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實用的散文作文彙編6篇

文學1.32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寫散文,多數時候都離不開事件。想要學習寫散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散文作文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散文作文彙編6篇

散文作文 篇1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陣陣涼風習習。

悄無聲息中已邁進了十月的門檻,蕩起了隱藏在心底的隻言片語。淡淡的悵然,幽幽的緘默,悽悽的訴塲有關於十月的微恙心語。

起有你的日子,心情在薄涼的氣息裏感受到了別樣的温暖,只因為有你的日子甜美,有你的關懷温暖我心。

秋風欲濃,吹落柔情一地;秋雨纏綿,帶來相思滿懷。

踮起腳尖,眺望那個熟悉的遠方,傳送着戒不掉的想念,憎恨着抹不掉的背叛。

放不下,忘不掉。唯一能選擇的就是深埋於心底的某個角落,儘量不去碰觸,儘量呵護那方瘡痍滿目的傷疤。疼,只有我能體會;傷,只有我能舔愈。

同樣的十月,不一樣的感懷。要怎麼樣才能放開自己,不再這般自縛?

我躲在十月滿懷深情的思念裏不肯出來,只是因為初識於你在十月,寧願守着僅存的過往一個人蜷縮起來,儘管已被傷的遍體鱗傷。

很多時候,很多事,很多人,就像是命中註定。註定的無奈,無奈的錯過,錯過的傷懷,傷懷的糾結,糾結的無法自拔。

我要怎麼抹去那些沉重的傷痕?那些狠心的話語,蒼白了,定格了腦海。

夢境觸動心悸,不禁濕了枕巾,止不住流淌的液體劃破暗夜的深邃。你,抹殺不了的存在,讓我如何釋懷?如何瀟灑的轉身再見?

悽美的夜,動聽的歌,循環着一遍又一遍播放。那旋律猶如一隻翩翩飛舞的蝴蝶飄進我的腦海,我的心間。

月光在窗前盪漾,斟一杯盈滿眷戀的香茗。月下,聽風切切的吟,聽曲輕輕的揚。落滿塵埃的心事,隨着夜曲,揮落一道道憂傷。

千百次的回眸,溢滿相思,舒緩的旋律灑滿角落,水袖空舞掩蓋滄桑,而我抖落風塵,將自己醉成月下的輕影,任温柔墜落,淚眼迷離,我終是逃不出孤單……

總是在輪迴裏感受昨日的餘温,那些物是/人非,就像是聆聽一曲悠然傷感的曲調,倍感淒涼。直到夜深人靜、孤枕難眠時,才黯然發現,又一個日夜在的指縫間蔌然流逝。

握不住似水的流年,恨不能改變懦弱的性格,更不能説服被束縛的自己。

十月,我的憂傷,落字成殤。彼岸花開,望不盡的蒼涼,塵緣如夢逝,花落人斷腸。塵世的紛擾,漣漪起伏,誰也無法真正的忘記。我選擇沉淪,留下淡淡的記憶,淺淺的傷。

一些過往,一些。在浮生若夢裏,落字成殤。我的憂傷,住在孤寂的城堡,用文字淺談着關於十月微恙的心語。

心,徘徊無依,流離失所。廣袤紅塵,不知何方能夠容納我所有的悲愴和清寒?

散文作文 篇2

“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意義。”——周國平《安靜》

這一句就道破了人生中很多事物的意義與精髓所在。人從出生時的懵懂無知,一路磕磕碰碰地走到現在,若沒有自我反省在其中,哪裏能夠真正的成長起來,沒有人一出世就懂得了所有自己立人、做人處事的道理。自我省察是積累,點點滴滴地發展。

時常回頭看看,回想自己走過的昨天,“三省吾身”;思考自己心中的追求,什麼樣的人生是自己所想要的,所滿意的,蘇格拉底説:“追求好的生活遠過於生活。”;尋求一種進步,從過去的“千篇一律”中爬出來,開啟自己的下一個新“紀元”;總結曾經的經驗,才能讓自己逐漸擺脱昨天略帶“晦氣”的影子,煥發今天的蓬勃朝氣……自我省察就是去探索人生的意義,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讀後感《讀周國平散文有感700字》。

但這所説的善於自我省察的人又不同於那種沉浸在過去無法自拔的人,需要邊回憶、邊思考,要有所想法,要有所側重。後者只是單純的終日沉浸在對昨日的苦惱中,頗有厭世、懈怠之意,而自我省察是積極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發展自身需要的。

化用一句禪語説,“我們經歷的是生活,可又不是生活。”這樣的生活應該就不是形而上學所能圈定的了。生活,就是我們每天所經歷的日子,但我們經歷生活不是每天數着過去的天數,而是品味每天所經歷的人和事,回味生活中所遭遇的情與難。同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道理一樣,我們每天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一定也不是為了遭遇而遭遇的,定是有所目的,而有智者善於發現這些點滴背後藴含的深意來塑造自身。

同時,如同小時候所的那種每個人都有一顆要尋找的魔法石的故事一樣,要用心,要專心,還要堅持。省察也是一樣的,要想善於運用生活中的“魔法”,就要先持之以恆,要有信念地去尋找發現它。不然,未經省察的人生就沒有意義,或者説,你沒有發現它的價值。

散文作文 篇3

君子之交別樣好,大浪淘沙方恨少。

天涯知音何處找,萬丈紅塵情未了。

____寫在前面

縱觀人生路,我,周而復始的揣着心內寂靜的歡騰,從陳舊的時光裏,追逐着藍天白雲的纏綿,尋覓着青山綠水的依戀,一路上,跌跌撞撞的走過每一寸温熱的鄉土。就這樣,一個人,聽風唱着流浪的歌,看雪開出潔白的花。

沿着歲月的長廊,一步步的遊走過青春裏的每一場日出與日落。這一路,聽着戲曲,唱着歌謠,看過了春雨秋霜,路過了錦瑟年華,經歷了人情冷暖,體驗了世態炎涼。然而,許是時間的腳步走得太快,當我還走馬觀花在昔日的黃昏,光陰卻早已越過了行雲流水的黎明。每每此時,心裏就好像下起了一陣陣微雨,滴答着,湧動着,卻無一人分享這滄桑的浪漫。

我想,如果孤獨是一條被遺忘的長河,那麼,寂寞就是一片失憶的汪洋。所以,我們不過是其中的滄海一慄罷了。就像有些事,一旦過去了,就註定會成為故事。生命中,也正是因為如此,由於一些人的走進,所以故事才會變得更加精彩; 同樣的,也正是因為如此,由於一些人的退出,所以故事才會變得不同尋常。就好像,世上最悲哀的,不是哭泣時沒有人看見你流淚,而是明明滿心歡笑着,卻無一人分享你的喜悦。這種難言的苦澀,你懂,我懂,他也懂,只是少了某個知音的人。

雖説,一個人的日子很自由,很輕鬆,一個人的天空很湛藍,很遼闊。就像一個人的獨角戲,總想擁有足夠大的空間來演繹。可是,當一場即興的表演過後,卻沒有鼓勵的掌聲響起,除了沉寂還是沉寂。那一刻,我才明白,原來演技再好的演員,也是需要有觀眾的捧場。

一如,伯牙在沒遇到子期之前,他是孤獨的。因為伯牙的琴聲無人能懂,他日日彈,又夜夜奏,儘管,人們都誇伯牙的技藝超羣,無奈,卻沒一人能懂琴音之中的心聲。後來,子期的出現,讓伯牙知道了什麼才叫知音。故此,一曲《高山流水》,一詠便成了千古絕唱!自從,子期過世以後,再沒有誰能懂伯牙之心。為此,伯牙摔琴而斷絃. . . 其實,伯牙的悲哀,我懂,我真的懂。只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只是,芸芸眾生,誰才是我那知心的人呢?

都説花開美,誰知花落淚?其實,我懂,一直都懂,懂“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悽苦; 我懂,懂“天下雖大,知音難覓”的無奈;我懂,懂“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的寂寞; 我懂,懂“黃金萬兩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的孤獨;我懂,懂“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的哀歎. . .

就好像,沒有人看見過我流淚,以為我傷悲也無所謂。然而,活在現實,我卻總是愛做夢,夢裏落紅無數的飄零,我自是沉醉了。可是,每當夢醒了以後,留下一絲絲的苦澀,卻無一人聽我訴説淡淡的憂愁。這份傷感,我自是心碎了。卻不知,紅塵之中,有誰能懂我的欲訴還休?

在物慾橫流的大都市,在充滿爾虞我詐的社會中,我,安安分分的生活着。不求大富大貴,不求驚天動地,亦不求名留青史。我,只求,得一知己,此生足矣!唯願,與我策馬奔騰,陪我對酒當歌,為我此生不換,對我一往情深. . . 若真如此,生命於我便是一部傳奇。

我思故我憂,我行故我尋。就這樣,一個人,一顆心。走了一路,唸了一路。賞着清風明月,夢着落花流水。於茫茫人海中,走走又停停,尋尋又覓覓。偶爾,回頭看一眼,興許,在燈火闌柵處,終有某個知音人,若能相知又相逢,願讀我,願懂我,願為我唱響一生的曠世奇緣。

散文作文 篇4

“哥哥快來看,魚甩子了!”弟弟驚喜的叫聲把我引到了魚缸前,缸底姥爺早就預備好的一片瓷磚上佈滿了成百上千個圓圓的比小米粒還小好幾倍的土黃色的魚子,這就是“地圖”魚最初的生命之源嗎?姥爺很有經驗的把魚子移出魚缸放在了一個水温適宜的大盆裏,因為大魚會在天黑後親口吃掉自己的魚子。第二天放學後我急急忙忙回家觀察魚子,好奇妙!盆裏那些圓圓的小東西都在原地不停的晃動,真不敢相信眼前這些沒有腦袋和尾巴的東西也是有生命力的。

又過了兩天,許多小魚子的後面都長出了一條近似於透明的細細的小尾巴,它們可以遊離原地了,我好奇的問姥爺它們吃什麼,他告訴我魚子外面的那層殼可以提供給它們最初幾天的營養,等到小魚長出頭才可以自己吃東西。果然,又過了兩天之後,小魚的頭破殼而出,它們終於完成了由“子”變“魚”的過程。以後的事情更麻煩了,小魚實在太小了,最初只能靠喝豆漿維持生命,得掌握好豆漿與水的比例,得保持水温的適宜,還得及時換水預防豆漿發酵水質變壞……,再過幾天可以在水裏加一些壓碎的蛋黃了,又過了幾天姥爺從湖邊撈回了小小的草履蟲讓它們吃,許多身體弱的小魚陸續死掉,而那些生命力比較頑強的小魚堅強的活了下來,這就是大自然中最著名的“優勝劣汰”規律的體現吧!一個月後,幸運成活的一批小魚“搬家”了,姥爺把大魚缸隔成了兩半,小魚和它們的爸爸媽媽生活在“隔網相望”的同一個魚缸裏了,看着大魚貪婪的撞向隔網想要吃掉小魚的樣子,我不由同情它們的愚昧,那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呀,低級動物真是沒有感情。現在三個月過去了,我們親手培育的小魚長大了,看着它們由那麼一點點長到十釐米長了,看着它們由單調的黑白色慢慢變成彩色,身上長出了絢麗的花紋,心裏別提多自豪了。這每一條生命裏都包含着多少關注與付出啊,不由想到,養活一條小魚尚且如此辛苦艱難,我們的成長又要讓父母老師付出怎樣的辛勞呢?我家有魚初長成,從中我不僅看到了他們的成長過程,更體會到了一個道理,有付出才有收穫,收穫時更應該懂得感恩那些為我們付出的人。

散文作文 篇5

當我教完《春酒》時,恰逢讀到《楊梅》一文。竟忍不住拾起《琦君散文精選》,拜讀一番,被那剪不斷的故土之情,理還亂的親友之思、童心童趣深深地打動。那放射出的真摯、深沉、執着、熱烈的情感,激起我無限的感慨。

讀琦君的散文,猶如與一位老鄰居看着相冊,看着他那濃濃的鄉愁、温情的母愛、憶苦思甜的童年。任憑歲月變遷,不管時過境遷,琦君對故鄉的人、事、物的深情記憶、敏鋭感受,一一展現在她的筆下。

濃郁的故土色彩呈現一種樸素的情感。《讀書瑣憶》中的穀倉、菜油燈、稻田;《春酒》中的春酒、分歲酒;《楊梅》中的茶山楊梅、嘗新。這些極具故土色彩的字眼,猶如一股淡淡的輕煙泛着淺淺的愁,展現出一幅幅極具民族特色的家鄉風俗圖景,並流露出琦君濃濃的鄉土之情。她的鄉愁是具象化的:搗年糕、迎新撣塵、送灶神、點風水燭、分壓歲包、趕社戲、滾龍燈、吃湯圓等故鄉的風俗風情,有着對傳統文化的追憶,從鄉愁中探尋人們精神原鄉的高度,同時也給琦君散文添上了一份瑰麗的文化色彩。再如《桂花雨》,文中開頭寫道:“中秋節前後,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結尾又寫道:“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字裏行間瀰漫着作者淡淡的思鄉情懷和對故鄉美好生活的懷念。琦君曾經這樣深情地説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童年,我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然而,這怎麼可能呢?”她忘不掉,也不能忘。

忘不了的還有母親,在散文中,最多出現的一人便是母親。這是一位充滿母心、佛心的賢妻良母。《粽子裏的'鄉愁》中的心靈手巧、勤勞能幹、心地善良;《春酒》中的温婉低調;《楊梅》中的慈悲平和;《素心齋——髻》質樸、自甘淡泊;《金盒子》、《媽媽的手》吃苦耐勞、體貼他人……她對母親的描寫不是一篇完成,而是通過許多篇章,一篇一兩個重點,將許多重點串聯起來,多側面多角度地寫出母親有着中華傳統女性的美德。在她眼中,母親是世間苦難的象徵,更是她力量的源泉。她的性格和生活態度,更多地源於母親。正是這樣一位母親,才造就了今日的琦君。

她用“情眼”看故土,看母親。處處顯真情,處處表真愛。她還用“情眼”記憶着童年的世界,這世界有歡樂也有淚水。《春酒》中“我呢,就在每個人懷裏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楊梅》中“母親看我那副猴相,笑罵我:‘這樣吃楊梅,給你找個茶山女婿吧!’”《金盒子》中收齊了《封神榜》的香煙片。讓我看到一個充滿柔和色彩、温馨氣氛的童年,一個活潑可愛、富有童心童趣的小琦君。也勾起我童年的種種樂趣:打四角板、推鐵環,偷番茄。作為同鄉人,也許有許多趣事有相同之處吧。她那美好的童年,也常透着哀愁。如《金盒子》悲切地傾訴對哥哥、弟弟的思念。“哥哥與弟弟,就這樣離開了我,留下的這一隻金盒子,給與我的慘痛該是多麼深?他正為他給與我如許慘痛的回憶,使我可以捧着它盡情一哭,總覺得要比什麼都不留好得多吧!”讓人看到了心酸的一面。但她沒有迴避悲痛,而是直面悲痛,用達觀的心懷念那真實的童年。

讀琦君的散文,猶如與一位老鄰居看着相冊,聽她講着那照片中的故事。她平靜的敍述,帶着口語式的絮話:“可是説實在的,我家吃的東西多,連北平寄來的金絲蜜棗、巧克力糖都吃過,對於花生、桂圓、鬆糖等等,已經不稀罕了。”書卷氣的詩話:“明亮陽光下的西湖,宜於高歌;而煙雨迷濛中的西湖,宜於吹笛。”動態化的敍述話:“桂花搖落以後,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鋪開在簟子裏,曬上好幾天太陽,曬乾了,收在鐵罐子裏,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滷,過年時做糕餅。”濃濃的温州農村方言:“有一次,父親要出發打仗了。”“在同村的小朋友面前,我是個有肚才的讀書人。”還喜用語氣助詞、俚語、俗語。話語中籍藴着豐富的甌越文化、民俗、風情、物產諸方面地域特色,並以此作為物化審美,生態倫理,情感寄託,這是温州家鄉留給琦君的文化烙印,我們温州人讀來倍感親切。

讀琦君的散文,猶如與一位老鄰居看着相冊。照片中我們見不到大場面,也許是一盞菜油燈,也許是一個香煙片,卻能感受依戀、甜蜜;我們見不到撕心裂肺的情愛,也許是母親會心的笑靨,也許是親人師友的教導,藴含着的是一份慈愛、懷念;我們見不到華麗的辭藻,也許是平淡之景,也許是暖心話語,流露着思念、親暱。猶如茅草根,有一股淡淡的泥土的清香和甜味。你或許認為她不深刻、不內涵,但總有一根線在牽引着她的散文,一條不能割捨的線,那便是“愛”。

白先勇先生曾説過: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閲一本舊相簿,一張張泛了黃的相片都承載着如許沉厚的記憶與懷念,時間是這個世紀的前半段,地點是作者魂牽夢縈的江南。琦君在為逝去的一個時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訴説着基調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愴痛。

這便是我與一位老鄰居看相冊。

散文作文 篇6

難忘

緣,讓我們相識在金色的九月

夢,使我們相聚在同一個班級

六年前

當微風吹着柔嫩的枝條時

我們帶着無知與童稚的心踏進這所學校

走進同一個教室

六年後

當金黃的光束閃爍在大地時

我們帶着團結與質樸的心坐在一個教室

共同在奮肩作戰

回憶着我們的點點滴滴

翻閲着我們共同經歷的往事

淚水又一次在我臉上劃過痕跡

從前的我們

是一羣不懂事的孩子

每次的排名,我們都在後面

但現在的我們

是一羣人見人愛的孩子

每次的排名,我們都在前面

教室裏的朗朗書聲

教室裏的積極回答

教室裏的歡躍討論

教室裏的明亮潔淨

都證實了我們,驗證了我們

六(2)是一個無人能超越的班級

還記得嗎

那是一個烈日炎炎的夏天

我們在一起喊着加油,加油,加油

最後,我們在投沙包中獲得了第一名

還記得嗎

那是一個簡陋的垃圾房

也許不會有人留意

但它卻在我心裏生了根

那裏記錄了我的點點滴滴

我們在那裏寫作業,玩耍

有快樂,有悲傷,也有打鬧

但至今使我難以忘懷

每當走過那裏

心裏總是會有一絲説不出的感覺

還記得嗎

那是一個白雪皚皚的冬天

甲型HENE流感病毒的襲來

使我們的一個同學不幸感染

每個人見了我們都要繞的走

但是它並沒有是我們倒下

反而讓我們更堅強,更團結

共同走過難關

這一切一切

都是我們創下的奇蹟

但近在咫尺的

卻是分離

我的嘴角仍掛着一絲強裝的笑意

悄悄對自己説:沒事,可以再聚

但,還是難以忘懷

難以忘懷侯鑫的憨厚

難以忘懷劉潔的樸素

難以忘懷郭瑞傻傻的樣子

難以忘懷畫家遊旭彪的“神筆”

難以忘懷,我們曾一起

在六月的雨天裏,追逐嬉戲

難以忘懷,我們曾一起

在七月的清晨裏,呼吸清新

難以忘懷,我們曾一起

在八月的秋風裏,放飛夢想

但,畢竟,再好的時光

也終有分離

只能再看一眼

再説一句珍重,珍重……

標籤:彙編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