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漫遊大金頂隨筆散文

文學1.9W

2016年6月3日,烈日當空,薰鳳拂拂。我懷着愉快的心情,和漯河作家協會詩歌學會的朱老師、揚老師、劉老師乘坐電動小巴上了金頂山盤山路。極目遠望,前面一峯屹立,陪伴我們的人説,那是大金頂。剛進山角,就感到路兩旁青松翠柏,林密草茂,葱葱蘢蘢,這就是國家AAAA金頂山風景名勝區。走進她,就像走進了一個大花園。空氣中瀰漫着絲絲甜味,撫摸着每一寸肌膚,潤潤的,爽爽的,心也隨之舒展開來。剛才的酷熱頓時消失怠盡,彷彿又到了陽春三月,風和日麗,真是名副其實的森林氧吧。

漫遊大金頂隨筆散文

蜿蜒蛇行的盤山公路險峻異常,在頻繁的轉彎中,我看到漫山遍野的喬木,如紅松、雲杉、冷杉、落葉松、樟子鬆、黃波蘿、水曲柳、楜桃楸、柞樹、椴樹、楊樹、白樺、楓樺、榆樹、色木等。其間加雜着暴馬丁香、刺五加、忍冬、杜鵑、棒子、楜枝子等灌木。地上雜草叢生,有苔草、鈴蘭、蚊子草、舞鶴草等,山野菜也比比皆是,有蕨菜、猴腿、薇菜等;五味子、山葡萄、狗棗子等更是琳琅滿目;榆黃蘑、元蘑、黑木耳也極其豐富。真讓人目不暇接。還有我不認識的枝繁葉茂的形形色色的樹和許許多多叫不出名字的灌木叢,紅的、紫的、黃的、白的小花點綴其間,爭奇鬥豔。風在林間吹着,蝴蝶飄飄,甲蟲和蜜蜂嚶嚶叫着,從森林深處偶爾傳來布穀鳥的咕咕咕咕有節奏的叫聲,和另一種鳥的啼鳴聲,此起彼伏,彷彿在上演森林交響樂。我們彷彿遊蕩在植物的汪洋大海。真是蒼山如畫,妙趣橫生。令人心曠神怡,樂不思蜀。

登山前,我們看的第一個景點是金扇佛經,此佛經位於竹林寺山道旁,整體呈扇形,為古代佛經石刻。巨扇外沿鑲有99顆佛珠,經文為《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其新奇的形制和摩崖字畫年代,都堪稱華夏一絕。這個呈扇形的雕刻在山坡上,《波若羅密多心經》,長16.8米,寬8.8米。共260字。據説常湧此經,可以去除貪、痴、嗔,增長大智慧和福報、學業、事業,婚姻美滿,心想事成。雖然我們看不懂,仍很高興。

前走不太遠,先聞到竹子的清香,轉過一個路口,一片片竹林顯現在眼前,竹葉在山風吹動下,沙沙作響,竹林深處,見一青磚建築,此乃“竹林禪寺”也,寺院不大,有香霧冉冉升騰,步入大殿,幾位僧人擊鼓打樂,木魚聲清脆悦耳,倒身叩拜,十分虔誠。據介紹,竹林寺始建於唐玄宗年間。是中原名剎,曾有南竹林、北少林之説。我們看了寺裏的大雄寶殿,殿裏供養着釋迦牟尼像。是眾僧朝暮修持的地方。又看了三聖殿,供奉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等諸神。最後看了藥師殿,供奉的是藥師佛。殿內藏有很多藥書和佛經,無嘗供人拿回去閲讀。每人挑了幾本準備拜讀。

登頂的路上,我們還相繼看了黑龍潭、將軍洞等,爬到半山腰了,發現有一塊巖石叫八寶石,這塊巖石由三塊石頭組成,酷似一個寶盒。好像裝着神奇的寶貝。突然聽“嘩啦啦,嘩啦啦”的流水聲,咦?哪裏來的流水聲呢?我沿着聲音尋去,水從從七十多米的'斷崖衝落下,涓涓細流,叮噹作響,令人歎為觀止。原來是雲龍瀑布。

攀登大金頂的路上只見樹林葱鬱,奇花異草。漫步山中感受那峯巒隱現,雲霧飄渺,林幽鳥啼,亭榭映輝,水光瀲灩,山色空朦的美景,令人真切地體驗到一種迴歸自然、心曠神怡的感覺。

步行在盤山路,走出不到五百米,我們幾個快七十的人雙腳就顯得沉重了,邁不開步子,腿象灌鉛的感覺,但在揚老師的帶領下,堅持往上爬。我們幾個氣喘噓噓的老人,爬一會山,小憩一會。細賞一會美景。路上見有五棵樹,長得很緊湊;臨崖一面,參差得當,舒展有致,自然流暢,渾然一體。楊老師説,這叫五子登科。小憩細賞之後,又開始了登山。邊走邊想,體味着自然的力量。幾個年輕人也落在我們身後艱難地扭動,回頭一看,他們大汗淋漓,正努力地行進在這陡峭的山路。有個小夥子,大概由於體力不足,已經癱坐在石梯上不想動。幾個單瘦的女子和一個老人,還在努力向前,不由我敬佩之感,油然而生。

意志不堅定的人選擇了下山,而意志堅定的人則不放棄希望,依舊向最高峯攀登。隨着山勢的越來越高,路也變得越來越險峻,尤其快到山頂時,階梯直上直下,有的階梯很窄,每一踩只夠放下半隻腳,人像螞蟻一樣,密密匝匝地粘在上面慢慢挪動,有時不得不手腳並用,匍匐着,彎着腰,抓着兩邊的扶手艱難地往上爬。

好不容易上了山頂,我累得坐在巖石上喘粗氣。這時候,山風習習吹來,望着山下一覽眾山小,真是愜意極了。往遠處眺望,峯巒疊嶂,雲遮霧障,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小山”感覺。

稍作休息,我們開始參觀,山頂有一個擂鼓台非常醒目,據説是李自成設立的,我們振臂擊之,聲振十里。頂上還有神龍寨、白雲觀龍王殿、天梯滑道、古寨牆等。

不知不覺到了一閣前。那閣黃瓦飛甍,彩釉飾頂,顯得威嚴壯觀。閣中正堂畫有一神將,神將立眉炸須,披堅執鋭,威風凜凜。此閣為巨靈閣,此神便為李天王麾下先鋒官巨靈大將。

轉過巨靈閣,一道石門兀立眼前。那石門有丈餘高,重檐飛翹,琉璃碧瓦,兩個麒麟檐角虎虎端坐,一排玉階門前次第鋪列,閣額書有“南天門”三個大字。

進了南天門,到了“天堂”,映入我眼簾的簡直是幅畫:漫漫雲霧中出現一奇枝虯乾的古鬆,松下有一巨石,似桌似幾,石上坐有一紅衣綠裙的女郎。女郎身下之石叫望夫石,在此處可看到誅於河對岸,已化作山脈的小龍王含情脈脈。小龍王鼻、眼、肢、軀皆惟妙惟肖,雖死猶怒目蒼天。

再往前走,是一外方內圓的九龍居。廟外青松帶雨,翠竹留雲,十分幽靜宜人;廟內牆壁一邊畫有九個龍身人面獸,個個吒吒風雲,一邊畫有兩個僧面裝車的人像,均顯得温文爾雅。

九龍居後是一片蔚為壯觀的花海,在這片花海的中心是一個四壁潔白如雪的小屋。遠遠望去,如同一隻白鴿躍入花叢。人稱之為九龍聖母祠。走入聖母祠,看到牆闢上畫有貞英肖像,貞英長髮如瀑,秋波湛湛,儀態萬方。

走出聖母祠,我又走馬觀花看了淨樂宮、聽音閣最後兩個景點。

下山之後,我思緒如潮,浮想聯翩,大金頂千姿百態,讓人流連忘返。沒想到,河南中原還有如此美景。我像一個井底之蛙剛剛蹦出井口,頓覺豁然開朗。聽説小金頂另有一番景色,可惜因為此次來另有任務,沒有時間再登小金頂,只好另尋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