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三國演義有感1500字範文

文學1.38W

三國演義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值得我們一看,那麼在讀這本書時我們有什麼感悟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三國演義有感1500字範文,希望對您有用。

三國演義有感1500字範文
  三國演義有感1500字範文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裏,耳畔就彷彿響起古典劇《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隨着歌聲穿越千年時光,去追溯令人嚮往的歷史……而這,都緣自《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一部詳盡而宏大的歷史。它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約110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着《三國志》為模板,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難懂的正史以一種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廣大羣眾面前,併為人民所喜愛、傳頌。《三國演義》又是一部小説,一部內容豐富藴涵深刻的小説,作者匠心獨運,以生花妙筆勾勒出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借東風,長板橋等一系列生動的故事,為婦孺皆知。它妙趣橫生的文字,以及馳騁於神出鬼沒境界的暢快深深地打動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被學者們列為“四大名着”之一,而它也確實無愧於這一美譽。翻開它,就猶如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畫卷描繪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讀者都深深陶醉於其中。這裏既有鼓角錚鳴,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文臣武將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紛爭,也不乏風花雪月、情意深長的愛情。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説歷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講述一個個美麗而動聽的故事,出國留學網想這大概就是經典之作與眾不同之處吧。

然而使《三國演義》更讓人覺經典絕妙是在於它的戰爭前後經過的細緻描寫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獨樹一幟,這恐怕是包括《史記》在內的其它史書望塵莫及的,譬如赤壁之戰,戰爭的起因是劉備兵敗,曹操妄圖吞併吳,諸葛孔明舌戰羣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經過,而後孫曹對峙,巧施連環計,火燒戰船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書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後又以曹操兵敗,關雲長義釋華容道這原本出乎人意料卻又讓人欣然接受的結果圓滿地敍述完了這宏大的戰爭。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國演義的獨到之處,劉備的仁德,張飛、趙雲、許諸、典韋的勇猛,魯肅的憨傻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而“寧可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的阻險毒辣,“安居平五路”運籌帷幄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還有“降漢不降曹”“義拔雲天”關公的忠義凜然更是被刻畫地入木三分,讀完《三國演義》,掩卷沉思,滿腦是那殺聲陣陣的戰場,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那種宏大而一氣呵成的氣勢,使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經典之作無法抗拒的魅力。

寇第斯曾説:“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帶來的温暖,它字裏行間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這種思想與我內心深埋的理想交織、碰撞,產生共鳴,激盪出串串亮麗的火花,鼓勵我為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説?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但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説:“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而《三國演義》更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有感1500字範文2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説到:“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得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有感1500字範文3

最早接觸《三國演義》,大概是在很小的時候吧,那時候的我,整天坐在電視旁邊,等《三國演義》電視連續劇。那時的我,還不知道有《三國演義》這本書,僅僅是電視裏面的任務和戰鬥感興趣。隨着我慢慢的長大,我知道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對它開始有了很大的興趣,我決定要拜讀一下。

這本書出自元末明初的作家羅貫中筆下。這本書是我國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説及我國第一本章回小説。這本書寫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發生的故事。一些比較廣為流傳的故事有:“桃園三結義”、“三顧毛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這些故事都很有趣。在書中,我認識了堅持不懈的劉備,重義氣的關羽,沒有主見的呂布,疑心重的曹操,神機妙算的孔明……這些都是一些家喻户曉、婦孺皆知的人物形象,在羅貫中的筆下,一個個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讀了這本書後,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杯甘醇的香茗,只有你細細去品嚐,才能喝出最香醇的味道。

《三國演義》這本書,就是這杯茶,只有你細細地去閲讀,品嚐後,你才能找到它最真實的味道,最啟發人生的道理,藴藏在最深的啟迪。在書中,劉備的三顧毛廬給了我啟迪。如果當日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去拜訪諸葛亮,後來也不會有這個才子一路扶持幫助劉備和劉禪。這裏,給了我幹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不懈的啟迪,我們做萬事遇到困難不要知難而退,我們要迎難而上,這樣,即使再大的難題,我們都能解決,就會得到成功。

在書中,火燒赤壁之戰給了我啟迪。如果周瑜不相信諸葛亮的妙計,只想除掉諸葛亮,那他也破不了曹軍。所以我明白:我們要善於聽取一些好的意見,然後融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才去做事。在書中,諸葛亮向曹操草船借箭給了我啟迪。整個故事的結局都是因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聰明才智,和曹如果不是因為疑心太重,也不會那樣子。我們要學習孔明的神機妙算,不要時常疑心重,那樣會造成像曹操一樣。最後,孔明的一生忠心忠義,盡心盡心地輔助劉備和劉禪。它告訴我做人一定要有一顆忠義的心。

對於諸葛亮,我十分地敬佩,崇拜,仰慕他。我要學習他生平的為人處事,學習他的聰明才智,學習他的運辭行帷幄,學習他的忠義待人,學習他的神機妙算,和學習更多知識。諸葛亮一輩子對國家,對事業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以及“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生格言,使我受益匪淺,也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我會體會這其中的意義,也要銘記在心中,用它時刻告誡於自己。在生活上,時常讓自己淡泊一切的名利,我們就能看清自己應該前進的方向,明確自己的志向;在學習上,經常讓自己在學習,想問題時平靜下來,這樣就會更好。我們還要像諸葛亮一樣,遇到問題時,安靜想想,學會急中生智,總會有對策。有時我們也要學會讀懂人心,知道別人在想什麼,自己應該做什麼。

“丞相祠堂何處尋尋?錦宮城外柏森。映階碧草自草色,隔葉黃鸝徒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首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筆下,這是對《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諸葛亮所作的詩。

讀完《三國演義》後,我認識了許多英雄,其中,我最欣賞的就是諸葛亮了。這首《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的一生可謂五字才,智,勇,忠,義。他在戰場上,上演了一台又一台的好戲:“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空城退敵”、“布八封陣”“赤壁之戰”。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讓人看清了諸葛亮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心的才智和他的妙計連環,神機妙算是果然名不虛傳,怪不得連周瑜也自歎不如,連司馬懿也驚歎連連。這個身披鶴氅,頭戴綸巾,手持羽扇的不可多得的人才,更是一個忠義之士,竭心盡心地輔助兩朝皇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