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範文

文學3.6K

平凡的世界,不一樣的生活。每一個人,都能組成一個不相同的人生,在這人生之中。我們往往能感悟到不一樣的精神。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範文,希望對您有用。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範文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範文1

正如田曉霞所説,很多農村來的高中生“氣質”都很差勁,也許他們擁有一張高中的文憑。但在那個動盪的年代,這一紙文憑又能算得了什麼!高中畢業回鄉勞動,不出幾年,他們身上再也沒有書卷氣,滿嘴談的都是柴米油鹽,每天為基本的生計而奔波,這和別的莊稼人又有何不同!他們的一整個世界,就侷限在小小的村莊中。他們沒有理想,生活很快會將他們的激情一併磨滅;他們更沒有為之奮鬥的目標,在這個窮困的村子中,最基本的生計都維持不了,誰還有心思顧及其它?

這就是生活。但我們並不能簡單地將它稱之為命運。生活是客觀存在的,它亙古不變,它安排不同經歷、不同性格的人去他們應該呆的地方,所以世界才能有條不紊地運轉;但我們不應當將自己的遭遇歸結到命運上,不幸的生活是註定的嗎?這不免有些可笑。現實也許是不能改變的,但每個人的命運都可以很好的將它掌握,文中的少平不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嗎?我們的生活,我們未來的命運,難道不該讓我們自己去把握?把一切物事歸到命運上的人,那只是他不敢正面面對自己的命運罷了。

少平不甘於做一個終日庸庸碌碌的普通莊稼人,所以他選擇離開,最後也終於擺脱了那所謂命運的宿論。難道農民的孩子註定還是一個農民,而擺脱不了當一輩子莊稼人的命運嗎?可普通人並沒有這樣的覺悟,於是他們心平氣和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但少平沒有,他讀過許多書,他知道外面還有更廣闊的世界。於是他勇敢地走出黃土地,去尋找想象中那個不一樣的世界。

讀書,有時真的能改變一個人。一個整日操勞,從不讀書的人,根本無法對自己的未來有多麼明智的判斷。也許那些沒有文化的人一樣過得很快樂,但這種快樂或許是很淺薄的,分糧多分了些,路上白撿着一顆雞蛋,都可能是他們為之快樂的原因。就像少平的姐姐蘭花一樣,她快樂的載體僅僅侷限在自己的丈夫和兩個孩子身上,這便是她全部的快樂。因為她沒讀過書,所以儘管她是一位淳樸善良的人,但只要失去了快樂的源泉,她便會全線崩潰。她沒有文化沒有思想,她的快樂只能寄託於別人身上,她無法從自己這裏獲取真正的快樂。而對於更多的人來説,他們擁有較高的文化,卻愈加苦惱,有文化的他們瞭解更多的事,自然就會有更多的煩惱。他們不能安分地遵循別人對自己一生的安排,但他們讀的書不多,他們沒有思想沒有能力去改變自己的處境,最終他們不得不向命運屈服。蘭花知道的不多,所以她滿足於自己的生活,為自己所能擁有的感到快樂,而如潤葉一羣人,他們有文化,卻很少看書思考,不得不接受別人的安排。但他們卻不甘於受縛,不滿足於目前的處境,卻只能像秋後的螞蚱一樣無力地掙扎幾下,與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們相比,他們反而更加不幸。

人常説,沒有文化真可怕,但其實有文化沒思想更可怕。就像一隻鳥兒從不知道外面還有更廣闊的世界,所以它就安分地呆在籠子裏享受主人的寵愛。若你從山林中抓回一隻鳥兒養在籠中,它因嚮往外面天地的自由而往往會絕食自戕。故對籠中之鳥而言,無知有時甚至是件好事,不是嗎?人有時亦也如此。

每本書中,大概總會有個丑角,在這本書中也不例外。現在讓我來談談孫玉亭,一個矛盾、滑稽的悲劇人物。

在那個我不太看得懂的年代,不乏有許多玉亭同志這樣的人物,跑斷腿熱心鬧革命,將那個現在看來很荒唐的“革命運動”搞得轟轟烈烈。那時候的所謂革命,也許根本上就不能稱之為革命。看上去就像在演一台戲,表面上很熱鬧,可老百姓看得懂嗎?老百姓又能從中得到些什麼呢?那些年的運動雖然徹底打擊了所謂的資產階級敵人,但這樣的運動對集體對老百姓根本沒帶來一點好處,它使得富裕的變得貧窮,使貧窮的更為困頓——正如路遙所説:上面其他事都可以管,但最好在種莊稼的事上不要管老百姓。讓農民自己種,這問題就好辦。農民就是一輩子專種莊稼的嘛!但好像他們現在不會種地了,上上下下都指撥他們。規定這,規定那,這也不對,那也不對,農民的手腳被捆得死死的。其他事我還不敢想,但眼下對農民種地不要指手畫腳,就會好些的。真正的革命,並不該是一出熱鬧的戲,喊着號子向前衝。革命,也許應該是以廣大人民的利益為理想,為他們的理想而改革、奮鬥。

但我們的孫玉亭同志也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的革命熱情的激發並不在於他在做什麼革命工作,也不是這項工作能否為民謀福,他只是喜愛進行革命運動時眾人鬧哄哄的景象,喜愛他在這個大集體的重要位置和發號施令時那一種頤指氣使的感覺,他喜歡的只是革命所帶來的個人滿足而非革命本身,這才是孫玉亭這個人物的悲劇所在。所以當這個親愛的大集體快要不復存在時,他感到極度的失落,為自己的命運而哀歎。

那個特定的年代,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什麼才是真正的革命。這樣的革命就像是一出精心修改過的劇本,台上台下的人都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但仍要裝出一副熱情虔誠的面孔去觀看——台上台下的也許都在演戲。導演這幕劇的真正取悦對象不是台下的老百姓,而是端坐在台上的那些不苟言笑的人——也許他們才知道這幕劇的底細的。但這又何妨呢?

真正的革命不是演戲,而是為了讓人民更好的生存發展而進行的改革,但那個時代一心鬧革命的人也似乎忘了這個真理。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範文2

一部偉大的作品必定是能穿越歷史的,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便是這樣的作品,它在貌似“平凡”的敍述中顯出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我看來,它的傑出之處不僅僅在於它是一段特殊的中國歷史的見證和表徵。

也不僅僅在於它塑造了孫少安、孫少平這樣足以躋身文學史冊的.人物形象,更在於它傳達了一種悠遠、深沉、動人的情感。什麼是有價值的人生,什麼是感人至深的愛,在這部作品裏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詮釋,讀來撼人心魄、蕩氣迴腸!

  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範文3

這本書還沒有讀到一半的時候,我就已經想要寫些東西了。説來也怪這本書只記述了10的時光裏所發生的故事,而相比之下《明朝那些事》300多年的故事讀下來,我雖有諸多感想但卻從未想過要寫篇什麼讀後感,後來似乎終於有點明白,我之所以對於這本書“情有獨鍾”是因為其中部分內容與我這個青年的成長有着一些共鳴之處。呵呵,看來我真是一個自私的人,連看書都只對和自己有關的東西感興趣

其實當第一眼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已經知道這本書的主題之一便是“轉變”,因為這本書開篇第一句話便是:“1975年”很多人都知道在這一年之後的日子裏都發生了許多關於轉變的故事:社會的轉變,價值觀的轉變,人物命運的轉變,同時書中也描繪了很多我並沒有想到的轉變:人物情感的轉變,青少年由青澀向成熟的轉變等等。

我想特別提一下的是那個年代的社會對於許多青少年命運轉變所起到的作用,無疑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對於那些意氣風發的人來説,這種作用是不值得讚美的,它使人們失去了太多太多。但從另一方面考慮,他卻磨練了這些孩子們的心智,強壯了他們的體格。苦難,使他們理想的翅膀不再華麗而豐滿,但卻結實而有力

關於田潤葉和孫少安的愛情,從它初露端倪的時候,我就隱隱覺得會是一個悲劇,但想到書的名字“平凡的世界”,覺得它應該是一個平凡的幸福結局,但看到後來忽然明白,我這種“平凡觀”實在是太過狹隘了,在作者筆下所發生的故事:青梅竹馬的人最終沒有走到一起,相敬如賓許久的夫妻最終分離,相愛的人必要經過重重波折才能走到一起——一切都是那麼的不完滿,但又是那麼的順理成章。太陽底下沒有新的事情發生,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平凡的,當我們孜孜不倦祈求快樂的時候,殊不知悲傷與痛苦其實也是一種無法逃避的美好。

月有陰晴圓缺,如果説幸福與完滿是人道的話,那麼悲歡離合則是天道。面對紛繁的人世,我們唯一也最應該做的便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一生

孫少安無疑是可鄙的,當他説出弟弟在外面闖蕩是不務正業,當他決定贊助兩萬元錢僅僅為了一部電視劇的片尾可以出現他的名字。相信大多數人一定覺得這是一個頭腦中充滿了小農思想的人。

可是當我們仔細思考之後便會發現這個男人背後的有兩個字,那便是“犧牲”啊。幾多年以前,有那麼一個成績優秀的男人,為了給家裏減輕負擔,為了親人能夠追求夢想過上好的生活,毅然決定放棄學業,擔起家中主要勞動力的大旗。那個男人便是孫少安,雖然有幾分是生活所迫,但相信他做當初那個決定的時候,想得更多的是為了家裏人。

正是因為有了他的犧牲,他的父母最終可以過一分安詳的生活,弟弟和妹妹可以不受羈絆的追求理想與愛情,反觀他則失去了太多太多:一份美好的前程,一個青梅竹馬的戀人,更讓人心痛的是當他做出本段最開始描寫的那兩件事時,某種程度上他也失去了一個人最寶貴東西之一的思想,因為人的無限可能性,他失去的實在太多太多。

《人間正道是滄桑》中的瞿恩説過一句話,其大概意思是:我和理想的關係有兩種:一種,我實現了我的理想;一種,理想通過我得以實現。前者自不必説,是值得讚美的,但後者在我看來則更顯偉大,它不再是以“我”而是以“理想”為主體,為了大家的理想能夠實現,而甘願犧牲自我。

可能當那個理想實現的時候,“我”卻已犧牲無法從中得到任何好處,但正是因為有了無數這樣的人,我們的夢想才能夠得以實現啊。可能對於自己所做的一切有多麼偉大,連孫少安自己都沒有察覺,人們對於那個至今仍躬耕於土地上的小農民究竟是怎樣的可愛依然無法理解。但正如那句話所説的:“真正的善良是不計回報的,包括在理解上的回報,陽光普照山河並不需要獲得山河的理解;春風吹拂大地,也不在乎大地的表情。”

對於田潤葉和徐向前的婚姻,相信書中描述的眾多人一定會覺得徐向前是多麼的深情與痛苦,而田潤葉又是多麼的不解人意啊。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這背後田潤葉的苦衷與煎熬呢。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想到的,可能並不是真正的真相。另外書中的很多知識作者都做了細緻的描述,就連對於青少年內心世界的描寫,也是十分的貼切。

而我這個“當事人”卻寫不到那種地步。想説的不過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我們所知道的真的太少太少。很多時候不瞭解便沒有發言權,即便有所瞭解,也不一定有發言權。年輕人難免年少輕狂,當我們誇誇奇談,大論特論的時侯,其實那不是對自己的證明,反而是某種程度上的抹殺(但這也是年輕人的必經之路,沒有錯誤的成長之路是可怕的,也是不可能的)曾經看到一位學長描繪的完美的大學四重境界:大一的時候,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的時候,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的時候,知道自己知道。而我這一生,如果能長久的保持在第二種境界,便是極大的滿足了。

也許只有這句話最適合作為這段文字的結尾:我唯一知道的,便是我一無所知。

標籤:範文 平凡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