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教育教學的讀書隨筆

文學2.4W

教育教學的讀書隨筆(一)

教育教學的讀書隨筆

教師從事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新的時代更要求教師與時俱進,一名教師,應該以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以教師的愛培養學生的愛,以不斷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建立適應社會要求的知識結構。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觀念,增強素質,煉就過硬的思想素質與業務能力,才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才能贏得教師的尊敬,贏得學生的愛戴,贏得家長的讚譽。

一、身令其正,德才兼備

“四面山風來眼底,萬家憂樂在心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個人需要靈魂的自強不息,民族需要靈魂凝聚人心。而一個高尚的靈魂,純潔的靈魂對於為千百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來説,尤為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一名教師,就更應該注重自身的師德建設。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一切都在發展變化。對於教師的品德要求也在不斷地變化。與以前的人們相比,教師的心靈上少了許多束縛和制約,但並不意味着可以放鬆乃至放縱,而正相反,對教師而言要求更高了。大浪淘沙,真金百鍊,去掉外在約束之後,更需要的是心靈的準繩——那就是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樹立民族意識和責任意識。只能這樣,教師才不至於迷失方向,以此來教育人,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把愛灑向學生,用血和汗灌溉着一方方土地,把自己的一切無私的奉獻給教育事業。您現在閲覽的是

二、率先垂範,更新知識

教師要把眼光放遠,視野放寬,及時瞭解各類前沿知識,這樣不至於抱殘守缺,固步自封。作為教師,應該什麼都懂一點,但更要精通其中一兩點,這一兩點就是與自己教學工作相關的知識和方法。隨着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的全面鋪開,在研究型課程中,教師首次成為被學生選擇的對象。這就需要教師具有教育頭腦,具有豐富的知識才幹。教師向社會了解新知識,其次由自己昇華新知識,最後向學生傳授新知識。這就是教育接力賽的三個環節,缺一不可。因此,教師應以紮實技能和踏實工作,履行職責,教書育人,回報社會;錘鍊黨性,身體力行地實踐黨的教育方針,爭做模範;抓緊職業能力的學習,學習真知識,更新新知識,傳授給學生真才實學。

三、以心換心,縮短距離

愛生是教師的天性。教師愛自己的學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學生身上的可愛之處,這樣的愛才會是發自內心,才會是持久的。基於這一點,教師更應該不斷擴大與學生的知識距離,縮縮與學生的情感距離,以滿腔的熱情關愛學生。教師的教育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她需要教師的愛和關心,需要教師像父母一樣在生活上關懷備至。當然,愛不僅僅是一種情感,而且是一種活動。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體諒他們的難處與痛苦。教師首先應與學生交朋友,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其次教師以心換心,與他們溝通情感。這樣,如果他們真正體會到這是出於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那麼學生一定會愉快地接受。

四、勇於實踐,超越自我

在三尺講台上,教師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沒有辭藻華麗的豪言壯語。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是用堅定的.步伐走自己的路。他們在平凡的工作中,腳踏實地,不斷進取,努力創新,勇於實踐,無私奉獻。只有這樣,才會擁有一個嶄新的自我;才會不斷超越自我;才會奏響永不消逝的強音——《愛的奉獻》之歌;才會結出輝煌的碩果;才會有教育的春天。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願每一位教師在教育這塊園地裏揚起風帆,讓它乘風破浪,去搏擊,去征服一個又一個的艱難與險阻,從而達到勝利的彼岸。

教育教學的讀書隨筆(二)

時間過得飛快,也體會到了作為教師的酸甜苦辣。

前不久看了《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一書,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既感歎其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和切實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同為人師,為何一些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運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為看魏書生書的同時時常徘徊在腦海中的問題。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瞭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祕,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關的。也只有這樣的教學,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説才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作為教師,自己的責任心很強真是把他們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對他們嚴格要求,關愛有加;可是今天想來,自己對他們又瞭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時間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樣與他們聊天、談心,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

在瞭解學生方面,我們也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瞭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對那些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不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當然是越看越喜歡,也自然給他們的機會多一些;而那些所謂的“不討人喜歡的孩子”有時就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長此以往,孩子的發展當然是越來越失衡。這些都是我們所不願看到了。因此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於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於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區別只在於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為後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階段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諧了。

隨着社會文明的不斷髮展,教師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斷地變化。以前教師説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現在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人文性,也在不斷提倡“人性化服務”。説到底其實我們的教育更應人性化,我們一直在説: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説話,就是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性。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説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為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