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關於閲讀的好處散文

文學2.89W

篇一:關於閲讀的好處的散文

關於閲讀的好處散文

培根對讀書有過很好的總結: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範之,則又大而無當。有一技之長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 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為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言之,有隻須讀其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蠟矣。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文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利睾腎,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腸胃,騎術利頭腦,諸如此類。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讀數學,蓋演算須全神貫注,稍有分散即須重演;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是輩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闡證另一物,可令讀律師之案卷。如此頭腦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藥可醫。

下午,車輪掠過千枝萬枝秋色,每一枝上都懸着黃山的雨雲。彷彿只要按一下喇叭,雨點就會噼噼叭叭掉下來。比之山下,黃山要秋得早一些。又因觸目皆是石破天驚的境界,黃山的秋雨,就格外像千年的老蛇那樣冷峻。

這個季節,遊山的人很多。客店已滿,我們一行三人只好投宿到眉毛峯下的一户農家。那是叢林中一棟簡陋的小樓。我們還沒有走進小樓。大雨就滂沱而至。遊山的興致,被它淋成一壺欲熱還涼的花雕。

雨下着,樹枝變成了雨箭,很古風地飄蕩着;雨下着,嵐霧搓成的雨繩,很悠久地恍惚。雨中孵出的暮藹,像我的肺葉一張一合。黃山七十二峯,七十二座美麗得叫人想哭的自然博物館,在今晚,已不能讓我參觀它隱祕又恢宏的構築了。

黃山最好看的,是鬆、石、雲,如今鬆在雨中,石在雲中,雲在暮中。層層疊疊的黃昏,封鎖了所有的山道。

那麼,今夜,我在黃山就只能聽雨了。

今年夏天,我已遊過廬山,九華山。我想,來到黃山,遊興一定能推到極致。誰知天半朱霞已成妄想。順着雨繩,我怎能攀摘黃山的翠微?那時我曾有好一陣子生氣呢。在這個淺薄的年頭,不説那些高官巨賈,政客名伶,就連那些星相邪卜,趨炎附勢之流到處都有青眼相迎。難道黃山也生了一雙勢利眼,只肯用連山寒雨,來搪塞一個落拓的詩人?

很快,我明白到,這麼想是錯的。

正因為我的落拓,我的在廬山三疊泉洗過的耳,在九華山的歸城寺裏被梵鍾撞得更為清純的襟抱,黃山才迎我以雨。

人之上升的歷史中,雨是永遠的動力。而詩人之於雨,並不僅僅是生物的適應。至今我尚能感到,落在唐詩宋詞中的雨,是何其地撩人情懷。“巴山夜雨漲秋池”的李商隱,深沉徹骨;“寒雨連江夜入吳”的王昌齡,冷峻有加。“一蓑煙雨任平生”,活脱脱的蘇東坡情性;“細雨騎驢過劍門”,書劍飄零的陸放翁自況。大凡血氣十足的詩人,沒有幾個不落拓的,唯其落拓,才能讓生命在雨中開放出超凡拔俗的花朵來。

所以説,今夜的黃山雨,是為我下的。

為了好好兒度過這個雨夜,我詢問小樓的主人有沒有酒。他翻箱倒櫃找出半瓶大麴。三人共享,少是少了點兒,但總比沒有強。

雪中飲酒是為了驅寒,雨中飲酒是為了驅散寂寞。而今夜我並不寂寞,窗外的每一枝鬆,每一尊石,都是等了我千年的酒友。

雨是越下越濃了。

夜太深,我見不到樓下的谷中桃花溪崩冰噴雪的流姿,更看不到樓後的山上百丈泉瘦蛟騰舞的威儀。但是,我有滿耳敲金戛玉的聲音,這些涵養靈氣的鄉音,把萬物融為一體,使我無窮遐思的輻射頻帶,瞬間穿透了永恆。

我端起杯來,一口飲盡黃山的七十二峯雨聲。並細細品味:哪是鰲魚峯的粗獷,哪是蓮花峯的婀娜,哪是仙人峯的飄逸,哪是耕雲峯的深潔……五光十色的黃山雨聲啊,醉了我的十丈青腸。

一杯復一杯,小飲着酒而豪飲着雨。今夜裏,黃山給了我錦繡之胸,青燈外滿掌的黑暗,也被我拍成比軒轅帝還要古老的浩然。

酒盡了,興猶未盡。主人又煮了一壺非常新鮮的雨季送來。用它來泡黃山雲霧茶,一杯芬芳的江南便在我眼前裊裊升起。啜飲它,佐以泉鳴飛瀑。我攜之既久的孤獨,頓時被暖成掛在歷史樹上的一枚果實。雖然它是酸的,畢竟那麼渾圓。

酒也酒過,茶也茶過,雨聲欲不見稍歇。同行的朋友説:這時候如果雨聲停了,出一輪明月多好,我則希望這雨永遠落下去。獲瞻霽月固然是清麗的享受,但得到雨聲滋養,我的精神領域中,更能長出一片比黃山還要峭拔的風景。

清塘荷韻

季羨林

樓前有清塘數畝。記得三十多年前初搬來時,池塘裏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記憶裏還殘留着一些綠葉紅花的碎影。後來時移事遷,歲月流逝,池塘裏卻變得“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再也不見什麼荷花了。

我腦袋裏保留的舊的思想意識頗多,每一次望到空蕩蕩的池塘,總覺得好像缺點什麼。這不符合我的審美觀念。有池塘就應當有點綠的東西,哪怕是蘆葦呢,也比什麼都沒有強。最好的最理想的當然是荷花。中國舊的詩文中,描寫荷花的簡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頤的《

愛蓮説

》讀書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遠益清”是膾炙人口的。幾乎可以説,中國沒有人不愛荷花的。可我們樓前池塘中獨獨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總覺得是一塊心病。

有人從湖北來,帶來了洪湖的幾顆蓮子,外殼呈黑色,極硬。據説,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夠千年不爛。因此,我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了一條縫,讓蓮芽能夠破殼而出,不至永遠埋在泥中。這都是一些主觀的願望,蓮芽能不能夠出,都是極大的未知數。反正我總算是盡了人事,把五六顆敲破的蓮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聽天命了。

這樣一來,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心裏總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綠的蓮葉長出水面。可是,事與願違,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涼落葉,水面上也沒有出現什麼東西。經過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綠柳垂絲,一片旖旎的風光。可是,我翹盼的水面上卻仍然沒有露出什麼荷葉。此時我已經完全灰了心,以為那幾顆湖北帶來的硬殼蓮子,由於人力無法解釋的原因,大概不會再有長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無法把荷葉從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卻忽然出了奇蹟。有一天,我忽然發現,在我投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雖然顏色極惹人喜愛;但是卻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蓮的葉子一樣。而且最初只長出了五六個葉片。我總嫌這有點太少,總希望多長出幾片來。於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去觀望。有校外的農民來撈水草,我總請求他們手下留情,不要碰斷葉片。但是經過了漫漫的長夏,悽清的秋天又降臨人間,池塘裏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個葉片。對我來説,這又是一個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蹟出現在第四年上。嚴冬一過,池塘裏又溢滿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長葉的時候,在去年飄浮着五六個葉片的地方,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而且看來荷花在嚴冬的冰下並沒有停止行動,因為在離開原有五六個葉片的那塊基地比較遠的池塘中心,也長出了葉片。葉片擴張的速度,擴張範圍的擴大,都是驚人地快。幾天之內,池塘內不小一部分,已經全為綠葉所覆蓋。而且原來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蓮一樣的葉片,不知道是從哪裏聚集來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躍出了水面,長成了亭亭的荷葉。原來我心中還遲遲疑疑,怕池中長的是水浮蓮,而不是真正的荷花。這樣一來,我心中的疑雲一掃而光:池塘中生長的真正是洪湖蓮花的子孫了。我心中狂喜,這幾年總算是沒有白等。

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只要你肯費力來觀摩一下,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現在擺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樓前池塘裏的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後,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裏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這個局面。

光長荷葉,當然是不能滿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據瞭解荷花的行家説,我門前池塘裏的荷花,同燕園其他池塘裏的,都不一樣。其他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裏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豔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於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愛其詩句之美,深恨沒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賞一番。現在我門前池塘中呈現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從杭州搬到燕園裏來了。豈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幾年才搬到朗潤園來的週一良先生賜名為“季荷”。我覺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難道我這個人將以荷而傳嗎?

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裏,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後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裏。我曾在某一本詩話上讀到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作者深惜第二句對仗不工。這也難怪,像“池花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

晚上,我們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邊石頭上納涼。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銀光灑在荷花上。我忽聽卜通一聲。是我的小白波斯貓毛毛撲入水中,它大概是認為水中有白玉盤,想撲上去抓住。它一入水,大概就覺得不對頭,連忙矯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離破碎,好久才恢復了原形。

今年夏天,天氣異常悶熱,而荷花則開得特歡。綠蓋擎天,紅花映日,把一個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滿而又滿,幾乎連水面都看不到了。一個喜愛荷花的鄰居,天天興致勃勃地數荷花的朵數。今天告訴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訴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雖然知道他為人細緻,卻不相信他真能數出確實的朵數。在荷葉底下,石頭縫裏,旮旮旯旯,不知還隱藏着多少楚炊,都是在岸邊難以看到的。粗略估計,今年大概開了將近一千朵。真可以算是洋洋大觀了。

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好像是一下子從夏天轉入秋天。池塘裏的荷葉雖然仍然是綠油一片,但是看來變成殘荷之日也不會太遠了。再過一兩個月,池水一結冰,連殘荷也將消逝得無影無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我為我的“季荷”祝福。

篇二:關於閲讀的好處的散文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佈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差不多是這樣的語句,200字左右,今晚就要,急!煩惱時讀書,書便如一把梳子,把你從頭到腳渾身梳理一次,在一種麻麻癢癢之中,心情就好起來,漸漸就進了忘憂之境,忘了面對的煩惱,進入書中編織的風景裏去。所以,書可以助人遺忘眼前的不快樂和逆境,獲得撫慰(一種來自前人的慈愛的輕撫)。

人生需用要常常梳理,人的心情更需用在讀書的忘憂中得到一種超脱,否則,人的心情往往難得平和。人的煩惱總來自現實生活,而作為高於生活的書本,它是可以將人的靈魂升到一煩惱時讀書,書便如一把梳子,把你從頭到腳渾身梳理一次,在一種麻麻癢癢之中,心情就好起來,漸漸就進了忘憂之境,忘了面對的煩惱,進入書中編織的風景裏去。所以,書可以助人遺忘眼前的不快樂和逆境,獲得撫慰(一種來自前人的慈愛的輕撫)。 人生需用要常常梳理,人的心情更需用在讀書的忘憂中得到一種超脱,否則,人的心情往往難得平和。人的煩惱總來自現實生活,而作為高於生活的書本,它是可以將人的靈魂升到一定高度的,書可以將你的心境與現實用一道智慧抑或超常美麗的籬笆隔開,是一種緩衝,更是一種温暖的安撫,撫平你心上的皺褶。 落寞時讀書,便如面對一位不期而遇的故人。最好是寒冷的冬天,窗外雪滿草樹,心情無聊到極點,便隨意從書架上抽一本書來讀讀,最好讀的是浪漫又帶點傷感的東西,偶爾抬頭賞一眼雪景,心從書裏遊離出來,想起一些關於雪的詩句,心情便很愉悦,甚至有些興奮。雪天讀書,書是故人,心情和無是落寞,不久就沉醉忘形,豈不快哉? 失意時讀書,書便是一劑醫治心病的好藥。一個人難免為得失揪心,難免失意時多而得意時少。凡夫俗子中,有誰以擺脱“得失”二字呢?何況人生天地間,如果不願作平庸之人,心中就佔了“得失”二字。失意太多,就有了心絞痛,只有兩種藥:一是忽就得了意;二是全身心沉醉於書中。 為此,可以選閲一些輕鬆的書或情節極佳的小説,當然也可以讀點《莊子》。讀着讀着,漸開三境:第一種境就是達到忘形,不再計較得失,第二種境就是從書中悟出一些人生哲理,對“得”、“失”驀然有了新見解,如卸重負,有一種割然開朗之感;第三種境就是從書中找到與自身相似的人物際遇,然後看他是如何面對失意從中可以學到反敗為勝的本領。總之,書是療心之藥,可以讓失意的人生重新煥發出勇氣的和力量。名人説,書籍是人類前行的金杖,的確是如此。 在高興愉快時讀書,書便如春天的風,樽中的酒,箏中的雅曲。愉快是人生的美酒,養分很多,於身心大有補益。而在愉快中讀書,更有扶強固本之功。此時,最好尋一本歸有光的文集來讀讀,讀幾篇他的感傷文字。你在高興時讀它們,忽然就對人生有了一種貫通感。 讀書是有癮的,正如人有煙癮或酒癮一樣。有了癮,就不可一日或缺。有時,也會有厭倦之感,彷彿食肉過多難免膩味一樣;有時,忽然感歎滿世界竟尋不出一本好書;有時,見別人的書室四壁皆書,其實,自己的心中很不以為然,並不覺得架上書多,其人必定學富五車。凡此種種,是讀書時常出現的心理風景,過後就“柳暗花明又一村”,還是照樣手不釋卷,照樣在讀書中讀出種種人生況味來。 摘自《風雨敲書窗》

標籤:散文 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