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從生存到宇宙終結隨筆小記

文學1.34W

人類進化之路,已經歷了數百萬年,若是算上生命進化的時間,則有三十五億年了,其間所經歷的劫難不可計數。比較著名的大劫難就有,新元古代雪球事件(8億—5.5億年前),二疊紀末大滅絕事件(約2.52億年前),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約6500萬年前),始新世極熱事件(約4000萬年前)。在人類進化史上,則有7萬年前,全球人類只剩2000人的巨大災難。生命和人類的進化,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讀之使人感歎。但是,與即將到來的宇宙劫難相比,這隻能算是一部偉大的太空歌劇上演前的序曲。

從生存到宇宙終結隨筆小記

下面,讓我們跟隨宇宙預言家們,一同欣賞規模宏大到無法想像的太空歌劇吧。

飛離地球

未來學家指出,有一個無可避免的災難在等着我們:太陽衰亡。

在10億年內,太陽的能量釋放水平將比現在提高10%,這會導致地球不可避免地變暖。海洋會沸騰,大氣層中的水氣會完全散失到太空中,氣温將猛增371℃,這會把我們的地球變成金星一樣的地獄——在金星上,厚厚的硫酸雲層和二氧化碳阻止了向外的熱量輻射。細菌還可以在地表下殘存的液態水中暫時倖存,但人類的歷史就此終結了。雖然如此,如果人類能夠在這之前開發火星,移居火星,這樣的災難性結局也許可以避免。

現在,讓我們進一步思考,人類成功地移居火星以後會發生什麼?當地球因太陽膨脹而不適於生存後,我們可以在火星上再過上45億年相對舒適的生活,直到太陽膨脹逼近火星,我們不得不再次遷移。到時太陽將變成一顆紅巨星,體積是現在的250倍,亮度是現在的2700倍。它將氣化水星,金星和地球,並把火星變成熔巖地獄。

那麼,下一步我們去哪兒呢?火星上的人們可以坐飛船遷居到木星的衞星歐羅巴上,科學家相信那裏的冰層下隱藏着巨大的海洋。此時有一顆更加明亮的太陽作熱源,歐羅巴將會變成了一個生機盎然的海洋星球。當歐羅巴也過熱不適於生存時,土星的衞星泰坦,將成為人類新的避難所,那裏也將擁有濃密的大氣層和豐富的有機物。但是太陽最終將吞沒這些邊遠的定居點以及太陽系中的一切。即便是極度嚴寒的冥王星,也將熱得無法定居。最後,太陽將變成一顆白矮星:一個熾熱的,由碳和氧組織的密度極大的天體,體積比現在的地球還小。在整個劇本中,人類在太陽系內的遷移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就像是為了避開潮水,把海灘邊的小屋向內陸移動了幾英寸而已。

飛向半人馬座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一個三星系統,其中有一顆紅矮星,比鄰星。紅矮星的壽命長達幾萬億年,因此它們是當我們離開太陽系後理想的長期定居地。面對太陽滅亡的局面,延續人類生存的唯一道路,就是發展可以承載大量人口的恆星際飛船,使用核聚變或反物質湮滅技術推進,將人類迅速轉移到其他恆星系的行星上去。(面對恆星間遙遠的距離,現在的化學火箭太慢了,乘坐它們抵達最近的恆星也要10萬年之久。)目前,天文學家已經觀察到了超過600個圍繞其他恆星運轉的行星,其中一些與地球大小相仿,相信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還有數十億個這樣的行星存在。出於長遠考慮,勞克林建議在一顆圍繞更加穩定的`恆星運轉的行星上建立定居點。比如半人馬座比鄰星,這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離地球只有4.2光年。它是一顆紅矮星,比我們現在的太陽小很多,也更加穩定,壽命也更長。算上在火星上生存的時間,生命已經持續了100億年,而一顆紅矮星可以就可以支持生命再生存4萬億年,是之前生命存在時間的400倍之久。紅矮星也是銀河系中最普遍的恆星類型,因此即使不去比鄰星,我們也還有大量的居住地可供選擇。如果人類能夠成功地移民到圍繞比鄰星或其他紅矮星運轉的行星上,我們就可以享受萬億年無憂無慮的生活。

建造盒中恆星

人類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直到紅矮星死亡為止。當比鄰星死亡了,人類可以遷移到其他紅矮星上,但是這一策略並不能永遠有效。恆星需要燃料,大如宇宙者也需要,但總量只有這麼多。新形成的恆星正在不斷消耗着宇宙中的氫元素。大約100萬億年後,宇宙將陷入完全的黑暗。然後怎麼辦?沒有光和熱,人類如何生存下去?答案就在宇宙的祕密燃料儲備中:褐矮星,由氫元素組成,比普通的行星要大,卻又不足以像普通恆星那樣發生聚變反應,發光發熱。如果褐矮星偶然互相碰撞,融合到一起,就會引發聚變反應,誕生一顆新的可以支持生命的恆星。勞克林説:“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銀河系中將長期維持存在10到15顆恆星,每一顆都可以持續萬億年。褐矮星之間的碰撞可以持續1000億億年。”我們依靠褐矮星維持生存的時間將比依靠紅矮星的時間長1000倍。

但是我們無需依賴機率渺茫的褐矮星碰撞事件。物理學家認為無光時代也挺不錯的,而且他提出了一個應對方案。他説,到了無法自然產生新的恆星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己造一個。斯塔克曼寄希望於將來的人們可以開發死亡恆星的殘骸,從中獲取能量。中子星,巨型恆星塌縮後的遺蹟,是提供能量的最佳選擇。它們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物體之一,質量數倍於太陽,而體積卻壓縮到半徑只有10到20公里。中子星的能量輻射是太陽的100萬倍。按照目前世界上的用電情況,它在一秒鐘內輻射的總能量若全部轉化為電能,就夠我們地球用上幾十億年。至於如何控制利用這些能量,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蟹狀星雲是幾千年前一顆巨星爆發後的遺蹟。中心的白點是一顆中子星,質量與太陽相當,直徑卻只有12英里。在遙遠的未來,當明亮的恆星熄滅殆盡,人類或許能夠開發中子星的能量。

宇宙的終結

當物理學家分析100萬億年以後的宇宙時,他們看到了更加可怕的潛在威脅,這威脅超過了太陽膨脹,甚至超過了所有恆星的死亡。這就是暗能量。科學家還不知道暗能量的真實面目,但是他們知道它發揮的作用非常可憎,它會使宇宙不斷膨脹,加速膨脹。乍一看,這是件好事,但是暗能量有一個極其嚴重的負面作用:它會使星系間的距離越來越大。一些物理學家相信,當未來的人類正在半人馬座比鄰星附近享受1000億年的美好生活的時候,暗能量將擴張出極其巨大的空間把銀河系和其他星系完全分隔開,在它們之間製造出無法逾越的鴻溝。面對這樣巨大的距離,在星系間旅行的嘗試都會像慢跑一樣毫無意義。即使未來的人類得到了像科幻電影《星際迷航》中那樣的恆星際飛船,以光速飛奔前進,他們也無法到達河外星系的目的地。這一現象的最終結局,就是物理學家所説的大冷寂,這將是一場資源災難。

這是一個淒涼的結局,但還不算最淒涼的,達特默斯大學的物理學家羅伯特?考德威爾説。另一種情況為大撕裂。某些理論指出暗能量可能只是剛剛開始發動,如果是這樣的話,在200億年內——我們在紅矮星周圍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暗能量就要開始毀滅大量小型天體。銀河中的恆星將被拋離,行星也將從恆星邊被拖走。在那無法想像的半個小時內,暗能量將洶湧澎湃地撕裂一切,哪怕是宇宙中最細微的結構。一層一層地,人類居住的星球被拆解,首先是大氣層,然後是地殼,一直分解到地核,這是一場奇幻般的大爆炸。在最後的10-19秒,暗能量將把物質分解成離散的原子,最後它會從根本上粉碎時空結構,這就是宇宙的正式結局。唯一的安慰是,生命將在瞬間結束,沒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