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集錦15篇)

文學1.19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城南舊事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集錦15篇)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1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這本書是她童年的回憶,講了她童年的幾件趣事,描述了她天真歡樂的在北京城南的童年往事,那也是她最開心最歡樂的一段時光,故事十分細膩的描述了作者林海音那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我相信這是每一個人都會擁有的。

在這些文章中,我最喜歡的一片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這篇文章寫了林海音國小畢業那年發生的點點滴滴,那年“我”國小畢業了,可是爸爸在醫院中去世了,那年“我”想起了許多往事,包括宋媽走之前的叮囑,還有媽媽、爸爸的叮囑都證明了“我”已不再是小孩,“我”已經長大了,要幫着爸爸媽媽,管好弟弟妹妹。林海音回家看到石榴落下了樹,並且廚師老高又告訴她她的爸爸去世了,所以我覺得這個題目十分有詩意,並且石榴就像明白爸爸去世了似的,它也從樹上掉了下來。

在作者林海音的筆下,她的童年是十分歡樂、趣味的,她寫得也很生動,讀起她的文章,她的童年趣事就浮此刻了我眼前,我還從她的筆下讀出了她對童年無限的嚮往和熱愛,由此體會出因為她不能回到她那歡樂的童年而體現出淡淡的憂傷,我還從她的筆下讀出了他對童年深切的懷念和多麼想一向停留在童年。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2

《惠安館》這一段讓我體會到了作者的善良。她的母親和老保姆宋媽非常害怕、厭惡那個惠安館的瘋子,有點瞧不起瘋子的意味。

而作者呢?從“其實那瘋子還不就是一個梳着油松大辮子的大姑娘”這一小句,我讀出了作者並非把她當瘋子看,就覺得瘋子是個梳着大辮子的大姐姐,思想非常之純真。

又從後半句“像張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樣”品出了作者童年的思想之美好,她不是對瘋子可憐,而是就把瘋子當正常人……不知作者現在還有沒有這樣的赤子之心呢?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3

城南舊事裏的故事讓我感動,最讓我感動的是《惠安館傳奇》。

裏面説了秀貞她的媽媽把她的孩子給送別人了,而秀貞卻因為孩子沒了而瘋了,説他瘋了的原因,一是秀貞實是太想自己的孩子了,結果老是把別人家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了,二是她的臉總是很蒼白的,沒有一絲紅潤,除了她的嘴脣以為,她也不和別人説話,所以讓人一見了,就立刻會讓看到秀貞的人打一個冷戰,身體會有一些發抖的,因為秀貞瘋了凡是看到她的人,就會立刻就給它的孩子説:“以後要少來這裏,因為這裏有瘋子。”不少人都這樣對自己的孩子説,可是秀貞這種對孩子的愛是偉大的,

秀貞這樣的愛是最偉大的,我的媽媽也是這樣,我和弟弟在夏天的時候,經常去水上樂園,可是媽媽一直的跟着我們,因為他怕我們去超過80米的游泳,因為我們有可能在他們裏面,被擋住了,然後摔倒了,就會有人來到我在的地方,我就會被掩着,還有可能我會身高不夠就會被淹着。

秀貞的這種愛孩子讓我感動。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4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經典小説,也是半自傳體小説,最受讀者的喜愛。

《城南舊事》以20世紀20年代的北京城南為背景,透過一名伶俐的小女孩兒——英子的純摯眼光,看成人的悲歡離合。温馨動人,啟發人性。

林海音的小説集《城南舊事》中多篇是追憶她童年居住的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其中如《惠安館》和《驢打滾兒》等篇,雖是透過童稚的眼光看成人的世界,卻更啟人深思,由於孩子不詮釋不評判,故事中的人物,能以自然真實的面貌出現,扮演他們自己的喜怒哀樂的一生。在這本短篇小説集中,《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和《驢打滾兒》四篇都可以單獨存在,他們都有自己完整的世界。貫穿全文的中心人物是英子,故事中的發展,循着英子的觀點而轉變。英子原是一個好奇,天真的旁觀者,觀看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直到爸爸病故,她的童年隨之結束,她的旁觀者身份也至此結束,在13歲的年紀“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該負的責任。”

書中的人物除了英子的雙親外,與她童年歡樂的記憶中有最密切關聯的要算宋媽了,在各篇中,宋媽可説是無處不在。無疑的,也是讀者印象中最難忘的人物,這位命運悽苦的卑微人物,在英子的回憶中自有她的智慧和尊嚴,作者在講別人的故事時,常常寫到一些描寫宋媽的文字。《驢打滾兒》一篇給宋媽的生命畫像,也是全書中最有力量的一篇短篇小説。

林海音説:“每一段故事的結尾,裏面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直到最後的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親愛的爸爸也去了。”

《城南舊事》在英子的歡樂童年和宋媽的悲苦之間達到一種平衡。在生活的實際奮鬥中,絕望也不是件容易事。掩卷之際,讀者會想:“看吶,這就是人生的最簡樸的寫實,它在暴行、罪惡和污穢佔滿了文學篇幅之前,搶救了許多我們必須保存的東西。”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5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裏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裏鑽;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着“小偷”的故事;她愛着自己的奶媽,望着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

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那裏有一種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小時侯愛聽故事,愛問“後來呢?”,愛幫助人,動不動就拍拍胸脯,説一句“包在我身上”,不懂大人為什麼會互相討厭對方,因為在“我”的眼裏,他明明是個好人啊。看不明白大人們為什麼人前一套,人後一套,“我們”在一起玩時,心裏想什麼就説什麼,即使鬧翻了,哭鼻子了,到第二天還是一樣在一起嘻嘻哈哈。

為什麼我們總是羨慕孩子的無憂無慮,那是因為他們的世界裏沒有戒備,沒有心計,只是單純的。

“看見東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悦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6

英子的成長也令我想到了我的成長。小時候,外婆總是帶着我去公園消磨時間,於是公園裏那一些閒聊鍛鍊的老人成了我幼時的“玩伴”,愛樂觀健談的“胖婆婆”,古道熱腸的李奶奶,喜歡運動的“長媽媽”……

上了幼兒園後,我又結識了很多小朋友。為了一個枕頭和我打架的帥帥,總愛穿漂亮裙子的婷芳,還有我的死黨芊芊、豆豆,我們曾經説好要永遠一起玩,變成老婆婆老爺爺不要分開的,現在卻因為去了不同的學校而再也不得見了。

有一天,我在街上偶然碰到了芊芊,我驚喜得幾乎説不出話來,我蹦跳着衝過去想拉她的手,可是芊芊卻輕輕閃開了,我湧到嘴邊的話似乎也受到了驚嚇,全然退了回來,我們什麼也沒説,禮貌地打了招呼就各奔東西了,回到家裏,我傷心地問媽媽怎麼會這樣?媽媽説,這就是成長,成長就像一把刀,削去了這塊,挖出了那塊。

是啊,因為成長,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感情,都一個個、一樁樁、一點點地離我們遠去了,就像畢業時歌中唱到的: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離別多。所幸的是雖然我們總是在失去,但是至少我們曾經擁有過,並會在我們心靈中永存下去。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7

早期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時,我還在上國小,而時隔多年重讀這篇小説任然能感覺到一種親切的温暖。

小説從一個兒童的視角去描繪還原了一個北京城的面貌,也通過兒童的敍述語調講述了幾個相互串連的故事。而就是這種童真的敍述,使得整個故事在講述人情冷暖與世事無常之時顯得委婉而悽美,因而沖淡了其中的某些感傷的色彩,只是淡淡地表露出一些惆悵。在宋媽失去愛子與愛女傷心欲絕的時候,“我”吃着驢打滾,又念起了《下雪》的小詩,這種對比之下產生的無奈達到了一種“哀而不傷”的狀態。又如“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她用這句類似於自言自語的話終結了對父親的存在之感,看似輕巧地向自己解釋了父親的離開,但是細讀之,話語間的哀傷卻又被釋放出來了!

從另一方面來説,童年視角也增強了小説敍事的吸引力,像關於父親與蘭姨娘的曖昧,小偷與警探通過她產生的似有似無的結局,作為一個兒童所不能理解的那些並不美好的想象,在這裏都被她若隱若現地迴避處理了,而還原出一個孩子心中純潔而美好的世界。這裏的道德倫理、人性善惡,統統都被迴歸到了如赤子般純淨的狀態,也為小説更增強了一份温情。而至於秀貞與妞兒的去向,小偷的最後結局等等,都被她模糊處理了,既表現了兒童記事的模糊,又將我們推到了虛實的假想從而產生了一種不完滿的美感。又留給了我們對美好結局的一個想象空間。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8

從父親修剪花葉的話語中,“我”體會出了“爸爸”的“愛花之心”,對花愛護得這麼好,對園藝也懂這麼多。而且,“爸爸”這麼愛花,脾氣應該非常好,也非常有氣質。於是,一幅夕陽西下圖展開了:“媽媽”抱着“妹妹”,注視着花朵,“爸爸”呢?

他拿着剪刀、小繩和釘子在院裏修花。時不時地傳來“爸爸”修花時發出的“嚓嚓”的聲音。嗯!真是像一幅以生活為紙、情趣為筆所繪的家庭畫。

同時,這也是一個過渡段,段的末尾寫“喇叭花已經萎了”,我們讀出了一種悲悲切切、悽悽涼涼,才引出了下面的文章…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9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醜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裏冒着熱氣,白沫子沾滿在鬍鬚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賞析:這一小段話把駱駝咀嚼草料的神情與動作描寫得非常具體、細緻。我好像真的看到了一隻駱駝弓着身子,吃着草,牙齒磨來磨去,發出“嗞嗞”的聲音。磨着磨着,一些白泡泡就出來了,掛在駱駝的嘴上,別有一番樂趣。我從“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體會到,林海音對駱駝十分感興趣,並且非常之喜愛,深深地被駱駝吸引住了;也讓我看到了梳着兩個麻花辮的小林海音看着駱駝,眼睛直直的,牙齒有節奏地磨着。再來看看“大鼻孔裏冒着熱氣”這半句,也充分説明了作者對駱駝的喜愛,如果她不喜歡駱駝,她會觀察那麼仔細嗎?這就是林海音高明之處——一整段沒用一個“愛”,卻通過自己的動作和駱駝的動作表現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好詞:慌慌張張,神出鬼沒,輕快,孤零零,熱氣騰騰,整整齊齊,繚繞。

好句:

1.把在他們施家的一身晦氣,都洗刷淨啦!好痛快!

2.乖孩子,好心腸,明天書念好了當女校長去,別嫁人,天底下男人沒好的!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10

生於日本的林海音對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北京的平民生活平平穩穩,卻又到處充滿了激情與懷念。童年生活對於英子來説,是美好,是珍惜,更多的是懷念。

《城南舊事》以英子的童年為背景,回憶童年,使之永恆。這些故事不一定是真的,讀起來卻總讓人沉浸其中:斜着嘴笑的蘭姨娘,騎着小驢回宋家的宋媽,不理我們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樹衚衕裏的瘋女人,井邊的小伴侶,藏在草堆裏的小偷……每一段故事,每一次回憶,故事的主角總是離作者而去,一直到最後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去了,英子的童年結束了。那時她十三歲,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該負的責任。

如果説一個人的一生要分幾個段落的話,父親的死,便是英子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段落。雖然和父親相處的年代,還比不上一個朋友更長久,但作者對於父親的瞭解和認識極深。她溺愛英子,他鞭策英子,他告訴英子要學會做事,他叮囑英子去闖練闖練……可是好動的父親,卻不肯好好養病。他既死不瞑目,作者也因父親的死,童年美夢,頓然破碎。

有時我會想,正事因為父親的死,才會給英子帶來一串的倔強。在別人還需要照管的年齡她已負起父親的責任。他們努力渡過難關,羞於向人伸出求援的手。每一個進步,都靠自己的力量,以受人憐憫為恥,報答別人也是負擔。這又何嘗不是承受於那好強的父親呢?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返。”是啊,默默地想,靜靜地讀。於安靜的午後,手捧一本《城南舊事》,彷彿看見冬陽下的駱駝走過來,聽見緩慢悦耳的鈴聲,童年的感覺又重臨我的心頭。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11

最近,我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很有味道,帶給我們許多啟迪,希望大家能夠去讀!

它的作者是誰?當然是林海音!

小時候的林海音叫英子,這本書講了英子小時候的故事。這本書一共有六篇,每個都講訴了不同的故事。分別是冬陽童年駱駝隊、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最喜歡爸爸的花兒落了,帶給人們無窮的回憶。

這本書通俗易懂,很適合我們看。小時候的英子由於家庭周圍的影響讓她並不是很快樂,但是英子會自己找樂子,同時也有很多人愛着她、關心她,比如爸爸、媽媽、宋媽、“瘋子”秀貞、妞兒、“賊”、蘭姨娘,這就很幸福了。英子的生活雖然平凡、普通,但她是幸福的!

你想認識天真可愛、聰明伶俐、特別貪玩、還有點胡思亂想的英子嗎?你想了解她兒時的生活嗎?快來讀這本好書——《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12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林海青寫作的`自傳體小説《城南舊事》。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作者兒時在北京城經歷過的一些趣事。書中有《冬陽、童年、駱駝隊》、《惠安館》、《我們看海去》等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惠安館》。

《惠安館》講的是一個叫秀貞的阿姨,她年輕時曾經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而且還懷孕了,後來那個大學生因為老家要賣田地,要回老家待一個月。可是,大學生回老家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而秀貞生了個女孩,被家人給偷偷的扔掉了,秀貞受到打擊因此瘋了。

主人公小英子知道了這個事的來龍去脈後,就開始幫助秀貞找她的女兒,最後,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小英子找到了這個女孩兒,使得秀貞母女重逢。而且小英子還把自己的鑽石手錶和金手鐲送給秀貞和她女兒妞兒,讓妞兒當盤纏去找自己的爸爸。

小英子不僅善良,還樂於助人,我們要向小英子學習,有一顆善良的心。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13

這個暑假裏,我看了《城南舊事》這本令我難忘的好書,它是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説,通過英子稚嫩的雙眼看清了身邊人們的喜怒哀樂,它可以視為是作者林海音的代表作品。在這部很有文采的小説裏,我最喜歡的是英子結交秀貞並幫她找到女兒的片段,可最後她們卻被火車軋死了,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我的心裏一下子從高峯跌到了谷底。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英子隨着爸爸的離開,真正體會到了自己的責任,真正長大了。看到這,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14

翻開這本回憶錄,我彷彿能看見那個年幼的女孩,揹着一個大書包,一步步往前走,走向成功,走向幸福,她翻過大山,渡過大河,在峽谷裏摔過,也在懸崖旁猶豫過,可她不怕,終於達到了勝利的彼岸,她成為了,一個作家———這就是她,林海音。

小時候的林海音聰明伶俐,善良懵懂,她雖然分不清好人壞人、賊和瘋子,但她善良和誠信讓我深深感動,她在書中這樣寫道:“‘我’從被裏爬出來,輕手輕腳地下了地,頭很重,又咳嗽了,但是因為太緊張,這回並沒有感覺到胸口痛。”林海音為了幫助“瘋子”秀貞一家團聚,與朋友許下了諾言,雖然她當時正在發着高燒,但她仍強忍病痛,偷偷拿了母親的金鐲子給秀貞做盤纏。

或許吧,年幼的林海音不懂得友情是什麼,但是她善良大方,儘管周圍人説秀貞是瘋子,她並不因此而鄙視秀貞,認為她低人一等;或者譏笑、諷刺,對她擁有的“瘋病”感到恐懼因而敬而遠之,而是選擇了同情秀貞的遭遇,在病痛中都沒有忘記對妞兒的誓言,甚至還想到了秀貞的盤纏問題,可見她的細緻與關心。在她幫助秀貞的時候,也許她還幼稚,不知那金鐲子的價值,甚至只是單純的認為這二兩金子只能去旅遊一趟罷了,很大方地送了出去。

但在當她聽説父親已經撒手人寰時,表現出的堅強與成熟,是我在《城南舊事》中沒有見過的。林海音在那時表現出的大姐風範和人性光輝,是讓人讚歎不已的。她不像弟妹那樣無所事事地玩父親原先種的夾竹桃,也沒有耍小孩子脾氣,而是一人鎮定地去醫院安慰媽媽。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不僅寫出了她小時記憶深刻的事情,也寫出了北京這座老城當時的人情風味。這本書將永遠留在我記憶的星空中。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15

國中的時候課本上有一篇文章(好像是蘇教版還是人教版的教材),題目是《爸爸的花兒落了》,作者林海因,那會兒學校書店嗅到商機便開始賣《城南舊事》。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城南舊事》裏最後一章。

書中作者用平實的筆調,以“英子”的第一人稱口吻,講述了自己童年往事的回憶。故事發生在北京城南的一條衚衕中,全書大致分為五個故事,《惠安館》的“瘋子”秀貞,其實只是在痴痴找尋被丟棄的女兒,找到後便帶着妞兒去找她的大學生父親,《我們看海去》寫了英子於一個拾荒人的一段故事,最後他因為偷竊被警察帶走,《蘭姨娘》是一個風騷的女子,心地善良,日後和一個進步青年一起離開,《驢打滾兒》講述的是宋媽的悲劇人生,嫁給好賭的農夫之後生下一兒一女,便帶着奶水來到英子家作奶媽,好幾年不曾回去,最後聽到的是兒子溺水,女兒被親生父親賤賣的消息,含淚離開了英子家。書中介紹英子和宋媽一起出去找尋被賣掉的女兒,英子的童真與宋媽的滄桑不禁讓人動容。《爸爸的花兒落了》,講述爸爸生病去世,恰好是在國小畢業的那一天,英子作為代表上台,台下卻沒有爸爸的身影,畢業典禮結束後她飛奔回家,看到弟弟妹妹坐在地上玩沙子,意識到自己真的不再是小孩子了,爸爸病危的消息傳來,英子收好畢業證,去往醫院……

故事發生的時代,正是中國風雲變幻的時候,五四運動的餘波還在繼續,軍閥混戰,北京政壇動盪不安,但是林海因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僅僅關注了城南中一條小巷中的故事,這是她童年的故事,大人的世界不需要我們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