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請着正裝散文

文學1.93W

大躍進年代我有個叔叔在城南的農機廠當工人,有次他帶我去他工作的車間;轟鳴的天車、飛轉的車牀、刺鼻子的機油味兒……都給童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印象最深的還是工人們的藍色工作服,褲子是帶兜肚揹帶式的,衣服下襬掖在褲子裏,精神抖擻神采飛揚,遠看整齊劃一很是氣派,雖然近看油跡麻花髒兮兮慘不忍睹,但工人們還是按規定着裝,為的是安全生產,那時全社會都羨慕產業工人,童年時代思維簡單,盼望自己長大也能弄這麼身衣服穿上,當個光榮的工人階級,這是半世紀前的崇高理想。

請着正裝散文

我們那個年代沒有計劃生育,每家有四、五、個孩子很正常,為節儉小孩子撿大孩子的衣服穿,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我大姐、二姐的衣服傳給我和弟弟便多有尷尬,不怕人笑話,我都上中學了還撿穿過姐姐淘汰的旁開門兒褲子,人窮志短馬瘦毛長,當時中國家庭大抵如此,能混飽肚子已屬不易,哪有閒心和能力講究穿衣潮流?!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沒解放的人民,節約每一分錢支援世界革命,如此考慮穿得破舊心裏也平衡。

好歹熬到獨立生活,下鄉當“知青”,那一套兵團戰士服不下身兒地穿了三、四年。老爸從牛棚出來,趕緊把他勞動鍛鍊穿的破棉襖贈送給我,並捎話説讓我好好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脱胎換骨做社會有用的人,其實我也理解,他是讓我裹個破棉襖跟上越窮越革命的潮流,我沒辜負他老人家教誨,寒冬臘月都是穿這破棉襖混過來的,按當時流行的説法是“滾一身泥巴、練一顆紅心”,如今這隨隨便便的個性、口無遮攔的'言語、胡編濫造的筆下,應該與那破棉襖有關。

按説這份兒履歷應該是我們那一代人的縮影,只是近幾年撞了幾回南牆才有所省悟;那年去省裏開學術會,還像在家時一樣,大褲衩子小背心、趿拉雙涼鞋就出發了,可一踏進黑龍江省會展中心的巍峨殿堂,立時感覺相形見拙相當不配套,因這身不和諧的扮相,連會都沒開好,以致回到家還感覺鬱悶。

還有就是每年五月末的哈醫大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學生們都很重視這學業有成的這一瞬間,我第一次去就沒這感覺,穿着很隨便,但一坐到考官的位置上,立時感覺不對勁兒,人家都衣冠楚楚,唯獨我青衣小帽,夾雜其中猶“雞立鶴羣”,一看就知道是外聘教授,甭管學問多少,至少給人以不夠重視的印象,自那以後每次去參考,都得先研究好穿着才敢出行。

再有就是那年去日本京都參加國際神經外科學會,雖然出國前也刻意修飾了一番,但仍沒趕上國際潮流,人家國內專家都是藏青色或銀灰色西服、襯衣領帶、皮鞋錚亮,我們這些“外國”專家穿着多是“休閒、旅遊”,印象較深的是一位德國專家,因為天熱將上衣脱下搭在椅背上,待他發言按説穿襯衣、扎領帶夠規範的了,但他卻趕緊套上西裝才上講台,無須諱言此時穿衣絕不是為了禦寒,而是出於一種禮貌,可能他並沒什麼感覺,可我卻體會到了差距。出了一趟國很為同胞們的隨便汗顏,看來着裝不是簡單話題,它涉及到國體、教養、文化、習慣諸多方面。

早年曾經收治一位老軍人患者,雖然年已古稀疾病纏身,卻仍然精神矍鑠,坐沙發都是正襟危坐從不後靠,給人以老驥伏櫪的感慨,有次與其閒聊,他説這精氣神兒都是被軍裝套出來的,少年從軍自穿軍裝之日起就不敢隨便,一輩子戎馬生涯,穿出了軍人的氣勢,由此體會到穿衣服的重要,難怪現在的孩子,上學伊始就要給弄身校服穿上,想必此舉並非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在規範孩子們的言行舉止,因為穿了校服就代表你的學校。

按説我們這代人也是生不逢時,倘若從小就闆闆整整穿衣、規規矩矩上學、踏踏實實工作,或許都應該出息可大發啦,至少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到了知天命之年還得研究如何穿衣服。今夏單位辦“百年慶典”,因為各科主任都是接待人員,專門定做了西裝、襯衣、領帶,雖然正值盛夏,被這身行頭捂得“驢臉淌汗”,心裏卻美滋滋的,除了當東道主的責任所在,還有這西裝革履的約束,讓大家都變得彬彬有禮起來。

軍人、警察、鐵路員工早就統一着裝,後來工商、税務、司法、銀行諸多部門也都統一着裝,整齊劃一看着就那麼舒服,由此想到教師、醫生、記者、編輯們雖然公家不管也無要求,但千萬別忽略、怠慢了自己,工作時間請着正裝。

標籤:正裝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