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讀詩隨筆詩

文學3.21W

(一):百事反從闕陷好

讀詩隨筆詩

未濟身焉終縹緲,百事反從闕陷好。吟到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餘情繞。——龔自珍《己亥雜詩》

人生大約多為幻想或希望所支配着,總想方設法地去爭取那最好的結局。然而有時,這種希望或幻想一旦取得了成功,反而會興盡而意窮,平然減少了許多樂趣。成功既不常有,則缺陷也就無時不縈繞在人們身邊。國人大多都很看重和喜歡“大團圓”。所謂花好月圓,福長壽增,這是大大地好事,也是人們最為甜美的夢。因為這個夢太過甜美,不容易達到,所以人們也就尤其的看重,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理想、所期冀、所珍惜,並努力去爭取實現,使“缺陷”變得完美起來。然則真如期待,夢想成真,每日都圍在一起,有時反而會產生出一些索然的味道,覺得團圓的日子並不如想像那樣好,冷不丁地恐怕還會生髮出莫如相隔的錯覺,真真地是“反從闕陷好”了。看來“距離產生美”自有他的道理存在。由此,有時就想,我們對於很多的事物,不一定非要去靠緊他,終究還是保持一點點的距離為好,相互朦朧着,以讓大家能夠從容地去回味和咀嚼,莫要搞得阡陌條暢,一覽無餘。倏然地記起了那個王子猷訪戴的故事。

“興盡而反”,雪滿蓬窗之中,遙遙地帶着那位沒有觸碰到的故人的影子悄然回到家中,未免不是一種徹頭徹尾的逸興與美好。

(二):月上柳梢頭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歐陽修(一説朱淑貞,一説秦觀)《生查子》

這首節日懷舊相思的宋人小詞,平淡的.語言與對比的手法之中,極是清切雋永,哀婉綿細,非常的富有彈性,一直被人所稱賞。然則這首小詞,其作者卻也一直頗引起後人的紛爭。載道的説是六一居士歐陽文忠公歐陽修寫的,言志的説是錢塘才閨著名女詞人朱淑貞的大作,還有人翻箱倒櫃的論證説是該作品出自那個對客揮毫的淮海居士秦觀秦少游。其實以我看,相對於普通的讀者來説,版權歸誰,作者是誰,僅就這首詞,並沒那麼重要。因為這首小詞本身,表面上就是一首懷舊相思詞。人們讀着這首詞,感受到作品表面所展現出來的那種今與昔、歡與悲的意境就足夠了,這是我們每個讀到該詞的人都有可能會遭遇到的一種境況、體驗或心理,讀後有一種惺惺相惜,相見恨晚,自己欲説而未能説出的感覺,覺得作品説出了自己的心裏話,感覺到作品的美,就足夠了。至於詞後是否還有更深層次的政治經濟利益,有誰還願意去更多的深究呢!自然也就沒必要非得搞清楚作者到底是誰了。然則,世事往往並不都是一致,也並非所有詩詞作品都如這首可以不管作者去讀。有些作品,如不知作者,不對作者是誰搞清楚,你就很難進入作品,領悟到作品的強大和深切的意旨,體會不到作品本身所展示出來的幽深意境,感覺不到作品的美和各種好處。這類作品的出現,不是身在其位的人所能體會到和道得出的。

古人云“此等語皆非大詞人所能道出”,在一定意義上也包含了這個道理。由此聯想到前些時日有指太祖“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詞侵吞剽佔其祕書作品的言論。且不説胡祕書的詩詞水平與太祖之間差別有多大,但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那氣勢,那胸懷,那氣魄,就絕不是舞筆弄墨的胡祕書輩所擁有的氣力。

標籤:讀詩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