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作文讀書筆記

文學1.42W

隨着年齡的增長,近來讀書的興趣日益轉換為圍繞對某一問題的探究。

作文讀書筆記

我們從何而來?我們來幹什麼?我們將如何而去?分別對應着人生的三個主要問題(過去,現在,未來),也是所有宗教和哲學説關心的系統問題。

對於當代中國人而言,特殊的封閉的文化背景與互聯網時代開放的統一的文化追求形成了嚴重的衝突。自大,沒有信仰,混亂的價值觀,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中國人彷彿是現代文明世界體系突然而至的遊牧族,讓世界既驚慌又憎恨。

往前看兩百年,當時中華文明也是自成體系,泱泱大國,其餘皆是蠻荒之地。歷史是如此的驚人相似。

兩百年一個輪迴,一旦崛起,就會去找傳統的根源,談文化,是往回看,越看越自豪,越看越獨一。

不過我們終究要融入歷史。人類歷史究竟是單一的或是多源的?世界文明究竟是單一的或是多源的?前一個問題科學的觀點是進化論:人原來不是人,是從猿而來。但後一個問題呢?如果我們依然偏執,不謙恭,那麼展觀未來,充其量我們只是一時的破壞者,而不是領跑的創造者。

世界文明的單一還是多源的問題,主要是看中華文明是否獨立。目前這個問題沒有科學的答案,但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態度來對待。

要想加入這個研究的隊伍,來做科學與歷史的探討。我以為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素養,問題的所在,目前已有的答案。因此需要讀書。以下是我所瞭解並認為主要的一些參考書目。

1。《物種起源》,《人類的由來》(達爾文);

2。《基因論》,《出非洲記》 價值觀,科學發展觀

3。《世界歷史地圖集》泰晤士中文版 及西方文明史 基本歷史觀與地理

4。《中國遠古時代》蘇秉琦 獨立説代表

5。《中國文明的起源問題》瓦西里耶 西來説代表

2.

這段時間閲讀了《兒童如何學數學》這本書,這本書給所有的新、老教師及時提供了迫切需要也本該得到的幫助和培訓:為“教”和“學”提供即時而有效的指導;為新教師提供各種實用的教學技巧;促進新教師和教師指導者之間更多的探討和互動;為老教師提供有益的指導方法和案例;為任何有意於自身提高的教師提供了素材。這本書,對於當前的數學教育者來説,確實有一定的幫助。數學是當前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從國小甚至幼兒園開始,直到大學畢業,都離不開數學,數學幾乎成了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又有多少教師真正思考過:我們的數學教學到底應該追求什麼?以下就自己理解和感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知道兒童如何學數學的重要性。

在以素質教育為主題的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已經成為教育研究的一個動向。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孩子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即使人們所熟知的,學生對於教師所講的必須有一個“理解”或“消化”的過程,而所謂的“理解”就是指“被納入到適當的圖式之中”,從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意義賦予的過程,即學習者必須依據自己的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對教師所説的作出“解釋”,也即必須在新的學習材料與主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之間建立起實質性的、非任意的聯繫,從而使其獲得確定的意義,也即對自己來説成為真正有意義的。由於任何真正的認識都是以主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因此教師瞭解“學生是如何學習數學”就猶為重要。

1、瞭解“學生如何學習數學”是國小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一些優秀的教師早就提出這樣的思想,即教師應當“既備課,又備人”,而後者就是指我們應當深入瞭解學生的情況,包括真實的思維活動。

2、是教育改革的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教育界正在進行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課程與教學改革,對國小數學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模式不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應該努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實施索質教育的關鍵要在課堂中推進素質教育,教師就面臨着一個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轉變過程,實現這一轉變的基礎就是正確瞭解學生的學習過程。

3、瞭解學生的學習特點,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需要。近年來“大眾數學“的觀點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在這種轉變中,學校數學教育目的也有了變化。把發展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師對國小生如何學習數學的瞭解,可以成為改善數學課堂和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切入點,也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基矗

二:讓我們的數學教學去適應我們的孩子。

整本書提到的最多是問題要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實際,上課要從“生活情境”引入並展開。 讀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新的概念——“街頭數學”。國外研究把大眾生活中的數學稱為“街頭數學”,事實上,數學不僅僅是教室中的活動,而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家庭、公園、商店裏都可以是數學課堂。校外無論是買賣活動、建造房子活動,都有數學活動和數學知識。數學不僅僅是在學校中的書本知識。因此國小數學既是一種知識形式,又是一種思考方式。英國學者納茨在研究中發現,一些學生對學校中的數學問題感到困難,許多教師認為是智力上一問題,事實並非如此,他們能很好的作出街頭數學問題。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也存在着這樣的問題,有一些孩子在計算加減乘除時存在很大問題,錯誤率極高,老師往往認為這樣的孩子智力存在問題,而正是這樣的學生在生活中卻能正確並速度的進行貨物的買賣,這種現象好像很難解釋。納茨的研究進一步表明,兒童在解決街頭數學問題時使用的符號是不同的。他們在解決街頭問題時用的是自己口頭語言甚至直覺方式,而學校所教的是書面和符號方法。這兩種符號系統之間的差異是街頭數學與學校數學之間的本質差異,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困難所在。這一研究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學生的數學學習並不是獨立於他們所生活的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的一個體系。國小數學與日常生活具有緊密結合。因此我們的數學課因努力去適應國小生特點,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更接近孩子的生活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這些內容利於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交流與解決問題等活動。促進孩子們在認知投入的同時有更多的情感投入。在課堂的組織中,要儘量讓孩子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實驗。但是也不能只讓學生進行街頭數學的學習,必竟街頭數學相對於學校數學來説很不規範,也不成體系,且有許多“街頭數學問題”不是孩子們能解決的。正是因為這樣,教師要做的就是要把街頭數學問題進行改造後運用到國小數學教學的.課堂裏,使之既保留街頭數學的現實性、有趣性和挑戰性,也具備學校數學的規範性和抽象性。這樣的數學才是師生共同感興趣的數學。

三:問題解決中的“問題”必須要有現實性、思考性和趣味性

問題解決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數學教育界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全美數學教師理事會曾提出“問題解決必須處於學校數學教學的中心”。近來問題解決也成為我國數學教育的主題之一。本人也作了很多嘗試,有的活動能圓滿地達到教學目標,有的卻不盡人如意。讀了本書之後才有的進一步的瞭解。一般的説問題的設計要有三個基本條件,即思考性、現實性、和趣味性。(1)問題的呈現應該激起學生的思考。學生對“問題”感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問題”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即思考的空間。思考的空間有大有小,問題的設計要求向學生提供適當的空間。挑戰性不大學生會對問題失去興趣;挑戰性過大學生會出現為難情緒,對問題產生恐懼感,從而對自己的學習失去信心,會極大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為了能照顧到全班不同層次的每一個學生,問題的選擇最好是有一定開放度,使不同的孩子都能在不同的層次上解決問題,得到成功的愉悦。(2)問題一定要有現實性。我們設計的問題“人為”的痕跡很重,都是教師想當然的,沒有通過調查研究,因此很多問題脱離實際使人乏味,甚至是幼稚可笑。但是問題也不能從現實拿來就用,因為有很問題是兒童不能解決的,或者與學習的目標相去太遠。問題的設計因有一個對原素材去粗取精的加工過程,但也不能加工太細,可以保留一些多餘條件,使問題具有開放性。(3)問題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四:解決問題後的反思是學習活動的關鍵。

反思是“解答問題”學習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它是對解決問題過程的“評估”。在我們的實踐活動中往往只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只注重學生在通過一定活動(探究、討論、合作等活動)後能得到即定的結果,得到學習結果後學生的活動也隨之結束,很少涉及活動的“反思”。如果讓孩子們在產生答案後進行一些反思:看一看是否有進一步可以改進的地方?是否能找出其他更快捷的解題步驟?是否有更好的解題方式?是否能簡化一些步驟?是否有更好的解題方式?解題的關鍵在哪裏?解題過程中是否有一些“誤導”的想法,值得人家借鑑。另外還可以進行一些拓展性的思考。這樣學生不僅僅是解決了一個問題,在解決問題的策略、思考的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

總之, 我讀了《兒童如何學數學》這本書,我受到很大的啟發,我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努力,使自己在教學中更成熟。

標籤: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