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你心中的天使和魔鬼散文

文學2.53W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天使。

你心中的天使和魔鬼散文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魔鬼。

人與人的不同就在於天使和魔鬼的大小。天使很大,魔鬼很小,心理就比較健康;天使很小,魔鬼很大,心理就不健康。

只有天使沒有魔鬼,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人間畢竟不是天堂。魔鬼的存在使人對危險保持警惕,一旦遇到危險,隨時作出反應,逃跑,或者反擊。所以,要善待心中的魔鬼,不要過分排斥。

如果天使和魔鬼一樣大,內心就會很糾結,強迫症病人就是如此,出現一個想法,就會引出另一個與之相反的想法,兩者互相對抗,相持不下,內耗很大,什麼事情也做不成。為了消除衝突,有的人會把自己分裂為兩個部分,各自為政,同時也把他人和世界一分為二,好的和壞的。愛好的,恨壞的;維護好的,打擊壞的;愛憎分明,抑惡揚善,這是偏執的表現。這種應對方式通常是有效的,但過於簡單化,非黑即白。如果進入“灰色地帶”,仍然會糾結。

還有一種時間上的分裂,一會兒是天使,一會兒是魔鬼。天使出場時,一切都是好的,魔鬼出場時,一切都是壞的。這是邊緣人格的特點。

如果魔鬼大於天使,魔鬼壓倒天使,世界就會變成地獄。這樣的人是邪惡的,他認為世界也是邪惡的,只能以惡制惡。他隨時準備攻擊別人,認為攻擊別人是理所當然的。他抑善揚惡,以惡為善。最典型的是反社會性人格障礙

有的人比較温和,沒有過激的行為,但觀念上認同他人就是地獄,喜歡吹毛求疵,傳播壞消息,對社會的陰暗面特別關注,憤世嫉俗。

在攻擊別人的時候,自己也會受到攻擊,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有的人很享受被攻擊,結果變成了受虐狂,避樂趨苦,以苦為樂。

現實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精神很痛苦,但拒絕求醫,原因是以苦為樂。如果太痛苦了,他們也會求醫,但對治療有阻抗。症狀稍微有點改善,很快就會惡化。精神分析稱之為“負性治療反應”

他們不但對治療有阻抗,對他人的善意幫助也有阻抗。你對他好,他會感到不舒服,不自在,覺得自己不配,甚至懷疑你的動機。相反,你把他痛罵一頓,他卻可以消停一段時間。中國有句古話,叫“不打不成才”,顯然是針對這種人的,説明這樣的人很多,見怪不怪,已是常態,因而得到文化的認可和配合,使棍棒教育流芳百世。棍棒教育就是魔鬼教育,以惡制惡,以暴止暴,結果複製出了更多的魔鬼。

為什麼有的人天使大於魔鬼,有的人魔鬼大於天使?精神分析認為,與童年經歷有關,特別是0-3歲。剛出生的嬰兒無法整合舒服和不舒服的`感受,把舒服和不舒服當成兩個世界,舒服就是天堂,不舒服就是地獄。這叫分裂。媽媽如果讓他覺得舒服,她就是天使;媽媽如果讓他覺得不舒服,她就是魔鬼。這也是分裂。如果媽媽讓他舒服的時候多,不舒服的時候少,也就是説媽媽“足夠好”,天使就會大於魔鬼。孩子長大以後心態就會比較好,會避苦趨樂,抑惡揚善。如果媽媽讓他舒服的時候少,不舒服的時候多,也就説媽媽不夠好,魔鬼就會大於天使。孩子長大以後心態就會不好,會避樂趨苦,抑善揚惡。

那麼,什麼樣的媽媽才算好呢?好的具體表現是什麼?按人本主義的觀點,就是滿足孩子的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按存在主義的觀點,就是賦予孩子生命、愛、自由和意義。

賦予生命首先是把他生出來,然後讓他吃好、喝好、穿好、睡好,滿足他的生理需要,同時避免意外的發生,滿足他的安全需要。賦予愛就是跟他在一起,處理好分離焦慮,接納他,關注他,呵護他、肯定他。賦予自由就是尊重他,信任他,避免控制、打擊。賦予意義就是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讓孩子能夠從容地組織自己的經驗,獲得對環境的掌控感和自我同一性。

不夠好的媽媽常常會在以下幾個方面傷害孩子,激發出內在的魔鬼:1、忽視,冷漠,遺棄,忙於工作或其它事務,沒有愛的能力,“無迴應”;2、打,罵,兇,否定,貶低,虐待,羞辱,惡意的逗樂,激惹;3、控制,過度干涉,“標準化教育”(不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而是按所謂的科學的方法進行餵養和教育)。

天使和魔鬼,往往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係。獲得正能量,樂觀幸福,天使自然強大,心理自然較為健康:獲得負能量,消極悲苦,天使自然打不過魔鬼,心理狀況自然堪憂!

標籤:魔鬼 天使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