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我身邊的民俗文化優美散文

文學3.15W

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習慣、情感和信仰而產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強了民族的認同,強化了民族的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體遵從,反覆演示,不斷實行,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

我身邊的民俗文化優美散文

農曆正月15叫元宵節,除了吃元宵外,還是我國傳統的`燈節。人們張燈結綵,舉行豐富多彩的燈火盛會

元宵燈節是一次藝術的展覽,各種彩燈爭奇鬥豔,花樣繁多,展示了我國人民高超的藝術才能,反映了人們對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嚮往。那象徵五業興旺的鴨子燈,造型優美,生動可愛,凝聚這勞動人民的智慧,抒發着勞動人民的情感。

元宵燈節,也是民間花會爭相表演的節日,扭秧歌、推花車、舞獅子、撐旱船、跳竹馬、踩高蹺……都是人們多年來喜聞樂見的優秀節日。民間藝術多姿多彩,民間藝人更是大顯身手,施展出劈叉、滾翻、跳躍、格鬥等軟硬功夫,有的動作健美,剛勁有力。這些節日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更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我國某些地方,還有撒路燈的風俗。將棉籽、稻殼等浸油,然後撒在大路邊,街道旁,每隔一定距離放置一堆,點燃後,伴以鑼鼓、鞭炮火焰,遠遠望去,如銀河落地,燈光閃閃,如火龍下凡,火樹銀花,交捆輝映,呈現出五穀豐登的壯麗圖景。

元宵節是我國的特色。而黃梅戲也不例外,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被稱為“懷調”或者“懷腔”,這就是今日的黃梅戲的前身。

黃梅戲形成初期以歌舞發展成“兩小戲”和“三小戲”,後又吸收當地流行的一種叫“羅漢樁”的説唱藝術。從辛亥革命到1949年,黃梅戲逐漸職業化,黃梅戲迅速發展,從農村草台走到城市舞台。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黃梅戲迅速發展,從流星安慶一帶的民間小戲,一躍成為安徽的地方大戲。它的表演樸實無華,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明白如話,如《打豬草》、《賣鬥籮》等:它情趣盎然,機智嘻婆,表現出民間的幽默,深受羣眾的喜愛,如《夫妻觀燈》等。黃梅戲是中國的鄉村音樂

民族文化是從古時候傳下來的。比如清明節,中秋節和京劇、川劇、粵劇和黃梅劇……這些都是我們中國的文化和風俗,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和嚮往。

標籤:民俗文化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