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下雨天真好賞析

校園2.21W

本文融寫景、敍事、抒情於一體,像一部影片一樣,鏡頭先由雨天入景,轉眼陷入回憶的漩渦,時間拉回到小時候,由隨意敍説的舊時瑣事貫穿思念與温情,《下雨天,真好》是琦君的故鄉戀歌,看似雲淡風輕,卻能夠表達出那份內心的悸動。小編為你整理了下雨天真好賞析,希望對你有所參考幫助。

下雨天真好賞析

一清早,拉開窗簾看看,窗上已佈滿了水珠。啊,好極了,又是個下雨天。雨連下十天半月,甚至一個月,屋裏掛滿萬國旗似的濕衣服,牆壁地板都冒着濕氣,我也不抱怨。雨天總是把我帶到另一個處所,在那兒,我又可以重享歡樂的童年。

那是在浙江永嘉老家,我才6歲,睡在母親暖和的手臂彎裏。天亮了,聽到瓦楞上嘩嘩的雨聲,我就放了心。因為下雨天長工不下田,母親不用老早起來做飯,可以在熱被窩裏多躺一會兒。我捨不得再睡,也不讓母親睡,吵着要她講故事。母親閉着眼給我講雨天的故事:有個盲人,雨天沒打傘,一個過路人見他可憐,就打着傘送他回家。盲人到了家,卻説那把傘是他的。他説他的傘有兩根傘骨用麻線綁住,傘柄上有一個窟窿。説得一點也不錯,原來他一邊走一邊用手摸過了。傘主笑了笑,就把傘讓給他了。

我説這盲人好壞啊!母親説,不是壞,是因為他太窮了。傘主想他實在應當有把傘,才把傘給他的。在熹微的晨光中,我望着母親的臉,她的額角方方正正,眉毛細細長長,眼睛眯成一條線。我的啟蒙老師説菩薩慈眉善目,母親的長相一定就跟菩薩一樣。

雨下得越來越大。母親一起牀,我也跟着起來,顧不得吃早飯,就套上叔叔的舊皮靴,頂着雨在院子裏玩。我把伯公給我雕的小木船漂在水溝裏,中間坐着母親給我縫的大紅“布姑娘”。繡球花瓣繞着小木船打轉,一起向前流。

天下雨,長工們不下田,都蹲在大谷倉後面推牌九。我把小花貓抱在懷裏,自己再坐在伯公懷裏,等着伯公把一粒粒又香又脆的炒胡豆剝了殼送進我嘴裏。胡豆吃夠了再吃芝麻糖,嘴巴幹了吃柑子。大把的銅子兒一會兒推到東邊,一會兒推到西邊。誰贏誰輸都一樣有趣,我只要雨下得大就好。下雨天老師就來得晚,他有腳氣病,穿釘鞋走田埂路不方便。老師喊我去習大字,伯公就會去告訴他:“小春肚子痛,睡覺了。”老師不會撐着傘來找我。母親只要我不纏她就好。

5月黃梅天,到處黏糊糊的,父親卻端着宜興茶壺,坐在廊下賞雨。院子裏各種花木,經雨一淋,新綠的枝子頑皮地張開翅膀,託着嬌豔的花朵,父親用旱煙袋點着它們告訴我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紅。大理花與劍蘭搶着開,木樨花散發着淡淡的幽香。牆邊那株高大的玉蘭花開了滿樹,下雨天謝得快,我得趕緊爬上去採,採了滿籃子送左右鄰居。玉蘭樹葉上的水珠都是香的。

唱鼓兒詞的總在下雨天從我家後門摸索進來,坐在廚房的條凳上,唱一段《秦雪梅弔孝》,《鄭元和學丐》。母親一邊做飯,一邊聽。晚上就在大廳裏唱,請左鄰右舍都來聽。寬敞的大廳正中央燃起了亮晃晃的煤氣燈,發出嘶嘶的聲音。煤氣燈一亮,我就有做喜事的感覺,心裏説不出的開心。雨嘩嘩地越下越大,盲人先生的鼓咚咚咚地也敲得越起勁。唱孟麗君,唱秦雪梅,母親和五叔婆聽了眼圈兒都哭得紅紅的,我就只顧吃炒米糕、花生糖,父親卻悄悄地溜進書房作他的“唐詩”去了。

八九月台風季節,雨水最多。走廊下堆積如山的穀子,幾天不曬就要發黴,發黴的穀子一粒粒綠色的。母親叫我和小幫工把綠谷一粒粒揀出來,不然就會越來越多。這活真好玩,所以我盼望天一直不要晴起來,綠谷會越來越多,我就可以天天滾在穀子裏,不用讀書了。

如果我一直不長大,就可以永遠沉浸在雨的歡樂中。然而誰能不長大呢?到杭州念中學了,下雨天,我有一股淒涼寂寞之感。

有一次在雨中徘徊於西子湖畔。我駐足凝望着碧藍如玉的湖水和低斜低斜的梅花,卻聽到放鶴亭中響起了悠揚的笛聲。弄笛人向我慢慢走來,低聲對我説:“一生知己是梅花。”

我也笑指湖上説:“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衣衫漸濕,我們才同撐一把傘歸來。

那是許多年前的事了,笛聲低沉而遙遠,然而我卻仍能依稀聽見,在雨中……

【賞析】

文章字字句句讀過,也像在沉悶的夏季裏淋了一場清涼的雨,身邊的空氣變得清冽如酒,醉人的清涼能讓人的心飄起來,思緒也伴隨着纏綿的雨線翩翩起舞了。

回味全文,清新親切的文字敍寫的是女作家琦君童年時家鄉生活的情趣。文章開頭似乎就情不自禁地要表達出自己對於下雨天的喜愛。“好極了,又是個下雨天。”毫無修飾的心裏話真摯而熱烈,哪怕是“十天半月,甚至一個月”的濕衣服和濕氣都可以“不抱怨”,這異乎尋常的喜愛程度自然可以引起讀者的好奇,於是讀者便也順其自然地跟隨着作者的思緒一同回到那“另一個處所”,回到“歡樂的童年”了。

透過文字,我們似乎可以感覺到,作者在回憶往事時的那暖人心脾的幸福感。“長工不下田,母親不用老早起來做飯,可以在熱被窩裏多躺一會兒。我捨不得再睡,也不讓母親睡,吵着要她講故事。”雨天,母親懷裏的味道如同一股暖流流進幼小的心靈,那份愛,不需要誇大的解釋,有時雖然只是淡淡的,但卻是無法取代的。那時的故事還和如今的細雨一樣清晰可感,故事無心批評盲人,倒是傘主的大度在作者童年的心裏埋下了善良的種子。

一到下雨天,有腳氣病的老師就不會逼她上課,可愛的.孩童可以“套上叔叔的舊皮靴,頂着雨在院子裏玩”;可以“等着伯公把一粒粒又香又脆的炒胡豆剝了殼送進我嘴裏。胡豆吃夠了再吃芝麻糖,嘴巴幹了吃柑子”;可以和父親在雨中賞花;可以在家中像過喜事一樣聽唱鼓兒詞;可以在雨天發黴的綠穀子裏打滾兒,真正的少年不知愁滋味。雨天,無疑是琦君盡情坦露兒童玩心的絕佳機會,一件件事情娓娓道來,似乎都伴隨着孩童清脆的歡笑聲。

作者為我們不惜筆墨地為我們鋪陳着兒時的美好,也喚起了讀者對與往昔歲月的懷念。家鄉的雨,無論江南江北,都可以有童年的快樂,或者喊着號子飛幾個水漂,或者扯着嗓子學幾聲雨後蟬叫,或者哼着隨意的調子盡情奔跑,童年的快樂總是這樣簡單。

“如果我一直不長大,就可以永遠沉浸在雨的歡樂中。然而誰能不長大呢?”一轉眼,時間從孩提頑童跳到成了大學堂的女學生,增長了歲月,豐富了閲歷,少了歡笑,多了“淒涼寂寞之感”,這淒涼寂寞也緣於和家鄉和父母在空間上的疏遠,只是這份疏遠帶來的思念又恰恰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

當我們知道此篇文章是琦君到台灣後才寫下時,就更能理解作者字裏行間的心情了。這時,父母也已離她而去,不但遠離了故鄉,又沒有至親的人在身旁。此刻再由雨天聯想到童年,再想到快樂生活的點點滴滴,就如同回到故鄉回到父母温暖的臂彎,那一份淡淡的愁會給我們另一種淡淡的暖暖的感動,童年的幸福自然就有了家的味道,有了故鄉的氣息,而雨天就這體驗這味道與氣息的深情時刻。

當我們知道此篇文章是琦君到台灣後才寫下時,就更能理解作者結尾段落所表達的意思了。笛聲依然然悠揚,梅花依然開放着等待知己,故鄉也會依然敞開懷抱等待着漂泊的遊子,那呼喚在雨中依然清晰。

讀完文章,我想到自己身邊的雨,想到了稼軒,想到“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想到了“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稼軒行走在蟬蛙和鳴的雨後田間是否也暫時擺脱了國破家亡,壯志難酬的憤慨,呼吸吐納間清洗了隱隱作痛的傷口,讓片片蛙聲卸去了金戈鐵馬的疲憊,簡單地想起和故鄉有關的童年的日子,在北國的大雨之後,在家鄉的地頭田間?稼軒的夢裏一定不只有吹角連營吧,沙場秋點兵的壯懷裏一定也有琦君般有柔情似水,一定也有不曾言説的故事迴響在故鄉細雨池塘邊。

標籤:賞析 下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