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遠逝的炊煙抒情散文

文學1.88W

寒露過後,早晨的空氣十分涼爽,清涼中夾雜着山野絲絲泥土的清香,薄薄漂浮的霧像京劇舞台上演員舞動的水袖,讓人有飄飄欲仙之感。此時,真想走上前去抓一把感受感受它的質感。但只要一靠近,那片白色的氤氲卻又在不知不覺中飄遊到了很遠的地方。國慶長假中回到老家,每天的清晨都喜歡到山坡上轉一轉。此時山坡上的樹木就象被清洗了一遍,片片葉尖上都聚集着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小露珠,微風輕輕吹過,瞬間跌落到樹下雜草的頭上,或掉落在鋪滿石子的小路上,耳邊似乎還能聽到那清脆的爆裂聲……

遠逝的炊煙抒情散文

眼前的景美則美矣,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心裏有一種空落落的感覺,可又説不出。“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鄉村社區廣場舞的音樂傳來鄧麗君的歌聲,眼前不由自主就會有縷縷炊煙在飄蕩。是的,缺少的就是這記憶深處的裊裊炊煙。

這些年,工作累了的時候,時常想起鄉下的裊裊炊煙,勾起最美的往年記憶,和那炊煙下的濃濃親情。“炊煙是房屋升起的雲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們經過了火光的歷練,又鑽過了一段漆黑的煙道後,一旦從煙囱中脱穎而出,就帶着股超凡脱俗的氣質,寧靜、純潔、輕盈、飄渺。”“無雲的天氣中,它們就是空中的雲朵;而有云的日子,它們就是雲的長裙下飄逸着的流蘇。”“炊煙總是上升的,它的氣息天空是最為熟悉的了。但也有的時候氣壓過於低,煙氣下沉,炊煙徘徊在屋頂,我們就會嗅到一種草木灰的氣息,有點微微的澀,澀中又有一股苦香,很耐人尋味。”我喜歡女作家遲子建筆下這段對炊煙的描寫,我更喜歡籍藴其中的濃濃鄉村親情。站在嶺上,放眼望去,鄉村新組建的社區裏,座座樓房櫛次鱗比,錯落有致。樓羣外的水泥路四通八達。昔日的低矮草房,泥濘小路,早已不見了蹤跡。現在做飯用的是電、天然氣、液化氣、沼氣。聽得見家家嗞啦嗞啦的炒菜聲,聞得見家家誘人的飯菜香,卻不見一家冒出炊煙。面對此情此景,心裏有高興,也有絲絲惆悵,淡淡失落。那古老而又親切的炊煙,真的就這樣從此遠離家鄉了嗎?

記憶深處,早晨公雞的鳴叫伴隨着門軸的第一聲轉動,拉開了鄉下一天的序幕,農家的早晨就這樣開始了。天還沒有完全大亮,周圍還都是模模糊糊的,只能看見山與天交割的輪廊。而在此起彼伏的鵝鴨嬉鬧聲、羊牛哞叫聲、羣犬吠吵聲中,率先走在晨霧迷濛的鄉間小路上的,是習慣早起到山嶺田間勞作的鄉親。鄉村的太陽就是被這些勤勞的鄉鄰吵醒的。它最先從山尖上冒出。

天空這時也是出奇的'高,一條狹長的赫紅色雲帶斜掛在東方的天幕上,稀稀落落的幾顆晨星在蔚藍高空間漸漸隱去,不一會兒,暗紅色的雲帶不斷擴散,變成朵朵棉花狀的彩雲,飄向山嶺外。隨着光線的不斷下移,整個山野便明朗了起來。幽暗和光鮮的分界線在相互融合間漸漸模糊,很快,陽光急速穿過聳于山嶺高坡的樹木,打落在眼前鄉親們流了一年辛勤汗水的莊稼上,閃着一片耀眼的金黃。此時勞作了一大早的鄉親腳下,是割倒了大半畝的玉米秸,是耕耙耘平了的山嶺間大大小小的塊塊農田,是擺放在田頭的一壟壟白花花的花生……

“山深處,見炊煙又起,知有人家。”裊娜的,薄薄的,淡淡的,輕飄飄的,給人一種寧靜安詳而又温馨的縷縷炊煙從農家的房頂上升起,不一會兒,農家特有的飯菜香,飄到了在山嶺田地上勞作的親人身邊,吃早飯的時間到了。忙碌了一早晨的人,捧一把山溪水,洗一洗雙手的泥土,擦一擦滿臉的汗水,抽一鍋旱煙,抱一捆花生秧、地瓜秧喂一喂同樣勞累了一早的老夥計——耕牛。從山嶺農田回到飯桌前,女主人端上可口的飯菜。炊煙點綴的農家生活就是如此的寧靜和諧温馨幸福。

“炊煙裊裊牧人歸”,農家黃昏的炊煙更顯古樸敦厚灑脱優雅靜穆平和。孩子們放學到家,書包一丟,聚在一起,男孩子抽陀螺,打拐架,滾鐵環,踢毽子,女孩子丟沙包,拾寶鼓,跳方格,歡快的童音瀰漫在山鄉的上空。等到夕陽下山,雞鴨進窩,牛進棚,豬羊迴圈,陶醉在濃郁的炊煙裏貪玩的孩子們,在父母接二連三的呼喊聲中,才戀戀不捨的跑回家。掌燈時分,喜歡拉閒呱的男男女女,三三兩兩聚到平日裏投緣的人家擺開了話匣子。勤快的農家人串門也閒不住。最先走出家門的男人大多挎着半藍子花生,邊剝花生邊拉呱;洗刷完畢,後走出家門的女人手裏拿的是納了半隻的鞋墊、給孩子絎了一半的鞋面,閒話時比一比誰的針線好、比一比誰的花樣新。這閒話的內容大到三皇五帝、日月星辰、傳統戲曲、民間傳説、忠信奸惡,小到桑麻莊稼、兄弟分家、婆媳不和、母豬產仔……真可謂上天入地海闊天空無所不談。

剛開始還在炕頭桌邊嬉鬧的孩子,不知道從啥時也靜下來,痴迷的聽起來。這閒話只談到有人打起呵欠,大家才説,散了吧,明日還要早起。多少年後,我才深深體會到:這些長輩們,雖然不識字或識很少字,但他們卻很有文化。就是在這不經意的閒拉呱中,讓農家的後人習慣了繁忙與安閒的生活節奏,享受了鄉村流傳萬古的靜穆與平和。農耕文化中的忠厚傳家、耕讀繼世、寬厚仁愛、純樸敦厚、尊老愛幼、清白做人、吃苦堅韌、勤勞持家、守信誠實等等優秀傳統,才得以彰顯傳承光大。

家鄉的炊煙漸行漸遠,記憶中鄉村温暖而幸福的這幅農耕文明的風俗畫中:近處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牛羊在山腳地頭啃食青草;遠處幽靜古樸的竹籬茅舍上空,裊裊升騰着縷縷炊煙的情景;可能只存在書上了。因為職業的關係,我竟冒出這樣的念頭:今後的孩子讀書遇到“炊煙”一詞時,讓老師解釋,年輕的老師需查詞典後才能給出“標準答案”。我不擔心鄉村失去這些風景,這是農村城鎮化的必然過程。我只是期盼:在強勁的城市文明和古樸的農耕文明的匯融中,但願消逝的僅僅是歷代文人舒展寫意的炊煙,現代人嚮往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但願農耕文化中的優秀傳統和現代城市文明滋潤下的農家後人,創造出新的鄉村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