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散文隨筆七篇

文學1.49W

教育夢,從大山開始

散文隨筆七篇

文/青枝玉葉

對於蓮花山,對於蓮花國小,我只是一個不負責任的過客,一個自私矯情的遊子,因為我在那裏兩年就離開了。我寫下這一系列文字,不過是想證實自己在那塊小小的土地上曾經如過眼雲煙般的存在過,奉獻過。--題記

喜歡一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所以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長大後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終於有一天,夢想變成了現實,才發現夢想並不都像天上的星星般璀璨奪目,也會有黃蓮般的苦澀與無奈。也許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會有刻骨銘心的體會。

2006年,師範學校畢業的我被分配到蓮花國小教書。此國小經聞名遐邇的蓮花大山而得名。不難想象,這裏--天高地遠,山高路陡。瞅瞅這路程,從我老家坐車到縣城要一個多小時;轉車,從縣城坐車到鄉鎮要一個多小時;從鄉鎮走路到學校還要一個多小時。從我的描述中,轉車,走路,多順當。其實,沒那麼幸運,往往是當你坐車到縣城,去鄉鎮的車早就走光了,而去鄉鎮的路上常常堵車,回去的時候也是等車,堵車。

再看看那學校,當我第一天來到學校報到,站在大門口,硬是沒有邁進去。為什麼?因為學校,簡陋得不能再簡陋。我的心裏涼了大半,這就是我的夢想嗎?校舍的牆體是用粗糙的石頭砌成的,有兩層,八間教室,每間大約十來個平方。二樓地面是用幾根長木頭作房樑,鋪一層長短、寬窄、大小不一的木板,用鐵釘釘住。人走在上面,樓板就着腳步有節奏地顫動,真擔心會踩空,從二樓掉到一樓。木板縫裏堆積了師生鞋底帶來的泥土,幹了就化為許多灰塵,掃帚是掃不到的。只要樓上有輕微震動,灰塵就漫室飄揚,洋洋灑灑降到一樓。上一天課,師生的頭上,鼻上,肩上,都蓋了一層褐黃色的灰,吐一口痰,也夾雜着泥土的腥黃,我們都戲稱是從垃圾堆上鑽出來的一羣人。有一次,樓板“不堪重負”,掉了幾塊下來,肆虐的灰包圍了樓下的一位男老師,他渾身上下除了説話時牙齒是白的,其他全是混黃的灰,他的樣子很滑稽,但是我們誰也沒有笑,因為笑不出來,甚至有種想哭的衝動。牆面長年累月風侵雨蝕,不但坑坑窪窪,而且裂開了一道道縫隙,縫隙里長着小草。陽光能直射進教室,真擔心哪一天會突然倒塌。

窗子又窄又小,用幾根圓周木棍作支撐,教室的光線全取決於老天爺的心情,晴天教室裏光線勉強明亮,但是到了陰雨天教室就昏暗了。當大城市的夜晚燈火通明的時候,這裏的教室卻還沒有電燈,因為山區還沒有通電。冬天學生上課的情境讓人心酸:窗子沒有玻璃,雪花紛紛揚揚飄進教室,凜冽寒風在教室橫行,室內室外的温度是一樣的,凍得孩子們的臉通紅,臉上都掛着鼻涕,寫字的手長滿凍瘡,瘡口裂開口子,裏面是腥紅的肉,外面流着朧,讓人心疼。老師也動過把窗口用報紙糊起的念頭,但是本來灰暗的教室更加灰暗了,只能上幾分鐘課,就讓學生在座位上搓搓手動動腳,適當暖和一點,再接着上課。

學校只有八間教室,六個班用了六間教室,一間做老師的辦公室,一間堆放雜物。記得我剛來學校時,帶的是六年級,有57個學生擠在這間教室,我上課時只能在講台上活動,是走不到學生中間去的,因為學生多,教室小,沒有多餘的空間。學生的課桌椅,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長方桌和長板凳,差不多用了三十來年了,桌面斑斑駁駁,佈滿蟲蛀的小孔。甚至用上這樣的桌椅都是一種奢侈,學校桌椅不夠,我們班都是三個學生共用一張桌子。難忘他們的做作業的時候,桌子窄,只能把寫字的右手放在桌子上,另一隻手懸掉在空中,不能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黑板更不用説了,用油漆隨便在牆頭抹一塊,就是黑板了。因為到處是縫隙,所以教室一點也不隔音。在這裏,老師們都比誰的聲音大,聲音小了,學生就走神了,聽別班的老師講課去了。平時上課的時候,各班的老師都扯開喉嚨吼。一天下來,聲音都沙啞了,不想講話。只要我們不説話,哪個班的老師在讀課文,哪個班的老師在訓學生,或者隔壁學生在講話,都能聽得一清二楚。或許是那時的習慣吧,我現在無論是説話,還是上課,聲音都很洪亮,更有甚者,説我講話像打雷一樣。

學校座落在蓮花山上一塊隆起的地方,海撥大約1500米。遠處是連綿起伏的鐵鑄一樣的青山,近處是赭紅色的原地,田間地頭零散種植着苞谷,整個顯得簡潔而開闊,同時也很蒼涼。山前是金沙江,擁有豐富的水資源,然而這些水都是沿山根下流走,居住在蓮花山上的人能看到水流,聽到水聲,卻無法加以利用,缺水成了這裏無法擺脱的宿命,蓮花人也只能“望江興歎”.唯一的一口水井,來回取水至少也得半小時。記得學生好像是不喝水的,早上到校滴水不沾他們能捱到下下午三四點放學。老師要講課,沒有水可受不了,我們多數是自己帶水到學校。又不能讓學生去提水,因為學生到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能耽擱學生的上課時間。老師更沒有時間,到學校就忙碌一天,因為師資力量薄弱,老師人數不夠,都包班(一個老師負責一個班的語文,數學,音樂,美術體育,地方,英語等所有課程)。每個老師都像“萬斤油”,什麼都會,哈哈!

吃的呢,那時學生還沒有半寄宿制和營養餐,所以學生都是早上七點來鍾吃了飯,捱到下午三四點鐘。我問學生他們八九個小時不吃飯,不喝水,堅持得住嗎?學生都説習慣了。他們的生活真的很苦。老師們都是自己帶飯裝在保温瓶裏到學校,餓了抽課間十分鐘扒兩口。裝在保温瓶時的飯味道一點也不好,夏天烈日火炎炎,温度太高,還沒到中午就餿味瀰漫了,不能吃了;冬日天寒地凍,温度極低,雖是保温瓶,但畢竟抵不過季節的寒冷,吃的時候已經又冷又硬,難以下嚥,卻又不得不咽,沒辦法,餓呀!曾經學校也動過請炊事員給老師做飯的念頭,但因為沒有廚房、工資問題、缺水問題……沒有實現。我的胃病大概就是那裏“收穫”的吧!

到學校的小路蜿蜒崎嶇、千迴百轉,如果拉長大約五六公里。在山裏是一種很普遍、很自然的現象,正所謂是“看起來沒多遠,走起來要半天”.然而就是在這條綿長、艱難的山路上,我先要爬半個小時陡峭的石階,再爬半個小時的沙子坡,再拐無數的彎,越過許多坎,才能到達學校。回來就一路小跑,因為想慢慢走是不行的,路太陡,因為慣性,停不下來,除非揪住一棵樹,能歇歇腳,所以我們是一路跑下來的。同事常戲説,如果能變成車輪,就能從山頂滾到山底。晴天還好,穿又平底鞋就能到達。可是雨天就不行,必須要穿“雨鞋”,其他鞋是寸步難行的,一不小心就有滑入深谷的危險。凡是蓮花國小的師生,沒有不摔跤的,因為雨水和着土雜草地,被路人反覆踩,就像“餈粑”一樣,滑出去,腳勁大點的,能穩住,幾個趔趄不倒;沒有腳勁的,只能聽天由命了,惹一身泥漿。我是個不會走山路的人,但凡下雨,我腳下的泥漿總被我踢到後背,甚至頭髮上。記得有一次,一同事滑一跤,順勢滾到了路邊的水溝裏,渾身是泥水,稀泥灌進了她的嘴裏,耳朵裏;枯萎的雜草摻雜着泥漿糊在她的臉上,頭髮上,流入眼睛,眼睛都睜不開。她哭了,哭得好傷心。我沒有安慰她,只是陪着她,幫她擦乾淨,默默無語,因為我不知道應該説什麼,也許説什麼都是多餘的了。

雖然條件艱苦,但是老師們仍然兢兢業業,為孩子們撐起一片求知的天空。

事實上,對於蓮花山,對於蓮花國小,我只是一個不負責任的過客,一個自私矯情的遊子,因為我在那裏兩年就離開了。我寫下這一系列文字,不過是想證實自己在那塊小小的土地上曾經如過眼雲煙般的存在過,奉獻過。所以,雖然現在我離開蓮花山,離開蓮花國小了,但是我的夢想還在繼續。如此而已!

若水·傾世之戀

序言:相知相愛憶相隨,菱花鏡中空憔悴。莫問來世是與非,今朝化蝶誓相隨。

第一卷:漘畔·岸芷汀蘭

那一世,你為落花,我為浮萍,在秋水的長流裏依偎相隨。我知道我們將生生世世纏繞在一起,永不分離。為此,我在 漘畔停留八百年,只為等待那一朵純潔的岸芷汀蘭。那一日,無意中,亦或者是緣份的有意安排,我在白駒過隙間邂逅了最美的你。終於在這三千弱水中,與你相遇,我深信你就是我等候千年的宿侶。望江門旁的偶遇是那三生三世的緣讓你我重逢。為此,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草橋的結拜,使你我成為了憂難與共的知己,彼此卻始終不知道對方的心意,你不説,我不説,這便是這傾世之戀的第一世了。

第二卷:夜曇·煙花易冷

那一世,你為曇花,我為子夜,邂逅最美的你,轉瞬卻又燈火闌珊,瀟湘兩不知。西湖畔的相遇相知,彷彿一株忘憂草永遠植株在我的心頭,和你一起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歡悦的時光。我知道,離開你,我將會變得多麼的多愁感傷。為此,我願用我三生煙火,去換取你一世迷離。那一日,你父兄怒髮衝冠的來到萬鬆書院,聲色俱厲的勒令你馬上退學。只為這一世我為布衣,你為士族,等級森嚴的封建門第終究將你我隔離。此時,我依舊不知道你的心意。只待歲月靜月,我便拈花一笑。這便是這傾世之戀的第二世了。

第三卷:蝶戀·彼岸花開

這一世,我願化作青燈,五百年陪附在佛的身邊,只為佛能讓我再遇見你,那個令我魂牽夢繞的你。佛終於答應了我的懇求,讓我再次遇到你,再續那傾世的前緣。臨別前,你將一隻玉蝴蝶交給師母,讓師母轉交給我。這時,我才知道你對我是那麼的痴情。緣讓我們迷離了兩世,第三世,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與你長伴海角與天涯。於是我奮發圖強,終於考上了仕途。我以為我們終於可以在一起長相廝守了,可士族的名與利卻依舊束縛着你的父兄。

他們執意要把你嫁到位高權重的馬家,眼看一對比翼鴛鴦就要各自兩散,我憂鬱成疾,卻又無可奈何,終於在無盡的相思與懷念中離去。我知道你是愛我的,九龍墟的墓葬便是我們愛的印記,終於你毅然的拋開了世俗束縛,投入這至死不渝的三生三世緣,彼岸花開,化蝶相飛,不離不棄。三生石,三生路,三生過後,願陪你一起看卻細水長流,攜手共赴天涯,永不分離。

你走過的春天,我曾為你盛開

天陰冷,那雨滴撒臉上,也未曾流下遠去的時光。如果説流水未曾停留,大海也不曾枯竭,相遇的水滴都會散去,相見的雲層終將飄零。而我為何還沉睡在花開的季節,不曾醒來。都説相遇的兩個人終將分離,流過的芬芳,只是花香的感歎,而你又怎能明白藏在內心深處的空虛!

夜以往的寂靜,只是在滿天的星辰,不知為誰閃爍的那最亮的一顆星。你離去的身影,在腦海中泛起的漣漪,我多想在月光中把你留下。千言萬語,我只會把它藏在心裏,卻不知道怎麼訴説,也許我只適合做一個沉默者,在沉默的夜裏把內心的孤獨刷新一遍又一遍。

你曾説過,我的世界你只是路過,而我早已習慣在這物是人非的風景線上等待你的出現。我知道生命的列車,我帶不去流年的往事,而你也未曾搭入途中,就像一陣風留下來的是我們不能看見的。我唯有把記憶隱藏,假裝一副毫無在意的樣子,只有在眼淚落下的時候才知道很疼,很痛……

很多時候,我總想重複去聽一首歌,去走一段路,反反覆覆,我只是不願將你老去,那樣的歌聲流淌着不僅僅是聲音,還有我安放此處的心情,像是一個流浪者,走遍天涯也未曾找到存在的地方。多少次我曾告訴自己不再想你,沐浴重生的河流把你忘記。

只是在那樣花開花落的季節裏,雨滴灑落在窗前,朦朧的心情,我都會不由的想起了你。記憶就像握在手裏的水滴,無論你是攤開還是緊緊握住,它都會一點一滴從指縫中流去。而淚水流過的臉龐,是否還會帶去苦笑的愁思,和你留過的痕跡。

我不知道在那悄然無聲夜裏,該如何安置這終將無法平靜的世界,或許在那樣呢喃的燈光下,會因一段距離而迷失了方向,錯落而彷徨着很多時候我害怕夢見,而又渴望遇見。時光的河如海流,過去的日子終將永去,雲層散去的晴天,在這偌大的空間,只因幾份空曠而顯得蒼茫……

都説相遇是緣,相識是份。只是你我來自不同一個世界的人,曾經我在花季邂逅。如果説,花開花落,春去春來,這世界不曾停轉。而我們是否還會像蝴蝶像蜜蜂,在同一朵花開上留下青春。在那春風遠去的日子,我在夕陽下畫過你的容顏,只是不願你老去,如果我過我悄然離開,你是否好會想起我曾經來過……

紅塵有淚,千言萬語不曾聽到;有一個故事,相守恨晚,相去成災。曾經,你走過的春天,我曾為你盛開。

 凌亂的書寫

許多時候,覺得累。就像一個迷途的路人,急匆匆地邁着有些疲憊的腳步,慣性使自己無法停步。許多沿途的風景擦肩而過,來不及細細體味,就被匆匆甩在了身後。轉身,回眸,早已變換了初見的風景。慢慢的,終於明白:沒有什麼能夠為自己停留,一個不經意,就是錯過。

一直是個善感的人,紅塵俗世裏,總有一些人、一些事給我暖暖的感動。

感謝父母,給了我生命,給了我無盡關愛。讓我在疲憊時委屈時有一處休憩依靠的避風港。同時教導我怎樣做人,讓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謙遜平和地善待他人,讓我無論順境逆境都要堅強而自信地面對生活。

感謝愛人,給了我幸福和痛苦,讓我體會到做一個女人的快樂,給我撒嬌和使小性子的權利。同時讓我學會了温柔和體貼。還用永遠改不掉的暴脾氣,讓我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傷心。讓我明白,生活中有陽光就會有風雨,無論陰天晴天,都有一個人牽手同行。

感謝朋友,給了我真摯友情,讓我學會了傾訴和傾聽。在失意時向我伸出了友誼的手,同時也把感情的困惑和煩惱説給我聽,有一些小祕密可以相互傾訴,讓我體會到傾訴其實是一種放鬆,傾聽可以使內心更豐富。

感謝傷害過我的人,給了我更多智慧,讓我更加懂得自尊自愛自強。讓我學會辨別美醜善惡…

喜歡感應愛情。只要自己還有感知,就會心懷一份美好純淨的愛。愛一個人,愛到無語,愛到無求。只是純粹的一種愛戀,不求相廝相守。只願他快樂、安康。噬骨的思念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幸福。他説:“從心裏愛一個人不容易”。我想,能夠面對自己更不容易。承認自己不是在感情上而是在精神上需要一個人,則更難。其實,思念更像毒藥,不小心就會成癮。覺得自己一點一點虛弱下去的時候,想要逃避,或許已來不及。

索性愛着。愛,讓人成長,讓人感動。讓自己知道自己還活着,能夠感知愛與痛,就活得完整。

愛上夜,愛上寂寞。

夜來了,安靜地享受寂寞。寂寞是一種美麗、灑脱、寧靜。當月亮的清輝灑向大地,當流星劃過天際,當手捧一杯清茶輕嗅着淡淡香霧,當斜倚牀頭靜聽悠悠入心的旋律。誰説寂寞不是一種難得的美麗?

喜歡在寂寞中放鬆、梳理自己。給自己一個面對自己的機會,給自己一個精神的家園,靜靜審視自己。感悟生命的意義。

留一個夢給自己,明白自己活在紅塵中,是一個凡夫俗子。允許自己的靈魂有粗糙的一面,就像原諒了一個犯錯的孩子…

落入凡間的精靈

前些日子把心愛的手鍊掉了。

遺失那天,還蹬蹬跑下樓去找,結局當然是遍尋不回,接下來的幾天,我的腦子裏動不動就閃過它紫瑩瑩的清涼模樣,心下真真黯然不已!

我也曾掉過飾物,有的也價值不菲,但從未像這次一般覺得如此不捨。過去掉東西也從未去找過,還自命不凡的認為自己不在乎身外物,並就這份所謂“脱俗”擬過一文,原文如斯:“過去的細軟是積穀防饑、積金防亂的物什,那時的人一個包裹就是一個家當、一個家當裏必有一兩件細軟,攜着它就可以天涯浪跡、四海為家。如今的細軟逢上了安穩的現實,女人們生活殷實了很多,喜歡的東西只要在自己的經濟實力內基本上可以唾手可得。然而什麼都容易得到,反倒缺了那份悠然嚮往的美好情懷。比如我,有時候某件首飾掉了,也不會急急地去找,反正掉在家裏也總有一天會自己出來,如果掉在外面那也是找不回來的,再説還會有更喜歡的出現,何苦執着!”看着這篇舊作,我苦笑着面對我當下的心境,在心裏尷尬地歎一聲報應,原來,我並不是沒有珍惜的心,我在過去只是沒遇見我的心愛而已。

遺失的手鍊,有粉紫的色彩、清涼的軀體、圓潤的珠子,它的芳容歷歷在目、寸寸在心。

回想當日第一眼看到它,我就深深心折,認定它只能屬於我。

從擁有它那一刻起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裏,它便不曾離身,消磁、把玩、摩挲、愛不釋手!

我信它有特別的力量,常常和它傾訴我的理想與苦衷,可如今,它在陪我順利經歷了一次重要的考試後,似乎完成了使命似的沒了蹤影,我怎能不牽掛、不難捨、不哀悼?

我疑惑它是某種精靈,是來幫我做什麼的,它結束了使命,留下有些許了悟的人生和無法抽離對它想念的我,微笑離去!

這一天,呆在家裏看電視,有某個喜愛收集舊物的女明星正在展示一個破舊的手袋,那是一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女人裝銀元的手拿小包,包上釘着黃色珠子,大部分珠子已經掉落,手袋的底部也破了一個很大的洞,女明星寶貝地拿着包在手上左看右看愛得不行,説是花了一百元美金買來的,有觀眾問她花那麼多錢買個破袋子來幹嘛,她孩子一樣單純的説,什麼都不為就是喜歡,這句話讓我的心為之一動,這個不知是誰曾經用過的手袋,早已破得失去了原本的用途,但是卻有人如它曾經的主人一樣當它是寶,鄭重收藏。

於是,我暗暗祈禱:願我遺失的手鍊不要遇人不淑,不要落入溝渠,願它逢上如這位女明星一樣的良主,善待它、珍重它,給它新的人生。

推開窗,冬天的寒涼空氣撲面而來,我的陰鬱散化不少,我頓悟到執着終是虛妄,飛離我去一切一切,百般相思亦是枉然。

祝離開我的精靈,你要好好的!

 讀書——一種別有風味的生活

喜歡讀書的人,看到喜歡的書籍如同飢餓的人看見食物、黑暗中行走的人看見遠處的光明,一種欣喜、一種激動、一種難以掩飾的喜悦,頓時關於臉龐。書籍對於喜歡的人來説,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緣分;喜歡書籍的人能賦予書籍生命,使它煥發生機;對於不喜歡書籍的人,書籍頓時失去生命,或束之高閣、或置之被遺忘的角落。

認真而深入地讀書,可以使人忘記周圍的一切,沉浸於書香的圍繞之中,沉浸於與作者進行思想交流,產生一種共鳴、一種集思想、情感與一起的共鳴,置自身於作者所描繪或主人翁等生活的世界之中,與其一起快樂、悲傷、憤怒、感慨,完成一個又一個生活中可能永遠無法經歷生命體驗,讓生命的過程變得越來越厚重,越來越寬闊。

認真投入地讀書,是一種獨處而不寂寞的狀態,這樣的過程不是淡薄無味的,而是一種充實和幸福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可以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發掘出自己的潛能,理清自己的思路與心思,明白自己所追求的目標,金頂自己的.信念,為了自己心中的目標而不會受到他人的影響。

讀書的過程,其實也是梳理自己靈魂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與另一個自己--自己的靈魂進行空間對話,在反反覆覆的對話與鬥爭過程中,使自己的靈魂塑造得更加日趨完美,得到一種少有的滿足與安寧,精神得到一種超然昇華。

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斷地“刷新”自己的思想,“複製”書中的自以為“精華”的東西,“粘貼”在自己的思維、思想中,對其進行“格式化”,重新結合自己的實際按照實際需要進行“設置”、“使用”,進而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和別具一格的人格魅力。

讀書可以幫助人認識自己,可以瞭解並知道不讀書的人不知道的、或者更深刻認識認知的問題,體會到他們無法體會到的思想感情等,甚至是五百年以前和五百年以後的事情。讀書可以產生現代社會的現代技術所無法替代和想象的東西,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生活,使得許多人喪失了讀書的動力,甚至扼殺了讀書的慾望;許多不讀書的人無法產生對書籍所描繪的東西的想象和遐想,儘管影視作品可以更為直觀地反映生活,但它剝奪了人的豐富想象力,它們只是以現代人思想或迎合現代人思維和觀念,很有可能擯棄了書籍本來所要反映的東西。

讀書可以讓人變得睿智而深邃,思想日趨豐富成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可以得到有效的拓展。生活有時讓人覺得有些疲倦、煩躁,讀書是一種對生活的有效調節,是對生命的一種瑞澤,讓疲倦的精神得到另類的啟迪、給力,讓煩躁的情緒變得淡定和從容,讓焦躁遠離自己;是一種自己與自己相處的生活方式。

在讀書的過程中,讓精神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充實和完美,可以重新認識一切,感悟一切,激發產生一種新的靈感,思想得到新的啟迪,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新的傾訴慾望,或者沉醉其中、或者發呆、或者發狂,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力量,產生更為強大的生活動力,解放初自己的靈魂,激發出潛能,產生新的正能量。

讀書可以説是一種養生之道,可以幫人養顏,使人精神煥發,激情燃燒,多生活充滿激情,充滿活力,不再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變得焦躁,生活不再情緒化,沉穩、淡定、從容地面對一切,冷眼深邃地觀看塵世間林林總總的萬事萬物。

  牛的那些事

家裏原來有頭黃牛,我剛記事那會就有他了。最初的記憶是那頭牛第一次生小牛,那還是在老家裏,牛在不大的院子裏卧着,全家人都挺緊張的,畢竟是第一次生小牛,爺爺叫了幾個懂得的人來幫忙,我在一邊看熱鬧,感覺挺好玩的。那時我三四歲,是一個挺冷的春天

家裏要蓋新房子,那頭小牛連同那牛的老母親也買了。那幾天,牛沒日沒夜的叫着,不過幾天,聲音就嘶啞了,剛開始那幾天我半夜裏醒來,暗暗的罵那牛太吵,後來聽見她嘶啞的聲音,心裏特別扭,就對爺爺説,把那小牛找回來中不中?

賣出去的東西自然找不回來,慢慢地牛就不叫了。

新房子的那塊地挺低的,需要墊高,起先是從家田地頭的坑裏取土。娘每天給牛套上板車(那車是老爹親自做的,精細)去地裏運土,我跟在後邊,我每次坐在後邊車裏,娘總囑咐我坐穩實了再走。到了那裏,娘把韁繩給我,自己用鐵鍬一下一下的往車上裝土。剛開春的土,帶着冰碴,水也多,特別沉,不一會娘就熱了,把外套脱了,休息會,接着幹。

我那會穿的特寒磣,衣服上都沒口袋,生冷的風颳過來,手上的凍瘡口子都麻了,不過我有辦法,把手伸進牛厚厚的毛裏,又軟又暖和,我撫摸着牛脖子下的肉,那牛低下頭,我看見她有一顆好大的眼睛。

這些熟悉難忘的畫面。

拉着土往回走,那牛便吃力了,娘坐在車上休息,那牛便自顧自的走着,不緊不慢,踏實有力,車隨着牛的歩子有節奏的晃着,我跟着牛在一邊還要跑着才能跟上。那牛的鼻孔張開,往外噴着白氣,兩隻耳朵豎直了悶着頭走,她自己識得回去的路,走走拐拐就到了。就這樣子,娘幹了一個多月,爹就從青島回來了(帶了好吃的,嘿嘿,印象特深刻),家裏決定把老房子拆了,動工。

五年級時,跟老爹去青島,那次同一個老客户吃飯,説起這件事,説爹從家去青島時,那塊地窪的厲害,積水,一個多月回來了,那塊地高了一米半,這活是娘自己一個人幹得,我聽爹説這件事的時候,他有些哽咽。

娘是臨村裏一富户的閨女,嫁給什麼都沒有的爹,等於放棄了一切,生活從零開始,可能是因為這個吧,我姥爺從來沒到過我家

結婚那年,爹22,娘26,我曾經問娘為什麼喜歡我爹,娘很幸福的説,那會你爹有技術,我知道跟了他會有將來的

我曾經翻出過好幾封爹寫給孃的信,那些信比我還大兩三歲,具體內容忘了,但老爹那會寫字特別張揚(不過他有資本啊),我記得很清楚。那信的開頭都是一樣的:玲姐,想你了。呵呵,我回想爹談戀愛那會,肯定挺會浪漫的,寫信都這樣。所以,娘很幸福的。

從小到現在,對他們老兩口我只叫爹,娘。一直都是這樣,從未改變,僅此而已。

標籤:散文隨筆 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