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經典現代美文

文學1.6W
經典現代美文1

一個人,往往會在追不上的人那裏,表現出恢弘的氣度。比如,馬雲遠遠地跑在了前面,非但沒人嫉妒,還會自覺恭敬和抬舉,覺得他擁有多少都不為過。人性,在夠不着的地方,總會顯得別樣的舒展和明亮。

經典現代美文

人的窄憋,是從身邊人這裏開始的。自我的心平氣和,源自他人的風平浪靜。倘若跟自己差不多,甚至還不如自己的人,有朝一日功成名就升官發財了,就開始坐不住了。這時候,你會看到小人,也會見識君子。真正的君子,不是沒有反應,而是根本就不會去反應。你活你的,我活我的,兩不相干,也兩相安。

小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扭曲之處在於,他得不到,別人更不能得到,他得到了,別人也最好不要得到。他必須踩着你,以此獲得幸福,維繫內心的平衡。

所以,要努力讓自己活在君子堆裏,這些人未必坐在路邊鼓掌,但肯定不會在路上挖坑。親君子,遠小人,最大的好處是人生可以低成本運行。所以,人生重要的修行,不僅是要讓自己出類拔萃,還得要跟出類拔萃的人在一起。

事實上,還有一種修行,就是你始終具備混跡於壞人當中的能力。這種能力,也許一輩子用不上,但必須得有。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你不必做一個壞人,但必須周旋過壞人。

更多的人,沒有那麼猥瑣,更多的生活,沒有那麼慘淡。你所要知道的是,人性當中某些惡意,在某一瞬間,你也曾有過。你能很好地理解了自己,才能安靜地面對生活給予的一切。

經典現代美文2

週末,一行人出去玩。有人垂釣,有人打牌。而我是有心帶着女兒去觀賞垂釣的。

久聞老陳師傅釣魚有一招。“今來伴江叟,沙頭坐釣魚。”來到水庫邊上,戴上遮陽帽,戴上墨鏡,放下褲腳。正自陶醉於山清水秀、蟬鳴鳥叫,小曹已經飛跑着掐來了南瓜藤尖尖,老陳師傅已經擺好了架勢,在魚鈎上放上一朵南瓜藤尖尖,走到靠近岸邊的竹排上,瞄準方向,提起杆子,向上一揚,甩出一條漂亮的拋物線,就只看見遠處的水面上黃綠色的浮子了。

魚塘的主人埋怨着我們來遲了,説早上七點至九點才是釣魚的最佳時間呢。而此時已是九點多了。正閒話着呢,老陳已經在收杆了,呀,魚兒已上鈎了。近了,近了,是一條大草魚。老陳叫我抓住釣竿,他去箱子裏拿撈子了。啊,真沉!魚兒一躥,差點沒抓住杆子。老陳熟練地把魚兒撈上來,裝進網袋,用叉子固定在竹排上。魚兒就老老實實在水裏呆着了。老陳説,這魚有十二三斤呢!好傢伙,真是鈎沉魚上,前後才不到兩分鐘功夫!小女忍不住歡呼雀躍,提起網袋看了又看。

老陳同時下了兩根杆子,叫我幫他看着其中一根,讓我們娘倆幫幫忙,告訴我如何判斷魚兒上鈎了,又是如何收杆子。不到兩分鐘,浮子下沉,杆尖擺動,線兒鬆了,老陳叫我收線。但是也不能一味收了,魚兒要是往反方向遊了,線又得放一點兒,否則魚兒會把線扯斷的。在師傅手把手的教導下,還來了兩個趔趄,終於收回一條約莫三斤的草魚。但是又有一回由於忘記了回線,讓一條三四斤的草魚掙脱線兒逃跑了,連魚鈎都丟了。緊接着,又是收回了空鈎子,南瓜藤被吃了,魚兒卻沒上鈎。我跑去摘了南瓜藤尖兒。老陳師傅卻就在腳邊扯些草尖正往鈎鈎上掛,掛成一串綠色的小辣椒。我説為何不用南瓜藤呢,他説,南瓜藤太嫩,容易被魚兒扯去。哦,原來如些!

不一會兒,又有魚兒上鈎了,只是再也沒有釣上十多斤的大草魚。有時魚鈎掛住塘中間的草架了,X便撐着排過去弄一下。而身邊隨隨便便的一個小物件就可以成為他的“槳”。生長在水庫邊上的人,個個會撐排,個個水性好。

我和女兒覺得累了,就回農家。眾人正在打牌。女兒央求我陪她玩起了“鬥地主”。主人夫婦倆則在不聲不響地弄飯菜。男主人扯回了一把魚腥草,説是用它炒雞吃可以去濕。

吃飯了,魚腥草炒雞果然很香,又有點酸味,臘腸很有嚼頭,紫蘇魚很鮮很甜,粉蒸肉肥而不膩,豆角、葫蘆瓜早就煮着涼好了,吃着也很爽口。竟有人説,怎麼這絲瓜煮得像葫蘆瓜一樣,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一邊喝着米酒,説着笑話,其樂融融!臉上漸漸起了紅暈,小曹的話兒也多了起來。主人陪我們説着話兒。説他兒女都參加工作了,他也不想去旅遊,就喜歡在家養養魚。門外停着一輛舊的桑塔納,是他用來拖魚草魚食的。台階上擺着一溜兒桶子,裏面裝着酒糟。那為何上面放着各種大片的葉子呢?哦,那是裝車時防止酒糟溢出來。哦,真是簡單又高明的辦法。他還説,這塘每年五六百塊租金,每年要放三四萬塊的苗子。到年底有七八萬斤魚呢!只是難得割草。

午飯後,不知什麼時候,老陳已到了塘邊繼續垂釣。主人説,這下就難釣了,“神仙難釣午時魚”啊!“神仙難釣午時魚”哦,還有這學問呢!是啊,不過我只會養魚,一點都不會釣魚。主人謙虛地笑着。但是老陳師傅頂着烈日坐在竹排中間小板凳上,氣定神閒!不到十分鐘,釣上兩條五斤的魚兒!神仙,真神了!

可是那邊的老周,卻一直到傍晚才釣到一條兩斤的魚兒。主人嫌釣的魚不夠多,又請來撒網的師傅,用白色絲網來網魚了。但是被勸阻了。

夕陽西下,大家滿載而歸。垂釣着贏了魚兒,打牌者贏了小錢。小曹的車子開得極好,半個小時就快到家了。晚上,不會剖魚的我提着魚兒去了Z家。於是吃到了又香又辣又甜的魚肉魚湯。魚湯裏放了青椒和紅紅的朝天辣,放了紫色的蘇葉,放了白色的蒜片,還放了黑木耳!真是色香味俱全!四個人把它消滅乾淨了。

剩下的魚兒等着老公回來剖。

次日,魚兒仍不得剖,似乎要臭了。我操起刀子,讓女兒做助手,以兩條魚為代價,終於學會了剖魚。

不禁感歎,老天爺是如此公平,讓世人各有所長,各有所安。有長於養魚者,有長於釣魚者,有長於撐排者,有長於撒網者,有長於剖魚者,有長於烹魚者,有長於牌技者,有長於駕車者,有長於教書者······而我,大概是長於“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經典現代美文3

幸福來源於為事業的成功而奮鬥,而事業成功的首要前提是立志,立下遠大而實際的志向。遠大的志向,是人的之光,是人的精神動力。

人類歷史表明人類要生存和發展,達到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和改造自身的目的,就需要歸助於某種精神力量的鼓舞和指導,這種精神力量之一就是遠大志向。俗話説:"有志者,事竟成。"這裏的志,是大志,是雄心壯志,是崇高的理想。

所謂大志,應該是人們在實踐過程逐步形成的人生奮鬥目標,它應該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經過可以實現的設計和預見。志向是人們追求中的目標,奮鬥中的理想。離開了追求和奮鬥,就無所謂志向。遠大志向,總是同未來相聯繫的,是對未來可能的構想、預想和追求。但這種構想、預想,不同於毫無根據的空想。正確的志向具有現實可能性,經過能夠轉化為現實性的東西。空想由於不是建立在事物的客觀規律性認識的基礎上,因而是脱離實際的主觀臆想,它不可能轉化為現實。

立志和幸福是緊密聯繫的。每個人畢生都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如何生活才是幸福?一個人只要樹立了遠大的志向,他就會把遠大志向的實現,視為人生的價值和幸福。因此,卡耐基認為,遠大志向是對幸福的憧憬、嚮往和追求,幸福是遠大志向的實現。志向的實現是令人神往的,是幸福的,而對志向的追求則能喚起人們的極大熱忱,獲得精神上的感,這本身也是一種幸福。無數仁人志士為了追求和實現遠大的奮鬥目標,甘願承擔艱難困苦,他們以苦為樂,樂在苦中。而那些沒有遠大志向的人,渾渾噩噩的生活,白白地浪費自己的一生。在他們的生活中也許沒有多大的痛苦,然而,他們並沒有真正的幸福。

確立遠大的志向對於我們具有重要的意義。正確的志向,一方面反映了人們的追求和願望,另一方面反映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和可能趨勢。因此,志向是一種指向未來的價值目標。

志向作為一種價值目標,它能夠激發人們的意志和激情,產生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人們以積極、主動、頑強的精神投身於生活,對人生抱有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樂觀。

志向,是人生前進的目標和導航的燈塔,是鼓舞人們去拼搏的動力。因此,立志對於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南宋家朱熹説:"大丈夫不可無氣概","立志不堅,終不濟事"。他在批評當時庸俗的社會風尚時,説道:

"今人貪利祿,而不貪道義,要作貴人,不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北宋文學家蘇軾指出:"天下未有其志而無其事者,亦未有無其志而有其事者。事因志立,立志則事成。""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認為:"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太,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事業的成功。人苟有正確的志向,地位雖小,未嘗無大事業之成功。""青年應立志作大事,不可立志作大官。"

立志、工作、成功,這是人類活動的三大環節,是事業發展的規律。卡耐基説得好,立志是踏入事業的大門開始,勤於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這旅程的盡頭就有成功在等待着你。因此,立志是事業成功的首要前提和第一關鍵。卡耐基還曾説:"朝着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鼓作氣中途不停止是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一切事業的都取決於此。"

他深刻地説明了立志與事業成功的內在聯繫。俄國的一些著名作家對立志和理想的重要作用作了生動的闡述。托爾斯泰指出:"理想是指路明星。沒有理想,就沒有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認為:"人的活動如果沒有理想的鼓舞,就會變得空虛而渺小。"我們青年人正處於人生的黃金時期,樹立崇高的志向和遠大的理想,對於一生的和發展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崇高的志向和遠大的理想是我們的精神支柱,是鼓舞我們戰勝艱難困苦的精神力量。

立志要立正確的標準。從志向的性質和層次來説,志向有正確的和錯誤的,高級的和低級的;從上來説,有長期的、遠大的、正確的、具體的;從內容上來説,有社會的、階級的、集體的和個人的。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崇高的志向,拋棄錯誤的、庸俗的志向,並且把長期的志向和近期的志向、社會的志向和個人的志向結合起來。正確的志向可以引導人們走上而閃光的人生道路;錯誤的志向則會將人們引進利己、狹隘的人生死衚衕。在當今時代,對於我們來説,正確而崇高的志向的標準應該是符合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違背這一標準的,就是錯誤的志向。我們的青年之所以要樹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在當前要樹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共同理想,就是因為這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代表人民意志的正確理想。

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在青年時代就確立了崇高而遠大的志向。他在中學畢業時,寫下了一篇感人肺腑的作文。這篇文章對我們的青年有極大的作用,我們摘錄了以下幾段:

"在選擇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方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

"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無疵的偉大人物。"

"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證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誨我們,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為人類犧牲了自己。"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勞動的,那麼,重擔就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優秀的科學家總是把獻身於科學、造福於人類作為自己的崇高志向。正是這種精神的力量,鼓舞着他們戰勝了重要困難,鑄造了他們的形象。現代原子物理學的奠基人、放射性元素鐳的發現者居里夫人,年輕時不僅生活極為困難,就連試驗用的原料也非常缺乏,實驗室是一間不蔽風雨的破棚子。正當她在科研攻關的關鍵時刻,同她一起進行鐳元素研究的丈夫在一次車禍中不幸身亡。這個意外沉重的打擊,使她悲痛萬分,但實現崇高理想的決心使她從痛苦中解脱出來。

她以頑強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堅持科學實驗。在她丈夫遇難四年後,終於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並完成了《放射性論》這一科學鉅著,為科學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瑞典化學家諾貝爾,在青年時代就立下了"我是世界的公民,應為人類而生"的誓言,堅持在實踐中兑現自己的諾言。在試製炸藥的過程中,曾發生過多次爆炸,他雖然被炸得遍體鱗傷,但是也絲毫沒有動搖他"為人類而生"的崇高志向。諾貝爾的一生是獻身於科學的一生,造福於人類的一生。

在我國曆史上,那些民族英雄、人民英雄都是具有遠大志向的人。夏禹為了治水,九年在外,三過家門而不入。秦國李冰父子為了解決成都盆地的洪澇災害,帶領百姓治水,克服了無數困難,建成了聞名於世的都江堰。漢代民族英雄霍去病,為了國家的生存和發展,長期駐守在邊關,堅持抵禦匈奴的侵略,在戎馬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當擊退了匈奴的入侵,漢武帝準備給他大蓋府第以酬報他的功績時,他卻説: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宋代民族英雄岳飛,離別妻母,轉戰疆場,為了挽救國家的危亡,最後和自己的兒子岳雲一起犧牲在風波亭上。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堅持抵禦英國列強的侵略,和清朝腐朽勢力抗爭直至被充軍到新疆後,仍不灰心,一直沒有忘記外國列強對我國的`侵略,並在邊疆和當地百姓一起修水利,栽葡萄,為人民造福。

解決慾望不能滿足的問題,消除它們的有害影響,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全面地、恰當地認識自我,適時地調整自我,培養多方面的、高尚的情趣,提高自己諸多方面的素質、能力,學會自我控制,從而從不幸、悲痛中解脱出來,從低級趣味中解脱出來,做一個人應當做的、可以做的而自己又有能力做的工作。當得了偉人、強人、能人,就去當,當不了不必掙扎着去當,做一個實實在在、平平凡凡的普通人,甚至可退它幾步,或者來一個變換,另找自己的立足之地,以便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和專長,例如從科研界轉到商界等。

如果人們能對人生在世應做和能做什麼,對人的使命等等有一個相對合理、深刻的認識,如果人們能科學地或者較為科學地鑑別、區分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慾望,那麼當人們能夠從事自己喜愛並能充分發揮自己專長的活動、事業,而且又多方面地培育了自己的興趣,使自己的各個方面得到協調發展,具有豐富的個性,這個時候,其人生便會過得相當、有意義、人們就會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有人認為,人類不可能根本人生的悲劇主旋律。應當承認,在慾望的昇華、個性的全面發展中,始終存在這樣一個事實:

慾望不斷滿足而又不斷地再生、新生,不可能有慾望的完全滿足。這當然是事實,是問題的一個方面。然而,只要人們能相對靈活地不斷調整自我,就能最大限度地獲得並享受幸福,在內心的自我感受上也能經常地有舒暢、愉悦、激昂向上的感覺。千百年來,但人們並不終年處於憂愁之中,幸福、光明、快樂、樂觀的一面在人生中總是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們在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與時俱進。

把人的需要從低級到高級分為5個層次的馬斯洛,講到高級需要,即友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他認為高級需要的滿足所帶來的快樂是心靈的快樂。這種化快樂比低級需要的滿足帶來的快樂更有價值。他説:"高級需要的追求與滿足,具有有益於公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越高級,就越少自私。飢餓是以我為中心的,它唯一的滿足方式就是讓它得到滿足。但是,對愛以及尊重的追求,卻必然涉及他人,而且涉及到他人的滿足。已得到足夠的基本滿足繼而求愛和尊重(而不僅僅是尋求食物和安全)的人們,傾向於發展諸如忠誠、友愛以及公民意識等品質,併成為更好的、夫婦、教師、公僕等等。""高級需要的滿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觀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寧靜感,以及內心生活的豐富感。安全需要的滿足最多隻產生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無論如何它們都不能產生像愛的滿足那樣的幸福的狂熱與心醉神迷,或寧靜、高尚等效果。"馬斯洛這兩段話,講的都很精彩。它從學的角度證明,靈魂的快樂,高於肉體的快樂。

心靈的快樂就是精神的快樂,是精神追求的滿足。感官快樂離不開外界事物對感官的刺激,因而它對外界事物有極大的依賴性。心靈的快樂則是依賴於人自身的修養,來自主體對真善美的追求,來自自身的創造與奮鬥。人的正當的感官需求,當然是人的價值的內容之一。但是,人的靈魂的快樂比起感官快樂更有價值。感官的快樂不僅是短暫的、而且過度的感官快樂會給人帶來痛苦,會擾亂人的靈魂;而心靈的快樂是久遠的,心靈的快樂在於追求生活得更像一個人,也就是使人的價值更加得到充分發揮。心靈的快樂與理想、與未來的目標,是緊密相聯繫在一起的。學上把快樂分為結果的快樂與目標的快樂,心靈的快樂中許多都屬於目標快樂。確立一個目標,為之奮鬥,為貢獻自己的目標因而精神上感到、滿足。蕭伯納曾經説:"人生的真正快樂在於:

經典現代美文4

每次讀完史書,必要感歎一番,感歎自己生不逢時,當然這要摒棄戰爭的成分。或許我更喜歡男耕女織,陶醉山水之間,縱使別人説我迂腐,我倒也不以為然。我總覺得是我內心軟弱,不敢正視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後來我竟驚奇的發現或許我是對冷漠的厭倦。

不得不説我是一個極感性的人,毫無藐視一切的霸氣。我們隨處可見大街上,書店裏,充斥着大都是《性格決定命運》,《男人成功的幾大素質》,《心靈的雞湯》。魯迅,林語堂,冰心,老舍,躲在角落裏卻無人問津,他們曾經是文學的巨人,在現在卻成了雕像,我們躲在雕像的後面看着幫我們快速“成功”的書籍,多大的諷刺。

“成功”的書籍大都育人以無私,教人以忍耐,由於目的是成功,反倒弄巧成拙,無私變成了最大的自私,忍耐變成了抹殺人性,這倒顯得荒誕可笑了。孟子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句千古名言在我們遭遇打擊,挫折的時候給了我們極大的勇氣。這句話成為我們很多人的座右銘,但我們卻未考究孟子所指的“大任”和“成功”的區別,孟子的“大任”是“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的善,而我們所標榜的“成功”卻像極了披着羊皮的狼,不同與狼的是,狼知道掩飾,而我們則正大光明的在臉上貼着“金錢,地位,權利”大笑着稱讚自己的理想抱負,看的出“金錢,權利,地位”的惡魔看着愚蠢的我們,也大笑不止。

前些時日,在醫院偶然聽到關於老人無人照養,一些老人都是找幾個老人合租在一起,這樣有了事可以互相照看一下,我很是吃驚,現在的人們都在拼命的掙錢,關於掙錢的辛苦遭遇的採訪報道也層出不窮,關於成功後的早年經歷也被頻頻成為家長教育孩子的教材,我完全不能理解這種極端的方法,很多人以為只要堅持,經歷苦難就能成功,這種對成功的認識像一股瘟疫在瘋傳,肆無忌憚的咆哮。它讓我們在困境的時候盲目的堅持,不能科學對待。我們難道不該反省自己嗎?

作為即將面對畢業的大學生,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很充裕的時間,面對就業壓力,很多大學生整天沉迷於遊戲,打發這無聊的時間,張口閉口之間都是工作,如果有人簽了工作,更是一種刺激,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哪裏有招聘會一窩蜂的蜂擁而上,找工作倒像是一個指定時間要完成的任務,我這麼説的時候怕是會招來不少的攻擊,畢竟我是還未工作過的學生,當然是無資格做這番議論的。姑且談談我對工作的認識吧!

因為要找工作,與人溝通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像別人請教一些找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項。但大都是以離家的遠近,工作的待遇,前途的發展。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我覺得我們現在的人過於浮躁。工作和家庭是我們每個人一生最重要的兩個課題,工作保證了我們基本的物質生活,同時工作又必須滿足個人的心裏需要,讓我們在工作上體現自己的價值,只有在物質上,和心理上獲得雙向滿足,才算的上是一份滿意的工作,這樣的人無疑是辛運的。正如我説的那樣,現在人們大都排除了心理上的滿足,而僅僅把工作看成是一種生活手段。並且這種思想在現在看來已成為真理,我們無需質疑,任務清單寫的清清楚楚,方可不為異己。有些有自己想法的人,出去一階段之後,在聊得時候,就不免給予忠告“你還是太年輕了,社會是很現實的”我點頭稱是,有一種淒涼揮之不去。

獨自一人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男女,手裏拿着手機,一邊走路一邊玩,我在一旁呆呆的看着,我們真的過得比以前開心嗎?以前大家歡聚一堂互相倜儻着,其樂融融,現在我們歡聚一堂,看到的卻是邊玩邊吃,又或者出於禮節吃飯的時候不玩,但是吃飯的速度快了點。科技的發展讓人與人之間説話的機會多了點,倒讓我懷念起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何當共剪西窗燭,共話巴山夜雨時”的期待

經典現代美文5

 1、摘自席慕容《桐花》

在低低的呼喚聲傳過之後,整個世界就覆蓋在雪白的花蔭下了。

麗日當空,羣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條流動的江河。彷彿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應約前來,在這剎那裏,在透明如醇蜜的陽光下,同時歡呼,同時飛旋,同時幻化成無數遊離浮動的光點。

這樣的一個開滿了白花的下午,總覺得似曾相識,總覺得是一場可以放進任何一種時空裏的聚合。可以放進詩經,可以放進楚辭,可以放進古典主義也同時可以放進後期印象派的筆端——在人類任何一段美麗的記載裏,都應該有過這樣的一個下午,這樣的一季初夏。

 賞析:

這段話運用生動優美的筆觸描繪了桐花盛開的美景,視覺與聽覺相結合,動靜結合,充滿了生機和動感。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把繁華盛開的場景比作流動的江河,把陽光比作醇蜜,將這幅景象刻畫得美不勝收。最後的排比句,語勢加強,讓人感受到桐花盛開時噴發的生命力,彷彿整個山坡都被桐花覆蓋了,生命的張力無限延伸。

而作者的想象則充滿了浪漫的夢幻。

 2、摘自張愛玲《秋雨》

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裏纏滿着蛛絲網的屋頂。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雲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園子裏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着過去盛夏的繁榮,現在已成了古羅馬建築的遺蹟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縮不寧,回憶着光榮的過去。草色已經轉入了憂鬱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牆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着滿眼的淚珠,在那裏歎息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黴氣薰蒸的雨天。只有牆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着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賞析:

有的時候不是那麼喜歡張愛玲的文字,就像這篇秋雨,別人都會寫温暖潮潤的氣息,而她則寫得幽暗而陰森,光是筆觸就讓人感到寒冷而戰慄了。

但也許這正是張愛玲文字的魅力,張揚的,陰暗的,卻又是如此真實,探測到人內心的最深處。這篇文章用筆細緻,只用了比喻和擬人,就把秋雨寫得栩栩如生,又帶入了一層沉悶而寂寥的色彩。 於這文來説,充滿了灰色、憂鬱,黯然,寥落,一種生活無厘頭的滑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僅是那株低矮的無人問津的桂花樹。

 3、摘自張曉風《初雪》

現在,太陽升上來,霧漸漸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綠,看起來綿軟軟地,讓我覺得即使我不小心,從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會擦傷一塊皮的,頂多被彈兩下,沾上一襪子洗不掉的綠罷了。還有那條繞着山腳的小河,也泛出綠色,那是另外一種綠,明晃晃的,像是攙了油似的,至於山,仍是綠色,卻是一堆濃郁鬱的黛綠,讓人覺得,無論從哪裏下手,都不能拔開一道縫兒的,讓人覺得,即使刨開它兩層下來,它的綠仍然不會減色的。此外,我的紗窗也是綠的,極淺極淺的綠,被太陽一照,當真就像古美人的紗裙一樣飄緲了。你們想,我在這樣一個染滿了綠意的早晨和你們寫信,我的心裏又焉能不充溢着生氣勃勃的綠呢?

賞析:

作者充分調動了視覺與觸覺,寫活了春天的綠色。多處採用比喻,形象生動。喜歡這段話,因為看了就很温暖。這種温暖是從哪裏表現出來的呢,我想,就是從那些温暖的字眼裏流動出來的,“明晃晃”、“濃郁鬱”、“生氣勃勃”,因為寫給孩子,所以更加詩化和優美。作者筆下的綠色彷彿是活着的,流動的,彷彿在信中就像出現在眼前一樣。我也喜歡綠,也喜歡作者筆下的這片綠。它們的生機讓人感覺到快樂和希望。

4、摘自張曉風《秋天 秋天》

那時候,在南京,剛剛開始記得一些零碎的事,畫面裏常常出現一片美麗的郊野,我悄悄地從大人身邊走開,獨自坐在草地上,梧桐葉子開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許多神祕的美感一起落進我的心裏來了。我忽然迷亂起來,小小的心靈簡直不能承受這種興奮。我就那樣迷亂地撿起一片落葉。葉子是黃褐色的,彎曲的,像一隻載着夢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長期着兩粒美麗的梧桐子。每起一陣風我就在落葉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兩顆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發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聽到遙遠的西風,以及風裏簌簌的落葉。我仍能看見那些載着夢的船,航行在草原裏,航行在一粒種子的希望裏。

 賞析:

這段文字用優美的筆觸表達了對梧桐葉子的喜愛。“簌簌”的象聲詞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讓讀者也能猜到那種場景。“神祕的美感”寫出了秋日梧桐的特點,神祕的,優美的,梧桐葉子在作者眼中充滿了無窮的魅力和美好,極富有感染力。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梧桐葉子的形態。作者從顏色、形狀等各方面做了描寫,同時將葉子比作小船,穿上還有船舷,船舷上是梧桐子,讓每個讀到的人都心馳神往,也想看一看這優美的梧桐樹。作者想象力豐富,將秋天的美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標籤: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