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經典散文《母親》

文學1.22W

再過三天,是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這個時候已在天堂的母親夜夜入夢也就不足為奇了。多少次,都想對母親説點什麼。

經典散文《母親》

母親的一生可以説是多災多難的。

母親十八歲嫁到父親家,伴隨她的都是苦愁和災難。

母親生養了八個子女,活下來的有五個,且不説三個夭折的孩子對母親的打擊有多大,單是把五個兒女養大成人,上學讀書,為兒女成家立業,就夠母親作難的了。我父親年輕時身體就不好,可以説是九死一生,數次病危都是堅強的母親把他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聽叔叔説在我大哥三歲的時候,我父親病倒了。且病情日益嚴重,幾乎到了等死的地步,但母親從不言放棄,聽説哪裏好就到哪裏看,也可能是父親命不該死,也可能是母親的堅強和執着感動了上天,父親最終又挺過來了,但此後體質很差,家裏地裏的活幾乎都是母親料理,大事小情都是母親扛着。後來又有了二哥和我姐妹三個,母親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在那缺吃少穿的年月裏,母親簡直可以説是苦熬日月。

記得大哥當兵二哥考上縣中的那年,父親又病倒了。這次父親得的是胃潰瘍,必須得手術,可哪裏有錢呢?那時父親在醫院裏,母親照顧父親的同時還得想法籌錢。母親不會騎車,每次奔波於家和醫院都是靠倆條腿,二十里的路程,可以想象,我的母親數次奔走,現在想想都心酸啊。但這還是小事,最愁的是如何能籌到父親的救命錢啊。母親東家求,西家借,流了多少淚,嚥了多少苦,找了多少人,求了多少情,這些毋需母親説我也清清楚楚啊。父親出院一個月,大哥當兵走了。大哥在學校學習成績不錯,又參加了當年的大學聯考,上大學很有希望,可是為了我們那個多災多難的家,只能放棄上學夢,因為當時是大集體,農民吃飯靠的是工分,父親不能出工,家中常年缺糧,當兵可以抵一個棒勞動力,所以懂事的大哥毅然選擇了參軍。

就在大哥到部隊不久,百泉農專的通知書送到了家裏。為這事母親一直很自責,雖然大哥從沒埋怨過。大哥的事還好説,最難辦的是二哥,二哥考上了縣中,當時為父親治病家裏已是負債累累,哪裏有錢供二哥到幾十裏外的縣城讀書呢?所以父親不想讓二哥再讀書了。可是倔強的母親説什麼也不讓二哥放棄。那幾年真把母親難壞了,為幫母親,懂事的姐姐無奈放棄了求學夢幫母親成全了二哥,姐姐的失學是母親心頭一件很大的憾事,好在二哥很爭氣,高中畢業當年就考上了一所地質院校,從此再不用母親供應了。但這時母親肩上的擔子並不輕,一來我和妹妹還在讀書,二來大哥也該成家了。我讀高三那年,對母親來説又是一個難坎,那時大哥在海南,二哥在山西,母親年紀大了,家裏責任田沒人種,怎麼辦呢,當時我妹妹讀九年級,成績也很好,讓我和妹妹哪個放棄學業都不是母親的心意,最後還是懂事的妹妹離開了校園。直到現在我都覺得自己欠妹妹一筆今生今世都無法償清的情債啊。雖然妹妹在家幫母親,母親身上的擔子輕了,但我心裏最清楚,那是又往要強的母親心上又壓了一付更重的擔子啊。

在我的記憶裏,母親似乎終日為生計而奔忙着,特別是母親拾荒的那些片段至今我還記憶猶新。

那時在生產隊,每年分的口糧很少,根本不夠吃,於是每年夏秋兩季母親都要帶着我們到收穫過的莊稼地裏去拾荒。

記得一個夏天的午後,太陽毒熱,母親帶我去拾麥子,我們來到一條河堤上,發現有不少散在地上的麥粒,可能是拉麥車側翻所致,母親激動極了,趕緊用手攏,這時一個幹部模樣的中年男人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嚇壞了,母親也嚇壞了,那個人問了母親是那個村的,叫啥名字,我嚇得躲在母親身後直哭,而母親卻與那人周旋,至今留在我記憶裏的一個細節是我母親讓我稱那人為哥哥,那人看我們沒拾多少麥,也挺可憐的,最終放過了我們。這次拾麥可以説是印在了我心裏,每每想起母親當時那無助的樣子,心裏都會泛起陣陣酸處。還有一次,有一塊麥地裏的麥子收完了,收完就沒人看了,人們爭先恐後地到那塊地拾麥,母親拾的飛快,我和鄰居家的孩子也在拾,可畢竟是小孩子,不遠處的一處果園強烈吸引着我們幾個,不一會,我們幾個孩子便進果園摘靑果子吃了。待到該回家時才發現自己只拾一點麥。那一次,我知道母親真的生氣了,雖説母親沒打我,但比打我還難受啊,因為我看到的是母親愁苦和無奈的眼神。

每年秋天,地裏的'棉花收完後,母親都要去拾棉花。記得那時衞輝是棉區,那時每天天矇矇亮母親就起牀了,帶上幾個玉米麪餅便是奔波一天的乾糧了。那時我也時常和母親一塊去。如今我對一些拾過棉花的地塊還記憶猶新,特別是那些有標誌的地方,至今每次經過還忍不住多看幾眼,免不了心酸眼熱,因為那裏曾有過母親的身影:一個農婦,花白的頭髮,在腦後抓了一個髻,腰間繫着圍裙樣的花兜子,左右兩隻手一起行動,在一行行掛滿棉殼的棉田中穿行,撿拾那些別人不要的爛花瓣,小棉桃

後來,家裏的日子好了,可是母親卻病倒了。母親得的是腦中風,零五年農曆十一月十五那天陰冷的傍晚,被病痛折磨了三年的母親永遠離開了我們。

我的母親,一個目不識丁的農家婦女,在我的記憶深處,永遠是您忙碌的身影。是母親的勤勞養育了我們,是母親的堅強多年來支撐着這個貧窮而多災的家。

母親走了,但女兒不會忘記,永遠永遠。您留給女兒的只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悔恨。

烏鴉尚有反哺義,羔羊跪乳謝娘恩。

自古百善孝為先,我輩安能輸畜禽。

養育之情深似海,寸草焉能報三春。

父母在時須惜福,莫待無時悔終身。

標籤:散文 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