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精選散文作文彙總七篇

文學3.11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散文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散文作文彙總七篇

散文作文 篇1

“今天你是否會想起,昨天你寫的日記,明天你是否還掂記,曾經最愛哭的你,老師們都已想不起……。”醒來後才發現是在夢裏,這唯美的旋律將我的心揪成一團,彷彿要失去什麼,敲開了我憂鬱的心門。

鬧鐘聲響起了上學的訊號,漫漫黑夜將要褪去她那黑色的濃粧,星星的聚會也將散場。於是,我又伴着黎明的曉風殘月漫步於上學的路上。

那日清晨,陽光微微露,暖風微微吹,楊柳微微萌。伴隨着朗朗讀書聲的結束,校園廣播裏又散發出往日一曲曲唯美旋律。往往學習枯燥乏味之時,音樂總是悄然流入心底,既像一種離愁別緒,又像一曲曲青春的交響樂。

這樣的日子在不斷的重複着,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是校園歌曲伴我走過了這十多個春秋。也許是迫於壓抑學習氛圍中苦悶心情的沉澱,也許是朦朧如夢的季節總有一絲澀味。總喜歡用歌曲釋放心中的煩惱,把所有的情感都寄託與歌曲上,然後將它想象成屬於自己內心的旋律,任那唯美旋律帶着自己的思緒隨風飄揚,帶着自己最初的夢想飛向太陽,再從煩惱中走出來,站在高崗上獨賞美麗的黃昏,向着白雲得意洋洋的呼喊“我終於解脱了”。

校園歌曲彷彿懂得人性,能調節一個人的心情。仔細聆聽,心中總有難以言表的感慨。當學習不給力的時候,當遇到艱難險阻的時候,不如償試着走進音樂,與音樂融為一體的時候,你會發現短暫的放鬆會使的的頭腦更加清醒。當你感慨那唯美旋律時,你會發現自己在慢慢成長。

放學了,我漸行漸遠,校園歌聲漸行漸淡,夕陽還在陪伴着我,校園歌曲搖曳着我內心的不捨。也許青春散場後,在瞬間長大的那一刻,才會真切感受到這份真實存在的温暖與厚重。

散文作文 篇2

彎彎的黑影猶如幽靈,徘徊在這繁蕪的世間。遍地的雜草,在風中猙獰的掠奪着光與熱。一根沒有褪盡死皮的木棒,砰砰地擊打着肥沃的大地,彷彿要震出一些東西!

一雙渾濁的眼睛,偷偷的警視着周圍,慢慢的伸進一個黑洞,也許那手上的溝壑都來自於黑洞温柔的饋贈吧。異樣的目光,似乎此刻已經無法阻止他的慾望了。你此刻是否在想自己是多麼的善良,飢餓被那蠟黃的雙手撿起,丟開?還是你用那個純白的心靈去鄙視如此骯髒的行為!

一個麻袋裝着他(她)所有的一切,天為被地為牀,空調滴下的水滴,清洗着那憂愁的殘軀。曾經的夜晚也許是他們唯一的愛戀,在那樣黑的大地上行走,你看不到他,他也不願讓你看着厭煩。黑夜成了最温暖的衣裳,最安全的被窩。可笑的是那絢麗的光彩剝奪了他們的唯一。紅光潤不紅那老去的臉龐,綠光給不了逝去的生命,不要去聚焦你的眼神,這是對你最大的傷害,你怎麼可以讓着污穢的東西進入那昂貴的眼鏡喃?

拖行了好遠好遠,一夜醒來,這個堆滿酒瓶的城市,又變得那麼匆忙而整潔。他們也滿載着昨夜的收穫悄悄的躲進了回收站,咬着乾涸的脣齒,“不行啊,這個少了一點吧,大兄弟能不能再給點……”目光,只是淡淡的目光,不屑與傲慢,止住了聒噪的乞求。

黑影路過街道,一雙雙白玉無瑕的關上了大門,警惕的在落地窗前監視着它的一舉一動。是恐懼,是厭惡,是嘲諷……

渾濁的眼神,透着無奈與渴望。大雨磅礴的夜晚,他們也會偷偷的抹去眼淚,褲腰帶裏的安口袋藏着所有的積蓄。他們撿起的是生活!撿起的是唯一的一點點的尊嚴!撿起的是這個城市的整潔!撿起的是文明人常常唸叨着的環境!

他們,給了你們撿起的機會!

他們,給了你們所謂的光鮮!

他們,給了你們所謂的榮耀!

散文作文 篇3

當春帶着她特有的新綠,海一樣地漫來時,真能讓人心醉;

當春攜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樣地湧來時,也能讓人斷魂。

春,絕對是一楨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畫布。

新綠、嫩綠、鮮綠、翠綠,滿眼的綠色呀,温柔着我們的視線。還有那星星般閃動的一點點紅、一點點黃、一點點粉、一點點紫呀,也驚喜着我們的目光。

於是,開始在春漫步。

踩在她鬆軟的泥土上,才知道生命的温牀可以如此地平實。只要季節的老人飄然而至,所有沉睡的種子,都可以在這裏孕育,並賦予生命一種變換的姿態。

春,絕對是一幅飽蘸着生命繁華的畫卷。

無論是破土而出的,還是含苞待放的;無論是慢慢舒展的,還是緩緩流淌的;也無論是悄無聲息的,還是鶯鶯絮語的,只要季節老人把春的帷幕拉開,他們就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在這裏匯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於是,開始在春漫遊。

披着柔媚的春光,讓略帶甜意的風,從身邊掠過。就會領悟到春的氣息裏,其實包含着一種最令人感動的柔情。也會覺得大自然就是一位奇特的母親,她竟選擇在萬物蕭條的冬的盡頭,將千姿百態的生命孕育而出,讓它們踏着那最為柔媚的第一縷春光,相擁而至,把無限的生機帶給人世。

春,也是一拱彰顯着生命神奇的畫廊。

你看,每一種生命都有自己特定的形態,而每一種特定的形態,都包含着特定的生命信息。無論是高大的`,還是弱小的,都要經歷着有生也有死的歷程,也都有稚氣和成熟的時節。無論是引人注目的,還是平淡無奇的,都要沿着那特定的時令軌跡,在自己特定的生存空間裏,完成一段生命的壯舉。也無論是否有名有分,無論是生在富饒的家園,還是長在貧瘠的沙土,所有的,所有的,所有所有的在春萌生的萬物呀,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用盡全部的熱情,譜出一曲生命的頌歌。

這就是春,因着萌生在這裏的生命的齊奏,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種神奇的美麗。

散文作文 篇4

説實話,對於我自己來説。我對我媽的映像不怎麼好。記憶裏好像所有的打罵,尤其是那種帶有責辱人的尊嚴的話,好像都是從我媽嘴裏,手裏出來的。所以讓我想想我對我媽的映像。還是靜靜的把她往好的地方在想想。

隨着年歲的增長。我覺得我也能理解我媽的某些觀點。和做法。作為一個女生來説。我覺得教育一個孩子動用這些是有必要的,我開始懷疑我自己當初某些叛逆反骨不對的思想。作為小孩子來説。總歸是喜歡自由喜歡無拘無束多一些。對於父母的管教。難免懷着一種敵對心理。所以我也能一半的理解我自己,一半的理解我以前不理解的母親。

好像離小的時候,已經過了好多年。歲月在白駒裏輪迴着轉。我開始懷疑我以前的一切。我開始思戀過去的一切。這一切的一切。都包括着我以前討厭的母親。

記起了她在深夜裏擔憂我發病的神情。

憶起了她在看我吃的如此之歡時欣然的笑容。

夢起了她如今再也沒拉過我的雙手,如今已是皺紋斑駁。

北堂萱草。花開不見。願君也善待自己的母親。

散文作文 篇5

當我教完《春酒》時,恰逢讀到《楊梅》一文。竟忍不住拾起《琦君散文精選》,拜讀一番,被那剪不斷的故土之情,理還亂的親友之思、童心童趣深深地打動。那放射出的真摯、深沉、執着、熱烈的情感,激起我無限的感慨。

讀琦君的散文,猶如與一位老鄰居看着相冊,看着他那濃濃的鄉愁、温情的母愛、憶苦思甜的童年。任憑歲月變遷,不管時過境遷,琦君對故鄉的人、事、物的深情記憶、敏鋭感受,一一展現在她的筆下。

濃郁的故土色彩呈現一種樸素的情感。《讀書瑣憶》中的穀倉、菜油燈、稻田;《春酒》中的春酒、分歲酒;《楊梅》中的茶山楊梅、嘗新。這些極具故土色彩的字眼,猶如一股淡淡的輕煙泛着淺淺的愁,展現出一幅幅極具民族特色的家鄉風俗圖景,並流露出琦君濃濃的鄉土之情。她的鄉愁是具象化的:搗年糕、迎新撣塵、送灶神、點風水燭、分壓歲包、趕社戲、滾龍燈、吃湯圓等故鄉的風俗風情,有着對傳統文化的追憶,從鄉愁中探尋人們精神原鄉的高度,同時也給琦君散文添上了一份瑰麗的文化色彩。再如《桂花雨》,文中開頭寫道:“中秋節前後,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結尾又寫道:“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字裏行間瀰漫着作者淡淡的思鄉情懷和對故鄉美好生活的懷念。琦君曾經這樣深情地説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童年,我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然而,這怎麼可能呢?”她忘不掉,也不能忘。

忘不了的還有母親,在散文中,最多出現的一人便是母親。這是一位充滿母心、佛心的賢妻良母。《粽子裏的鄉愁》中的心靈手巧、勤勞能幹、心地善良;《春酒》中的温婉低調;《楊梅》中的慈悲平和;《素心齋——髻》質樸、自甘淡泊;《金盒子》、《媽媽的手》吃苦耐勞、體貼他人……她對母親的描寫不是一篇完成,而是通過許多篇章,一篇一兩個重點,將許多重點串聯起來,多側面多角度地寫出母親有着中華傳統女性的美德。在她眼中,母親是世間苦難的象徵,更是她力量的源泉。她的性格和生活態度,更多地源於母親。正是這樣一位母親,才造就了今日的琦君。

她用“情眼”看故土,看母親。處處顯真情,處處表真愛。她還用“情眼”記憶着童年的世界,這世界有歡樂也有淚水。《春酒》中“我呢,就在每個人懷裏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楊梅》中“母親看我那副猴相,笑罵我:‘這樣吃楊梅,給你找個茶山女婿吧!’”《金盒子》中收齊了《封神榜》的香煙片。讓我看到一個充滿柔和色彩、温馨氣氛的童年,一個活潑可愛、富有童心童趣的小琦君。也勾起我童年的種種樂趣:打四角板、推鐵環,偷番茄。作為同鄉人,也許有許多趣事有相同之處吧。她那美好的童年,也常透着哀愁。如《金盒子》悲切地傾訴對哥哥、弟弟的思念。“哥哥與弟弟,就這樣離開了我,留下的這一隻金盒子,給與我的慘痛該是多麼深?他正為他給與我如許慘痛的回憶,使我可以捧着它盡情一哭,總覺得要比什麼都不留好得多吧!”讓人看到了心酸的一面。但她沒有迴避悲痛,而是直面悲痛,用達觀的心懷念那真實的童年。

讀琦君的散文,猶如與一位老鄰居看着相冊,聽她講着那照片中的故事。她平靜的敍述,帶着口語式的絮話:“可是説實在的,我家吃的東西多,連北平寄來的金絲蜜棗、巧克力糖都吃過,對於花生、桂圓、鬆糖等等,已經不稀罕了。”書卷氣的詩話:“明亮陽光下的西湖,宜於高歌;而煙雨迷濛中的西湖,宜於吹笛。”動態化的敍述話:“桂花搖落以後,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鋪開在簟子裏,曬上好幾天太陽,曬乾了,收在鐵罐子裏,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滷,過年時做糕餅。”濃濃的温州農村方言:“有一次,父親要出發打仗了。”“在同村的小朋友面前,我是個有肚才的讀書人。”還喜用語氣助詞、俚語、俗語。話語中籍藴着豐富的甌越文化、民俗、風情、物產諸方面地域特色,並以此作為物化審美,生態倫理,情感寄託,這是温州家鄉留給琦君的文化烙印,我們温州人讀來倍感親切。

讀琦君的散文,猶如與一位老鄰居看着相冊。照片中我們見不到大場面,也許是一盞菜油燈,也許是一個香煙片,卻能感受依戀、甜蜜;我們見不到撕心裂肺的情愛,也許是母親會心的笑靨,也許是親人師友的教導,藴含着的是一份慈愛、懷念;我們見不到華麗的辭藻,也許是平淡之景,也許是暖心話語,流露着思念、親暱。猶如茅草根,有一股淡淡的泥土的清香和甜味。你或許認為她不深刻、不內涵,但總有一根線在牽引着她的散文,一條不能割捨的線,那便是“愛”。

白先勇先生曾説過: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閲一本舊相簿,一張張泛了黃的相片都承載着如許沉厚的記憶與懷念,時間是這個世紀的前半段,地點是作者魂牽夢縈的江南。琦君在為逝去的一個時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訴説着基調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愴痛。

這便是我與一位老鄰居看相冊。

散文作文 篇6

那是一個黑色的日子,爺爺在宜昌被診斷為肝癌晚期,我們被醫生告之他老人家只有幾個月的生命了,整個家中被籠上了一層陰霾。

昏暗的燈光下,我看到爺爺曾經明亮的雙眸里布滿了血絲,似乎是準備宣佈一個重要的決定,他的喉結上下移動着,用不大但是異常堅定的語氣説到:“我要回湖南!”爺爺的故鄉在湖南,他在那方土地上生活了五十多年,那裏有他所有的青春記憶,前些年他是為了照顧我,才離開了故鄉,來到宜昌的。爺爺説:“離開老家十多年了,我也該回去了。人和樹一樣,總是要落葉歸根的。”

第二天,我們全家一起,陪着爺爺回到了湖南老家,爺爺每天都是清晨早早起牀,很晚睡覺,搬來一把躺椅放在老屋前,坐會兒、躺會兒,仔細而安然地看着周圍的事物,偶爾和村人聊幾句,從日出到日落,到滿天星辰,那樣地關注着一切,彷彿要把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映在眼裏,永不忘卻……

有一天,爺爺説:“我感覺到我的日子不多了,我想最後一次到村子裏各地去轉轉。”於是我扶着爺爺出門,他帶着我走到了一塊山坡地上停了下來,他看了看周圍的山林,看了看遠處他和奶奶住的老屋的方向,緩緩地對我説:“乖孫女兒啊,你記好了,這片山是村裏分給咱們家的,這山上的樹都是我和你奶奶年輕時候栽的呢,我以後走了,你們就記得把我埋在這兒啊……”他語氣平靜,感覺不到一絲哀愁,我卻失聲痛哭。霎那間,我終於明白了什麼是根?“根”就是你今生無論走多遠,無論經歷怎樣的兜兜轉轉,你在心中最牽掛而最終都會回來的地方。

爺爺最終還是離我們而去了,我們遵囑將他埋在了指定的地方。悲傷的嗩吶吹起了催人淚下的別離曲調,那樣嗚咽、哽塞。墳旁有一棵大樹,樹葉正一片片離開它所留戀的枝頭,隨風飄落卻最終落在了大樹的腳下,如此情形讓我更明白了爺爺對於自己歸宿的安排,那就是一種綠葉對根的情誼!

散文作文 篇7

“咚”一聲鐘響,似是從那模糊的遠方傳來,又似是從心底傳出,這似乎不僅是聲音,還是一股意境,如洪鐘,如流水,似剛似柔,或許,這便是“禪”。

中年時期的林清玄曾出過家,不知是什麼原因,但我認為,絕對不是林清玄自願的,沒人會願意去當和尚,或許是被逼無奈,或許是厭倦凡塵。總歸是有原因的。但這也造就了林清玄那充滿着韻味的文章。

林清玄的散文,或多或少,都是帶了點悲愁的情緒,是我的理解出了問題嗎?恐怕不是的,為什麼那麼多僧人,不跳出來寫這些文章,恐怕是因為對滾滾紅塵徹底無望,便轉身遁入空門了吧,或許看透了一切,但對我們還抱有希望,便拿起筆,寫出一篇篇文章,由此來拯救我們,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人。從這點來看,林清玄散文帶來的憂傷之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這是,這只是我個人的理解,林清玄先生可能是有心,也可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但無論如何,至少讓我明白了,我們所行走的世界,是有很多沙子的,雖然是我個人理解,但這,便不正是讀書的真生意義嗎?

一篇《放生的麻雀》講的是作者在林間走過時看見地上的麻雀屍體,經瞭解得知這是近期剛被人從籠中放出,因為忘記了飛翔的動作或是失去了一顆想飛的心,從而落在地上餓死,冷死。很顯然,所有人都能看出,作者在這將麻雀比成我們,而籠子又比做成了什麼呢?是囚禁我們思維的阻礙嗎,我想不是的,這籠子,指的便是那些千篇一律,毫無意義的生活,這會使我們忘記了拼搏,忘記了如何熱血的向前進取!受到了世俗的影響,受得了世俗的囚禁,受到世俗的思維,受到了世俗的行為,如若再不行動,便會像這可憐的麻雀一般,默默的在林間滅亡。

一篇《更恆久的價值》告訴我們,什麼是價值--用的久嗎,實用嗎。追潮流,追時尚,舊東西什麼的,統統拋掉,這便是現在人們的思想,這不也是受到影響的一種嗎?

文章不同,卻同樣有一種看破了一切的無拘無束,林清玄並不指望我們能夠跳出紅塵,這是不可能的,光明在前方,世間路要走,無拘無束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