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林清玄的散文讀書筆記900字(通用5篇)

文學2.08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林清玄的散文讀書筆記900字(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林清玄的散文讀書筆記900字(通用5篇)

  林清玄的散文讀書筆記 篇1

假期裏,我們被要求去看《林清玄散文》。説實話,這本書我也只看了一點點,感觸也不深——畢竟是在網上看的嘛!於是乎讀後感就寫的不怎麼樣了……嘿嘿,我作文水平其實也不怎麼樣嘛。

讀《心田上的百合花開》一文,我看到了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曲折道路。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為一株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以此證明我是花。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着胸膛。”我想這篇文章就是表達此意:只有事實才能證明我們的能力!讀《桃花心木》一文,我想到了我們更需要一種獨立自主的心。依賴父母和老師,並不是我們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懷抱中度過,在一種不確定的生活中生存,我們則永遠會有一顆依賴的心。我們要想獲得自理能力,必須經過生活的考驗,擁有不確定的生活。從中深化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對道理的理解。對於簡單的物質,更會有深刻理解。在生活中,我們不應該總依靠父母,無論在做什麼事,我們都應儘量自己動手解決;在學習時,我們不應該在老師不停的催促中,複習、做作業……依賴的心往往使我們經不起生活的磨練,但如果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就會從中顯示出優雅自在和勃勃生機……那時候正如文中寫的“種樹的人不再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至若《生命的化粧》一文,先從自己對化粧的錯誤認識談起,認為“化粧再有學問,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實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應追求的”,這便引發了下文對化粧師的詢問:“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算會化粧?化粧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麼?”而化粧師的回答讓作者感歎不已,並從內心裏歎服,認為化粧師是一個智慧的人。在這裏,化粧師談到:“化粧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粧術,是經過非常考究的化粧,讓人家看起來好像沒有化過粧一樣,並且這化出來的粧與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現那個人的個性與氣質。次級的化粧是把人凸現出來,讓她醒目,引起眾人的注意。拙劣的化粧是一站出來別人就發現她化了很濃的粧,而這層粧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缺點和年齡的。最壞的一種化粧,是化過粧以後扭曲了自己的個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協調,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濃眉,大臉蛋時人竟化了白臉,闊嘴的人竟化了紅脣。”我想林清玄先生通過化粧師就是想告訴我們:最純真最美好的生命應該是像嬰兒一樣無邪的、美好的……自然才是真!就寫到這吧,水平有限理解不深啊!

  林清玄的散文讀書筆記 篇2

《林清玄散文》收錄了林清玄先生兩個創作時期的優秀作品。林清玄初登文壇,將自己的朝氣與激情更多地傾注在鄉土中,代表作有《少年行》、《鴛鴦香爐》等。隨後,他沒有拘泥於鄉土散文的創作,嘗試着將東方美學理念和佛教哲學情懷融為一體,開始了以“菩提系列”為代表的創作生涯的第二個時期,也進入了他個人創作的全盛時期,散文集收錄了大量該時期的優秀作品如《佛鼓》、《光之四書》等。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動中體現着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温情。

他在一篇名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很久感動。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於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緻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心情與平靜的心態,再宏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還記得林清玄向我們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年輕人,當人們問他為何不到山外打工時,他的口吻不容置疑:“這是我的家。”很多人都在暗地裏嘲笑他,然而回望城市的華燈萬盞,“從遠處看,每一個人的家只是一個小小的窗口”,怎比那茫茫林—海的無際無邊?在年輕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靈,都在冥冥中傳遞着廣博與自然,帶給他家的熟識氣息;不會忘記林先生筆下那位賣餛飩的老人,他總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魚,向老主顧傳達着生意的信號,卻不致中斷熟睡者的美夢,更在不經意間温暖了遲睡者的心靈。正是這平凡樂器奏出的平凡音響,委婉地傳達着這位老者的淡泊心態,使串串雲淡風清的聲音久久在心靈的上空迴繞……

這聲音與那“海拔五百”、“以林為家”的境界合奏着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歡”。那是一種歡愉後的平靜,無奈後的超脱,放逐後的回首,宣泄後的釋然。我們正在日益豐富的物質世界裏,多了一份機智,少了一份閒適,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在塵世中重温“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泊心境,在紅塵中傲對“惆悵東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心靈叩問?我唯有在一片佛鼓聲中虔誠祈禱……

整個下午都在讀林清玄,聽着悦耳的絲竹聲,聲聲入耳,我喜歡在這樣的一個午後靜坐於屏幕前,衝上一杯綠茶,品着林的茶系列。

  林清玄的散文讀書筆記 篇3

夜深人靜,我卻有些浮躁不安。

在台燈的指引下,我不耐煩地拿起枕邊那本淡黃色的書一一《林清玄散文自選集》。

這封面就把我的“心”牽了過去一一瀟灑的“林清玄”三個大字顯赫地印在紛紛揚揚飄落的蒲公英上,頗有一種芳芬之感。“林清玄大概是個温柔的女子吧!”我想着,便翻開了書。“天啊!‘她’竟是一個修行過的男人!”我驚歎着看了他的簡介。

有一種無名的衝動使我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他的文章。我隨意地一翻,就翻到了一篇名叫《清歡》的文章。“這有什麼好寫的?!”我嘀咕着,開始看了。它是由蘇軾的闋詞,引出了主題一一清歡。凊歡是什麼?是吃的?穿的?用的?在文中,我找到了答案。噢,原來清歡指的是“清淡的歡愉”。

可現在,想在世間找到“清歡”,可就萬分難了一一散個步,汽車聲不斷呼吼而過;吃個清淡的小菜,杳不可得,油、鹽、醬、味精已成為菜的特色;喝一杯茶,但那些地方總是嘈雜無比;去賞賞湖,正漂流的汽水瓶已成為所有人看的“展覽物”;去廟裏走走,門口滿滿的攤販,這個年代的“凊歡”太難尋了!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和諧寧靜;鼻要清歡,找不到乾淨空氣;舌要清歡,找不到蓼茸蒿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淨土;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

我皺着眉,搖了搖頭。

我重翻回目錄,一篇名叫《咬舌自盡的狗》的文章映入我眼簾,我翻到了相應面數,如狼似虎地看了起來。看完之後,早已是視線模糊。那主人第一次把狗拋到幾百公里以外的深山裏,狗,回來了。第二次想把狗拋到幾百公里外的深山中時,狗卻在車中咬舌自盡了。啊!一隻有情有義的狗呀,為了尋找主人,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鎮、在荒郊奔馳百里,不管經歷多大痛苦,多大風險,好不容易回到家了,主人不但不開門,還冷眼相待,立刻又送去拋棄,又被無情無義的人拋棄!有情有義之人受無情之人背棄,在人世間還少嗎?三國時期,老將黃忠為他主公的霸業苦戰關羽,回去之後,主公韓玄卻叫刀斧手斬他首級,此不為

無情之人背棄有情之人?

每每讀到林清玄的散文,總覺得他恬淡自然的`散文中藴含着細膩的情感,並且透着幾絲禪味,小故事大道理也是他散文中必備的風格。

讀着林清玄的散文,就好似在聽一位禪師的諄諄教導,在安撫我那顆浮躁不安的心靈。

  林清玄的散文讀書筆記 篇4

工作後接觸林清玄是因為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中有他的兩篇文章,一篇叫《桃花心木》,一篇叫《和時間賽跑》,本人都比較喜歡,教參裏有一篇他的拓展閲讀叫《百合花開》,尤為喜愛。這三篇都很正面積極,故事中給人以啟示,且不是教條化的教唆,而是讓你自己去理解和感受,充分展現文學的力量。我個人比較偏愛這種帶給人正面能量的東西。

《林清玄散文精選》一書中不僅有他早期的散文,還有他後期的菩提系列。一聽菩提系列你大概會猜到這些文章可能與佛教有關。我讀了一些,佛經在他的文中出現的概率還是挺高的,或用來講解某個傳説,或用以論述其觀點,或用來抒發其情感。如《三生石上的舊精魂》、《深香默默》、《生命的酸甜苦辣》、《青山白髮》等。他是信佛的吧。這應該是我第一次接觸佛經這類文本片段,但若是它們能成為我們正面的能量,那也是好的,應該感激。

讀大作家的文章,很明顯他底藴深深,引經據典,讓人佩服。

《百合花開》和《桃花心木》都是借物來表達情感、觀點的文章,看他的散文精選又讀到不少類似的,我覺得他非常擅長由大自然而引發思考,從而帶給我們啟示。其中一篇叫《發芽的心情》亦是如此。人世間的波折與果樹一樣。有時候我們面臨了冬天的肅殺,卻還要被剪去枝椏,甚至流下心裏的汁液。有那些懦弱的,他就不能等到春天,只有永遠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發芽的人,才能勇敢地過冬,才能在流血之後還能繁葉滿樹,然後結出比剪枝前更好的果。這是大作家的話,他由果樹剪枝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啟示,滋養我們的心靈,並由文字獲得一些力量。

讀後感:總的來説,讀他的文章,最後可以給你留一個心靈的寧靜,就如他自己説的:循着時光的河流向上游前進,兩岸花樹宛然,羣山微風依稀,好像重活了一次。

書才看了一半,更沒有重複讀,只是為了讓自己的情感不至於隨時間散去,所以寫下來。來對抗時間嗎?或者給自己的思想留些痕跡吧。

最近90學時培訓,遇到一個陌生的老師,可是我們雖才初識,卻交淺言深,這是怎樣的緣分呢。她給我很多鼓勵、建議和忠告,非常感謝。感恩,生命裏總有脈脈温情在時間的河裏流淌。

  林清玄的散文讀書筆記 篇5

細細地品味《林清玄散文》真是一種享受!

他的文體風格細膩得像個女作家,別看林清玄是一位留着長長鬍子的老人,但細心地觀察世界、論談世界的文章卻令我們讚歎不已!

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無可挑剔的,其中有很多是林清玄經過或聽説的故事,由故事而發出感慨,教會我很多人生的價值觀。

有這樣一篇文章令我百讀不厭:《陶器與紙屑》。散文講述的是林清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林清玄在中國香港買了一個石灣的陶器,陶器是一個刺身羅漢騎在一匹向前疾馳的犀牛上,氣勢雄渾,非常生動,很能象徵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跳。他想拎着陶器回台北很不方便,因為陶器被包裝得十分嚴實,而託運又很容易破碎,所以他決定捨去包裝用手袋拎上飛機。結果這次冒險失敗了,陶器在上飛機時被撞碎了,所有的嘗試與考慮都破滅了。

通過這次沉痛的教訓,讓他明白了:“對一個珍貴的陶器,包裝它的破報紙和碎紙屑是與它同等珍貴的。”也讓我明白了:“生命中也有許多這樣看似平凡、不重要的東西,但我們不能忽略其價值,因為沒有了它們,也許我們所珍惜的東西就不能得以襯托或完整!而我們就不能得到教訓、啟發、鍛鍊!”

翻開各個章節,你會驚喜地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這些主題都是談人生的居多。有一心一境、澈如水晶、無關風月與一生一會四個篇章,都是教會我們要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他的語句包含着他對讀者們的教誨,他的言詞包含着他對世界萬物的讚美,他的所有感悟包含着他對大自然的嚮往與留念!

林清玄的散文大多數是來自於他小時在鄉里的一些故事,以及他與親人們發生的事情,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回憶與深思,再用他那細膩柔美的文筆寫出感人肺腑的散文,這便是他的獨特寫作風格!

我從他的幾篇散文中不難看出他信仰“佛”。他在《佛鼓》中這樣回憶道:“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階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去擊鼓,不禁痴了。”不過,或許他是很痴迷、很喜歡這種佛寺的氛圍。

其或,我讀過他那極具特色的散文之後,心中不由地燃起了寫作熱情,不僅僅只有這樣罷了,他還帶予我的是不盡的堅持!因為我認為林清玄能夠克服重重難關,從偏遠的地方走出來,成為一個鼎鼎大名的作家,是需要多少堅持與勇氣都未必能達到的。

“我想着,在這悠長的時間中,在這廣大的世界上,一定有很多與我心靈相同的朋友,得到一些温柔的安慰,得到幾許智慧的啟發,以及得到藏匿於俗世的浪漫情懷。”我想我在這句話、這本書中學到了寫散文的方法與運用生活中的小故事來寫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