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讀書筆記 摘抄 感想

文學3.24W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羣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羣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説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讀書筆記 摘抄 感想

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時期,一個英雄倍出的時代,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為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就是一部以這一時期作為歷史背景而創作的小説。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兩千年前三國紛爭的傳奇,多少英雄豪傑譜出一曲曲英雄的讚歌、歷史的壯歌。 《三國演義》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比如:被喻為智慧的化身——諸葛亮、一代奸雄——生性多疑狡詐的曹操、忠肝義膽的能將——關羽等等。 讀《三國演義》,讓我彷彿看到了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展現於我眼前,讓我看得津津有味,流連往返。我讀到第四回,講到曹操與陳宮行至成皋決定到呂伯奢家覓一宿時,誤殺了呂伯奢一家。後來知道是自己誤會了呂伯奢一家後,又復殺呂伯奢。當時曹操還説了一句很沒良心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以致陳宮認為孟德是個狼心之徒,棄而他往。 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確實太沒良心,太沒血性了。令世人感到氣憤,致使曹操在民間揹負罵名,譭譽參半。當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也感到很憤恨。我想: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啊,寧可自己對不起天下人,也不能讓天下人對不起自己。同時也令我想起了這麼一句話“寧可殺錯一百個,也不能放過一個”我當時就覺得曹操很殘忍,很沒血性,做人怎麼能這麼自私呢?可後來我就發現這樣的看法是很膚淺的。細細想來:哪個人沒有半點私心?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劉備忠厚仁義,他不自私?他攻城掠地,口口聲聲要興復漢室,其最終目的也還不是要一分天下、掌握權勢、稱王稱帝?所以劉備和曹操都是一路子人,只是兩人所走的政治路線不一樣罷了。劉備善於保持住良好形象,這就是虛偽吧。相比於劉備,曹操就顯得真得多了,他是奸詐中有坦誠。“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心裏頭有這種想法的不乏其人,可是 又有幾個敢説出這樣的話來?恐怕這天底下也只有曹操一人了。有勇氣説得出這句話顯示出曹操身上的一種王者氣概,絕非一般之人。再説,曹操殺呂伯奢一家是個誤會,殺呂伯奢則是迫不得已的。試想一下當時如果呂伯奢回到家看到這一幕慘狀,他能承受得了嗎?我估計有三種結果:一,呂伯奢因悲傷過度含恨離世;二,呂伯奢痛苦地活着,沉浸於失去家人的莫大悲痛之中終其一生;三,呂伯奢從此與曹操不共戴天,決意為家人報仇。無論是哪種結果,對於呂伯奢而言都痛苦不堪的。這種失去家人的莫大悲痛,換了誰都承受不了,還不如被曹操一刀斬下來來得乾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曹操殺掉呂伯奢未必是一件壞事。 我從《三國演義》中所讀出的曹操確實是一代奸雄,可是他奸得真,是一個有雄才偉略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