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無車一族隨筆散文

文學2.83W

我是無車一族,在單位被列入“脱貧”對象。這似乎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儘管口頭上不承認拮据,但內心不免自卑,羨慕天天開車上班的人。

無車一族隨筆散文

每天下班,有車的人不緊不慢地走向停車場,去牽動自己心愛的“馬”,而我則夾着皮包,飛快地奔向公交車站點,生怕被拉下。走向站點的時候,也能碰到和我一樣匆忙走路的人,心裏稍微平衡一些,感到一絲安慰,忽然覺這個世界上還不夠殘酷,還保留着和我一樣貧窮的人。站點稀稀疏疏立着一羣人,衣着並不華麗,眼裏閃爍着不自信的光芒。我慌忙擠進去,把自己融化到人羣當中,顯得不那麼醒目。更多的時候,主動找熟人搭話,聊一些毫無用處的話題,避開擁有小車的人的目光。而我無法遮擋自己的視線,一輛輛五顏六色的轎車,象一匹匹英姿颯爽的駿馬,呼嘯着從眼前閃過。開車的人一個個光鮮靚麗,技術嫻熟地指揮着他的馬兒,自信而灑脱,雖然看不清臉,但車輪旋轉的速度和車子調轉的弧度,足以叫人感覺到,他們內心充滿着優越感和幸福感。這個時候,我很害怕碰見熟人。人家把車停下來跟你打招呼,或者捎上你一程,本是好意,我也心存感激,但總有種被憐憫的感覺,傷疤被無意間揭開,內心隱隱作痛,升起一種莫名的酸楚。

人的想法是很奇怪的。沒有人劃分界限,但人們在潛意識裏已經以車為標準,把人劃分成兩類:有車的是富人,沒車的是窮人。而我,正是窮人中的一個。

車子是代步工具,越來越多的人買車,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時代的要求。完成了原始積累,腰包漸漸鼓起來的人們,買車成了解決温飽問題後的剛性需求,也成了年輕人相互攀比的一個標誌。房子再大再好,也不能拿出來炫耀,而車子,隨時可以開出來招搖過市,於是,車子完成代步使命之外,又成了身份的象徵,增添了炫富的功能。以前人們評頭論足看衣服,看首飾,現在就看你開什麼牌子的車子,以此來判定你的經濟和社會地位。你的家庭條件如何,看開什麼車。你的創業是否成功,看是否買車。女兒嫁人的基本條件,就是有房有車。

我是贊成買車的,誰不想擁有一輛自己喜愛的好車呢?平時開着車子上班,週末帶着家人到周邊景點轉轉,走親戚辦事情方便快捷,多美啊!從小到大,買車是我的一個願望,也是一道創傷。

小時候,鄉村還很落後,不用説轎車,就是自行車也寥寥無幾。村裏人去一趟縣城,要步行幾個小時。同村一位複員軍人,被安排到一個機關單位開車。他心底善良,路上碰到父老鄉親,一定要停下來,捎上一程。母親坐過他兩次車,常常給我們講述她坐車的經歷,羨慕之情溢於言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時,我就立下雄心壯志,長大後,一定要開上車,拉着母親到縣城逛逛,這成了我小時候最宏偉的人生目標。至今沒有買上車,實在愧對父母的養育之恩。

九三年底我準備結婚,婚車成了最大的難題。那時候還不流行婚紗,也不要求“三金”,但迎娶新娘一定要有一輛紅色轎車,一輩子就風光這一回嗎!那時我分配到一所農村中學教書,身邊的親戚朋友經濟狀況相差無幾,去哪裏借輛車呢?最後頂着頭皮去求一位當官的親戚,想用他單位的車,結果被當面拒絕,最後不得已租了一輛,這成了我永遠無法抹平的傷痛。

後來,我進了一家國有企業,靠才幹和辛勞走上了管理崗位,手下管着幾輛車,開始坐着車回家。漸漸村子裏辦起了工廠,有人買車,但轎車還是鳳毛麟角。每次車子停在家門口,都召來鄉親們豔羨的目光,我的`虛榮心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甚至有些飄飄然起來。世事難料,十多年後企業破產了,我又重新回到機關上班,微博的工資顯得捉襟見肘,買車的願望逐漸擱淺了。

年邁的父母在老家,沒有車子也得回家呀!剛開始拉不下臉,每次回去,不是借車就是答便車,生怕鄉親看見有微詞。漸漸地回去次數多了,等着車總不是事,於是,開始騎着電動車或者自行車回家。心裏不知多少次提醒自己,丟掉不值錢的面子,扔掉毫無用處的虛榮心,儘管這樣,每次回去都走偏僻的路子,生怕有人看見,更怕有人詢問。鄰里鄉親司空見慣的緣故,每次看見我騎着電動車,非要問我不想回答的問題,非要揭開我最疼痛的傷疤,似乎我是屬於必須有車的那類人。每次問,怎麼不開車,我搪塞説鍛鍊身體,總覺得沒底氣。後來索性放下架子,直截了當了回答,缺錢唄!這樣説過話之後,回頭再安慰一下自己:“窮怎麼了,又不是我的錯,又不向你們借錢,有啥丟人的?”“再説了,我不是買不起,而是不想買,“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最後還要找出幾個例子,來平衡內心的天平。

村裏一位老闆,開辦了一個小廠,從銀行貸出一筆款子後,沒有用來發展生產,先買了一輛好車,天天在大街炫耀,村裏人羨慕得不得了。後來,大家就開始把家裏的積蓄拿出來,放到他的廠裏,想吃點利息。沒過多久,廠子倒閉了,人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存款血本無歸。一位熟人在單位上班,工資不過兩千多,看到別人買車,心裏就癢癢,趕緊考取駕照,分期買了車。女兒也不甘示弱,緊隨其後買了一輛更好的。一家三口人上班,每天從家開出來三輛車。剛開始一到週末,就開車到附近景區遊玩,後來慢慢就不開了,兩年後,把車子便宜賣掉了。

有了身邊這些叫人唏噓的例子,我慢慢冷靜下來。車子只是一種交通工具,有了經濟條件,買輛車方便出行,提高生活品質,理所當然,別人沒有必要説三道四。但,“吃酒量家當”,如果把它當成與人比富的資本,頂着壓力滿足虛榮心,就大可不必。退一步講,各有各的優劣,開車快節奏,騎車慢生活,都是一種生活體驗和精神享受。騎着自行車走上鄉間小路上,沒有車輛擁堵的煩惱,不受交通規則的約束,快可鍛鍊身體,慢可欣賞風景,徜徉山野之間,忘情田園之內,不也是一件人間樂事。

先把買車列入計劃,緊跟大家奔小康的步伐,若干年以後,和我一樣的“無車一族”應該不再尷尬,也都開上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