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結婚往事優美散文

文學2.9W

丁酉正月,三陽開泰,寅泰春雨,鴻禧繼來。前日方華,參加婚禮,時代氣氛,紅火場面,使我浮想聯翩。四十年前,我的結婚時態,如昨閃現。

結婚往事優美散文

?那是一個一陽復生的冬月,農家小院內迎來了我的新娘。在大操兒的指揮下,簡約而麻利地完成了所謂新婚典禮。

大家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那一幕彷彿就在眼前:庭院中、天地堂前、新婚夫婦並肩而立、腳下是一條紅色褥子。大操兒高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入洞房!

之後,新娘子洞房換粧,再給親戚或族間長輩行禮,受禮者也有幾角錢的紅包。祭祖是在婚宴後,由長輩陪同新娘上墳,給祖先們行過大禮,冥冥之中,也算是得到了祖先的認可。

相比現代婚禮就簡單多了。沒有花籃錦簇、氣衝斗拱、銅鼓洋號、高音喇叭、燈光銀屏等,更沒有專業司儀、婚慶公司、典禮大廳等,這或許就是時代的差異吧。

那個時代,講究一點的,在婚禮上由媒妁講兩句,或族間長輩講兩句就算是比較隆重的了。夫妻間沒有戀愛心得和體會,更沒有信誓旦旦的海誓山盟。婚禮上,既沒有司儀那慷慨激揚的典禮辭,也沒有證婚人娓娓動聽地證婚辭。因為絕大多數夫妻,都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前提下而結合的,既沒有古書上所講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沒有現實的“擁抱接吻、共浴愛河”,似乎就是完成一件使命、一件承載和繁衍歷史的使命。

有人要問:沒有自由戀愛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多被世俗視為大逆不道、傷風敗俗!有的還被家長逼迫地四處逃逸,有的被族人痛打......真正結為自由伉儷且被世俗所承認的可謂鳳毛麟角。有所謂堅貞不渝的,也只好私奔或緩期得到家人的'認可,不然“棒打鴛鴦”一詞就不復存在了。

那時結婚前也“擇吉”,即看好日,由善通陰陽八卦的老先生,按照所謂“老黃曆”或是諸葛亮的“馬前課”選一日子,定一時辰,寫一喜帖送給女方。喜帖上書:茲定於x年x月x時迎娶,轎口x方,忌xxx屬相等字樣。時辰一般都選在“寅卯”,不同於現代的“辰巳”之間。因此娶親那天,有的人家為了趕早,迎親車隊到達新娘子家也僅過子時,難免要“叩打柴門”,使人感到夜深人靜的驚怵,然“匪寇婚媾”(易·屯)。有的是輾轉親戚家等待,等待女方家開門。當東方欲曉,就基本結束了整個迎娶過程。

?趕早娶親,似乎是一種習俗,沉浸着美好的企盼。特別是同村有兩家以上娶親的,在時間的爭早兒上各不相讓,有的還別出心裁,故意給別家製造麻煩或設置障礙,以延緩別家的娶親時間,為自己家爭個好彩頭,回想起來真是令人忍俊不禁啊。

迎親車隊,絕沒有現代轎車的迤邐壯觀,就連使用拖拉機的也聞所未聞。村裏條件好一些的,膠皮軲轆大車算是頂級的!四乘之車算是超級的!使用驢騾牛車者不為少見。有的村及生產隊,由於沒有副業,連膠皮軲轆的大車都置辦不起,僅有的數輛車,還是純木製的,可謂“柴輻木軲、木轅柴幫”。此車經過,阡陌通途之間赫然留下兩條深深的車道溝兒,還有那宛如元寶殼的腳蹄窩。

有人要問那是什麼路?徹頭徹尾的土路啊!那個時候柏油路屬於稀有的國道,農村就連磚路都修不起啊!沒有花轎麼?古時候留下來的花轎本是傳統的遺產,但在“破舊立新”的過程中早已灰飛煙滅,人們也只得以柴車代轎子,當時的“蒲籠車”就算是非常入流了

“催粧”那天,即結婚頭一天,各生產隊的車把式們就已經忙碌起來,要扎車棚的,即用竹板長條兒在車廂上面紮結成拱狀,至少要三拱成排,之後在上邊蒙上炕蓆,兩端綴上布簾,或是後端也圍上炕蓆,此所謂“蒲籠車”,也算是高檔迎親車了。我結婚就是用的這種車,四輛“蒲籠車”首尾相接,浩浩蕩蕩,感覺蠻威風的嘛。

有詩為證:馬拉膠輪娶親忙,牛駕柴車送嫁粧,星去晨歸蹄窩淺,炕上迎來灰姑娘。

再説那個時代,訂婚(一般叫做換書)也是非常簡約的。記得我訂婚時,在父母的努力下,算是湊齊了規格較高的聘禮:四塊布——花嗶嘰、花達尼、青斜紋、黑條絨,兩個小手絹兒,兩雙線襪子,四十元錢。當時還產生了一定的轟動效應,在鄉親們的眼裏,我們家是既富有又大方。不過那時候最時髦的是把紅寶書(毛選四卷)作為聘禮送給女方,當時還是一本難求的。

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兒子訂婚,勉強拿得出聘禮,而結婚時卻拿不出迎娶禮金,或多或少還是要舉債的。記得我那時主動跟媒人請纓去送禮金,厚着臉皮,舌簧巧辯地少送了二十元。當時心裏只想着為父母排憂解難(僥倖的是對方沒有數字要求),根本沒有顧忌媳婦的感受。二十元錢,當下根本不值得一提,在某些人眼裏不屑一顧,可那個時候是大有用場的,差不多可買二十斤白酒,婚宴用酒的困難就基本解決了。

記得結婚前,託人在滄州購買了一桶散裝白酒,1.08元一斤,整個婚宴下來還綽綽有餘。結婚時吃饅頭、大鍋菜。饅頭是自己家蒸的,用玉米麪“攪肥”,即“發麪”,再配上一定比例的白麪,蒸出一鍋又一鍋“笑容滿面”的大饅頭,即所謂“開花饅頭”。大鍋菜就是大白菜摻點豆腐或乾粉。唉,還別説當時真算不錯的!結婚吃饅頭大鍋菜,上講究。比較困難一點的,吃乾飯也不算稀奇。

現在想來,還真有些愧對老伴兒。生活的無奈,也只能權作歷史,閒暇之時或茶餘飯罷聊作一種談資。老伴兒是能夠諒解的,新生代們恐怕會是一笑泯之。

這正是:囊中羞澀舌如簧,二十元錢賺新娘,饅頭薄酒大鍋菜,了卻父母事一樁。

如今年輕一輩,趕上了幸福好時代,再也不用為結婚禮金而糾結了。父母大都是傾囊相助,動輒數十萬,囊中富有的還要為兒女置新房、購新車、賓館筵宴、隆重典禮等。

真可謂:往事四十年,滄海又桑田;異代同婚媾,天壤相距寬。

標籤:往事 散文 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