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醉美的松風古道散文

文學2.17W

上溪有個桃花塢,早已名聞遐邇。每當春天桃紅正豔,十里桃塢,人頭接踵,萬畝桃林盡現“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美景盛況。然而,那一條掩藏在桃源深處的古道--松風古道,或許鮮為人知。

醉美的松風古道散文

從上新塘村過一座悠悠晃晃的吊橋,到達溪水的彼岸,沿山路拾級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寫有“松風古道”四個蒼勁大字的木牌樓,往上踏行,則是一處古色古香的建築----桃花塢山莊。我們去時正值晚秋,滿山桃林落寂,只剩下裸枝在風中挺立。山路崎嶇逶迤,行人稀少,而我們一行二十餘人的到來,給沉寂已久的桃花塢帶來了許多歡聲笑語。

向西前行,沿着桃林小徑漫步不遠,一片葱蘢蒼鬱的松林,便呈現在人們的眼前。漸行漸近,原生態的蒼勁古木和古道,在夕陽的映照下,愈發顯得崢嶸、悠遠,給人一種返樸歸真的真切感受。

這條山道,自古就是義烏通往蘭溪的大道,道旁生長有十八棵古鬆,據説為浙中地區現今存留最大的古松樹羣。從樹齡看,可以分為祖孫三輩。最古老的有六棵,植於1329年(元天曆二年),至今已有680多年曆史。父輩鬆八棵,植於1709年(清康熙48年),屈指算來也有300多歲了。晚輩鬆有四棵,植於1849年(清道光29年),也有160多年了。除了大片古松樹外,這條古道還散落着許多棵數百年樹齡的苦櫧,構成了一幅大氣磅薄、濃廕庇日的自然畫卷,古道古樸的風貌景象,存留之完整,令人咂舌驚歎!

古道蜿蜒向着高坡延伸,斑駁的.石階,被路人的腳掌磨礪成了各種光滑的形態。黃橙橙的落葉,彷彿給這條沉甸甸的古老山道,鋪陳上了一抹金黃的色彩,更增添了迷離的神祕之氣。歲月悠悠,時光荏苒,恍惚在此定格、倒流。

踏着古人走過的山路,攀援而上,古道兩邊的古老松樹已然在向我們招手相迎,面對接踵而至的,從一百多年到六百多年樹齡的古木,我們無不驚詫,恍如走在歷史的長廊,聆聽先輩遠逝的足音。我們感歎,歷史留給我們彌足珍貴的記憶。

那幾棵最古老的松樹,虯枝四展,樹冠頂平,枝椏彎曲,凹凸隆起,樹高約15米,樹皮龜裂,縫隙深凹,顯得老態龍鍾。300多年的那幾顆老鬆,枝幹粗壯挺撥,枝繁葉茂,樹高約18米,依然生機勃勃。即便160多年的那四棵松樹,也是鐵桿銅枝,後來居上,更顯活力。

松風古道,經歷過朱元璋攻克婺州的金戈鐵馬,又見證了抗戰烽火的洗禮。能夠得以倖免,留存至今,或許是一個謎。

陪同我們一起遊覽古道的朋友吳君,為我們揭開了這個謎底的一部分。

吳君是古道下游上新塘村人氏,父輩還居住在古道上頭的里美山村,八十年代初才搬遷下山。吳君介紹説,里美山村居住在高山之巔,大部分農田坡地都在山腳之下。58年大鍊鋼鐵的時候,上面也曾盯住這片古松樹,欲砍伐做鍊鋼之用,但里美山的村民堅決反對,聲稱下山種田需要有乘涼歇腳之處。在村民們的一再堅持之下,最終這條古道和大片古木才逃過浩劫,倖免於難,得以保存。里美山人對古道情之深切,可見一斑,亦功不可沒,芳澤子孫後代。

松風古道的盡頭深山裏,有一座黑瓦白牆的小山村,桃林修竹環抱,寧靜而安祥,她就是佔盡風水的美麗山村--里美山。這裏也是古木參天,幾棵生長了五六百年,兩人才能合抱的古鬆和苦櫧,給古老的山村增添了迷人的魅力。里美山曾經是金義蘭浦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區,村子以水塘為軸心,依山而建。一年四季,綠樹掩映,鶯歌燕舞。抗戰時期義烏人民的脊樑,紅色縣長--吳山民的故居,就鑲嵌在恬靜而祥和的山鄉村居圖中。

古鬆伴古道,明月鬆見照。美輪美奐,風情萬種的松風古道,集天地日月之精華,不僅給人寧靜而温馨,賞心悦目的享受,更給人無限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