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祝福》讀書筆記

文學1.6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祝福》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祝福》讀書筆記

《祝福》讀書筆記1

學完這篇文章後分析殺死祥林嫂的各種原因,每個人都是兇手,他們的身份不同,觀念不同,無論是我與魯四爺的話不投機,我與祥林嫂的短暫卻慌忙的接觸,還是其他人對祥林嫂悲劇人生的“欣賞”無不昭示着他們這羣人是難以交流的,就像是不同的世界強行揉合在一起,最終扭曲成了這一荒謬可怕的《祝福》。

首先是魯四爺、魯鎮眾人、祥林嫂的婆家和第二個夫家,雖然他們可以分為統治者和被壓迫者這兩個矛盾的階層,可奇怪的是他們卻異常默契地為維護“夫權”“族權”“神權”的秩序添磚加瓦。在魯鎮這個小社會中,眾人的情感和思考,都操縱在這根深蒂固的荒謬野蠻的制度權利手裏。它是一張看不見的黑色鐵幕,人們長期裹挾於黑幕,就會忘記鐵幕外的光。習慣了黑,習慣了密不透風,習慣了數不盡的荒唐,人就會麻木遲鈍,當荒唐成為普遍,對荒唐做出反應,就變得艱難。“説不清”“窮死的”“謬種”可能這些詞也適用於鎮上其他人的死亡吧,對他人苦難不幸的欣賞,對自我感動行為的讚美,當死亡之手輕拍肩膀,會不會一生至死荒唐?

人性的複雜,複雜之下細密的惡,人人都有。而且,給點情境的土壤,就能瘋狂蔓延。認識了複雜性。也就對人世多了份敬畏。這個世上,人不審判人,人也不崇拜人。不能寬容人的不完美,才會拿道德去審判。不能平視人的不幸,才會產生倖免於難的慶幸。所謂若得其情,哀矜勿喜,我們與人接觸,這是生命的來往,對幸福的願望,對情感的渴求。只是她這樣活着,我那樣活着,都是時間長河、宇宙荒涯裏,微小的一粒。

祥林嫂她生於這個社會,死於這個社會,終究逃不開“吃人”的社會觀念制度。生活環境逼迫着暴露人性的惡意與涼薄,她缺少了我們現代社會引以為傲的理性與自由,無可避免或者説是主動地去接受社會底層露出的獠牙,落得個滿身傷痕,精神崩潰而死的結局。祥林嫂給我的最直觀印象就是可憐,生是坎坷痛苦,死也死得無聲可怕,她向前走的每一步都是不願而不得不走的,她的抗爭失敗是荒謬時代的必然。

前天張玉環案的賠償確定了,我由此想到了宋小女,她來自社會底層被生活揉搓活得艱難,她也同樣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甚至不識字不識數,可張玉環被關的幾年她的眼睛裏依然有光,對感情真,對自己真,活得敞亮樸實明理,心裏保有温度柔軟,最終她等到了,還清了當年的擁抱就浪漫瀟灑地走向她現在的丈夫。幸好支撐她的是愛與公義而不是什麼貞潔,幸好她生於一個仍有惡意但相對寬容的時代。

最後是“我”,我是旁觀者又是參與者,是回鄉者卻又是漂泊者。對人的生存缺乏深層的思考關注,對人的死亡又掙扎逃避,“説不清”的回答是靈魂深處的淺薄軟弱,我無法使現代知識與傳統體制相容。再多的知識和見識也只是表面的增色,真正需要沉澱下來的是更加底層的東西:共情的能力,愛人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讓人生變得有温度的,是智慧背後的感知。

當工業社會代替農業社會,當現代社會代替傳統社會,一種意義消滅另一種意義,每個人都在時代的大變革中,無可避免地蜕變着。人的自然本能不可失,愛山川溪流,愛四季更替,也愛那些活潑的生命。去體驗,去感受,去經歷。不幸來時,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祝福》讀書筆記2

今日無意間,我看起了魯迅的小説《祝福》,這是一篇以第一人稱寫的文章。題中的祝福,主要指主人公的“四叔”家——魯鎮的一種民風民俗。但讀完整篇文章後我才發現這個“祝福”更帶有一點諷刺意味。

祥林嫂,一個生活中充滿悲劇的大嫂。文章的一開頭,他便是以一個乞丐的身份出現的,可是他卻沒找“我”討錢,而是問了我一個問題——“一個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魂靈的?”而“我”卻是一種“説不清”的回答,以至於祥林嫂在夜裏便死了……

祥林嫂不是魯鎮人,是“我”四叔在一年的.冬初,從老衞婆子那裏買回來的,原來祥林嫂的老公死了,她的婆婆便把她賣了過來,雖説他是個寡婦,但乾的工多,“四叔”也就把他留下來了。

後來他就被她孃家人拉走當別人家的媳婦了,而且生了一個兒子。可好景不長,男人斷送在傷寒上,兒子又因看管不嚴,給狼銜去了,只好又把她領來了。

可有因她敗風俗,祭祀時便不讓她插手,一切飯菜,都由“四嫂”做,否則,不乾不淨的東西,祖宗是不吃的。最後她越來越不中用,只好叫她會老衞婆子那裏。

最後不用我説——她死了……在“祝福”中,死了……

《祝福》讀書筆記3

在《祝福》這篇文章裏魯迅用細膩的描寫刻畫了很多生動形象的人物,如主角一生不如意的祥林嫂、保守派的魯四爺、使喚人的魯四嬸、不吃素的柳媽……寫出了舊時吃人的封建社會的真實的一面。

魯四爺是一個封建思想的堅決捍衞者,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對社會的一切變化。文章中開篇他向“我”大罵康有為,康有為主張變法,但他維護帝制,可見魯四爺的思想還停留在什麼境界。剛開始魯四爺對寡婦的祥林嫂已經感到不滿意了,覺得一個寡婦不吉利,接着祥林嫂再嫁回來,魯四爺是不能容忍的,害怕玷污了祖先,在精神上壓迫祥林嫂,導致祥林嫂生存信心徹底毀滅。即使祥林嫂被掃地出門,因窮迫而死,他也要罵一聲“謬種”,可見他心裏是多麼的冷酷涼薄,自私無情。

不止在魯迅的小説裏有這麼冷酷自私的人,在現實的社會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

《祝福》讀書筆記4

《祝福》是我讀魯迅先生的第五篇文章,這篇文章不禁讓我感受到了一種社會無奈,還有對魯迅先生文筆的敬佩。

起初剛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竟誤認為這不是一篇具有諷刺意義的小説,認為這篇文章可能是一片記敍文,但是慢慢的讀下去,我發現我錯了,我突然覺悟,這是一篇更加具有諷刺意義的文章,文章所講的故事與文章所描述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能準確反映出魯迅先生心中對中國人現在面對外襲者麻木不仁的憤怒與無奈,也能從字裏行間中讀出過去人們過分迷信,不肯尊重科學,更令人可悲的是,人為了錢可以不擇手段,可笑的是還被他人“稱讚”。那些往往説真話的,卻被人當成笑柄抓住不放。這些行為都是可鄙,可對當時而言,這些實在常見不過了。文章內容與題目《祝福》有很大的反差,正是因為這些反差,讓魯迅的文章直抒胸臆,直接表達出作者的真情實感。

以上感受只是眾多感受中的一些,但是我認為最重要。魯迅先生的每篇文章都幾乎從一個出發點去寫:諷刺當時那些面對當時中國國情麻木不仁的中國人,與鼓勵人們破除封建思想,激勵他人。

《祝福》讀書筆記5

初讀《祝福》,祥林嫂的形象便印在腦海裏。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姑娘,為了生存努力的幹活、工作,“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可是她還是不能擺脱被他人操縱命運的生活,甚至成為“婆婆”賺錢的工具。

在與賀老六拜堂時,祥林嫂激烈地反抗,那一撞,振撼人心。人們着實為她不肯向命運屈服的精神折服。可她畢竟只是一個普通的女人,無力抵抗“命運”。一切不幸卻由之而生,她終身落下一個“不乾不淨”之名。

祥林嫂悲慘的命運讓人心頭一酸產生無限憐憫之情,其實更多是對那個社會的憎恨。祥林嫂悲慘的身世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四嬸四叔頑固冷漠的態度讓她一次又一次陷入絕望。最讓我不解的是人們竟不肯給她最後一次正常生活的機會!在祥林嫂贖罪後,她對生活燃起了一點點希望之火,可她還是被否決了。我無法想象當“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時,絕望到了何種地步。

這些足以看出當時社會人們是何種愚昧,何種無情,何種麻木。祥林嫂終於成了社會落沒的犧牲品,而以魯四老爺為代表封建禮教的維護者,執行着祥林嫂之死的幫兇。

祥林嫂死於“祝福”之際,大悲大喜聯在一起,就連那時的天空、晚雲、爆竹聲都顯出無盡的悲哀之情。悲哀的不僅是為祥林嫂,事實上是為那個社會。那個被封建思想、封建禮教麻痺了的、毀滅了的可悲的社會。

祥林嫂,孔乙己,范進這些人都是深受封建禮教毒害的人,封建社會“吃人”本質確實叫人憎恨,人性無情冷酷也被揭露無疑。

《祝福》讀書筆記6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題記

第一次讀《祝福》是在七年級的時候,記得讀完後印象最深的當然是祥林嫂,那個時候總覺的她是那麼的不幸,總覺的是老天在和她開玩笑,亦或是她上輩子做了太多的壞事,這輩子要用一生的時間來補償。

而今,學完《祝福》之後,當初的想法一下子消失了,在同情祥林嫂的同時也認識到祥林嫂的命運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更不是老天在和她開玩笑,而是封建禮教根深蒂固的影響不允許她過上好日子。

我真想對祥林嫂説一句:“祥林嫂,你真傻,你不該去反抗,縱使你有千萬種委屈。”祥林嫂的命運,怪不了別人,怪不了四爺的頑固,怪不了婆婆的自私,怪不了柳媽的無知,要怪就怪她不懂得男尊女卑,不懂得逆來順受,不懂得聽天由命。祥林嫂一定知道她自己擺脱不了悲慘的命運,可她就是要反抗,殊不知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繩子已經佈下了天羅地網,幾千年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已經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企容她這區區的一個弱女子就能改變得了?它們是如此的偉大,偉大到連廟祝都厭棄她去捐門檻。貞德她不該頂撞封建制度,她錯就錯在沒有認識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沒有認識到命運不是自己説怎樣就是怎樣……

“然而在現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為人為己,也都不錯。”你為何要再回魯鎮呢?你不來該多好,既不會惹人厭棄,也不會落魄成為乞丐凍死在街頭,如此一舉兩得的事你為何不去選擇?

……

再讀《祝福》心情更是百感交集。封建制度的種種惡行,讓人從骨子裏痛恨,“人吃人”的現實更讓人咬牙切齒。從祥林嫂身上,我們看到了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的悲慘遭遇,所有的一切都證明着:封建思想是社

會中的一個毒瘤,我們必須徹底的把它根除,決不能手軟!

再次,我們應該慶幸,慶幸自己生活在當今的年代,沒有封建的毒害,現實中祥林嫂的命運不會重演,品古論今,我們應該引以為鑑,讓這個社會朝想更光明的方向發展。

《祝福》讀書筆記7

近日,讀了魯迅《彷徨》中的《祝福》一文,對魯迅的文章又增添了幾分認識。

《祝福》寫了“我”回家過年時,聽説了祥林嫂的故事。祥林嫂是外鄉人,初來魯鎮時活潑開朗、勤勞樸實,深受大家喜愛。但她喪夫後被逼再婚,而後來的丈夫和孩子卻都因意外喪生,她淪為了乞丐。在被大家欺辱,嘲笑後,自閉起來,最終不得不自了終生,期盼着下地獄與家人重逢。整個故事充滿了悲情色彩,讀後心情十分沉重。

作者的意圖,便是要通過祥林嫂的一生來批判禁錮人的封建思想。縱觀祥林嫂的悲慘一生,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封建思想毒之深。最初,祥林嫂在第一次喪夫後,受封建思想中婦女要“守節”,不能再嫁的影響下,不肯再婚,甚至尋死;後來,被逼再嫁後,在別人的眼裏她已“失節”,於是人們便不停嘲笑她,歧視她,給她帶上罪名,使她每日生活在痛苦中;然而,她儘管嘗試挽回名譽,卻寄希望於神靈,向廟裏捐門檻以求擺脱“罪名”,但這終究是無用的;最後,走投無路的祥林嫂只好自殺,以求在地獄中與家人能重逢。仔細想來,這導致其悲慘遭遇的竟幾乎全部源於封建思想,封建思想只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它讓人不能呼吸,不給人活路。人們認識到了這思想的罪惡後,便會摒棄它,從而動搖封建統治根基,推動社會進步。

值得學習的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普通民眾毫無覺悟,在千百年延續下的封建思想中混沌地活着。在這種條件下,怎樣才能使人們覺醒呢?事實證明,直接攻擊舊思想,宣傳新思想,不但不會被接受,還會被當作反動思想而遭到大多數人的反對。於是,魯迅便富於戰略性地用敍事的方式,婉轉地讓讀者自己覺醒。人們一開始讀來,不會存有戒備心理,只是當作一個微不足道的故事來看,或許它平常的就發生在自己身邊。但隨着閲讀深入,他卻不知不覺地發現,主人公的命運多舛,似乎並不是偶然。再一琢磨,便不難察覺這些悲劇都是由封建思想導致的。即便思考到這也就足夠了,在這類文章的影響下,久而久之,他便對封建思想產生了極大的厭惡,便會毫不猶豫地推翻它。

由此可見,鬥爭不能只靠衝動和熱血,更多的是需要智慧。今天,我們在讚歎魯迅的文筆和構思時,更應該感謝他,是他為黑暗的中國帶來第一縷曙光。

標籤: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