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關於元宵的隨筆

文學1.38W
關於元宵的隨筆1

又過年了,那些温暖的年事總在腦海裏一遍一遍演播,在年味越來越淡的年關翻湧。

關於元宵的隨筆

現在,鄉下的過年跟城裏差不多了。我兒時的過年卻跟城裏差別比較大。我家是父輩三兄弟沒分家,大大小小20口人。奶奶是她那一輩兄弟妯娌裏最後一個健在的人,自然是過年時家族都要來拜年的老天派。過年的大小事情、祭祀、走人户呀什麼的都聽她調遣。

過年除了吃年夜飯,正月七年級還要吃湯圓。現在過年吃湯圓,超市裏各種牌子、各種餡料、大小各異的湯圓琳琅滿目。小時候吃湯圓都是自家加工。

每年進入臘月中旬,奶奶就安排母親和兩個嬸嬸把糯谷背到社裏的打米房去打好,然後泡上大半水缸糯米。在過年的前幾天母親和嬸嬸她們把泡好的糯米淘洗乾淨,在石磨上細細的磨好,裝在白棉布做的長長的湯圓口袋裏(我家人多,客人也多,每年都要磨兩大口袋湯圓)。磨好的湯圓在口袋裏用石磨墩壓着,等壓幹多餘的水分,過年的晚上就從湯圓口袋裏把凝脂一般的湯圓掏出來放在兩個大缸缽裏備用。

接着就是準備湯圓心子了。那時候,湯圓心子沒現在這麼多名堂,都是自家準備:紅糖心子、白糖心子、芝

麻冰糖心子,小時候覺得冰糖和臘肉末、芝麻做成的心子最好吃。

現在過年吃湯圓也不是必須了。小時候在家鄉正月七年級早上是必須吃湯圓的。除了七年級早上吃湯圓,客人來家給奶奶拜年,早上中午的飯前都要吃一碗醪糟掐掐湯圓,所以元宵節以前吃湯圓的數量對於我家來説不小。不過,過年時無論吃多少頓湯圓,最重要的一頓還是正月七年級早上那一頓。

七年級早上母親和嬸嬸她們早早起牀,燒好一大鍋水準備煮湯圓。為了討個好彩頭,奶奶還準備一些洗乾淨的硬幣交給母親和嬸嬸她們,和着湯圓心子包在一部分湯圓裏。奶奶説誰吃到硬幣或是吃到的硬幣個數多,這一年財氣就旺。我們一幫孩子也是被早早從熱被窩裏叫起來,奶奶説新年第一天就早起,這一年都不會睡懶覺了。

看着大人們忙碌着包20個人吃的湯圓,我們幾個姐妹也忍不住要去搞槽。大人們不允許妹妹們包湯圓,説沒包好心子流出來,水就不清亮,湯圓就不好吃了。我是被特許包湯圓的(也許我現在能包湯圓包粽子都是那個時候學會的吧),但不準包有硬幣的湯圓。看着滿鍋圓圓白白在鍋裏翻騰的大個頭湯圓,眼睛細細搜索哪個湯圓裏有硬幣,哪個是最喜歡吃的心子的湯圓,以備輪到我端湯圓時不搞錯(其實這是白搭,煮熟了都差不多無法辨認)。

湯圓煮好了,可不是馬上就吃得着,奶奶和母親、嬸嬸她們還在門口外放上一長凳,然後舀上幾碗湯圓擱上筷子放在長凳上,敬誰我是真不知道了。擺上一會兒收了才輪到一大家子吃。吃湯圓的順序也是從長輩開始一個一個端上桌子的。奶奶一發話,全家大小動筷子了,奶奶還鼓勵看誰吃得多吃得巧:吃一個的,一帆風順,吃兩個的,好事成雙,吃四個的,四季發財……吃十二個,月月發財。一幫小孩子被奶奶這一鼓勵,都爭先恐後搶湯圓吃,吃到硬幣的開心的炫耀,沒吃到硬幣的就趕緊報數吃了幾個湯圓。這樣一來,一家子都找到了一年初始開心的理由。現在想來,那也許是奶奶的激將法;讓大家努力把湯圓吃完,免得剩下不好打整。 年,一年年的過;湯圓,年年都香甜;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夢想,只要努力一定會圓!

關於元宵的隨筆2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媽媽提議自己動手包湯圓,我們都爽快地答應了。

説幹就幹,我拿起一個渾身光溜溜的棍子,在一塊麪團上搓啊搓。媽媽等人就在一旁剁花生。一開始我覺得很好玩,就用力地搓,但過了一會兒,我就覺得精疲力盡,手疼拉拉的,想放棄了。但轉臉一想:爸爸媽媽平時掙錢掙得那麼辛苦,我搓個麪糰又算得了什麼呢。想完後,我帶着滿手的疼痛更賣力了。

開始包湯圓了,奶奶拿着杯口印了幾個湯圓皮,把剁茸的的花生糊裝在碗裏,大家就你一勺我一勺的包湯圓,一開始我學的很笨,湯圓不是被”撐死“,就是一個”瘦小的窮人“。我越做越泄氣,打算撒手不做。這時,媽媽對我説:”孩子,別泄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堅持下去,成功就是你勝利的成果。“説完,她認真地教我包湯圓,我費了九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一個湯圓,我越包越用勁,湯圓也越包越成形,看着一盤湯圓終於整裝齊發,我暗暗地笑了一下。

湯圓要經過沸水的考驗,過了十分鐘後,幾碗湯圓閃亮登場了。

我吃着湯圓,感覺心裏甜的不得了,因為這可是我的'勞動結果啊!

關於元宵的隨筆3

今天我起了個大早。因為是個特別的節日——元宵節。以前幾年的元宵節,爸爸媽媽都會包湯圓給我吃。那氣氛,十分熱鬧。今年,我已經12歲了。今天我就要給爸爸媽媽包湯圓吃。

我來到超市,“喲,今天怎麼這麼勤奮?”阿姨問。“阿姨,我今天要包湯圓給我爸媽吃。我第一次做,希望您可以幫我選材料。”“你爸媽真幸福。我兒子還沒給我包過湯圓呢?”“是嗎?阿姨那你多選一些材料。我也幫您做。”“好。一共8元。做法也在裏面。元宵節快樂!”“謝謝阿姨,一會見。也祝你元宵節快樂!”

我回到家,打開材料。“第一步,舀4杯麪粉。將麪粉的中間畫出一個圓。將水慢慢倒入,一邊倒一邊攪。直到麪粉變成一個有韌性的麪糰。”“好麻煩,不過為了爸爸媽媽加油!”我小心翼翼地倒着水,慢慢地攪勻。“終於好了。第二步,將麪糰揉得韌韌的,有彈性的。這好辦,把它當沙包就好了嘛。”我擺好架勢,“開打!”上下左右,一個地方也不能少。“好。”我拉了拉,"有韌性。過關。第三步,將湯圓搓成圓球。這好辦,爸爸吃大的,媽媽吃小的,我……我吃最小的。嘻嘻。我特地沒加餡,奶奶説,元宵不加餡最好吃。”我揪起一團面,放在手心,搓啊搓。一個湯圓就做好了。5分鐘後,全部ok。“最後一步,將湯圓煮熟。先用大火將生水煮開,將湯圓從鍋邊滑入,小心燙手。過會就加點生水,過會就加點生水。不要讓水漫出來。最後就等着香氣撲鼻的湯圓。另外,別忘加把砂糖哦。”我將水煮開,小心翼翼地將湯圓滑入鍋內。加了生水,蓋上鍋蓋。守在一旁不敢離開。我一會加點水,一會加點水。終於,湯圓都浮在了水面。我將它們一一放入碗內,在上面撒上砂糖。大功告成。

“鈴鈴鈴,鈴鈴鈴。”鬧鐘響了,8點了。爸爸媽媽出來吃早餐,“哇,今天田螺姑娘下凡了。”老爸驚訝道。“或許是吧,先嚐嘗吧。”我説。“好。”爸爸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個,“恩,不錯。”“我嚐嚐。”媽媽説,我端起一碗湯圓送到媽媽面前。“還真不錯。有進步。”“媽媽爸爸,我祝你們元宵節快樂。我們家要團團圓圓,和和睦睦。”“我們女兒長大了。以後的元宵你來做。”爸爸邊吃邊説。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媽媽,我馬上回來。我給阿姨送湯圓去……”

關於元宵的隨筆4

今晚天晴無風,月圓而皎潔。望天上火樹銀花,看人間鞭炮聲連綿不斷。正月十五元宵節,正以它千年流傳的習俗,熱鬧了人間,讓中華大地璀璨生輝,歡樂成了海洋。

元宵節的來歷頗多,據説,西漢文帝劉恆成功登位的日子就是這一天,並喜而出宮與民同慶,且把這天晚上出遊稱為元宵。宵者,天河夜空也。所以,那時的元宵是指一年的頭一個月圓之宵,叫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我國有一年三元之説,即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古時認為,“天官(玉帝)”、“地官(閻王)”、“水官(龍王)”為三元,而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望日,所以叫上元,故稱上元節。

關於元宵節民間流傳着許多的故事,因此,元宵節便賦予其如今豐富多彩的內容。

我們這裏的習俗,因為元宵節要吃餃子、吃元宵、點燈籠、放煙花、舞獅子、踩高蹺、小車子會、唱戲、耍落子等多種多樣的形式,故有“正月十五大於年下”的説法。

元宵節一般是三天,農曆十四、十五、十六。從正月十四開始,這天早上家家開始祭祀,下午包餃子。晚上一家人聚餐,舉杯同慶,然後吃元宵。正月十五早上中午都吃餃子。這三天的晚上,家家户户都門前掛紅燈籠,家裏各個房間裏都亮着燈,並且這三晚上的燈各有叫法,分別是鬼燈、神燈和人燈。正月十六晚上,因為是人燈,故家家户户都出去走動,叫溜百病。家家在門前或衚衕裏和街上撥燈,一堆堆的。何謂撥燈,一般就是用閒置的盆子,盛上鋸末或者棉籽倒上柴油攪拌好,用棍子或鏟子一堆堆地撥在地上,用火點上。放眼望去,簇簇火苗跳躍,預示着家家户户來年日子紅紅火火。

唱戲是元宵節裏的重頭戲,還記得小時候在老家過元宵節,我們那裏年年唱大戲。唱的是一種叫“哈哈腔”的地方戲,非常好聽,並且遠近聞名,都是全本的唱,從頭唱到尾,從過年一直唱到十五,大概有一百多部戲。什麼《七人賢》、《王二舍化緣》、《劉公案》、《秦香蓮》、《賣畫》、《朱買臣休妻》、《蘆花記》、《小王打鳥》等等,至今仍記憶猶新。

此外,還有許多幽默的小戲,引人發笑的,比如《鋸大缸》、《拉碌碡》等富有地方特色的遠近聞名的劇種,現在想起來,還令我忍俊不已。

元宵節放煙花也是其中重要的內容,許多人家放煙花,看誰家的煙花放的高,花多。記得那時,我們家放的煙花最好,哥哥每年都早早買了鐵屑,自己燒了棗木炭,當時本家的小叔也來幫忙,一起配藥,裝花,放花。我記得光是裝煙花的鐵桶哥哥就讓人做了十幾個。放花時,我們在旁邊欣賞,人們都來我家門前看,説這花真好,越放越高,眼看就要爆炸的勁,好懸乎,可是這就接近尾聲了。哥哥説,這才叫技術!放煙花,給我帶來了無限歡樂,熱鬧的過節,也有過節的味,讓我至今回憶,引起無限思緒。

夜已深了,外面也靜了下來,但過節的濃厚氛圍仍在我腦海中縈繞,節日的喜慶暖流仍在我心中盪漾,久久揮之不去。

關於元宵的隨筆5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晚上很熱鬧,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晚上鬧元宵。

老人會講起元宵節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時期,獵人不小心把天鵝射傷了,玉帝很憤怒,決心要把人和牲畜全燒死,一位仙人冒死來到百姓中報信,讓人們在五月十五家家點燃火把,亮起燈籠,然 後飛回天宮,玉帝聽了不相信,又看了一看,人間果然一片通紅,火光沖天,就不在追究了,人們為了慶賀這個日子,每到這一天,就張燈結綵,度過一個熱鬧歡慶的夜晚,這就是元宵節神話傳説的由 來。

不一會兒,屋裏就充滿了湯圓那誘人的香味,熟了熟了,媽媽給孩子一個一碗湯圓,這碗熱所騰騰的湯圓,比任何東西都要好吃,因為台灣民謠説:“吃了湯圓,好團圓。”

標籤:隨筆 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