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推薦】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文學1.88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朝花夕拾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推薦】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

1.生命是盛開的花朵,它綻放得美麗,舒展,絢麗多資;生命是精美的小詩,清新流暢,意藴悠長;生命是優美的樂曲,音律和諧,宛轉悠揚;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滾滾向前。

2.生活如花,奼紫嫣紅;生活如歌,美妙動聽;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詩,意境深遠,絢麗多彩。

3.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長者,生活是一位博學的老師,它常常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為我們指點迷津,給我們人生的啟迪。

4.生命的美麗,永遠展現在她的進取之中;就像大樹的美麗,是展現在它負勢向上高聳入雲的蓬勃生機中;像雄鷹的美麗,是展現在它搏風擊雨如蒼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麗,是展現在它波濤洶湧一瀉千里的奔流中。

5.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了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6.人生如一本書,應該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應該多一些昂揚的旋律,少一些憂傷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畫,應該多一些亮麗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調。

7.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書,包羅萬象;生活是一把六絃琴,彈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飛馬牌大鐘,上緊發條,便會使人獲得濃縮的生命。

8.人生似一束鮮花,仔細觀賞,才能看到它的美麗;人生似一杯清茶,細細品味,才能賞出真味道。我們應該從失敗中、從成功中、從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9.生命是盛開的花朵,它綻放得美麗,舒展,絢麗多資;生命是精美的小詩,清新流暢,意藴悠長;生命是優美的樂曲,音律和諧,宛轉悠揚;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滾滾向前。

10.生活如花,奼紫嫣紅;生活如歌,美妙動聽;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詩,意境深遠,絢麗多彩。

11.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長者,生活是一位博學的老師,它常常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為我們指點迷津,給我們人生的啟迪。

12.生命的美麗,永遠展現在她的進取之中;就像大樹的美麗,是展現在它負勢向上高聳入雲的蓬勃生機中;像雄鷹的美麗,是展現在它搏風擊雨如蒼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麗,是展現在它波濤洶湧一瀉千里的奔流中。

13.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暫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條沒有回程的單行線,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時光前行。

14.生活,就是面對現實微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未來;生活,就是用心靈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葉綠的枝頭;生活,就是面對困惑或黑暗時,靈魂深處燃起豆大卻明亮且微笑的燈展。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

初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開始時可能會覺得很平淡,但回味後,脣齒間都是餘香。初讀時,你也許感到有一些不知所云。細細想來,才能感到其中之真諦,然後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靈。亦如這本《朝花夕拾》,我感受到的是信念的力量。

朝花夕拾中,寫魯迅先生年少時發生的一些故事,如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的事,父親生病就醫時……但細讀下來並不是只有故事這麼簡單,更多的是想透過故事來揭露社會。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使大眾清醒。

站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去看戰爭年代的魯迅,去看他的朝花夕拾,我覺得這本書滿含着無奈。一場大火之中,所有人都被困在了火海之中,所有人都在沉睡之中,但卻有些人醒了,他希望讓周圍的人能清醒,然後一起逃出去。可週圍的`人卻無法喊醒,魯迅無疑是這早醒的人,他也想用他的文字使人們清醒,但這卻收效甚微。

即使是這樣,魯迅先生也不願意放棄,從《朝花夕拾》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信念,一種堅信,堅信着中國能夠站起來的信念。在今時今日的我們身上有看到信念嗎?有的人是有的,但大多數人身上是沒有的,你沒有自己堅信的東西,沒有指路標,那必然會迷路,《朝花夕拾》中傳遞的信念給了我很大的啟迪,讓我明白了很多,希望更多人能從中參悟出更多的道理,指引更多人在信念的光輝下不斷前行。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

印象中魯迅先生所寫的文章,讀後感往往是晦澀難懂這四字,而我也經常淺嘗輒止,不求甚解。可自從讀過他的《朝花夕拾》,卻給我一番別樣的美,也改變了先生刻板的印象。平平無奇卻別有洞天的百草園,勾人興趣的五猖會是小魯迅童年生活不可磨滅的一部分也是那時最為濃厚的回憶。當然,這別樣的有趣之中,定然摻和着一些意難平,美女蛇的故事使其忐忑不安,心情急切地去看五猖會卻無奈地被父親攔阻。如頭頂潑來一盆冷水,在使人莞爾一笑之餘,更能感受魯迅那顆充滿妙趣嚮往新奇世界的童心。

《朝花夕拾》中更深層的方面,是引發了人們對人性之美的思考,原本因害死隱鼠被小魯迅仇視的長媽媽,卻費盡心思地買來了《山海經》。儘管她迷信愚昧,守舊粗俗……可她卻有魯迅認為的“偉大的神力”,實屬難能可貴。那位留着八字須,戴着眼鏡的藤野先生,在那個國人被隨意欺凌的時代,卻踐行了崇高的師德,關懷學生平等待人;最為離奇的莫過於《無常》,地獄勾魂的使者白無常,因憐憫自己的寡婦阿姨,竟偷偷放她死去的兒子還魂半刻。這種聖人具有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卻出現在鐵石心腸的白無常身上,不禁讓人感到一種温情,一股人情味兒。

最觸動人心的《二十四孝圖》和《父親的病》,童年的魯迅看完《二十四孝圖》後,立志要像故事裏的'孝子一樣報答父母,這顆無私的孝心,是無價之寶。最能給我震撼的,是魯迅先生父親即將逝去,魯迅希望父親快點離去以免受痛苦糾結的心理,但卻聽從衍太太的指令,後悔不已。那一刻,我似乎跨越了百年時空,感受魯迅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份喜怒哀樂。

魯迅先生,似乎永遠緊繃着一張拘束而古板的臉,用犀利的筆鋒刺下一個個直抵人們靈魂的尖鋭文字,嚴肅得令人生畏。

朝花夕拾,舊事重提,批判、諷刺了舊中國的敗壞、醜惡,也向讀者展現了稚氣的小魯迅。

深情的感情,回憶;巧妙的批判,抨擊。

勇於面對這世界,敢於創新,敢於反抗。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4

哼着一首古老的歌謠,回憶着你扎兩根辮子,跳橡皮筋的時光。

孩子們嘲笑無忌,享受青草的芳香。

那一年,我們往井裏扔石頭。那一年,我們還不明白ABCD為什麼讓我們十幾歲的兄弟姐妹皺眉頭。

晚上看花是當時和現狀的寫照。魯迅,回首幾十年前的漫漫長路,看到了根下的歲月。

那段時間文言文和白話文的鬥爭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魯迅痛恨阻礙白話文的守舊者。正如他所描述的,即使是世界上最毒最黑的詛咒也應該強加給他們。我對魯迅的拒絕不寒而慄,為了尋找前因後果的根源,去看了他寫的《二十四孝圖》。書中提到,當時中國的兒童讀物比較粗糙,與歐美的兒童讀物相差甚遠,但不知何故又圖文並茂,有些無知。討厭文言文浪潮的到來,彷彿洪水猛獸,沖掉讀書的樂趣。此刻我不禁為那些年幼的孩子哀悼。時至今日,教育的發展已經是過去無法比擬的,甚至連國外那種寓教於樂、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也逐漸被接受,連課本上的習題都點綴着五顏六色的漫畫。如果你去圖書館,那感覺就像一個比一百朵花還多的多彩海洋。我來讀讀《荀子》,古韻悠長。不僅會讓封面嚴肅簡單,還會讓內容中晦澀難懂的文字難以適應。想想當時七八歲的孩子,每天一個一個背。他們的心裏會充滿痛苦和憐憫。

七八歲的我,應該是在用拼音讀《西遊記》,模仿插畫中的奇天盛達,暗暗期待那些英雄人物的得意成就;七八歲就應該和同伴在院子裏玩耍,或者偷偷跑到大自然的天地裏,把學習當成一種未知的小説。

那麼,如果魯迅七八歲的歲月在倒帶,命運之輪該低吟什麼曲子呢?我用心聽着。

在白草花園歡快的孩子們的聲音和三個水池反射着月亮的沉悶的隆隆聲之間,應該是一系列快速的琶音。旋律的起伏讓我想起了記憶中的塵霜,在泛黃的書頁裏看到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意境。徜徉在蟬鳴、黃蜂蹲伏、雲雀翱翔的天堂,與泥牆根部的蟋蟀、何首烏藤、木蓮花依偎在一起。魯迅的童年就像生活在伊甸園裏的天堂裏的寵兒,沉浸在快樂的遊戲中。可惜伊甸園的天堂很容易被打破,孩子們被關在老師做的籠子裏,再也不能每天在田埂上唱童謠了。重重的摔了一跤,想起過去是多麼難過。

我看着時光機器裏的沙漏,聽着一首古老歌謠的呢喃。

突然一首詩湊在一起,於是無聲的歌聲響起:

拿着高腳杯聽着“水調”聲,雖然中午喝醉了,雖然醒着擔心還是沒醒。

送走春天,春天什麼時候回來?在晚鏡裏,很傷風景。

在過去的後期,這個省是空的`。

鴛鴦在黃昏後的池邊睡去,花枝在月光下已經打出了自己的形象。

厚重的窗簾遮住了燈,風不確定,人剛開始很安靜。

明天的日落應該充滿了小徑。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朝花夕拾》,就像它的別稱一樣,這部名著是魯迅在彌留之際寫的。老了,累了,追憶童年的點點滴滴,心裏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所以我覺得我沒有味道。清晨綻放的花朵會隨着黎明更加嬌嫩。夕陽西下,它們會被採摘,失去剛剛綻放的嬌豔和芳菲。然而,夕陽的照射使它增添了一份魅力。在風的指引下,人們可以想象。就像品嚐一道美味,細細咀嚼。年輕的時候,稚氣的味道留在心裏,慢慢溢出。魯迅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他的童年並不無聊

。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有人説: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説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頒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為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説不上來是什麼。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5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寫的,寫的是魯迅的往事。它是一本家喻户曉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讀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師益友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不只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於兒童的事,讀起來興味盎然,而且隨着年齡的增加,我們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味道來。

我的童年已漸漸遠去,留下了一個美麗的回憶,多麼懷念童年的時光啊!無拘無束、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童年,一個惹人懷念的時代!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6

對《朝花夕拾》極相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約略地記得百草園是魯迅小時候家裏的後花園,那裏有很多的蟲子,蟲子的名字都很陌生,不過總是很有趣。對於三味書屋的記憶便是老師引領我們分析魯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的書屋佈局,分析的結果大概總不過這樣幾種:從四周向中間,或反之,從上到下,或反之,或由遠及近,或反之。然後模仿習作寫自己的教室。

油然生起一種沉重感: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裏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裏去了,……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樑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都無從知道。

先生在大段回憶性的寫實中夾了這樣一小段不是議論的議論:究竟為什麼讀書呢?父母沒説,自己也不清楚。孩提時代的魯迅對於父母為什麼要送自己去讀書的'理解便是如此:要限制你的淘氣,為了你的安全,找一個管束你的地方。所以要被送到“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然而,也許其實連父母關於為什麼讀書也是不清楚的罷。古人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然高在哪裏?為什麼高?終是迷茫。關於為什麼讀書,周總理有一句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曾經被奉為圭臬。然這標尺究竟太高,非普通大眾所能持有。即如我問女兒:你為什麼讀書呢?女兒沉吟半晌,回答我説:不知道。做一件事,十幾年,幾十年地去做,然為什麼要做卻不知道,這不是很奇怪的事麼?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朝花夕拾》值得再回味的。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7

魯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無外乎是一副“橫眉冷對、“冷厲嚴酷”的形象,他先進的思想,犀利的文筆,對五四運動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影響,被譽為“民族魂”。魯迅先生的每一篇文章無不充滿着對當時封建腐朽的社會的辛辣諷刺之味,儘管《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對自己兒時往事的追憶,其中也不乏夾雜着對很多“正義之士”譏諷之意。但是細細品讀,又可以發現魯迅先生與眾不同的好玩一面。

在閲讀《朝花夕拾》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文章都有着諷刺陳西瀅和徐志摩等人的話,在我看來,先生更像是與這兩位文壇同胞玩了起來。例如《貓·鼠·狗》中:“我是常不免於弄弄筆墨的,寫了下來,印了出去,對於有些人似乎總是搔着癢處的時候少,碰着痛處的時候多。萬一不慎,甚而至於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於得罪了"負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之流,可就危險已極。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大角色是"不好惹"的。”、“我想,如果能將這方法推廣應用,我大概也總可望成為所謂"指導青年"的"前輩"的罷,但現下也還未決心實踐,正在研究而且推敲。”短短几句話引用陳西瀅和徐志摩的話,再加上魯迅先生特有的幽默語氣,就表現出了魯迅先生直言不諱,敢説敢言的風格做派,諷刺了他人也自嘲了自己,又勾勒出先生的好玩一面,讓人讀起來有一種想笑卻不知從何而笑的感覺。由此,我對魯迅先生和陳西瀅、徐志摩之間的恩怨產生了濃厚興趣。

原來,陳西瀅與魯迅先生曾進行過一場“筆上論戰”。此論戰以學生運動態度發端,特別是1925年發生的“女師大風潮”,在支持和反對學生運動方面,兩人之間產生了重大分歧,因而引出了一場“筆墨官司”。除此之外,陳西瀅也曾含沙射影的攻擊魯迅先生抄襲他人作品,在《致志摩》中認為魯迅先生寫的《中國小説史略》是根據日本人鹽谷温的《支那文學概論講話》的一部分寫的。為了捍衞自己的人格和品德,魯迅先生髮表《不是信》辯駁使陳西瀅啞口無言。這樣看來,魯迅先生在文中多次對這位和他針鋒相對的進行“遊戲”,也是情有可原的。至於徐志摩,只是在陳西瀅和魯迅先生之間的對抗中被波及到的一員而已,如果不是在種。種巧合之下,以魯迅先生和徐志摩所處的環境和各自的人際交往來説,二人根本不可能會有交集。

儘管在《朝花夕拾》中對陳西瀅和徐志摩的諷刺有很多,但這到底還是一本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其中也處處充滿着温馨與自然。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兩篇就是《無常》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對於《無常》,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魯迅先生描述他當時看戲劇看到的有無常出現的曲目,大意是閻羅王叫無常去勾魂,這要被勾魂的人死的原因是什麼呢?原因是給他看病的郎中本事不到家,原本可以救治好的病人硬生生被醫死了。無常見這個可憐人的母親哭的肝腸寸斷,於心不忍,心軟放了他還陽半刻。但閻羅王卻將無常捆住打了四十個大板,“不過這懲罰,卻給了我們的活無常以不可磨滅的冤苦的印象,一提起,就使他更加蹙緊雙眉,捏定破芭蕉扇,臉向着地,鴨子浮水似的跳舞起來。”看來魯迅先生對無常還是很關心的,對於無常冤苦形象的描述更有種苦中帶笑的滑稽感。這位無常如此與眾不同,他心善,有人情味,與這樣美好的無常相比較而言,那些現實生活中所謂的“正人君子”就顯得虛偽而不堪入目,“人格”連“鬼格”都不如。也許無常的存在能給予魯迅先生一些温暖安慰吧。

説完了《無常》就不能不説《朝花夕拾》中的名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讀完這一篇最深的感受就是全篇都明顯留存着魯迅先生兒時的童真童趣,一個爬樹摘果子捉蟲子捕鳥逃課上課做小動作的頑劣兒童形象躍然紙上。特別是寫到逃課的'場景:“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裏去了?’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寫到讀書也是饒有興味:“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着:——‘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寫到上課做小動作的更是讓人感同身受:“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説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象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斷的是《蕩寇志》和《西遊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這樣可愛又有趣的“小先生”哪能讓人想到是由嚴肅甚至有些刻板的魯迅先生描繪出來的呢?

讀一本書,就是讀一個人,通過《朝花夕拾》,我認識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內心還是充滿歡樂甚至可愛的魯迅先生。或許不只在《朝花夕拾》中,只要我們細心品味,在先生的其他文章中的細節處應該也能窺探出先生的玩樂內心。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8

我已經改變態度,對貓頗為客氣,倘其萬不得已,則趕走而已,決不打傷它們,更何況殺害。這是我近幾年的進步。經驗既多,一旦大悟,知道貓的偷魚肉,拖小雞,深夜大叫,人們自然十之九是憎惡的`,而這憎惡是在貓身上。假如我出而為人們驅除這憎惡,打傷或殺害了它,它便立刻變為可憐,那憎惡倒移在我身上了。……其實這方法,中國的官兵就常在實做的,他們總不肯掃清土匪或撲滅敵人,因為這麼一來,就要不被重視,審視與因失其用處而被裁汰。

無常

耳所習聞的只有什麼“人生無常”之類的話。大概這意思傳到中國之後,人們便將他具象化了。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

人的喜惡遠沒有動物那麼簡單。但卻又很簡單。看到可愛就可以喜歡鼠,至於是不是破壞什麼東西只要不是自己的.可能都沒有關係。因為殺害了自己喜歡的鼠當然要討厭貓。可是就連最後發現不是貓殺害的也轉變不了自己的看法了。喜歡很簡單,討厭也很簡單。但是轉化大概要有一件很特別的事情。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不能停止讀書。在這個炎熱的暑假,我不願呆在室外活動,只想在空調房中休息。但這浪費了不少大好時光,所以我決定閲讀下學期的名著。這兩本名著都是比較有趣的——《格列佛遊記》和《朝花夕拾》。我選擇了後者,因為它是魯迅先生著作的。魯迅先生的書我也讀過一些,我覺得他的作品都比較有趣,充滿了童真。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裏面用了大量的諷刺手法。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他先用鮮亮的文字記敍了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裏面的各種小動物也讓我們大開眼界,魯迅在百草園的生活真是有趣呀!在寫到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他用諷刺的手法反對了三味書屋的乏味生活。在《閏土》中,魯迅對比了他自己與閏土的童年,真是人間與地獄,當時社會的腐朽,導致老百姓從小就得受苦。而魯迅家境不錯,所以過着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沒有閏土的鄉村生活有樂趣。在以我們2世紀的現代生活與魯迅的生活作比較了——我們冷了開暖氣、熱了開空調,更也無法感受到當時生活的樂趣。而其中的《二十四孝圖》也讓我留下了印象,原本為了培養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圖》,竟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可怕的.陰影。可見封建禮教毒害少年啊!

這本書中很多故事都説明了舊中國教育制度的欠缺。魯迅先生以筆做槍,字字擲地有聲,指出了舊中國的弱點。

生活在2世紀的我們,一面慶幸自己出生在祖國富強的年代,一面又得下定決心,盡我所能不讓悲劇重演。

在過往的日子裏,祖國忍辱負重,而現在繁榮富強的日子裏,我們怎麼能不為祖國努力呢?我們的祖國正在崛起啊!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1

《朝花夕拾》是魯迅懷着青少年的往事而作的,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師友的真誠懷念,有真實的寫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前後作者所經歷的生活。從家庭到社會,從中國到日本的,每一篇都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特徵。

其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對童年生活描寫最詳細的一篇,這篇文章幽默充盈,妙趣橫生。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魯迅生活的.十分有趣,可以説魯迅的童年是快樂的。

《父親的病》可以看出庸醫害人,和封建社會思想的腐朽。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知道我為什麼去學醫。

《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是魯迅思想的轉折點。這篇文章揭露了,國人思想的愚昧。日本人瞧不起中國人。

《朝花夕拾》通過寫童年和青年時的生活和感受,對封建習俗和封建思想進行了批判。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要罵,罵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從文章表面看,魯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實,他把憤怒藏得更深。有人説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

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敍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人。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2

阿長與《山海經》是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裏的一篇文章,講了童年的魯迅與長媽媽之間發生的一些事。魯迅對長媽媽態度也是時常變化的。

長媽媽地位低下,不受關注,沒有一個人記住她的名字。但也渴望能被重視,哪怕只是一個孩子。她沒有文化,甚至可以説她很愚昧無知,種種行為也能看出她的粗俗。但她對生活有美好的願望,是一種真誠的',發自內心的,最美好的願望——讓他,讓魯迅和所有人都有好運,一年到頭,順順利利。她對孩子的一種愛,也是從內到外散發出來了。當所有人不理魯迅想買《山海經》的這種小小願望時,連《山海經》名字都讀不準的長媽媽,卻把書遞到我的前面……這是一多好的人呀!雖然她愚昧,迷信,饒舌多事,粗俗,卻掩蓋不住她的愛孩子,她的善良與她的淳樸。

我想起來在我們身邊的一羣人,他們因一些小事瞻前顧後,我們也常因他們的絮絮叨叨而心煩意亂。但當我們再想起他們的種種行為的時候,也許就品味到了濃濃的親情之愛。他們就是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陪伴在他們身邊的時間也許不長,那麼,就在現在牢牢記住他們的名字,並珍惜屬於我們與他們的時光。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3

“我是常不免於弄弄筆墨的,寫了下來,印了出去,對於有些人似乎總是搔着癢處的時候少,碰着痛處的時候多。萬一不謹,甚而至於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於得罪了“負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之流,可就危險已極。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大腳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渾身發熱之後,做一封信登在報紙上,廣告道:“看哪!狗不是仇貓的麼?魯迅先生卻自己承認是仇貓的`,而他還説要打‘落水狗’!”這“邏輯”的奧義,即在用我的話,來證明我倒是狗,於是而凡有言説,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説二二得四,三三見九,也沒有一字不錯。這些既然都錯,則紳士口頭的二二得七,三三見千等等,自然就不錯了。”

魯迅的《兔和貓》的側重點明顯不在於“毒死”貓,而在於“不修善”。然而,羣眾或者好事者的目光總是集中到“毒死”上面——這一點是可以解釋的。用勒龐的《烏合之眾》的理論,羣眾能接受的思維都是形象的,也就是説畫面感越強、越不需要思考的內容,他們記得越多越牢靠。顯然,“毒死”這個動作有着強烈的形象意味,而“不修善”這個層面並不浮於表面,是需要思考深究的,但這往往為羣眾或好事者忽視,或者有意忽視。再加上,羣眾的邏輯推演能力幾乎是沒有的,經過所謂的名人或者名教授或者“負有指導青少年責任前輩”的故意引導,用些車軲轆邏輯好像真的能把一個人變成一條狗。如果魯迅是狗,即使他説二二得四,那必然是錯的了,而那些反對他的紳士説二二得七則必然是對的。這簡直與《1984》中關於“自由就是2+2=4的自由”何其相似!

真理並不在客觀中,而在娛樂輿論中!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4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裏有苦也有笑,但在自己的心裏大多數會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裏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説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童年裏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則是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改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裏。他要告訴我們,在童年中的無奈釋放出來。同時也給家長們一個理解和同情的心態對待我們像魯迅在童年裏那種不被長輩重視的警鐘。

在"朝花夕拾"中,給我最深的一篇則是"狗,貓,鼠".在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題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內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魯迅在童年裏與一隻仇貓的敍事。作者與貓的關係和對貓的討厭。這説明魯迅在童年裏的無知與單純。也寫出作者在童年與一隻貓的搏鬥好勝心。

從魯迅寫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過的,但這也時時刻刻充滿着美好的回憶。魯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們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魯迅一樣的,童年和青年過得好或壞它都會留給予們回憶,所以魯迅和我們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5

《朝花夕拾》又名《舊事重提》,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也是一個“從記憶裏抄出來的”的“回憶文”。在這部作品中,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於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作品在夾敍夾議中,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抨擊和嘲諷。

全書共十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敍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

《阿長與〈山海經〉》中,寫了魯迅先生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故事。一方面寫長媽媽的嘮叨,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另一方面又寫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的特點。長媽媽千方百計、克服困難買來了《山海經》,作者對她深深地感念。字裏行間作者飽含着深情,既讚頌了長媽媽的善良、勤勞,同時也反映了下層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

如果細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們就能感受到那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天真爛漫。

全文描述了色調不同,感情色彩不同的兩大場景: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作者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採用白描的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在文章裏面穿插了“美女蛇”的傳説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

三味書屋則是一個跟百草園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生活,説它是“全城中稱最嚴厲的書塾”。但作者並未把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沉沉,而是通過寫課間學生溜到後園玩耍,老書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們趁機偷樂兩個小故事的敍述,使三味書屋也充滿了諧趣。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回憶文章,但那些往事卻一點也不單調。魯迅先生把記敍、描寫、抒情和議論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充滿了詩情畫意。文章大都採用了歷史視角和現實視角交叉、幼兒和少年視角與成年視角融合、民俗表現與學術思考的視角交織的顯著特點。在寫人敍事中,常常把回憶往事和抨擊現實結合,又用側擊的方法將諷刺流露出來。

《朝花夕拾》是一首聲情並茂的詩;是一曲宛轉悠揚的歌;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讓我們沉迷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