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低頭處世隨筆

文學1.93W
低頭處世隨筆1

平時,人們談論最多的是如何處世,怎樣做人。大家普遍感到處世難,做人不容易。人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處世標準和做人原則。“低頭處世,昂首做人”便是我特別讚賞和一貫遵循的做人原則。

低頭處世隨筆

穀子成熟了,就低下了頭;向日葵成熟了,也低下了頭。昂頭是為了吸收正面的能量,低頭是為了避讓危險的衝撞,事實如此,正應了一句俗語:“低頭的是稻穗,昂頭的是秕子”。植物如此,倘若不低頭,就不會成熟,風會將之吹折,雨會將之腐朽,鳥兒也會將果實作為食物。而人生,亦是如此。

富蘭克林説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他還很年輕正是年少輕狂的年紀,一位長者請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見面。他昂首闊步的應約而去,一進門,“砰”的一聲,額頭重重地撞在門框上,疼得他哭笑不得。長者看到他笑了笑説:“很疼吧!可這是你此行最大的收穫。要想洞察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當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記住了老前輩的教導,把謙虛列為他一生的生活準則。

有個公司招聘員工,門外排着長長的隊伍,應聘者一個接一個進去接受考試。每進去一個,主考官不由分説,凌空劈來一記耳光。主考官問:“這是什麼滋味?”捂着臉出來的人都落選了,後來有個年輕人進去,主考官同樣劈來一記耳光,説:“這是什麼滋味?”年輕人定了定神,以同樣的速度、同樣的力量,同樣的響聲給了主考官同樣一記乾淨利落的耳光,並不卑不亢地回答:“就是這個滋味。”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個年輕人被錄用了。

上面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真正法則是把自己擺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在擺放自己的位置時,我們是富蘭克林;而擺放我們靈魂的位置時,我們必須是那個勇敢的年輕人。也就是説,我們要低頭處世昂首做人。

在生活中,適當的低頭是必要的,但一味地低頭就是懦弱。所以,讓我們謹記:“低頭處世,昂首做人”!

低頭處世隨筆2

忍讓是一種修養,一種品質,更是一種美德。忍讓不是膽小懦弱,而是一種海納百川的大度。

常言説,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常見到同事之間、鄰里之間、夫妻之間,為了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引起爭端,以致惡言相向,大打出手,拳腳交加,甚至訴至法庭,最後是兩敗俱傷。旁觀者都會為之惋惜,感到這樣做太不值當了。其實,只要當事人冷靜下來,理智的對待,事後就會感到很後愧。是啊,有一點寬容精神,忍讓一點,再大一點的事也會化干戈為玉帛。

張良忍得兵書

張良,字子房。漢初功臣,與韓信、蕭何合稱“漢三傑”。祖父、父親原均是韓國宰相。韓被秦滅亡後,他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未中,改名逃亡到下邳藏匿。據《史記?留候世家》記載:他有一次在下邳橋上散步,遇到一位穿布短衣的老者,那老人故意將自己的鞋子扔到橋下,喝令張良到橋下給他取鞋。張良非常生氣,但看他年邁,就忍着性子給老者取回鞋。可那老者又命張良給他穿上,張良又跪着替他穿好。老人一聲未謝,只是笑笑就走了。沒有走多遠,老人又回來,對張良説:“你這孩子還不錯,可以教導,五日後天明時,在這裏和我會面。”張良點頭答應。

五日以後,天剛明,張良來到橋上,見老人已先到,老人生氣地指責張良失信,與老人約會不應遲到,並説:“再過五日早點來。”

五日後,雞剛啼鳴,張良就到橋上,可老人已站在橋上等他。老人轉身就走,生氣地説:“過五天再早點來。”

又過了五日,這一回張良半夜就到橋上等。不久,老人來了,很高興,誇獎張良這一次沒有失約。老人拿出一部書,説:“讀了這部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10年後就會得到驗證。13年後,我們會在濟北見面,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説完話,老人就走了。天明以後張良看老人送的書,原來是《太公兵法》。相傳張良得此兵書,才幹大增,後來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六出奇計。

康熙隱忍除奸

康熙,即愛新覺羅·炫燁,清世祖第三子,他8歲登基。大權落入鰲拜之手。鰲拜專權擅政,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內。康熙強忍怒火,暗下決心,等待時機。平時裝着貪於玩耍,不問朝政。掩人耳目學習摔跤,實則親兵習武。鰲拜稱病不上朝,康熙登門慰問,表示誠意,目的是穩住對手,同時察看真情,探聽虛實。

康熙經過數年的準備,看條件成熟,便把鰲拜誘進宮中,將鰲拜及其爪牙一網打盡。此時康熙只有16歲。

現在提倡構建和諧,但有人想過和諧社會缺的是什麼嗎?忍讓。不只是要忍讓,還要知道怎麼忍,什麼時候該忍,什麼時候不能忍。某些人或事,總會有讓人不順心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又往往是無法改變的。好比一些產品製造出來,它就永遠如此,這時便需要忍讓。比如有些事是你非做不可,卻又不是本身願意的,或有些人頑固地和你爭他自己明顯的錯誤時。但在關係到自己尊嚴和人格時,是不能忍讓的。“晏子使楚”就是一個好的典故。晏子靠自己的機智勇敢維護了自己的尊嚴。由此看來,不論是忍讓或不忍讓,都要有智慧的體現。

和諧社會需要忍讓,生活處事需要忍讓,與人交往需要忍讓。因此,“學會低頭,懂得隱忍”便成了我們每個人應當學會的事情。讓我們都學會這件事情吧,它必將帶領我們走向更美麗的人生!

低頭處世隨筆3

俗話説:“直木遭伐,水滿則溢;地低成海,人低成王。”歷史上、現實生活中常常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很有能力,也不乏幹勁,但為人傲氣十足,處處把頭抬得很高,不屑於屈就現實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設置的一些低矮“門檻”,這些人最終只能處處碰壁,被撞得頭破血流,不但成就不了任何事業,甚至連容身之所都沒有。相反,那些資質平平但懂得低頭的`人,小則能安身立命,一生平順,大則能贏得人心,成就一番偉業。

向生活低頭是另一種哲理。垂下頭顱,是為了讓思想揚起。當我們翻山越嶺,尋找夢想;當我們披荊斬棘,開拓道路;當我們走過荒野,涉過險灘;當我們山窮水盡飽覽足跡。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人生的旅途中並不一定總要昂首闊步,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垂下頭顱,看清腳下,這樣才能度過險灘。

在無數的困難面前,愛迪生學會了低頭,他不斷地反思自己,汲取經驗教訓,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澆灌他那百分之一的靈感,使得他在失敗九百九十九次之後取得一次成功。他令人景仰之處不僅僅是他的偉大發明,更重要的是他面對困難的態度,他告訴我們要學會想生活低頭。

在昏庸無道的君王面前,司馬遷垂下了頭顱,忍辱含苟,不屈不撓。表面上是妥協讓步,實質是更深層次的鬥爭與反抗,一部名垂千史的《史記》誕生了,一個永垂不朽的人格點亮了。在污濁的官場上李白妥協了,但是,他的妥協是理智的,是充滿鬥爭的。

如果你渴望成功,要學會低頭的處世哲學,在人生實踐中加以靈活運用,懂得用“彎曲”的手段保護自己,在複雜多變的人際環境中進退自如,繞開障礙,開創廣闊的發展空間,成就一番輝煌的事業,收穫豐盈美滿的人生。

低頭處世隨筆4

一生誓言要在世人面前展示出自己的才華。本是何等的壯氣,但有時“韜光養晦”卻是更加重要,謙虛謹慎能助你成功。

——題記

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不但才華橫溢,而且廣招門生獎掖後進,運用著名的啟發談話啟迪青年智慧。每當人們讚歎他的學識淵博、智慧超羣的時候,他總謙遜地説;“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無知。”

從前有個很有名的品酒師,一次,一個朋友邀請這保品酒師去他家做客,因為他收藏了幾瓶年代久遠的珍貴酒,想讓品酒師幫他監定一下,他很想得到品酒師的讚賞,就拿了其中一瓶最為珍貴的酒。品酒師品嚐過後,一句話都沒説。這個朋友感到很失落,覺得受到了傷害,然後他拿出了一瓶非常普通的酒。品酒師嘗過後大為讚賞,説“很好!非常好!”這個朋友糊塗了,他對品酒師説;“為什麼我給你品嚐最珍貴的酒,你一句話都不説,而對這種普通的酒卻讚歎不已?”品灑師平靜地説;“品酒就像品人,對於好酒來説,不需要別人的讚美,它本身的價值就已經説明了。而對於普通的酒,更需要人們的讚美和肯定。可見,真正有內涵的人是不屑於索求別人奉承和讚美的,那些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懂得謙虛的價值,總是以誇誇其談去博得別人的吹捧。被人們稱頌為“力學之父”的牛頓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做出巨大的成就,是“因為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緣故”;揚名於世的音樂大師貝多芬,謙虛地説自己“只學會了幾個音符”;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説自己“真像小孩一樣幼稚”。他們的謙虛並沒有使他們的成就變得暗淡,反而為他們贏得了世人更多的敬意。

楊修,一個才德兼具的人,連諸葛亮也敬他三分的人。自小立大志,要為國家效力,在世人面前展示他的才華。楊修從小便才學出眾,終於,長大成人後,被曹操重用。楊修沒有讓曹操失望,他以出眾的才華,讓曹操敬佩。一次曹操大建花園,讓羣臣獻字,楊修舞起毛筆,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此刻的曹操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他離自己的志向又進了一步。

或許正是因為他的豪情壯志,他那遠大的志向。讓他不懂得“韜光養晦”,他始終未看透曹操愛才卻又忌才的本性。當曹操桌上放了一盒名為“一合酥”的糕點時,楊修聚集所有的大臣,未經曹操允許,他將糕點與眾臣全部吃完。當曹操責問起來時,他狂妄笑道:“這不是‘一人一口’嗎?”這一理由讓曹操更加深了對他的忌恨。楊修的過於愛展示自己的才華,讓他墜入了萬丈深淵。終於,楊修被曹操處死。

一個人欲展示自己,讓世界知道還有一個我,故然是種精神;但飽滿的稻穀是下垂的,充盈的水壺是不會砰砰作響的。謙虛一點,或許你會像河塘裏的魚兒一樣依然無憂無慮,而不是金魚那樣忘情張揚自己,最終落得被水鳥叨吃掉的可悲下場。

銘記:為人處事謙虛、隱晦一些好。

低頭處世隨筆5

謙卑,不是自卑,是自謙,永遠保持一份謙虛的情懷,行走在塵世中。

——題記

別林斯基説:“一切真正的和偉大的東西,都是純樸而謙遜的。”謙虛、禮讓,是一種待人接物的文明舉止,是一份為人處事的信任和尊重。風度、豁達,寬容、理解,是一個人發自人性骨子裏的魅力。一個懂得謙讓的人,定然是個虛懷若谷的人,擁有海納百川的心胸氣量。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人生路,也會好走很多。

《東周列國志》中有個著名的“將相和”的故事,趙國藺相如兩屈秦王被拜為上相,位在廉頗之上,廉頗不服。相如不驕不躁,以國家大局為重,對廉頗發難多番避讓,後廉頗終悟,深受感動,“肉袒負荊,自造於藺氏之門請罪”。亦有報載,中國圍協會祕書長説:“按説一個人出眾很容易遭人嫉妒,但據我所知,在韓國棋界,不敢説人?人都喜歡李昌鎬,但起碼沒有人煩他,這與他謙虛做人、不事張揚有很大的關係。”對體育界的事情我知之甚少,不過曉得李昌鎬是韓國世界有名的圍棋高手。謙虛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既讓我們的頭腦保持清醒,又讓我們的品行不入蠻俗。

莎士比亞説“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裏毀滅了自己。”不管説話還是做事,不要太驕傲自我,不要有極端的思想和行為;也不要説太滿、太絕對的話,要留給自己和他人一些餘地。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時候,忍讓並不是卑微,而是一種智慧和靈透,而是一份氣量和風度。如果遇到很偏執的人,以不慌不忙的姿態、謙和温雅的言語相待,相信,沒有什麼不能圓滿解決的問題。

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相對論以及他在物理學界的其它方面研究成果,留給我們的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財富。然而,他還是在有生之年中不斷地在學習、研究,活到老,學到老。有人去問愛因斯坦,説:“您老可謂是物理學界的空前絕後了,何必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愛因斯坦並沒有立即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找來一支筆、一張紙,在紙上畫上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對那位年輕人説:“在目前情況下,在物理學這個領域裏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這個小圓,我所知的是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知識是無邊無際的。對於小圓,它的周長小,即與未知領域的接觸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圓與外界接觸的這一週長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東西多,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謙虛,是一個人的素質涵養;謙虛,是人際關係中一座和諧友善的橋樑。做個具有謙虛品格魅力的人,你會被更多人欣賞和尊重。

標籤:處世 隨筆 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