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把家鄉菜種到餐桌散文

文學8.94K

到了深圳,歲末年初連日晴好,馬不停蹄地輾轉各大景區,真是天遂人願。遊玩一旬有餘,那夜一場淋漓大雨來襲,隔天便天空陰沉,霧氣瀰漫。我們才中斷了四處尋幽訪勝的節奏,一家子就呆在屋子裏休整。

把家鄉菜種到餐桌散文

為防食物黴變,母親在我們的幫助下,刀劈斧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從湖北老家寄來的乾硬如石的臘魚,切塊裝袋存放冰箱,經湖北的霜雪醃幹、千里迢迢而來的香腸,自然也一併住了進去。

連日遊蕩在外,午餐總是草草打發。那天中午,總算吃到了母親的拿手美食——手擀麪,配着有筋有道、令脣齒生香的泥蒿根炒臘肉,一個個胃口大開,用海碗吸溜個飽飽撐撐。

“真是香!這滋味,多少年沒有吃到啊!”弟弟放下吃得乾淨如洗的碗,心滿意足,幸福無比!

這一吃不打緊,不光是舌上舒服無比,心裏也萬分愜意,同時也喚醒了故鄉的味蕾。午休後,我們立馬打開冰箱,東翻西找,又津津有味地吃上母親親手做的孝感米灑,那滋腸潤胃的甘甜,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妥貼安穩。

吃着碗裏,想着鍋裏。再看看門前母親手種的兩排泥蒿,盆盆青枝碧葉,個個動了饕餮之念。可是父親一板一眼地説:“正月泥,二月蒿,三月四月砍柴燒。現在正在勢頭上長着,等長至一尺高再吃不遲。”

腸胃早被都市餐飲作踐壞了的弟弟哪裏肯依。於是,風風火火的老母親,彷彿根本沒聽見老伴的話,來到窗台下,頗像個懷胎十月的新娘,百般驕傲地打量起她種了28天的家鄉菜!左看右看,橫瞧豎瞧,先掐哪一株都不忍下手。

原來,當父母雙親隨着南歸的大雁來深圳越冬之時,數個大箱小包的行李食物之外,竟然還買了兩公斤泥蒿根一路辛苦帶來,以解在這工作15年的遊子思鄉之苦!

儘管暈車,坐火車還吐,卻適應力極強的母親,一到住處,便打起精神,煮了家鄉的八寶粥,炒了家鄉的花生和泥蒿根,又拿出寶貝似的腐乳、豆豉,全都噴着香味兒。自然,弟弟一吃就上癮了。母親便把這些家鄉食物當作餐桌貴賓,專等弟弟在家吃飯時才捨得上桌。至於清火的綠豆,地道的眉豆,解饞的豆皮,皆是幹品,我可以再寄。但從濕地挖出的新鮮泥蒿根,母親不知能再次快遞過來,就珍貴無比地冰在冰箱裏,每天炒一小碗專給我弟享用。

電話裏,我一聽説,便第一時間趕去菜市,又買了好幾公斤新鮮泥蒿根裝了一大箱特快速遞。於是,早在1月20日在收到快遞的同時,聰明的弟弟就生出錦囊妙計了。他馬上網購了十個花盆,在24日收到了,隔天他們仨就把埋在沙土裏的珍貴泥蒿根種上了。其間,為了蒐集肥沃的泥土,父親母親在弟弟上班後,尋遍周圍的花壇、綠化帶及旮旯角的腐殖質,總算籌夠了大小新舊共計24盆的泥土!我仔細數了數,除了泥蒿,還種了葱和大蒜各3盆,真是一派田園風光!

遠離故鄉的弟弟,每天下班後能看到、聞到、摸到、吃到帶着濃郁故鄉氣息的蔬菜,總算能聊解鄉愁一二吧!何況一大把年紀生生地從故鄉連根拔起的高齡父母,也更需要這樣一片風光啊!二老每天心有所寄,鬆土澆水,查看長勢。父親找來細樹枝,仔細地削好,插在每個逐日豐滿的.大盆小缽裏,由一枝棍增加至四棍,作為支架,以便每天晚上套上“塑料衣服”禦寒,次日等日出再“脱衣”曬太陽,真是忙得不亦樂乎,直至忘了故鄉與這裏的異同,很快也適應了此處環山抱海的優美環境和生活起居。弟弟週末常帶父母出遊,盡情享受坐車、遊玩全免費的社會福利,給他們的老年生活增添了幸福的色彩。母親購物、買菜經常坐車,竟然不再暈車了,和我聊起這些,又像個驕傲的小姑娘。父親動過大手術,在南國的暖冬裏,朝暮誦經,隔三差五登山游水,曾經四肢麻木舉箸不能的人,竟然能登臨高山,坐索道和自然之眼觀光塔,身體越發硬朗,精神日益矍鑠,怎不叫我們欣喜不已?

至於餘下未種完的泥蒿根,父親挖空心思,竟在院子角落裏用紙箱做了個“沙泥地窖”,一直遮光擋陽,好生埋着呢。隔幾日噴點水,只須保持濕潤,也吃了近一月,即使天暖發了些芽倒也無礙,還剩的最後一碗,正是中午的佳餚美饌。

這不,剛吃完根,就想吃鬱鬱葱葱的莖葉了。一向以兒女為重的慈母,終於掐了滿滿一簍,等不及豐盛的晚餐,我們都垂涎三尺呢!人人心裏都流淌着滿滿的歡喜,有母親在的地方,便是永遠的家鄉,永遠的田園,永遠的中國!

當初,我風塵僕僕走下火車時,一路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曾被大都市的繁華熱鬧折服,曾被穿山過海的宏偉隧道震撼,曾被高山大海的巍峨壯闊驚歎,然而最令人動容的,卻是弟弟門前那兩排生機盎然的故鄉泥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