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碧龍潭,母親河寫景美文

文學4.18K

碧龍潭,名為潭,實為河。始於何時,無從考究,大概形成於二、三十億年前的第四世紀冰川時期。系廬山東面最大峽谷“大窪”之水彙集而成,在廬山半山王家坡處彙集成潭,潭水從坡頭跌落,形成美不勝收的王家坡雙瀑後,向東,朝着鄱陽湖,順勢而下,蜿蜿蜒蜒,流過我的家鄉十里八村。碧龍潭,如同家鄉畫屏的匡廬,浩瀚的鄱湖,遍佈的冰川石以及家鄉裊裊的炊煙,讓鄉人和家鄉遊子無比的眷戀……

碧龍潭,母親河寫景美文

我最早認識碧龍潭是在童年時代,是母親帶我走近和認識碧龍潭的。那時,我四五歲,母親三十多歲,她既是四五個小孩的母親,又是生產隊的主要勞力。母親有粗粗的`黑辮子,紅紅的臉頻,為了家,為了我們,在那個艱難的年代,風風火火,渾身上下好像有一股使不完的勁。像村子的其他孩子一樣,母親走到哪兒把我帶到哪兒。母親下碧龍潭河邊洗衣的時候,我就在河裏玩水,捉河裏的小魚小蝦。累了,喝碧龍潭的水解乏,髒了,掬碧龍潭的水洗臉。那時候,只覺得那水好清好甜,那河裏的小魚小蝦很可愛。碧龍潭連同我兒時的夥伴,是我快快樂樂的童年世界。

隨着歲月的流逝,我更加熱愛和親近碧龍潭。如同兒子只有在讀懂了母親偉大的母愛後,才會更加熱愛和孝順母親一樣。她不因靠著名山,傍著名湖,而沽名釣譽享受重重光環,倒如我的母親一樣默默無聞,千百年來,為了她兩岸的百姓流淌生命之水,只爭朝夕!

有一首歌唱得好:為了大地的豐收,為了母親的微笑。而我對這首歌最深的詮釋是在碧龍潭邊。那是我十五歲那年秋天,江南的八月,風漸寒水漸瘦,七葱八蒜,農村雙收過後,家家户户忙着燒火糞拌種子,火糞多用稻草燒,田野中到處都是火堆。隨着風的吹動,傍晚時分,原野上時不時飄蕩着稻草燃燒的香氣……

湖邊有句諺語:“漲水魚,退水蝦”。我家有塊責任田緊靠碧龍潭與鄱陽湖的交匯處,由於交匯處冷暖水交融的緣故,在鄱陽湖水退後,這兒都有好多好多的蝦,人們用紗布做成小罾扳蝦。記得有一天,母親在田裏燒火糞,我在田頭的碧龍潭裏扳蝦。那天河裏的蝦特別多,竟扳得捨不得走,母親火糞也燒到很晚,回家時,已是半輪明月懸掛天邊。我滿載着半桶活蹦亂跳的河蝦,在母親的微笑和稻草的飄香中,走在暮歸的路上。晚餐,母親用剛出土的蒜苗做成蝦湯,那湯真是有生以來最好吃的美味,令我久久不能忘懷……

高中畢業後,我參加了鄉信用社的工作。在鄉間工作的尋常歲月,聆聽母親的諄諄教海,享受碧龍潭的滋潤。我沒有因家鄉的貧瘠而抱怨;沒有因生活的枯燥而灰心。反而更加努力,不敢懈怠,在單位一步一個台階,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三十歲那年,因工作需要,我調離了家鄉,調進了城裏。臨別,走在碧龍潭邊,望着每天觸手可及的潭水,竟然戀戀不捨!

如今,離開家很多年了,卻常常咀嚼着家鄉的往事,饕饕山珍的時候,卻不忘“捉馬嶺的茶葉,碧龍潭的水泡”。他鄉也有山,他鄉也有水,但在遊子的心中,家鄉的山最美,家鄉的水最清,永遠不能忘懷的是那走在田埂上母親的身影,那養育了世世代代鄉民的碧龍潭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