寫。描寫角度:正面、側面、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描寫分為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兩大種,人物描寫又分為神態描寫、外貌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等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環境描寫有景物描寫和社會描寫。在寫作

中,我們既要描寫人物,又要描寫環境,還要描寫物體。細描:使用大量生動、貼切的比喻,絢麗的文字,斑斕的色彩,進行濃筆塗沫。白描:以質樸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徵,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寫法。靜態描寫:指平面地靜止地對人物或景物進行描寫。動態描寫:指以動來寫靜,或把物用擬人化的手法進行描寫。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敍文中,也常常把它

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①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表明自己的感觸和動情之處。如《最後一課》寫韓麥爾先生上了最後一堂課後,在“我”充分感受到了這堂課的與眾不同之後,在心底裏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感歎:“啊!這最後一堂課,我真忘不了!”表達了內心那種對即將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留戀之情。閲讀時只有把這種感情的依據掌握之後,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章所表達的深情。②間接抒情。即作者通過敍述描寫議論來抒情。作者往往把情感依託於敍事、繪景、狀物、説理,在敍事、繪景、狀物和説理中抒發感情,也就是寄情於事、寄情於景、寄情於物、寄情於理。在敍事描寫議論中滲透着作者的感情,閲讀時要注意情景交融、情事結合的內容,從這些內容中去接受美的感染與薰陶。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敍文、説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説明。説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係、功用等解説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説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B寫作手法

1、聯想和想象:

聯想就是由一種事物想到另一種有關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憶起以前的有關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見玻璃上的霜花,就會想起美麗的孔雀開屏;看見老花 鏡,就會想起奶奶給自己縫製布娃娃的情景;看見卷面上鮮紅的墨水跡,就想起老師為同學們補課批改作業的情景;看見昔日的照片,就想起遊山玩水的快樂時光; 看見一本舊書,就想起與同學相處的一件往事……這些現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們把這些內容寫進作文裏,就會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再説想象。想象與聯想就像一對親兄弟,它們相似卻不相同。它們的相似點都是想,聯想是想起關聯的事,而想象則是重新組合編排頭腦中的形象、材料,創造出新的內容來。

2、對比。把兩種對應的事物對照比較,使形象更鮮明,感受更強烈。運用對比手法描寫人物,刻畫性格。如契訶夫的'《變色龍》,寫警官奧楚蔑洛夫在處理一隻狗咬傷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態度在頃刻間變了四次,反覆再三,前後判若兩人。這裏通過主人公自己前後不同態度的對比,鮮明地刻畫了“變色龍”的性格。運用對比手法,描摩景物,抒發感情。

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前邊描寫了百草園景色,這是一片生機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躍然紙上,這裏的景物描寫與充滿枯燥乏味氣息的“三味書屋”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對“三味書屋”的厭倦、煩惱之情也自然流露出來。

3、襯托。以一些次要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與對比一起使用。人們常説的“萬綠叢中一點紅”、“眾星捧月”就是襯托。用其他人物襯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愛國青年”的無理挑釁來反襯藤野先生的正直熱忱、毫無民族偏見。用景物描寫來襯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義。如《故鄉》開頭描繪了荒涼蕭索的村景,十分貼切地襯托了“我”的悲涼心情。

4、鋪墊。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現之前,對環境、情緒、氣氛等所做的描寫,藉以造成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藝術效果。如《三國演義》寫諸葛亮出場就佈置了鋪墊過程。先是水鏡先生司馬德操感歎劉備手下空有關、張、趙雲等“百人敵”的勇將,而獨少運籌帷幄之謀臣、統帥。一句話擊中了劉備的心病。接着他向劉備介紹了“卧龍”先生,為諸葛亮的出場鋪下第一塊基石。接下去是徐庶出輔劉備,旗開得勝,擊敗了曹軍,印證了水鏡先生判斷的正確。只可惜一仗之後徐庶就被曹操騙走,這才有徐庶走馬薦諸葛的情節。劉備這時才知道“卧龍”先生原來就是諸葛亮。

5、伏筆,實際上是一種交待,對將要出現的事件作暗示,為情節發展做鋪墊。埋下伏筆後,後邊一定要有照應。如《故鄉》中,“我”剛回到故鄉時,母親説“還有閏土,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很想見你一面。我已經將你到家的大約日期通知他,他也許就要來了。”這是一處伏筆,它不僅點明瞭閏土和“我”的關係,而且暗示“我”將要與閏土見面,使後面閏土的出場十分自然。

6、照應,是文章前後內容上的關照呼應。方式主要有與伏筆照應、與開頭或題目照應、反覆照應等。照應得好,可使文章結構嚴謹細密,主題更加鮮明強烈。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寫“背影”,三次寫“流淚”,反覆照應,感情抒發一次次更加強烈,滾滾熱淚既表達了兒子的情感,又襯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這篇文章是情與淚的結晶!

7、象徵。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體事物來表現,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達的意思更為含蓄、深刻,即“託義於物”。如冰心的《小桔燈》中的小桔燈象徵了光明和勝利,象徵着小姑娘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如矛盾的《白楊禮讚》細緻描寫了黃土高原上白楊樹枝幹筆直、葉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現了它的倔強、挺立、不屈不撓,從而象徵了華北農民質樸、嚴肅、堅強不屈、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8、以小見大指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在寫作中指對形象進行強調、取捨、濃縮,以獨到的想象抓住一點或一個局部加以集中描寫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達主題思想。《散步》抓住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散步,為我們展現了一家三代之間真摯而深沉的愛。

9、抑揚的表現手法,所謂“抑”就是按下、抑制;“揚”就是抬高揚起。它有兩種形式一是欲揚先抑,一是欲抑先揚。如《變色龍》中的奧楚篾洛夫在剛知道狗咬人之事時,説了一大道“義正辭嚴”的慷慨之語,大有“為民除害”的清正之勢,一個廉潔公正、不畏權勢、執法嚴明的警察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後的多“變”則是對他第一次表態的極大諷刺,使他欺下媚上的卑劣個性暴露得更徹底、更清楚。

10、卒章顯志,在文章結尾時,用一兩句話點明中心、主題的手法就叫卒章顯志,也叫“篇末點題”,“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題、中心。“卒”為完畢。恰當運用這種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結構美,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岳陽樓記》開頭先説寫文章的緣由,再概括地描寫巴陵勝景,然後再詳細描寫兩景兩情,最後以議論帶抒情的方法收筆,突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主題。文章題目雖是“岳陽樓記”,但不僅是記敍、説明,而又狀景、抒情。在抒情的基礎上,筆鋒一轉,寫出對“古仁人之心”的求索,以“卒章顯志”作結,一下子把文章提到一個很高的境界。

11、正面描寫:就是指直接描寫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動和語言。 又稱“直接描寫”。文章的描寫手法之一,與“側面描寫”相對。它主要是指對人物的肖像、心理、語言、行動以及對正面描寫一般包括動靜描寫,虛實描寫,色彩渲染描寫,觀察角度變化描寫 ,點面結合描寫五種描寫方法;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方面進行的直接描寫。側面描寫:側面描寫也叫間接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前兩句從正面寫花多、花色、花味。最後一句是側面描寫,蜂之所以鬧,蝶之所以舞,不言而喻是豔麗的花吸引了它們。

12、託物言志就是通對物品的描寫和敍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願。 採用託物言志法寫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繫。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己的志向和意願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其次,描述時,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物品要能表達自己的意願。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徵等。

13、情景交融指文藝作品中環境的描寫、氣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發結合得很緊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於景和借景抒情。文學理論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創造的表現特徵。例如《登幽州台歌》 全詩未見景物之描寫,但是當你瞭解了詩人當時險惡的處境和痛苦的心情之後,在你的腦海中便會出現一副閃耀着血淚的圖畫:一幅浩渺無際的天宇,一座兀然聳立的樓台,一位獨立蒼茫的詩人。在詩人的悲愴中,你會體味到詩人報國無門的悲憤和天才末路的痛苦。這些歷史與現實,宇宙和人生,都會隨着詩人情感的噴發變成感人的色彩和旋律,也為讀者開創了一個情中見景的審美空間。

14、開門見山:所謂“開門見山”法,就是寫文章像開門一樣,一打開門,就看見遠處的山峯。意思是説,文章一落筆就入題,不轉彎抹角。荀子的《勸學》是採用開門見山手法寫的,其首句就是中心論點,而以下就一直緊扣這個中心論點進行闡述。

15、動靜結合:在文學作品中,“動靜結合”手法是一種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裏描寫動態與靜態,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諧統一的手法。

16、誇張:一種故意“言過其實”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強化感情。如《三國演義》中寫張飛的肖像:“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這種誇張地描寫,突出了張飛粗直勇猛的特點。

17、詳略得當:所謂詳寫,是指對能直接表現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體的敍述和描寫,放開筆墨,寫得比較充分;所謂略寫是指對雖與表現中心意思有關但不是直接表現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筆墨,進行概括式的敍述。 在一篇文章中,詳寫和略寫是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的。沒有“詳”,就無所謂“略”;沒有“略”就無所謂“詳”。詳寫的內容必須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詳寫;但詳寫必須有略寫配合,略寫補充詳寫,使文章繁簡適當,重點突出。可見,詳寫和略寫是兩種互為補充的表達方法。

18、駢散結合:駢句指的是結構相似、內容相關、行文相鄰、字數相等的兩句話,跟對偶相似,只是不像對偶那樣在音韻上有嚴格的要求。駢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駢句在結構和字數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散句,則是相對於駢句而言,也可以説,駢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除了以上這些寫法外,還有類比、點面結合、渲染等。

標籤:表現手法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