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精選13篇)

文學1.08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散文吧?散文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精選13篇)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1

金風送爽,秋陽宜人。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它為何叫重陽節呢?因為我國古代對數字的稱謂頗有講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數稱陽數;二、四、六、八、十等偶數叫陰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稱為“重九”。日月並陽,兩陽相重,故名重陽。

重陽節人們要登高望遠,所以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究竟因何而起?對此,人們歷來説法不一。不過“桓景避難”之説比較普遍:東漢時,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費長房為師。費長房對桓景説:九月初九你家中有大災,應該馬上離家,讓全家作絳囊盛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山飲菊花酒,災禍可消除。”桓景全照師父的話去做了,舉家登山,果然平安無事。傍晚回家,卻見雞犬牛羊都死了。此後,人們每到九月初幾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免災呈祥,歷代相沿,逐成節日風俗。

古人的重陽登高既反映了人們消災避禍的美好願望,又蒙上了一層迷信色彩。但現代卻給它賦予了具有時代氣息的嶄新意義。秋高氣爽,有人遠足旅行,飽覽風光,寄滿腔熱情于山水;有人蔘觀菊花展會,抒節日愉悦之情於詩畫;還有人去户外活動筋骨,調整心態,融健身、休閒於一體。

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古人對數字“九”很重視,把它當作“天長地久”的象徵。在這一天人們要給老人贈送糕點,因“糕”、“高”諧音,體現對老人高壽的慶賀,也是祝福他們活得更長久的意思。從晉魏時期開始,我國就有將重陽糕和菊花獻給老人的傳統。現代社會的重陽節,各級老年協會都要給老人發放慰問金,並組織他們參加歌詠、舞蹈、書畫等有益身心的慶賀活動,讓老人們老有所樂,真正分享和諧社會帶來的祥和與温暖。

重陽是最美的節日

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思念。

在詩人王維的筆下,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場景,已定格成對親人無盡思念的濃濃愁緒。即使真的分離,那份殷殷的牽掛和深深的思念還是可以隔着遙遠的距離傳到親人的身邊。

重陽節,這份思念,如花般綻放,美豔動人。

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景緻。

農曆九月還有着一個美好的名字,叫“菊月”。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金燦燦的菊花綻芬吐翠,傲霜怒放,彰顯出生命的堅貞與高潔。她那昂首的姿態,使風霜不再肆虐,讓大地變得分外迷人。

重陽節,這份景緻,如菊般傲霜,美好可人。

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孝心。

這一天,遊子把大包小包的情感從旅途的行囊中掏出,與父母一同分享,酒杯裏溢出的醇香,早已瀰漫在老屋外不甘寂寞的桂花樹上。秋陽中,父母爽朗的笑聲,已擺在院落的中央,幻化成最美好的食品,映照出他們菊花般璀璨的舒心。

重陽節,這份孝心,如小溪般流淌,叮咚迴響。

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詩酒情懷。

這一刻,菊花酒擺放在桌前,詠菊詩迴響在耳畔。那是“但將酩酊酬佳節,重陽獨酌杯中酒”的無奈;那是“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等待;那是“戰地黃花分外香”的美景;那是“抱病起登江上台”的憂思……那些温暖的、豪邁的、多情的詩句盡在耳邊,將人們一顆顆柔軟的心濡染得瑩潤渾厚。那象徵延年益壽的菊花酒,將人們燦爛的臉龐映照得如花般動人。

重陽節,這份情懷,如燦然的傲菊,馨香瀰漫。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思念,美在一份景緻,美在一份孝心,美在一份詩酒情懷。這份美,在與親人的團聚中得以薰染和昇華,放射出最真實、最樸素的幸福和光芒。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2

今天是重陽節,外婆卻住進了醫院。

昨晚我帶着全家去看望了住在中心醫院的外婆,她躺在牀上,氣色很是不好。我疑惑這是早些日子看到的外婆嗎?聽到我們到來,她掙扎着要起來,我扶着她,生怕她會倒下去。我詢問着情況,因為胸口有一根血管堵塞,呼吸困難,胸痛。問她是否要喝我帶過來的雞湯,她搖頭。她渾身是管子,大口喘着粗氣但仍和我説着話:“我不想住醫院,到處是管子渾身不舒服,我反正也活到八十了,死就死了,怕什麼?可是你舅舅他們一定要我住到這來。我不來他就抱,唉!這把年紀還要他抱也不象話呀!……”我安慰着,要她安心養病。她仍斷斷續續説着,“這醫院害人咧!”母親接着她的話,講醫院不是害人,是救人。我依偎着母親,母親扶着外婆,有母親在就等於有人疼呀!

因為兒子還要做作業,就趕着時間回家了。我拿了點錢給外婆,她使勁地推着。後來竟生氣地睡下,別過腦袋不看我了,我便悄悄讓母親替她收着。回家的路上,我和老公説起了早些日子做的那個夢,但願不是真的。然後我想起了他的奶奶,他的外公,我的外公,爺爺,一個個老者,漸漸逝去,不免傷感。

外公走時,我帶着一歲多的孩子趕了回去。他當時躺在牀上,只剩一口痰在喉嚨裏來回吞吐着,整個房間只有系在牀上的那個鈴鐺隨着他的呼吸搖晃着。我輕聲的喚了聲“外公”,他微閉的眼睛動了一下,沒有出聲只當是迴應了。記得晚上我和幾個舅舅坐在他的牀邊打紙牌,剛過二局,我突然心一沉,把牌一丟就跑了出去,大叫:“外公不行了!”然後只聽見裏面的人開始哭泣。然後狂風大作,把門和窗颳得很響,我站在一邊看着他們開始跪着燒錢紙,撕線,抽泣……據母親講外公走之前是冥冥中給我捎了信的,外公那樣的好好先生到了那邊也應當是做神仙了。直到現在我都不能忘懷在我出嫁的當晚,得了老年性痴呆的外公竟然踩着泥深一腳淺一腳的在凌晨二點就來我孃家門前等候的情景。

外公走了不久,就是爺爺了。

爺爺是上山撿柴火時摔了,然後腦溢血。趕回家時,他已如外公一樣在牀上只存一息了。剛睡到半晚,叔叔説是爺爺走了。我飛快地披上衣服,跑了過去。奶奶説早幾日,爺爺還説要來湘潭看我,興許是對我心願未了,一時之間我哭得很是厲害,雖然爺爺一家小時並沒有給過我一絲温暖的回憶。我總記得小時候,因為自己父親的不長進,爺爺也沒有把我和弟弟當孫子看待過,每當吃飯時,他總會狠狠的喝斥着我們回自己的家,然後長大後,我也會恨爺爺的偏心眼很少與他親近。可是他走了,我真的哭得很是傷心,沒有誰會明白一個曾經倔強的孫女會哭得如此重,因為恩怨,因為血濃於水,因為一切都來不及了……

想到這,總會有眼淚溢出。於是我開始每年給孤單的奶奶過生,每回到鄉下,都要去看望自家的老人們。

這個重陽節,我想起了念親恩。往後日日,都要記得念親恩!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3

秋天也變了。往年那沁入心脾的涼意,還未到來。天空煩躁,不住的翻滾着那嘶啞的氣息,車流滾滾的世界更是不安。我把收音機打開,播音員的新聞,卻似一陣風在車內迴旋:很遠的城市颶風來了,一個芝麻官的鞋子差點打濕了。滿城的百姓在冷水中奔跑,他們沒有鞋子,鞋子丟失了。那是個過分的城市,這是個過分的秋天。

副駕駛座的女孩伸手按動一下,音響裏響起一首很少聽到的《梭羅河》,女孩居然隨之哼唱起來。很老的歌,很老的時光。我恍然看見窗前的車陣,在漂浮,在升起各色的帆,在河流上遠航。女孩唱完歌,歪頭燦然一笑。“你説我像極你的曾經的女友, 等會真的能見到她嗎?”

我斜睨着她,答非所問:“相對而言,你摸起來白。”

女孩咯咯的笑,媚眼流盼。“你就一個是説也壞,做也壞的傢伙!”

車啟動了,向着郊外馳驅。車陣漸漸散開,寬闊的大道伸展開來;那一輪夕陽在前方慢慢下沉。往事還掛在在遠方的天空,噼噼啪啪的緩緩燃燒;許多逝去的愛情故事,永遠停泊在那些青春的小道。那些小道鋪滿一地金黃落葉,我也不能再感覺到它的芬芳,它的蜿蜒,再不能。

包房裏歌聲震盪, 她沒有來,她的同學嘉嘉來了。

嘉嘉一首握着一瓶啤酒,一手指着我倆驚呼:“啊!這不是她小時候嗎?”

女孩立即走到她身邊坐下,二人嘰嘰喳喳説不完,笑不停。滿屋的哥們姐們在一番遇到鬼的詫異後,紛紛起身舉杯,恭賀重陽,今又重陽,滿屋黃花分外香。

狂呼亂唱,酒酣耳熱。

“我知道她不會來的,可你為什麼不告訴我,她現在到底在哪兒呢?”我的表情肯定很卑微。

嘉嘉看看女孩,狠狠的説:“她不讓我告訴你!她説再見你,對她是更大、最大的傷害!”

我彎下腰,用手按住肚子,卻像是握住一把刀在刺進內臟。

嘉嘉爬上沙發,坐在高高的沙發背脊上,高高的舉杯,爽朗的大叫:“老傢伙!祝你和你的小花分外香!”她的眼睛很大,似乎是調侃,似乎是鄙夷的光芒在閃爍。

我抬頭指着女孩説:“你唱首歌,看香不香?”

“我來點歌。”女孩跑到點歌器上鼓搗幾下。

美麗的梭羅河,我為你歌唱。

嘉嘉高擎酒杯,晃動着身子,隨着節奏左右擺動,杯中的紅酒,在燈光裏金光閃閃......滿屋的朋友都在舞動着憂傷.......

那年秋天,我告訴她:我要乘船楊帆,我要去做商人.......分別時,她就是唱的這首歌。商人們乘船遠航,在美麗的河面上......

我忍不住喧囂,獨自走到歌城大廳窗下。坐在沙發上,扭頭看着窗外,卻看不見,室內的燈光在立地玻璃上鍍上一層白銀,反映着大廳的影像。我想外面的秋夜,雖然不是那麼涼爽,卻似這手中的白葡萄酒,喝下去,有甜有澀。那一天,也是秋夜,也是在這城市,這樣的廣場。她仰起臉龐,淚珠和星星一起墜落;那一陣風輕輕吹過,帶走我心中的懊悔和歎息.....我忍住淚,告訴她:秋天不是分手的季節,下一個秋天,我們再來收穫。她搖搖頭,説:“你守不住冬天,我不能經歷冬天。不會再有燦爛的秋天了。”

可她居然還是來了,她獨自一個人朝我走來,還是那秀麗的面孔,還是那笑盈盈的模樣,她還是習慣的甩着黑髮,走過來。我頓時滿腦漿糊,全身抽搐,我大叫她的名字,站起,向前撲去------猛的撞在大玻璃上。我跌倒在地,推翻椅子,甩掉了酒杯。

女孩蹲下,摸着我的額頭,臉龐。悄聲説:“你已經第二次撞玻璃了。”

女孩不住的擦着我的滿面淚水,揉着我的額頭。

“我們走吧,你醉了。”女孩挽起我。我知道我沒醉酒,我醉在秋天的情緒裏;醉在虛幻的日子裏.......

女孩駕車,把我送到重陽的後半夜。這是沒有過去的,沒有愛情的秋夜,只有躁動不安的世界,這是一個空蕩蕩的,即將老去的夜。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4

秋菊開,重陽來。今年重陽節,天氣格外晴好。我受保健養生食品“無限極”公司,垣曲總代理惠備良邀請,到歷山鎮神後村看望一位百歲老人。

聽説這個村的人高壽,有位老壽星108歲。她生活在怎樣的環境,有何養生祕訣?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

隨着村長的帶領,我們走向一個農家小院,還未進院我就被眼前的情景吸引。院牆外有盞個性特製的節能燈罩:一根長竹竿挑着半截色拉油壺。石頭夯起的院牆外的大杮樹上,一隻喜鵲在鳴唱。大樹上葉兒已經落光,只剩招人眼球的紅彤彤的“小燈籠”,通過半人高的院牆,探頭向院裏望,柿葉為院子鋪就了彩色的地毯,若不是門簾高挑門開着,老掉牙的太師椅放在石塄上。一定感到這院子沒住人。

無限極公司眾多拜訪者,在惠備良的帶領下提着慰問品,走進院子。進屋子半天都沒找見人。莫非老人今天不在家?

此時,一位老太太從廁所出來了。大家一下圍住了她。細細打量,她的一雙纏過的小腳格外引人注目,也許已沒人會做與她合腳的鞋了,買來的鞋穿上很不協調。她走起路來精神還算硬朗。

大家扶她坐在太師椅上,問寒問暖,她高興得合不攏嘴,笑盈盈的臉上,露出已無一顆齒的牙牀。歲月的年輪已在她臉上刻下深深的皺紋,一隻眼睛已深陷成眼眶。那麼多美女眾星捧月般圍着,老太太幸福得笑成一朵山菊花。

村幹部告訴我,她的年齡應該是108歲。身體好着呢。村上年年組織老年人體檢,她的心臟還和年輕人一樣,吃飯穿衣都能自理。她最小的孩子也近七十歲了。來參加公益活動的年輕人,有的為老人捶背,有的和老人拉家常,有的在院子裏大掃除,老人激動得無以言表,只是樂呵呵地看看這個人的臉,摸摸那個人的手。

我又一次把目光投向老人生活的院子。一座老式土丕房座北朝南。院子東西兩邊各有一個小菜園,西邊的菜園裏南瓜蔓兒爬在架上,上邊還結了兩個像碗口那麼大的南瓜,從架子上枯了的豆角蔓兒可想象到,豆角當時長得有多旺盛。還有幾苗西紅柿新抽出的枝兒上,結了幾嘟嚕綠西紅柿。右邊的菜園裏種了黃白蘿蔔,大葱香菜。我低頭看看院子,院子裏的落葉被大家掃成了一堆,露出了鬆軟有彈性的泥土,院子中間鋪着間距很小平平的搭石。

不用問老人平時活動範圍,就在這座院子裏。她與泥土同呼吸,與樹木蔬菜同沐陽光。一切的一切都是純天然的,無公害的。我想起一首歌詞: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這位老壽星經歷過舊社會的苦難,經歷過戰爭的硝煙,經歷過缺吃少穿的歲月,如今沐浴着黨的陽光雨露:不缺吃,不缺穿,有病就醫有人管。生活保證金都化不完,在家待夠了還能進敬老院。她不僅享受子孫滿堂的孝順,還受到社會的關注和敬重。幸福幸不完。

出了農家院,走在陽光裏,我又一次被眼前田園風景驚呆了。不僅各家門口有壘起玉米棒子大囤,若大的場院也被金黃的玉米棒子填滿,一柱柱用鐵絲網圍起的大囤裏,玉米閃着金光。明媚輕柔的陽光與一絲不掛的玉米娃娃,交相輝映。太有詩意了!

我把目光投向遠處,緊挨村莊的菜園裏,白菜大腹便便,胡籮卜翹着綠尾巴……村莊背靠着的山上秋菊黃燦燦,紅葉似一堆堆火在燃燒,加上那一樹樹紅燈籠般的柿子,喜慶和諧又富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舜井就在這個村子中間,難怪這村裏人高壽,原來他們住在仙境裏,吃的是純天然的糧食蔬菜,喝着神泉裏的水,加上黨的富民政策好,天時地利人和,那真是不長壽都難呀!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5

記得讀國小的時候老師就教了我們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名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重陽節的時候這首詩就在我心頭盪漾,我與重陽節有不捨的情緣,我喜歡這個季節,更喜歡這個日子,每年的九月九日是所有老人的節日,也是我母親的生日,當我在祝願所有老人晚年幸福安康的時候,我總會把最虔誠最炙熱的祝福送給自己的母親。

母親在世的時候,每年的重陽節我都會放下手中所有的事,帶着女兒,坐上班車享受着醉了的秋色回到母親的身邊,陪母親一起度過她的生日。歲月的刀痕在她臉上刻了一個又一個的深深皺紋,歷經滄桑的面孔是那麼的慈愛,母親高興的給我做着各種好吃的,我和女兒一起享受着這來自母愛的勞動成果,晚上我們睡在熱乎乎的炕頭和母親拉家常,直到月亮爬上枝頭張望,我們才迷迷糊糊的進入夢鄉,每年的這個日子是我最高興的日子,也是母親最開心的日子,我們在家陪伴母親三天才離開。

許多年來,母親從不讓我們為她舉辦生日宴會,她説,她的生日是祖母的苦難日,辛苦的是祖母,她生日這天要為祖母祈福,雖然母親從沒享受過生日宴,但母親生日這天一直是幸福的,因為有我們的陪伴,她很知足。

母親去世整八年了,在這八年裏,每逢重陽節莫大的失落湧上心頭,回到老家,人去樓空,一切都照舊,母親的音容笑貌依舊在耳邊迴盪,只是多了無盡的荒涼和冷清,眼睛酸酸的,思母情結湧上心頭。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我心裏讓我倍感幸福美好的重陽節成了永遠美好的回憶,現在的重陽節讓我多了無盡的思念。

我喜歡秋色,秋色是多彩的,有紅葉,這個季節是母親的生月,我喜歡重陽節,這個日子誕辰了我善良慈愛的母親,母親就像這個季節的紅葉用她的一生帶給了我們健康向上火紅的激情和愛心。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好日子裏我祝願在天國的母親倖福快樂,我也祝願所有的老人幸福安康!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你不在我身邊,卻永遠活在我心裏。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6

國慶節的第二天就是重陽節,又稱敬老節。相比昨日歡度國慶的鞭炮齊鳴,彩旗飛舞,重陽節更顯出一種蕭瑟的氣氛來,人們要麼登高,要麼吃重陽糕,要麼遍插茱萸,更有甚者直接便回到了老家與親人團聚,何人還在乎這點悽清。

然而我家則不同。之前團支部發下通知來説每個學生都要為父母洗腳,並且還要拍照寫心得。為父母洗腳的差使似乎歷史很是久遠,自國小便聽説了這樣弘揚孝道的方法,大概都是受了尤浩然那條著名的公益廣告的影響。現在發生在自己身上,除了自嘲,就是不屑:難道如今的風氣是區區一次洗腳的經歷就可以改變的嗎?

九月三十號晚上,我就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我和他關係並不很親密,因此在提及時也選了一種不卑不亢的態度,他先是愣了愣,然後笑起來,説你還是給你媽媽洗吧,我生怕把腳伸出來時薰到你們。我不置可否。洗腳——無論為了誰都沒有多大區別。

只是我分明見到了父親眼中那道一閃而過的光。

那天晚上,倒水,拖鞋,洗腳,拍照,一氣呵成。我不斷地笑,從許多小事中找尋着笑點,僅僅是為了掩蓋心中的尷尬。我慢慢地擦着,聽着那咔擦聲,彷彿在撫摸一座落滿灰塵的雕像。父親也在笑,笑得像個彌勒,笑得像個孩子。

水濺了一地。

終於結束了,我帶着餘留下的笑意,最後為父親倒去那盆水。盆磕到了水池邊緣,又濺出幾點。我終於顫抖着觸上那平靜的水面,又迅速地縮回,一層漣漪蕩起,沾濕了一地情。

水很燙。沒有白氣。但真的很燙。燙得灼心。

我似乎懂了什麼。重陽節……這原就不是給子女們過的節日,所謂洗腳,也本就不是為了讓正處於叛逆期的子女們痛哭流涕洗心革面回頭是岸的工具,這純粹就是一次為了飽經滄桑的父母們精心排演的舞台劇,讓他們第一次品嚐來自子女的成長的碩果,讓他們充滿希望,相信未來會更好,從而堅持堅持堅持。

即使今後子女的迴歸帶來的落差會將他們壓垮,即使明知這僅僅是一抹強顏的虛假的歡笑,但至少,已然收穫過。

父親心中的淚終於淌下來了。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7

佳節重陽剛過,心裏還惦念着什麼。重陽曆史淵遠,藴意豐沛,古人也是奇怪,一個個本該閒適享樂的日子偏偏傷情傷懷,重陽也不例外。“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沒了出遊賞景的情趣,多了一番斷腸的淒涼牽掛;“強插黃花三兩枝,還圖一醉浸愁眉。半牀斜月醉醒後,惆悵多於未醉時”缺了“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的縱情,滿了愁腸百結的旅夜情懷;“遙遠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失了縱目眺望的宏闊,有了充溢恣肆的情愫。但毛爺爺“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的豪情萬丈是一個特例。九月初九,無論如何,都脱不了登高的干係。今年重陽因是週五而錯失感受古人習俗的機緣,但錯失有時未嘗不是一種美麗。重陽後第二天攜妻兒登臨龍山,領略着別一番意趣。

錯失重陽登高的美麗在於心靈的輕盈,不必緊繃心絃惦記重陽,不必在乎菊蕊暗香盈袖,不必忍受酒氣充鼻綿絕,以一種平和自然的心態行事,正如我所登的龍山,我並不熟稔它的掌故,以免讓自己擔着太重的歷史文化負壓。它在我看來只是平常的一座山,由“土、石形成的高聳的部分”,而它一路的景緻也是平常至極,猶如山裏村民日夜跋涉的回家路一般,如此平靜寧謐。但我還是有必要敍述我路上的感受。路上行人三三兩兩,或來或往,與我們擦肩而過。兒子五歲,欣喜於爬向高處的石階,雀躍在通往山頂曲折蜿蜒的道上。路兩邊多荊棘灌木,密密匝匝,綠意仍舊耀眼在秋光裏。素淡的無名小花昭示着生命的存在。路不陡,登山比爬山更確切,人工的鋪砌讓爬的姿勢停留在荒涼的深山密林裏。路上撒滿了兒子清脆的笑語。不經意的回望攝入心底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路不長也不短,山腰有一小亭,稍憩片刻,晨風暖日,綠樹薄雲,秋天標準的背景,拈一支枯草,哼幾句心情,跟兒子嬉戲,用相機攝下歡笑的片刻。一切正在不知不絕中演繹,一切與重陽無關,一切似乎與龍山無關,任何的文化與厚重在錯失與忽略中消遁失重,心情的內存無比寬餘。

登山的人大抵把目標總鎖定高聳的頂點,那是征服的峯頂,可以敞開襟懷盡情吶喊,四方風景盡收心底。壯哉,當你把山踏在腳下。然而我以為登山不必求至頂。登山而不能達頂者情況有二,一是現實無奈,或因不識去路,徘徊迂迴;或因無路可走,荊棘叢生;或是體力不夠,前程可望,心餘力竭;或是同伴打退堂鼓,同舟共濟共回;或是登臨隨意,折回無憾;其次,卻是興之所至,興盡而返。登臨是一種歷練,一種體悟,征程過半,興致蓬勃,內心噴薄的情感被激發,再衝頂也不過如此。此種情趣如居山陰之王子猷,“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這是一種瀟灑脱俗。興致的催動可以讓人匪夷所思,張岱雪夜湖心亭的痴舉讓人咋舌,一痕長堤,一點湖亭,一芥小舟,兩三粒人詮釋着興致。秉承古人興致者總有幾個迂腐書生,搖首晃耳,在路上吟詠詩句,和清風融日,不亦快哉。然此類人少矣。而我們也只到半山腰戛然而止,緣於第一次登臨,前路遠近未卜,更是兒子撒嬌要我馱行,不登也罷,興隨情終。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8

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或許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太瞭解這個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了,而我自己也不太瞭解。於是,我搜索了一下關於重陽節的來歷和解釋,這才明白,中國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

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稱。重陽這一天,按照傳統的習慣,人們一般是賞玩菊花,佩戴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飲。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東漢方士費長房對他的弟子桓景説:“九月九日你們家有大災難,如果用紅色的囊袋盛茱萸,掛在臂上,登高山飲菊花酒,就可以免禍。”於是,桓景到那天就率領全家老小到山上避難去了,等到晚上回來的時候,發現家裏的雞犬全都死了。從此,人們每到九月九日就去登高避邪,於是沿襲成俗,遂成佳節。

很多人都不知道茱萸是什麼,其實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中藥植物,氣味辛烈,中國古人認為“折以插頭”,可以防止惡濁邪氣的侵襲;燃薰後可以避蟲咬,在這“百足之蟲,死而未僵”之時,薰佩以避之,猶似端午節薰雄黃一樣,是很符合傳統衞生習慣的。

希望每一個人,都善待老人,都能盡做兒女的孝心。讓父母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之所以羅嗦了這麼多,其實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希望保留和繼承傳統文化。

雖然我已而立之年,但看到越來越多的八零後、九零後的年輕一代,對於情人節、聖誕節這樣的洋節日的熱衷程度,遠遠超越了類似重陽節、端午節這種傳統節日,心中不免還是有幾分難過的。

節日是人類日常生活中的精華,並在節日活動中,保留了該民族文化中最精緻、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中國歷史悠久,所藴育的節日活動十分多采多姿,無一不是代代相傳的文化資產,個別的節日形式雖然風格迥異,但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先人智慧及經驗成果。它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託着整個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來一代代歲月長河中流傳下來的瑰寶。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我們的祖先,孕育了黃皮膚、黑眼睛的華夏兒女。許許多多的智慧結晶,被保留了下來。例如二十四節氣,儘管由於地球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導致了不似以往般的意義重大,但這卻是我們炎黃祖先的智慧結晶。而七夕、元宵、除夕之類的傳統節日,更是每一個都充滿着民族氣息和美麗的故事。

可以説,傳統的節日在文化內涵和風俗形式上正在走向虛空,留在人們腦海中的只是模糊的概念,而從西方舶來的“洋節”卻是大大地衝擊着青年人的心,傳統節日沒落的同時,“洋節”則大行其道,諸如聖誕節、情人節等格外受到大學生的寵愛。他們知道過西方的情人節,並要在這天要給戀人送上火紅的玫瑰花和甜蜜的巧克力,他們可曾知道在中國同樣有一個這樣的節日——七夕!即便是認同這樣的節日,貌似也遠遠不如那情人節給他們的感覺時尚而又充滿激情。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這樣一箇中國人世世代代過了幾千年的傳統節日,居然在2004年被韓國申報為本國文化遺產,且還將其列入了國家遺產名錄。我們僅有憤怒夠麼?其實從今年中秋等節日實行放假的政策,也看出了政府在為挽救傳統文化而做的努力。但是,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應該做的,真的不止是這些。

韓國人都懂得去申報文化遺產,我們坐在這裏只是調侃他們下一個會把什麼人劃歸韓國國籍是沒有用的。從這樣的事情裏,應該讓我們感到一種危機,一種民族傳承的古老文化即將在我們這一代消亡的危機。弘揚傳統文化,理應從我做起。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9

一年一度秋風勁,重陽佳節如期至,每逢重陽節,就想起故鄉家家打餈粑的場景,憶起那個香,心裏萌生饞意,越想越想吃,想得嘴裏直冒口水,還是別想了,而今身處異地他鄉,雖然現在教書的待遇已經好多了,不再是前幾年的日子緊巴巴了。但是這思鄉的情結還是無法改變,就算我常年在外已成習慣,可每到過年的時候,不得不想起在家裏過節的熱鬧氣氛,特別是家裏每個節日都有它特有的食物,也就是節日的飲食文化,那份濃濃的鄉音鄉情總在心裏夢裏索繞。

過重陽節,我就記得老家人人皆知的俗語:“重陽不打粑,老虎要咬媽,重陽不殺雞,豹子咬你爹。”因些家鄉重陽打餈粑、宰鴨殺雞成為過節的習俗,其代表食品就是餈粑。

每到重陽的這天,家家户户都要打餈粑。這餈粑的原料就是糯米,那可是百分百的純糯米,而且還是家裏自己留的傳統糯谷種——八月早(俗稱高杆糯)。那種長很高很高的.傳統稻杆,稻杆曬乾後還可以用來搓煙繩、捆苞杆丶打背系、打草鞋,因為它長又堅韌,所以農家在收穫糯谷時,再忙也得把穀草捆起曬乾後收撿。這種稻穀的糯米滾圓雪白如(老家人稱此為團糯或珍珠糯)加工成的餈粑,既柔軟又香酥,比現在的雜交糯米要好吃得多了。在我們家裏,這種糯米要比雜交糯米貴幾角錢。而且它又在八月和九月之間這個時段,正是重陽嚐鮮的好食物了。曾有詩曰:八月半里糯谷黃,九月九來是重陽。大人細娃盼過節,家家户户餈粑香。

重陽這天,我母親都會早早的起牀,把糯米用水淘乾淨,再將糯米裝成木蒸子裏,然後燒灶火蒸熟蒸透,直到遠遠的就聞到濃濃的糯米香,為檢驗熟透沒有,母親常常對着剛揭開蒸蓋遠騰起濃濃熱氣的糯米吹幾口氣,聽響聲判斷是否起鍋,若蒸好了,就舀起部分用瓷盆裝着,叫父親和大哥及院子裏的叔伯幫忙打餈粑。

剛蒸熟的糯米飯可好吃啦,那晶瑩透亮,潤澤香濃的糯米,直接盛在碗裏,放上白糖攪拌均勻就可吃了,而且還耐餓。我小時候每年這天,當説糯米蒸好了的時候,總是纏着母親給盛一碗,邊吃邊看父親和院子叔伯互幫打餈粑。

我老家那時候是一個大院子,叔伯都住在一個大院裏,老少幾輩人都很團結和氣。院裏有一個石臼,是公用的。所以每到這個時候,不管是誰家先來打餈粑,全院的男勞力只要沒要事的都會自覺來到堂屋幫忙打餈粑,因為土辦法打餈粑是很費力的一種活。就是把蒸熟的糯米到在這石臼裏,打餈粑的時候,用力將蒸熟的糯米飯迅速的夯融夯亂,反過來反的用力夯,直到夯成一灘柔柔的,糯糯的黏在一塊的,夯得越黏越糯,吃起來才越香。直到糯米粘在一起用力拉長的糯米線,那餈粑與對窩相撞的聲音把整個堂屋都振起迴音,老遠都聽出是在打餈粑,這樣反覆的夯幾次,直到對窩裏不再沾糯米時,才算可以了。然後就在一張簸箕裏撒上事先用石磨磨好的熟黃豆粉,或者麪粉,母親將搗爛的糯米據餈粑大小掐成坨放成簸箕,姑姑嬸嬸們就用手掌碾成圓形,待冷卻變硬後,就可燒着吃,或用油炸着吃了。

獨在異鄉為異客,今逢佳節陪思親,重陽的餈粑,承載着我兒時的歡樂,更勾起我對家鄉和親人的念想和牽掛!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10

《昆蟲記》給我三重震撼:男人是沒進化完的獸,但凡生命都值得敬畏,母性的偉大。今天是重陽佳節,我姑且稱之為中國的感恩節吧,祝願天下的父母平安、健康、幸福。

——題記

母親的手粗糙、厚大,紋絡橫七縱八地翹裂。妹妹説,看完大娘的手,就不想吃飯了,可大家還是把飯吃得呼呼作響。是的,母親燒得一手好菜,幾個長方的飯盒是這種味覺記憶的主要載體。那個時候,家離學校遠點的,到了冬天都帶飯盒。我的飯盒裏裝着紅色的花生米、綠色的蒜薹、黃色的雞蛋、棕色的刀魚……顏色鮮亮,菜式不少於兩樣。我把飯盒放在身後的爐子上,上課時,身杆拔得筆直。輪到我生爐子的日子,母親就要起得更早,做飯、準備柴火,和一遍遍地催我起牀。我撅着嘴,慢吞吞地穿着衣服,直到冷空氣與身上的熱氣短兵相接,我才激靈靈地清醒。“生爐子”是個讓我愉快的話題,確切的説不是喜歡生爐子,而是有關它的記憶。雖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我卻不會生爐子。半天點不出個火星子,卻造了一屋子一屋子的煙。這個本事要是在抗戰年間或許會派上用場,可生不逢時呀。母親是那種苦難歲月裏淌過來的人,不愛抱怨,大包大攬了我手足無措的各種事項。火很快生起來了,金紅色的火苗點燃了屋子的生氣。我自得其樂地在桌椅間跑來跳去,一會兒抱着爐桶子烤火,一會兒吃點雞蛋花生米的零嘴。寒夜漸漸消退,晨光和爐火匯成暖暖的金色。我一邊吃着母親帶來的早飯,一邊和陸續到來的同學打招呼。色彩斑斕的味覺記憶一直伴我到高中畢業。

大學離家不遠,肝腸脾胃肚就訓誡我要常回家看看。不足五平的廚房,牆壁黑黢,堆滿雜物,不透光,不透氣,母親在那兒為我煎炒烹炸。每次,我帶回大包小裹,又帶走大瓶小罐。帶回來的是髒了的衣物、被子,帶走的是母親給我和姐妹的小吃。母親總是堅持送我到車站,然後在我不耐煩的催促聲中離開。上車時,側望不遠處,就會看到母親雙手搭在多肉的腹前,整個身子向前微傾成一張“弓”,略顯頹唐地站在那裏。她發現我在看她,就笑笑,粗壯的手臂沉沉地搖動。這一幕頻繁地上映在我大學四年的時光裏。

我又一次大包小裹地回來了,裏面是兒子。“月兒明,風兒輕……”母親的歌唱得極好,兒子一次次地受用了。母親用手掐住兒子的腋下,小傢伙就一遍遍地彈跳,興奮不已,屋裏院外都是咯咯的笑聲。看着母親鼻夾滲出的汗,我心疼地把寶寶接了過來,可最終也沒掌握母親逗弄小孫的要領。一次,我和父親在一件小事上意見有了分歧。教育和成長教會了我不要與長輩論什麼是非曲直,卻未寬厚到從容平和地笑納咄咄逼人的語勢。拉上孩子,我匆匆地走了。母親追了上來。當時天色已晚,我催她回去,她固執地要看我上車再走。母親終究上了些年紀,腿腳反應都有些遲緩了。她焦灼地翹首以望,不知不覺間就挪躥到馬路的中央。那是一條外環路,來往的貨車風馳電掣。我氣急敗壞地叫嚷起來:“你幹什麼?颳了怎麼辦?我打車走,你趕緊回去!”我開始不停地用力地揮動手臂,不再看母親。終於一輛紅色的出租停了下來,是拼車,可我毫不猶豫地一屁股陷了進去,門重重地帶上。側望,沒見母親,我對自己剛才的言重有些懊惱。“師傅,我們去……”車門突然開了,“是輛外地車,號我記住了,到家來個電話。”是母親。我把手和腳用力地向下壓,讓氣血平復噙在眼中的淚。

年近不惑,大大小小的病也打了些交道。家庭、工作、疾病常把自己薰得焦頭爛額,才懂得“生爐子”是門生活必修課。回想起母親好像也有過腰疾腿痛的,就吃了幾片藥,怎麼就沒聽她吭一聲呢?

兒子常黏着我,説:“這是我的媽媽,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其實,我菜燒得沒有母親的香,屋子收拾得沒有母親齊整,遇事沒有母親沉穩,做人沒有母親寬厚……可是我卻一次都沒有對她説過,“這是我的媽媽,世界上最好的媽媽。”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11

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思念。

在詩人王維的筆下,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場景,已定格成對親人無盡思念的濃濃愁緒。即使真的分離,那份殷殷的牽掛和深深的思念還是可以隔着遙遠的距離傳到親人的身邊。

重陽節,這份思念,如花般綻放,美豔動人。

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景緻。

農曆九月還有着一個美好的名字,叫“菊月”。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金燦燦的菊花綻芬吐翠,傲霜怒放,彰顯出生命的堅貞與高潔。她那昂首的姿態,使風霜不再肆虐,讓大地變得分外迷人。

重陽節,這份景緻,如菊般傲霜,美好可人。

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孝心。

這一天,遊子把大包小包的情感從旅途的行囊中掏出,與父母一同分享,酒杯裏溢出的醇香,早已瀰漫在老屋外不甘寂寞的桂花樹上。秋陽中,父母爽朗的笑聲,已擺在院落的中央,幻化成最美好的食品,映照出他們菊花般璀璨的舒心。

重陽節,這份孝心,如小溪般流淌,叮咚迴響。

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詩酒情懷。

這一刻,菊花酒擺放在桌前,詠菊詩迴響在耳畔。那是“但將酩酊酬佳節,重陽獨酌杯中酒”的無奈;那是“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等待;那是“戰地黃花分外香”的美景;那是“抱病起登江上台”的憂思……那些温暖的、豪邁的、多情的詩句盡在耳邊,將人們一顆顆柔軟的心濡染得瑩潤渾厚。那象徵延年益壽的菊花酒,將人們燦爛的臉龐映照得如花般動人。

重陽節,這份情懷,如燦然的傲菊,馨香瀰漫。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思念,美在一份景緻,美在一份孝心,美在一份詩酒情懷。這份美,在與親人的團聚中得以薰染和昇華,放射出最真實、最樸素的幸福和光芒。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12

朝霞和夕陽一樣絢爛

春華與秋實一樣動人

花旦和小丑一樣演繹角色的精彩

蓋世英雄與螻蟻浮生一樣昭示生命的本真

我們堅信:只要夢在,青春就永嵌在生命的年輪!

人們往往把退休後的老年時光,比喻成夕陽殘照。但朝陽與夕陽都是太陽。清晨,第一縷温暖是太陽,中天裏的熱烈是太陽。萬物之生機,生命之延續都是你們的!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餘暉中的鮮亮是夕陽。

紅彤彤,一片片,錦麟般似火如霞;綻放着絢爛,美豔着山巒,斑斕着河川這,就是夕陽!

雖然沒有朝陽那般蓬勃旺盛的鋭氣,但卻不失沉靜優雅的魅力;雖然沒有晟臨中天直射萬物的力量,但也有着從容淡泊的定力這就是夕陽!

夕陽之美,美在温潤。

既不嬌柔,也不造作;既不光焰奪人,也不喪失色澤的鮮豔。自然自在的煥發着絢麗多彩之美,讓古今中外多少文人雅士淺吟低唱。

夕陽之美,美在淡雅。

沒有了朝暉的浮躁,沒有了日上三竿時的狂傲,更沒有了午日的爭強好勝的咄咄逼人;卻多了歷經風雲磨礪的温厚,多了穿透山光物態的幹練,多了事故人生的成熟與老辣。因此顯得更加從容優雅,淡定安然,隨遇而安,一切隨緣。

夕陽之美,美在平和。

坐地日行八萬里路,巡天遙看一千河。看見的、聽到的,親歷的事情太多太多,所以把什麼都已看透。不變的是巍巍之高山,奔騰之江河,變的是云云之眾生,絡繹之人流;不變的是時序之遷延,季節之輪迴,變的是人情之冷暖,人心之向背……在變與不變中,優哉遊哉,以平和之心坦然處之,何其幸也!

今天,我們已退休,人生已進入夕陽期。

我們已不再嫵媚婀娜,但我們追求韻致婆娑。

我們將慢慢失去激情勃發的衝勁,但我們更加沉穩、淡定,亦不失從前的睿智。

我們不再需要轟轟烈烈,但我們追求清淡悠遠。

我們不需要精彩,但我們享受着坦然。

我們已經懂得將浮華、虛榮以及各種名和利淡若雲煙,只將一顆心定格於健康是福,快樂是金的生活理念。

我們深知,自己雖然已步入人生的後四分之一區間,我們已不再需要青春的作為,可我們不可不保持着青春的心態。因為無論華髮老者,抑或青春少年,心中都會有快樂之鼓舞,奇蹟之召喚,天真之童心歷久不衰。我們需謹記:悠悠歲月,能夠侵蝕的只是肌體;激情淡去,頹廢必致精神虛脱。憂愁、煩惱,不安、惶恐,唉聲歎氣、鬱鬱寡歡,自信喪失、妄自菲薄必致心胸變態,心灰意冷、自暴自棄。因此,我們當倍加的熱愛生活,懂得珍惜;老而不衰,老當益壯。讓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像、熾熱的情感常駐於心……

我們已經學會在老年慢生活的知足感裏悠然的隨心所欲,順其自然,寄情山水,頤養天年。閒暇時,藉助於網絡,與棋友對弈於紋枰,感受於激情搏殺之美,獲得一種思維碰撞,火花四濺的享受;抑或沏一杯茗茶,捧一卷翰墨,在書香茶韻裏與書中情節對話交流,與書中人物共悲慼、同歡樂……興趣來臨時,讓尚存的靈感述諸於鍵盤;條件許可時,將世界的名山大川踏於腳下……

夕陽所放射出來的五彩雲霞,漸漸幻化成大片大片血色殷殷的深紅,這深紅染映了半個天際,映紅了山峯,映紅了溪流,映紅了濱河兩側田野裏葱蘢的綠韻,還有那被綠託着的起伏翩躚的鷺影……

夕陽近黃昏,卻是無限好!因為我們曾經奮鬥過,追求過,也美麗過。只要讓自己依然懷揣夢想,健康快樂的生活着,就沒什麼可遺憾,可惋惜!因為我們現在依然處在人生最美的階段。只要我們繼續接納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溪流,我們依然會青春永駐,風華長存!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13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為百行首”,“夫孝,德之本也。”孝順父母,尊敬老輩,天經地義。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打濕了多少觀眾的眼睛,震撼了多少遊子的心靈,説出了多少天下父母的心裏話。一首歌為什麼能引起如此強烈共鳴?這是因為這首歌用最樸實的語言道出了人世間最普遍的真摯情感,迴應着人民羣眾對傳統美德的呼喚。我不想把他們叫老人,我喜歡叫他們前輩。在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來臨之際,除了道聲好外,我不禁思緒萬千……

“尊老愛幼”之説是誰提出來的,不曾考究,但皆知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一詞怎麼解釋?約定俗成的一些內涵,如供養尊敬父母。從大的範圍來説,“尊老”實為“孝敬老人”。古人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句話的意思是説,要像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樣尊敬別人的老人。我國自古以來就倡導“老有所終”,形成了尊敬老人的良好家庭道德傳統。誰不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誰就會被世人唾罵為“缺德”,情節嚴重的還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尊敬老人,不僅是每個公民必須遵守的道德準則,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和法律義務。戰國時期高居宰相之位的呂不韋曾寫了一篇修身處世的文章——《孝是萬事的綱紀》。文中提到:“人君孝順,那名聲光彩榮耀,可以讓臣下信服而聽從,天下都稱譽。人君孝順,臣就會忠心侍奉君王,做官清廉,面對危難而死節。士人民眾孝順,就會勤勉耕種,保國功戰都堅定,不會敗北。孝是三皇五帝的根本要求,萬事的綱紀。”君王尚且能以身做則,百姓效仿,自然可知。

縱觀古今,我國有許多孝子孝孫的故事流芳後世。如在漢朝時,大梁有個叫韓伯愈的人,本性純正,孝敬父母,是一位有名的孝子。他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格,稍微有點過失,就舉仗揮打。有一天伯愈在捱打時,竟然傷心哭泣。母親覺得奇怪,問道:“往常打你時,你都能接受,今天為何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覺得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知道母親身體衰退,體力微弱,所以傷心禁不住流下了淚水。並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這説明了他非常孝敬母親,有詩頌曰:

體念母親情至忱,

線棰輕重甚關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

頓起心酸淚濕襟。

是啊!人間情,最深數親情。親情是母親油燈下熬白的雙鬢,親情是父親肩頭扛着的行李。暮色中那一雙祈盼的眼睛,盛滿的全是思念的淚水;千里外那幾聲輕輕的叮嚀,串起的都是牽掛的音符。親情啊,她是孟郊詩中的“慈母線”,她是朱自清筆下的“背影”,她是焦波鏡頭中的“我的父親母親”。萬物會隨時間而模糊,可深刻在親人皺紋裏的親情卻不會模糊;萬事會隨空間而淡忘,可烙印在親人老繭中的親情卻不會淡忘。

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人是高尚的人,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家庭是温暖的家庭,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是文明向上的社會。讓我們一起加入尊敬前輩的行列吧!讓一個個小小的好習慣支撐起閃光的美德;讓一個個默默的美德支撐起深厚的修養;讓我們用深刻的思想這一撇和堅實的行動這一捺,共同支撐起不俗不凡的“人”字。再次願天下所有的前輩笑顏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