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環保散文精選

文學8.4K

曾經看到過一條關於環保的標語:“用我們的雙手栽下漫天的綠色,用我們的心靈守望五彩的家園。”字裏行間,寓意明瞭。建設秀美家園,打造舒適宜人的生存環境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

環保散文精選

週末回鄉,站在文屏山上,但見魯甸縣城平整乾淨的路面,規範的秩序,舊時的老街換上了新顏,山腳下的足球場像是一塊青綠的地毯。太陽湖裏的波光,白天與太陽相呼應,夜晚接納遊人的歡聲笑語。菜市場裏熱鬧非凡,齊排排的攤點,應有盡有的蔬菜、果品、肉食……買者盡情挑選,賣者忙得不亦樂乎。城邊多了幾個停車場,車輛整齊排列,街道沒了從前的擁堵。廣場上響着醉人的音樂,燈光閃爍,交換着色彩,老老少少,一起舞動,激情綻放。

背靠文屏山的小寨鎮趙家海村,雖為山地,卻以“三.八林場”清冽甘純、四季長流的水而吸引了眾多市民。熙熙攘攘的人羣順山而上,去取水,歡聲笑語融入林間。取水的人們趁此活動筋骨,邊走邊聊,經過玄天觀,往下俯瞰一座逐漸發展的縣城。繞山而過的路,像一根山間蜿蜒盤旋的帶子,繫住遊人的心魂。有人提着水小跑,有人扶一根扁擔,兩頭掛幾個塑料水壺,一閃一閃的愜意,微汗之後,稍停,做幾個下蹲、揮舞的姿式;或對着山溝大吼幾聲,松濤迴應。提水,既鍛鍊了身體,也增進了交流。水是山的活力,樹是山的外衣;樹為水之源,水為母親的化身;水是山的血液,也是提水人剪不斷的牽掛。真得感謝各級林業部門和縣婦聯所付出的努力,讓原來近乎荒蕪的山變得蒼翠欲滴,鳥語花香,並以“三.八林場”這樣滿含暖意的名字賦予山之柔情。

提水的人們,要經過玄天觀。大門上的八卦圖,記下了陳年的往事,讓蹲伏於石上的十二生肖細數年輪。松樹、杉樹長高了,掛着籽粒,觀望廟裏升起的香火。菩薩靜坐,面前擺一盒竹籤,化解虔誠者心中的願。道人輕放的腳步,從香爐旁飄過。木魚聲聲,那是塵世的輕響。

走過西門埡口,道路旁的打碑石場不見了,往日的垃圾堆不見了。灰煙散盡,一排排整齊的綠樹站立於兩旁,綠色草地映入眼簾,迎面而來的是涼爽的風。每到春天,兩邊山上的梨花競相開放,一片白色的海洋,遊人如織,美在其中。

走近月亮彎大橋,常常遇到賣桃子的村民。於是,我想到了尖山的桃花,滿山的粉紅,似一個天外的世界,又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園。尖山沙化的土質適宜桃樹的生長,三月桃花每每搶先開放,輔以山之泉水,讓人不禁感歎“桃花流水”的醉意。尖山的桃質感好,味甜紅潤。樸實的山民端坐在籮筐旁,守候着一天的光陰,桃花雖盡去,濃香撲面來。

月亮彎水庫已進入收尾階段,從梨園深溝處流淌的水,注入其中,只等一面波光粼粼的大鏡子出現。那時,山的影子將映入湖面,天光雲影共徘徊。月亮彎水庫的修建,既可以起到蓄水的作用,也必將讓小寨河沿岸的老百姓受益。

以“櫻桃之鄉”而聞名遐邇的小寨鎮,河流兩岸的村民借政策帶來的好機會,大量種植櫻桃樹,加之鄉黨委政府多方籌集資金加固河堤,再也沒有過去洪水肆掠的事發生了。由於水源充足,兩岸的櫻桃顆粒飽滿,色澤鮮亮,成熟季節,猶如珍珠瑪瑙掛於枝頭。省內外遊客爭相前往,車水馬龍,人聲鼎沸。

沿着三台地而上,便是大坪村。大坪村除了盛產櫻桃,還以雪白的梨花而吸引着眾多攝影愛好者。大坪村是我的衣胞之地。一提起筆來,思緒總在那貧瘠的山裏打轉,一有寒來暑往觸動心情時,那些與莊稼、山樑、河流……有關的事物總難以捨去。我家門前原有一個生產隊時期修的水塘(那時人們習慣稱閘塘),壩塘溝的水常年不息地匯入其中,積蓄的'水讓一大片秧田生機盎然,遠遠都可聽到蛙聲陣陣,常常可以看到谷禾抽穗,蜻蜓點水……兒時最感興趣的還是捉蝌蚪、青蛙,水中嬉戲。後來大旱,水流變小,水塘乾裂,村裏人只好在原來的秧田裏改種玉米、烤煙。每當看着那些大大小小死於烈日之下的青蛙時,心裏會泛起無名的惋惜之痛。青蛙乾癟的屍體仰卧在裂縫間,可以想象它們在生命消逝之前一定作過垂死的掙扎。對於那些烈日烘烤下的玉米苗和煙苗來説,如同起火的大地足以讓青綠消失殆盡,變得活像老人們常抽的旱煙卷。於是,人們想盡辦法,搜出家中的桶,甚至煮飯的鍋,洗臉、洗腳、洗菜的盆,來到井邊,排隊等水。水井見底,人下井舀水,井沿上放一根長繩,拉上來的水裏含有泥沙。人若飲用,須等很長時間,無論怎樣等,都等不到從前的甘洌清泉。

記得還發生過因等水吵架之事,弄得心情沉重。究其原因,天空無雲,雨從何來;再深思,大片森林毀於刀斧之下,火燼山荒,土地越來越口渴了。幾片愁雲飄在人們的臉上,大地開始焦躁起來。翻看昨天,灼浪的出現,讓我們不得不反思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但願熱浪不要拉長人們的視線,更不要放大幹裂的瞳孔。

令人欣慰的是,村裏人的環保意識提高了,他們擯棄陳舊的思想,聚眾人之力保護水源,鋪設管道,讓清澈之水流入村村寨寨。

坐在山頭,看着那些充滿旺盛生命力的草,如同大地的頭髮,在來來去去的歲月裏,在山間,在溝壑,在瓦屋牆沿,在路旁,在目光裏煥發生機。無草之地謂之荒蕪,草不僅在故鄉的土地上根深蒂固,更長於心,固於念。

從小就與草打交道,孩童時常摘草,紮成小動物模樣,像表演木偶戲,跳躍翻騰;或悄悄放於夥伴皮膚之上,像蟲兒輕爬,小夥伴冷不防揮手猛拍,或抓或撓,引來笑聲,相互追逐。也有小女孩們把草扎於發間,翹首輕舞。還有一種草,葉刃鋒利,如魯班以之發明鋸的那種草,老村人稱為毛針草,根甜可食,是我和弟妹常挖之物,草花柔軟,食之有味,淡雅清香。長於沙坡之上的草,有一種叫毛錐錐,長得像箭,顏色微黑,夥伴們常潛伏於溝坎並用之“射殺”,宛若古戰場,殺聲四起,硝煙瀰漫。草尖刺於皮膚,微痛;草尖飛舞,頗有亂箭穿空之感。熟地草是草之佳品,牛羊最喜歡食之,長於肥沃之地,如積水厚土的小溪邊、豐碩健壯的莊稼之下……割此草需耐心尋覓,一片旺盛的肥綠讓人產生愉悦之感,投之以牛羊則見難得的享受。説起鐵線草便想起傍晚坐卧閒談的路邊草地,此草四處蔓延,淺淺的葉質鋪開一片心境,讓你在動靜之間觀看紅雲夕照,讓你在輕煙慢談中領略農事收穫,細想老村一代又一代人的經年往事。鐵線草無鐵,如網絡,生活駐於其中,隨網而開,輕鬆自然。蒿草雖苦,可止血消炎。偶遇鼻孔出血或刀傷之時,摘之揉之放於流血之處效果奇好;肚子痛時可弄幾個尖用刀把擂之服下,我便如此,童年的肚子痛真離不開苦蒿,於是以之為心愛之草。稻草可打糖供牲畜食用,也可打草墩、蒲團。小時家中少板凳,多以草墩替之,蒲團常供老年人使用,可打坐休閒。父親教我用洋草搓繩,打草鞋,扎煙把,捆雜物。好多夜晚都在搓,草繩好像掛着許多星光,揉進微微的煤油燈色,掛在老村的樹枝上,椽木上,掛着一個農村孩童對山外世界的嚮往。

遠眺,集鎮前有一條公路順河而過,通往巧家縣。這條二級公路的修建,大大縮短了從縣城至小寨甚至至龍頭山、巧家等地的距離。公路與河流相向而行,河流為沿岸的瓜果蔬菜提供了水源。在小寨集鎮,每逢趕集之日,新鮮、純天然的白菜、青菜、萵筍、蒜苗、葱姜等擺滿攤位。近年來,小寨鎮黨委、政府經過精心策劃,修建了安居房,擴充了街道路面,並與縣委宣傳部聯合舉辦每年的櫻桃節,辦起了農耕文化展,宣傳櫻桃,吸引客商,促進了櫻桃等水果的銷售。山間的地頭,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水窖。揭開蓋子,清清的波,靜靜的温純。

看着碧綠的大地生機盎然,村社之間的水泥路四通八達,別墅式的樓房沿路而建,房前屋後鮮花開放,菜園裏瓜果飄香,清澈的河流緩緩流動,排排白色的磚房,彷彿鄉間小城。故鄉以嶄新的容顏滌盪着心情。環境之變,人心所願!


標籤:散文 精選 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