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面子地謝幕尊嚴地辭別散文

文學8.1K

據台灣媒體報道,瓊瑤在8月29日出席個人新書《雪花飄落之前》的座談會時,再次談到老公平鑫濤的現況。她説,看到全身插管“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老公,內心倍感煎熬。

面子地謝幕尊嚴地辭別散文

之前,因為跟平家子女之間的矛盾鬧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瓊瑤在一氣之下把老公的照顧權交給了對方,但現在每當她見到殘喘於病榻的老公時,都會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歉疚,也為他的不得善終而遺憾。

在此,我不想對瓊瑤與平家子女的矛盾發表什麼評論,再説,從第三方的角度看,瓊瑤阿姨的觀點不一定都對,平家子女的做法也不一定都錯。今天,我只是想借此談談中國人的'死亡觀。

受儒家、道家、佛家傳統思想的影響,死亡,對中國人來説,一直是一個過於沉重的話題。長久以來,我們已習慣於把死亡與痛苦和恐懼聯繫在一起,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做到以從容的,平靜的心態去面對死亡,接受死亡,更不要説“善待”死亡了。

於是,對我們來説,構建一個合情、合理且合意的死亡觀就顯然非常必要,它的確立,有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死亡和對待生活。

首先,死亡是人生的必修課。每當我們看到曾經高大、強壯、威嚴的親友長輩,在疾病與衰老的折磨下,身上佈滿導管、呼吸器,蜷縮在病牀上失去意識時,我們就會明白,死亡是人必然的結局,誰都會有死去的這一天,概莫能外。

其次,死亡來臨時坦然面對。人生總會落幕,我們要做到的是,活着的時候,積極努力,儘量不留遺憾;而當死亡來臨時,則要放下所有的不甘、不捨、憤怒、懨氣、痛苦,從容地面對。

再有,要學會尊重死亡,並學會與死亡共存。尼采説:“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的確,我們要尊重死亡,正視死亡,最終,帶着敬畏,體面地“謝幕”。

譬如,對於一位癌症晚期擴散的患者,就不必要冒險地進行一次次切除手術,也不必要採用痛苦的放、化療了,如果採取的一種緩和的治療,會更具科學性,也更具人性關懷。

什麼叫緩和治療?這種治療方法是英國醫生首先提出來的,它是當一個人身患絕症時,採取一種緩和的,保守的治療方法來減緩病人的病痛症狀,提升他們的心理和精神狀態,提高他們最後時刻的生活質量。

據稱,緩和醫療有三條核心原則:

1、承認死亡是一種正常過程;2、既不加速也不延後死亡;3、提供解除臨終痛苦和不適的辦法。

在英國,有不少緩和醫療機構或病房,當患者所罹患的疾病已經無法治癒時,緩和醫療的人性化照顧,被視為是一種基本的人權。

同時,實施緩和醫療的醫生除了“提供解除臨終痛苦和不適症狀的辦法”外,還會向患者家屬提出許多人性化的建議和要求:

例如,要求家屬多抽時間陪伴病人,傾聽病人的遺願,跟病人愉快地聊天,回顧他們的人生經歷,肯定他們人生的成就,並協助病人彌補人生的遺憾,以及,記錄下他們的音容笑貌,並與之分享。

的確,當死神不可逆轉地降臨時,與其體無完膚,苦不堪言的離去,不如選擇有質量,有尊嚴地告別。這種有體面地謝幕,有尊嚴地告別,正是對生命最好、最大的尊重與敬畏,亦是一種正確的,理性的死亡觀。

什麼是死亡?死亡是一種自然的歸宿,一種痛苦的解脱,更是一種靈魂的慈悲。

對於死者,死得體面,死有善終,應該是人生最好的收場;對於生者,死亡則是一份鞭策,一份警醒,時時提醒我們:

好好地活着,用力地活着,不留遺憾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