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熱門】散文作文集錦6篇

文學2.4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散文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散文作文集錦6篇

散文作文 篇1

熟悉的下課鈴聲敲碎了教室中的寂靜,我推開窗,一陣冰涼的風將一幅冬畫吹進窗來。抬頭遠望,那一方冬景,如一場夢般,美麗,純淨……

雪是冬的精靈,朵朵紛飛如春花般多姿。雪花落在樹上,草上,世界銀裝素裹,一片潔白。操場上,一羣羣少年熱火朝天的打着雪仗,空中飛舞的雪球與這歡聲笑語,為冬畫添上了絢爛多彩的一筆。

雪後初晴,才是最美的冬景。冬天的太陽,不似夏陽那般蒼白而炙熱,而總是帶給人間一束温暖的金黃色的陽光。陽光照在雪上,雪也映出了金色,又微微夾雜着些可愛的淡粉。 雪上的小冰晶如同天上的繁星,一閃一閃的發出動人的亮光。操場工地裏的土堆,被融化的雪水浸濕,在陽光下也現出了棕紅,透着幾分莊重。

成羣的喜鵲駐足在樹梢,靜靜地欣賞着初冬的雪景。夕陽中,它們白色的頸如同被鑲上了一條橙紅色的邊,雪白的肚皮也透出了迷人的金。隨後,它們展翅飛去,只留下樹枝還在風中輕輕搖擺,甩落幾片或黃或綠的樹葉,葉子紛紛揚揚,落在微潤的泥土中。

低頭看窗下的鬆,枝幹和針葉如同健壯的大手,托起一層層厚厚的白雪,我忽然記起了那句“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還有那屋檐上的雪,上面印着一串腳印,那是鳥兒留下的印跡。看那匆匆的腳步,它要飛向哪裏?它是要飛到南方温暖的天空,還是迫不及待地欣賞這雪後初晴的美景?

冰雪在陽光裏逐漸消融,世界慢慢顯露出她的姿色。雪後的松針不再綠油油地閃着光,而是變得暗淡,甚至顯着些灰色。幾日前,路旁的樹還頂着一頭黃綠相間的茂密的頭髮,如今卻只留下幾片枯葉孤獨地垂在枝頭,在寒風中顫巍巍地晃動着單薄的身軀,而小路上早已鋪滿了多彩的落葉地毯。遠方霧濛濛的,似乎被蒙上了一層淺橙色的薄紗。

倚窗眺望西北,母校模糊的輪廓似乎漸漸映入眼簾。今年的第一場雪,也是如此的美,依稀記得我們擁到走廊上,讚歎着畫一般的冬景。而如今,陪伴了我們一百多個白天黑夜的樹葉也已化作泥土了吧?定睛再看,遠處除了一棟又一棟高高低低的樓房,我什麼也看不見。冰已融,人已散,獨留那冬天的記憶徘徊在腦海,久久地,不肯褪去……

教室窗裏的那一方冬景,亦如一場夢,帶我走近這最美的冬。

散文作文 篇2

每當冬天來到時,我總是想起陪伴了我九年的母校。

母校的初冬總是帶着些深秋的氣息,空氣因為學校附近流淌的渠水而染上了濕潤,即使在乾燥的冬日空氣中仍然有水汽的味道,為寒冷的空氣多添了幾分柔和。

而運動場的牆外,那幾棵早就開始落葉的梧桐被冬天凜冽的寒風帶走了更多的樹葉,有些飄進牆裏來靜靜躺在地上,像是給大地鋪上的一層暖黃色地毯,裝點了冷色調的冬季,使人感到微微的暖意。偶爾會有調皮的孩子經過,故意追逐着那些被風吹起在地上滾動的落葉,跳格子一般在一片片樹葉間蹦來蹦去。他們開心的笑容和樹葉被踩到發出的清脆聲響交織在一起,演繹出初冬的交響樂,是灰暗天空下的一抹亮色。

樹葉的飄落彷彿是倒計時的一段,計算着雪前的日子。當最後一片落葉在寒風中輕輕落地,雪的腳步也輕輕地走近了。

雪花的飄落通常極輕極輕----也或許是被琅琅的讀書聲掩蓋了。但總有那麼一兩個同學,突然看到窗外的青松上覆蓋的一點白色,立刻喊起來“下雪了!”很快整個班的同學都擁到窗邊,爭着看外面飄落的雪花,緊接着整個班都一起跑下去,享受着雪帶來的快樂。

雪後的校園是最靜謐也是最美麗的,雪吸收了吵鬧的聲音同時也覆蓋了整個校園,將那些灰暗的顏色替換成潔淨耀眼的白。校園裏佇立着的'兩棵松樹的年紀雖然已經和這所學校一樣大了,但依然傲然挺立在那裏,站得筆直,那松枝上的白雪像是它們身上披着的白色斗篷。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吧。

相比松樹下的靜謐,後操場上又是另一番場景。同學們跑着,笑着,鬧着,抓起一捧雪就扔出去,被砸中的人露出不甘心的表情轉身便開始反擊……與之相對的是在跑道上三三兩兩漫步的同學,他們不緊不慢的走着,享受着雪中漫步的美好,幾串腳印踏在積着薄雪的地面上,延伸向跑道的盡頭。

回到教室裏,站在窗邊,將玻璃上的白霧抹去,看向窗外。這是我最喜歡的事,因為可以看到雪花如精靈般從白茫茫彷彿沒有邊際的空中飄落,最終落在樹上或地面,整個過程沒有一點聲音,也沒有痕跡。雪總是這樣安靜,也帶來一種無聲的美。

我離開母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每到冬天,每當第一片雪飄落在地上,我記憶的深處總會出現那麼一所靜謐又喧鬧的學校,夾雜着那裏獨有的濕潤空氣和回憶的味道。

散文作文 篇3

小時候,每到過年前,我們便有些興奮的。因為,總在臘月的某一天,定會看到一個戴着一頂舊氈帽的中年人,挑着一個又黑又大的“鐵葫蘆”在村頭出現,口裏喊着:“爆米花囉”,我們實在是受不了這誘惑性的吆喝,便央母親兜了一升白米,帶着幾根柴火去爆米花吃。

舊氈帽把那白森森的米很小心地從“鐵葫蘆”的小嘴上抖落進去,擰緊閥門後,便架起“鐵葫蘆”,在那機器下面添了柴火,便開始運作了起來,那師傅一邊用扇子扇旺那呼呼叫的火,一邊不停地轉搖着那“葫蘆”,還時不時地看看搖把上的壓力錶,我們圍在他的四周,眼巴巴地看着那在火上不斷在滾動的“葫蘆”。時辰一到,坐着的舊氈帽便立了起來,先在“鐵葫蘆”的尾部綁上一個長長的布袋子,然後用腳支住那機器,一隻手握住長柄用力往下一摁,只聽得“砰”的一聲巨響,一股熱浪伴隨着陣陣稻米的香氣便在空中彌散開來,那膨化了的香嫩酥脆的爆米花便從那長長的布袋裏冒着熱氣被倒在了母親早早準備好了的簸箕上,此時的我們便會歡呼着蜂擁而上,用稚嫩的小手捧着熱乎乎的爆米花急急地往嘴裏送,那可愛的胖米粒兒,牙一碰就脆,舌一舔便化,如果是放了糖精的,那便更有一股香潤的甜味兒,那時,那怕就是吃得再多,也總還是感到沒吃夠味,就是年過完了,我們還在“嘖嘖”地回味。成年後,離那爆米花香的歲月越來越遠,雖然現在還常常能在大街上看到有人用一個大大的塑料袋,裝着爆米花放在小推車上在叫賣,我也偶爾買些回家,可怎麼吃也吃不出當年的那種味道來。

小時候只是一味的在意爆米花的香甜,未曾想過那“鐵葫蘆”的神奇,現在喜歡敲打些零零碎碎文字的我卻突然莫明其妙地把能爆出米花來的“鐵葫蘆”與寫作聯繫了起來。其實,寫作與爆米花卻是有幾分的神似。

一篇文章寫出來總是要表達某種思想的,思想是文章的精髓和靈魂。像人一樣,如果沒有骨架,血肉再多也無處所依,同樣,如果一篇文章洋洋灑灑的寫將出來,卻不見筋骨,與行屍走肉又有何異?不過是文字的堆砌,或是無病呻吟之後的不知所云罷了,毫無價值的文字,讓人一無所獲,不僅證實了作者的淺陋,更是有罪於讀者的,因為讓讀者浪費了其閲讀精品文章的時間和精力,而浪費別人的時間是最不仁道的,魯迅先生説:“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因此,為文貴在立意。要中心明確,言之有物,要讓讀者有感,有悟,有得,才是寫文章的目的。如果思想模糊,內容空乏,如果只是幾個文字在文中翻來滾去,讓人讀之味同嚼蠟,便失去了寫作的意義,會招致自己的不堪,便類似於“鐵葫蘆”裝了主家的白米後,炒來炒去的,最後卻是一聲悶響,倒出來的卻是原來的幾粒烤糊了的大米,那麼這位操作手除了要賠主家的大米外,外帶要賺得幾聲罵的。

“鐵葫蘆”爆不出理想的米花來,不外乎這幾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那容器裏沒有大米,玉米等材料,也就是“肚裏沒貨”,所以,無論怎樣的燒,怎樣的轉,一聲爆響後,放出來的就只能是一陣烘人的熱氣,只博得看客的幾聲鬨笑而已。這就如同網絡文學中出現的許許多多的“假大空”的文章。凡是上過幾天學,認得幾個字的,都敢拿起筆來塗鴉,用文字來附庸風雅,證明自己是文人,文人於己於人都是有幾份灑脱的,這便是中國文人越來越多,而真正的文人卻越來越少的原因。殊不知,寫作是需要真實的材料,真正的學問的,此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得有一個厚積薄發的積累過程。古人云:“閲書百紙盡,落筆四座驚”,“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看來要想用“有神之筆”達到“驚四座”之效,把心沉下去,靜讀萬卷書,這種功夫是斷然少不得的。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的自勉聯,便道出了讀寫的真諦:“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第二種情形是,“鐵葫蘆”的肚子裏倒是有白米等材料,只是機器下面少了烈火的燒烤。沒有烈火的煅燒,沒有內能的膨脹與擴張,無論那搖把轉得多激烈或多優雅,便連最後的一聲響也是沒有的。西方有一個“學者”,嗜讀成性,手不釋卷,逢書便讀,窮其一生,閲盡世間所有文字,可謂“學富五車”,只可惜該先生是一個只進不出的“吝嗇鬼”,臨死也未曾有一字半句留存於世。只知積累,而不知運用,無濟於事,實為一“書蟲”而已,不過是“兩腳書廚”罷了。如此,再多學問又有何用?雞雀常在進食時總要吃些沙石以助消化,而沙石僅從雞胗和雞腸裏過一趟,什麼模樣進去就什麼模樣出來,不像食物,營養被吸收了,廢物排出體外也能成有機肥料,至少肥了一方土,深受土中的小草所歡迎。而沙石還是沙石,乾乾淨淨的進去,卻是帶着臭味骯骯髒髒的原樣出來,很有些像不知選擇,不懂斟酌,不去推敲,不去磨鍊,生搬硬套的作文。吃得再多再好,如果不去消化,不去運動,存於體內或原原本本的拉了出來,於身體是有大礙的。

第三種情形是,貨也有,火也烤,可就是缺乏經驗與技巧,不是轉得快了就是轉得慢了,不是早了就是遲了,總是掌握不了時間,把握不了火候,所以“砰”的一聲,不是生了就是焦了。這樣的情形大多是生手,就像我們這些愛好文字而剛開始學寫作的新手一樣,還沒弄懂如何佈局謀篇,尚不知起接轉襯,該怎樣起承開合,便急不可待地敲着快捷鍵向文檔裏輸文字,鼠標輕輕一點,文章就成了,便有些自得,輕噓一氣:“寫文章原來如此容易!”以為書看得多了,筆動得多了,文章自然也就寫得熟練了,這自然有道理,然而,並非多就能熟,也並非熟就能生巧的,有人十年如一日地從事同一項工作,以為自己經驗很老到,技術很高超了,可是他十年後的做法和十年前的方式沒有絲毫區別,沒有絲毫長進,這就只能説他簡單機械的進行了3650天的重複,是一點成就也沒有的,頂多算是一“匠”,卻是永遠成不了“師”的。更何況有些功成名就的大家,也常常因為過分自信,也有“失荊州”的時候,“善泳者溺,善騎者墜”,名人大家,自相矛盾,筆誤連連,也是常見。

一鍋爆米花沒爆好,不收工錢,賠了米,挨幾聲罵也就了事了,可是對於寫文章,則就大不同,“文章千古事”,所以,對於文字,還得謹慎才是。

散文作文 篇4

孩子寫作文是一件頭痛的事情,常常不着邊際的胡抹亂塗一番了事,就連我這樣低水平的人都看不過去更不要説是老師了,為了孩子寫作文這事,孩子的媽媽可沒少被老師“邀請”去“作客”,害得孩子的媽媽都不好意思,最怕接老師的電話,可家長又有幾個敢不接老師電話的?後來只要我在家,凡屬是老師的來電孩子媽一律全推給我接,沒辦法,妻子是我的“上帝”,兒子是家裏的“皇帝”,老師又是“上帝”的“上帝”,“皇帝”的恩師,有此“幸事”,咱敢“推辭”!

受此“眷顧”三五此,我也是實在愧疚,心有懷疑是不是孩子寫作有問題?於是我下決心,一定要好好的與孩子溝通,找找毛病在哪裏。

去年單位不是很忙,下班我便趕緊回家,輔導孩子學習。有一天回到家裏,看到孩子雙手託着腮撐在書桌上,一支筆含在嘴裏,呆呆的不知道在想什麼東西。我有些奇怪,徑直走過去,看他在搞啥子,我走到他面前一看,原來是又是卡在作文這裏,他不知道怎麼下筆!

其實孩子成績不差,數學棒棒的,語文唯一的不好就是作文寫不好,不知道怎麼寫,基礎知識,拼音、造句、詞語、閲讀都是蠻好的,作文對他是一個老大難,越不過去的坎,究竟要怎樣打開他寫作的大門,我得深思。

我拿起孩子的卷子,輕輕的放到一旁,抽棵登子挨着他坐下去,向孩子打開話題。“鑫,你對作文是怎麼想的?”我問。“我沒怎麼想,就是覺得作文很煩很討厭。”兒子回答我。原來兒子是覺得煩和討厭我心裏大概有了一點眉目。我接着説:“你覺得作文煩和討厭在什麼地方呢?能告訴我嗎?”“反正就是煩、討厭,記敍文、散文、議論文、遊記、心得、讀後感、説明文……分一大堆,讓人難理解,囉裏囉嗦的還麻煩。”原來是這樣,我在想癥結在這裏。可是我該怎樣給他釋懷呢?我在思考。

正在想,孩子的母親回來了,開始做飯了,有了。我拿孩子母親做飯説事。“兒子,媽媽做的飯菜好吃嗎?”我問。兒子答:“還不錯,可以的。”“那你能不能看媽媽是怎麼做飯菜的嗎?”“當然可以啦。”“那你能把媽媽做飯菜的過程寫出來呢?”“這有何難,不就是按她做飯菜的順序寫下來嘛。”“那你能不能圍繞媽媽做飯菜的事再補充些別人做的方法加以發揮呢?”“可以的啊。”“你還能不能把媽媽做飯菜的方法説道説道呢?”“這又不是什麼困難的事。”這是我和兒子的對答,機會來了,我便告訴兒子,其實作文很簡單,也不是什麼煩、囉裏囉嗦的,剛剛你把媽媽做飯菜的事記下來,這就是記敍文。你把媽媽做飯菜加補充再發揮就成了散文。你把媽媽做飯菜的事用來説道説道就成了議論文……

兒子是否明白了什麼,如有所唔的點了點頭,我乘勝追擊,再告訴他你把外出遊玩的地方按順序記錄下來其實就是遊記,把你讀的書在閲讀後按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就是讀後感……如此推進,慢慢的把孩子的話匣子打開了,腦也靈活了,思路也開了,越説他越興奮,甚至滔滔不絕,孩子本來基礎知識就不差,這一發掘出來,便開通了。我再告戒他,要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光靠這些還不夠,一定要認真觀察,用心思考,仔細閲讀,多讀課外書,積累好詞好句,吸取精華,這樣才行。接下來孩子重新拿起卷子,重讀題目,組織題材,順暢的完成了作文,在後來老師批改後發下卷子,我還特意找他拿給我看看,還不錯,老師這次給評了一個“良”,這是進步,我鼓勵他繼續努力,要他一定要相信自己。

為了不讓孩子鬆懈,那一個月的時間我有意無意的總愛陪着孩子做作業,看他寫作文。為了孩子寫作有題材,給孩子選了一些適合他閲讀的書送給他,週末帶他出去遊玩,同他探討所見所聞,回來再讓他寫一寫、練一練,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接到老師的電話“邀請。”,現在孩子放學回來做作業,再也沒有托腮發呆,一氣哈成的完成,聽他説現在他寫的作文還是老師在班上拿來讀給同學們聽的範文,他臉上洋溢着自信,看着他信心滿滿的,我也高興。

散文作文 篇5

“哥哥快來看,魚甩子了!”弟弟驚喜的叫聲把我引到了魚缸前,缸底姥爺早就預備好的一片瓷磚上佈滿了成百上千個圓圓的比小米粒還小好幾倍的土黃色的魚子,這就是“地圖”魚最初的生命之源嗎?姥爺很有經驗的把魚子移出魚缸放在了一個水温適宜的大盆裏,因為大魚會在天黑後親口吃掉自己的魚子。第二天放學後我急急忙忙回家觀察魚子,好奇妙!盆裏那些圓圓的小東西都在原地不停的晃動,真不敢相信眼前這些沒有腦袋和尾巴的東西也是有生命力的。

又過了兩天,許多小魚子的後面都長出了一條近似於透明的細細的小尾巴,它們可以遊離原地了,我好奇的問姥爺它們吃什麼,他告訴我魚子外面的那層殼可以提供給它們最初幾天的營養,等到小魚長出頭才可以自己吃東西。果然,又過了兩天之後,小魚的頭破殼而出,它們終於完成了由“子”變“魚”的過程。以後的事情更麻煩了,小魚實在太小了,最初只能靠喝豆漿維持生命,得掌握好豆漿與水的比例,得保持水温的適宜,還得及時換水預防豆漿發酵水質變壞……,再過幾天可以在水裏加一些壓碎的蛋黃了,又過了幾天姥爺從湖邊撈回了小小的草履蟲讓它們吃,許多身體弱的小魚陸續死掉,而那些生命力比較頑強的小魚堅強的活了下來,這就是大自然中最著名的“優勝劣汰”規律的體現吧!一個月後,幸運成活的一批小魚“搬家”了,姥爺把大魚缸隔成了兩半,小魚和它們的爸爸媽媽生活在“隔網相望”的同一個魚缸裏了,看着大魚貪婪的撞向隔網想要吃掉小魚的樣子,我不由同情它們的愚昧,那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呀,低級動物真是沒有感情。現在三個月過去了,我們親手培育的小魚長大了,看着它們由那麼一點點長到十釐米長了,看着它們由單調的黑白色慢慢變成彩色,身上長出了絢麗的花紋,心裏別提多自豪了。這每一條生命裏都包含着多少關注與付出啊,不由想到,養活一條小魚尚且如此辛苦艱難,我們的成長又要讓父母老師付出怎樣的辛勞呢?我家有魚初長成,從中我不僅看到了他們的成長過程,更體會到了一個道理,有付出才有收穫,收穫時更應該懂得感恩那些為我們付出的人。

散文作文 篇6

元宵佳節晚上,皓月當空,滿眼的彩燈,多麼美妙的月圓之夜。一元復始,大地回春,人們都沉浸在團聚的歡樂中。我們的激情也被濃濃的節日氛圍點燃,我們一家三口決定去KTV唱歌。在那樣一個温馨浪漫的小天地裏,燈光音響讓人徹底放鬆了:兒子歡天喜地邊跳邊唱,小傢伙居然能唱來十幾首歌曲《奔跑》、《曹操》、《大笑江湖》、《存在》、《我的滑板鞋》、《好漢歌》、《我的未來不是夢》……他居然還會用粵語唱《海闊天空》,各種風格的歌曲都唱到精緻,字正腔圓,蠻有歌手範兒。我和丈夫也情不自禁跟着唱。獨唱、合唱,三個不同組合唱,要麼伴唱要麼伴舞,一家人玩得很盡興。

我和他合唱一曲《知心愛人》,這是我們兩第一次在一起唱歌。兒子在一旁高興地笑着,一邊拍手,一邊叫好。害羞和激動讓我們都不好意思了。用心唱出來才覺得一種久違的幸福湧上心頭,歌詞貼心,唱來心醉。那字字歌詞就是我們十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是責任和愛戀最好最真的詮釋;是風雨和苦樂的合唱。他深情看着我,我看着他,我倆對唱這首歌,十多年的共同經歷像電影一樣在腦海一個個掠過,一路走來,不離不棄,平淡也快樂,辛苦卻浪漫。今夜用心唱出來,居然我倆的眼裏都閃出了淚花。的確如此,“一生之中最難得有一個知心愛人”,能有一個懂你疼你的愛人,這是何其之幸運?他是我的牽掛,我是他的天堂。早晨帶着彼此的祝福離開家,我們開始一天的忙碌,晚上一回到家,我們像朋友一樣有説不完的知心話,談工作聊心情,開心的事要彼此分享,不開心的也要説出來才輕鬆。即使鬧矛盾也不會過夜,一定要當天化解才會睡去。十多年來,我們是靈魂的伴侶,我們是彼此的影子,無論分開多久,心是相通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彼此都能懂。

他還執意讓兒子給我點了一首蔡國慶的《三百六十五個祝福》,這首歌是我在高中時在班上教大家唱過的,他現在還記得,嬉笑着要我再唱一遍,他還調侃着我那時候唱歌的樣子和聲調。

多年沒唱過了,當再一次唱出這首歌,卻感覺意味深長。他是職業司機,常年奔波在路上,我的心也跟着在路上,他的每一趟行程,對我都是一種期盼和煎熬。每次出車我都會反覆叮囑:“慢行,安全第一!”每一次平安回家都是幸福的祈禱。13個365個日子在我的期盼和煎熬中拉長,綿長而幸福!今夜當我為他唱出“每一天都要祝你快快樂樂,每一分鐘都盼望你平平安安……”彷彿這首歌就是唱給他聽的,是為他量身定製的,這十多年我一直用自己的行動給他唱着這首歌,是我穿越了10多年的時空來到他的身邊。

上高中時學習很緊張,我學會了張學友的一首情歌《情網》,每當我動情哼唱起那首歌時,常常會幻想自己的另一半長什麼樣子呢?那朦朧甜蜜的期盼陪伴了高中苦澀緊張的生活。原來我一直苦苦尋找的那個人就是他,原來他就在我得身邊!可那時候,我們倆卻沒有多説過一句話。無言無聲中的意境: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回家的路上丈夫笑着説,以前他也去過歌廳卻總是聽眾,從來沒有唱過,今晚他是第一次開唱。我和兒子高興地讚美他是:不唱則已,一唱驚人。今夜一家人K歌讓我們更加恩愛,更加懂得擔當和責任,更加懂得珍惜。原來愛要唱出來,要大聲唱出來。

標籤:集錦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