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時代寵兒蒞我家抒情散文

文學5.98K

再有半月,我們這個固守了4年之久的五口之家就要迎來添丁之禧——一雙“龍鳳胎”孫寶寶的面世!

時代寵兒蒞我家抒情散文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我們也不例外,從兒媳懷孕大約3個月、並確定為“龍鳳胎”那天開始,我們就把迎接這兩名家庭小成員的到來當成頭等大事。整個孕期兒媳該做什麼自不用説,兒子主要配合兒媳的安胎保胎工作,先後3次驅車北京婦產醫院、每隔半月去本市哈院,檢查胎況,質詢專家;老伴充當“營養師”,根據兒媳挑剔的飲食好惡,攪盡腦汁,跑細雙腿,變着法地為兒媳做可口飯菜;親家更是操理備至,4個月前就聘好月嫂,並花大量時間,親裁親縫,為外孫寶寶備做小鋪小蓋20套,準備穿戴、玩具一大堆……當產期臨近,我們又鄭重其事地召開了一次包括親家、妻妹在內的家庭擴大會。家會在全面總結前期各項工作的同時,重點對圍繞寶寶面世後應做的事情進行再查再議,其中發現親朋所贈奶粉品牌過雜,家庭相關人員搖籃、催眠曲有的不熟,寶寶月教、嬰教計劃內容安排過繁等項紕漏,要求限期彌補。家會還“討論”了將來寶寶的“髮型樣式”,比較一致的是孫子剔“光頭蓋頂一撮毛”,孫女理“支雞翎式小羝角”。

在迎接孫子女面世的“舉家體制”下,作為家長,我更是“煞費苦心”地從中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起名字。起名,是人們對子孫後代寄予期望的一種表現。其實一個人名字好差什麼也不管,比如我的祖父,用現代的辦法測算,姓名指數很高卻英年早逝,不準;父親姓名指數很低則一生清苦潦倒,很準;我的姓名指數只有68卻又兒女雙全、俱家美滿,也不準!儘管誰都知道不準,也都知道“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但現實中誰都津津樂道地“甘為兒孫做馬牛”。就我而言,僅為起好兩個隔輩人的名字就不知大傷了多少腦筋。“傷腦筋”原因有二:其一是家庭成員的.高標準、嚴要求:所有成員都很少參與提名,又都踴躍參與表決,在他們那兒寶寶的名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其二是名字本身的客觀制約:在我們家族,名字絕大多數含有固定的“輩分字”,自由選擇空間狹小。我的做法是,先定出起名原則,即“龍鳳關聯、兆吉兆利、好聽好叫、減少重名”,然後採取如下步驟:①以《在線漢典》為選字藍本,通過形、聲、意、藴綜合權衡,選出一批入圍字;②用“入圍字”與“輩分字”搭配成名,到起名網測算姓名指數,高分保留,低分淘汰;③每次好中選優,挑出3組“候選名”,按照“提名—否決—再提名—再否決”的公式,在全家(包括至親、當家長輩)範圍徵求意見——還好,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一天我的“苦心”感動了“上帝”,兒子、兒媳和女兒告訴他媽:“先這麼定吧,爸爸身體要緊!”

第二件大事是訂產房。上週三,我專門到全市唯一的“三甲”醫院——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找有關領導求情,在產房、醫護極其緊張的情況下,預訂單人產房1間,協調主刀醫生1名。做完這件大事,自己在感覺放鬆不少的同時,“感慨良多”也每每溢於言表:晚輩人如此體面地面世,是過去我們想都不敢想的!是的,50多年前我的出生,是在一個寒冷的傍晚,那天晚飯後圍在桌旁的一堆兒女還沒散去,母親就覺腹痛難忍,隨到西衚衕請來會接生的“四姑奶奶”,2個小時後我就出生了,據説當時由於缺乏營養,母親1天多沒下奶水,多虧堂祖母拿來僅有的半瓶“益母膏”和兩塊紅糖,這才保我沒有夭折。兒子的出生是1982年,那時農村依然很差,只是“接生婆”代之為“赤腳醫生”,當時為兒子接生的是一個鄰村親戚,事後的全部酬謝只是4個鴨蛋和6封掛麪。將今比昔,真有天壤之別!事實上,今天我們2個寶寶的面世花費,看上去上萬,但平均只有幾千,這在我們當中根本不是高的,甚至不算中等。可讓我時有不解的是,人們個個如此慷慨大方,究竟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需要,還是左鄰八千、右舍一萬的需要!

第三件大事是做項墜。我是個十足的唯物論,從不相信什麼“八字吉凶”、“天命運勢”,但為孫輩準備一付“家訓項墜”卻是我由來已久的情結。我們這個徙從山西大槐樹、世代生息清涼江的劉氏家族,於冀東南平原腹地雖不是什麼“名門望族”,但在其600年繁衍生息過程中,史載進士及第者有之,州縣居官者有之,抗倭敵寇者有之,舍粥施衣者亦有之。及至十五世以後,又在家族理念上逐步形成“耕讀為本、誠信為人、勤儉持家、禮儀處世”的十六字家訓。100多年來,這一“家訓”時刻激勵它的後人男耕女織,春忙冬讀,孝內廉外,本分自強。而今,隨着時代發展,每每面對孩童滿街的天真爛漫,自己總有一種莫名的“憂患”縈繞在胸。不是嗎?那些置身現代生活的“寵兒”們,衣食無憂,卻不知耕織為何物;追逐時尚,卻不知勤儉為何物;坐享其成,卻不知創業為何物!“世風”、“家風”如此衝突,別人不論,輪到自身心又何堪?鑑於此,為讓自己後輩永承“耕讀”家風,常樹自立意識,日前隨專程到當地工藝之鄉饒陽,為兩個隔輩子女定做水晶質、寶塔形項墜一對,一枚上鐫“禮儀早樹克勤克儉”,一枚上鐫“書香傳家唯耕唯讀”。

祖輩苦心如是,唯期這雙“時代寵兒”將來不負父祖所望,踏踏實實做個對社會、對家庭有作為、有責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