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雙減下的教學設計(精選5篇)

校園2.74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雙減下的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雙減下的教學設計(精選5篇)

  雙減下的教學設計1

“雙減”政策的落地,對於孩子們的發展,對於校內的學習、校外的培訓,都有了更加明確、更加規範化的要求,這對於我們的教育工作來説,無疑是有着重要的意義的。作為教師,我們應扛起減負增效的重任,不忘教書初心,牢記育人使命,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根據雙減制度的要求,我們制度了教學設計如下:

一、教學內容分析

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認識了長方形特徵、知道了面積單位、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圖形的面積計算。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不僅是今後學習其它圖形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空間觀念。

二、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在屬國小中年級學段,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安排與呈現都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學生在發展上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善於形象思維,有的善於邏輯推理,有的善於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所以本課以實驗探究的形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之間的密切關係,理解面積公式的由來,掌握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與人合作協調,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分組實驗這一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認識。並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並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並掌握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在操作中探究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五、課前準備:

長6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紙板,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實驗記錄表,實物投影。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師:學習面積單位有什麼用?

生:測量面積

出示長方形紙板

師:要測量它的面積,你認為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如何測量它的面積呢?

學生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長方形的面積。

師:用面積單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如測量操場的面積,教室的面積;草地的面積;等等,也用面積單位一個一個去量,那可就麻煩了,所以我們要尋找一種更好、更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面積。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設計意圖:複習舊知的目的,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把握好教學的起點,抓住生活中的幾個場景,引起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

(二)、自主探究

師:請同學們大膽的猜測,長方形的面積和什麼有關係?

(學情預設:根據學生對長方形的認識和理解,可能會出現這幾種情況:和長有關、和寬有關,和長、寬都有關,和周長有關)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究知識的慾望,也培養了學生大膽探究,敢於猜想的精神)

(三)、實踐探究,合作交流

師:你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帶上老師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導學提示:

1、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搭建3個長方形,完成實驗記錄表。

2、仔細觀察記錄表,你發現了什麼?

3、嘗試用比較規範的數學語言表達實驗過程及實驗結論。

(學情預設:學生在組長的組織下,合理分工,有序地開展實驗)

(設計意圖:創設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動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藉助導學提示經過啟發,獨立思考,討論,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叢冢提高認知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實驗記錄,併發言

(學情預設:各小組介紹搭建的3個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通過三次實驗,發現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寬,對錶達流暢,思路清晰的小組給予表揚)

如:我們組共搭建了3個長方形,第一個長方形的長是3釐米,寬為2釐米,面積是6平方釐米;第二個長方形的長是4釐米,寬是3釐米,面積是12平方釐米;第三個……通過三次實驗,我們發現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寬。

(五)、解決問題

1、實踐活動

在我們這間教室裏,有很多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的,請大家任選一個,先估計它的面積是多少,在量出它的長和寬,計算出它的面積,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計的和算出的面積是不是較接近。(學生操作活動,並利用長方形面積公式正確計算出它們的面積)

2、前幾天,老師新換了一個辦公桌,它的長是14分米,寬是8分米,我想給這張辦公桌配一塊玻璃,需要買多大的玻璃板呢?

3、思考題:

這是一塊打碎的玻璃,你能求出它原來的面積是多少嗎?説説你的想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新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以及數學的價值,既豐富了敍述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另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表面並不是長方形的,如正方形的面積怎樣求呢?它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呢?再如三角形,我們怎樣可以知道它的面積呢?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在課後研究)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探究,培養探究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

七、教學反思

1、方法比知識更重要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在數學新教學價值觀中要求:"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教師改變了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模式,嘗試採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現—驗證”思路,整節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後的發展來説非常重要。

2、學會與人分工合作

本節課通過小組合作,運用不同的實驗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開放了獲取新知的整個教學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根據學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將學生異質分組,以學生學習小組為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開展合作學習,發揮羣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並達成團體目標。由於小組成員各有其職,且職責分明,因此學生都主動投入;學生的全面互動,也可以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小組合作學習又是以個體學習為基礎的,讓不同個性、不同學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地參加學習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

通過自主探究,獲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後,教者設計了一些應用性練習,如計算學校操場的面積等,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個實際生活問題得以解決,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在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感性認識。並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雙減下的教學設計2

教學過程:

剛才老師教大家摺紙的時候,用到了一個詞,誰知道?

生1:1分鐘。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感受1分鐘,1分鐘有多少,能幹什麼。

課件出示鐘錶:

師:誰知道有關1分鐘的哪些知識?

生1:16秒

生2:60秒

師:誰能告訴我哪個是分針?

師:分針走1格是1分種,那分針走1格,秒針走多遠呢?

生3:60格。

師:那1分鐘到底有多長啊?感受下。(課件演示)

談感受:

生1:我覺得有點長。

生2:我也覺得很長。

生3:我覺得很短。

生4:很快。

師:有的覺得長,有的覺得短……

測一測1分鐘內自己的脈搏。

彙報:

生1:60(板書)

生2:97(板書)

生3:88(板書)

生4:12

師:老師幫你測一測。只測10秒就能推出。78下。(學生:啊?)

生5:96下。(板書)

生6:70下。(板書)

師:根據這些數字,你能估計其他同學的心跳大約在多少下嗎?

生1:90

生2:60

生3:80

小結:每個的…………不一樣,所以心跳也不一樣。

師:老師帶來了一組活動,活動內容:

計算拍球數小棒讀字畫畫

要求:每小組選擇一項內容進行活動。並記錄下相應的次數。

彙報:

生1:我拍了122

生2:我拍了50個

生3:我小棒數了50個

生4:我小棒數了30個。

生5:我1分鐘讀66個字

將活動記錄下來:(課件出示表格,當場填入數字)

拍球

活動內容

組員代號

結果

從上表中你發現了什麼?

……

師:我能看出,1號1分鐘拍90個,我能推算出2分鐘拍幾個。

提問:4號2分鐘大約能拍幾個?

做實驗:1分鐘你能寫多少個字?

先估計:

生1:50個

生2:30個

生3:90個。

驗證到底寫幾個(課件出示要寫的字)

學生開始寫。

彙報:

生1:我猜想的是10個字,我寫的就是10個字。

生2:我猜的是30個字,只寫了13個字。

師:剛才猜90個字的同學呢?

生3:我也只寫了十幾個字。

通過剛才的體驗,你有什麼感想?

生1:只會説是沒有用的,得做出來。

師:你能猜測2分鐘寫多少個字嗎?

師:一節課很快就過去了,你有什麼收穫嗎?

  雙減下的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蘇教版第十一冊89—90頁的例1、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並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反思,感受"替換"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早上喜歡和牛奶嗎?和牛奶有益身體健康。

我女兒在家也喜歡喝牛奶,每次早晨喝一小杯(出示一小杯)。我早晨每次喝一大杯(出示一小杯)。大杯中的牛奶大約是小杯牛奶的2倍。

出示1大杯和2小杯,問1大杯可以夠我和幾次?2小杯可以夠我女兒喝幾次?

1大杯和2小杯都給我喝,可以喝幾次?

1大杯和2小杯都給我女兒喝,可以喝幾次?

指名彙報,説説是怎樣想的?

説明:剛才想的過程其實就是替換的策略。

揭示課題: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二、自主探索

1、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倒滿。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思考:你能解決嗎?為什麼?(使學生聯想到都是大杯或者都是小杯比較容易解決;或者告訴大杯容量與小杯容量的關係。)

2、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倒滿。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説説所增加的條件,你是怎樣理解的?

思考,你準備怎樣解決?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重點讓學生説明怎樣替換,替換之後是什麼杯子,總量是多少?

使學生感悟到無論怎樣替換之後的果汁總量是不變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以課件演示替換的過程)

思考,為什麼要把1大杯替換成3小杯,或者把3小杯替換成1大杯?(感受替換的依據)

4、學生列式解決。

指名彙報,注重結合替換的思路,理解算式。

師:像這樣的.實際問題,我們用替換的策略進行解決,是否正確呢?

學生提出檢驗的方法,並閲讀書上的介紹,然後進行檢驗。

5、小結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加深對解題思路的理解。

6、體現價值。

教師介紹用方程解答的方法,還可以請學生説説不用替換的策略,還可以怎樣解決。然後進行比較,使學生深深感受到策略的價值。

三、完成練習的第1題。

1、在題中用圖表示替換的過程,然後解決問題,並檢驗。

2、彙報交流,將學生的作品在實物展示台上展示。注意體現學生可能出現的不同情況,(有可能出現線段圖)

3、結合圖説出算式。

4、這個題目還有不同的替換嗎?為什麼?使學生認識到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四、指導練一練

1、讀題,嘗試解答,教師巡視瞭解。

2、練一練與例題相比有難度,因此讓學生在指導下完成,可以用優秀生的思路來提示其他學生。

3、重視圖的作用,以圖來幫助理解。

五、思考

1、本課應該以策略的價值體現為主,還是應該以替換的依據為主?感覺難以合理安排。

2、課堂教學時,忽視了學生在替換過程中語言的準確表達。如:用什麼替換什麼,或者把什麼替換成什麼。在數學中語言應該是規範、到位的。

  雙減下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根據圖畫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

4、增強學生的觀察力和小組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重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圖畫,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電腦、實物投影儀、數字卡片。

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課件,描述景色:在田野上有一條小河,小河裏有許多鵝在嬉戲,河灘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樹林,有一片草地,草地上羊在吃草,鵝兒在休息,草地上還盛開着一些美麗的野花。在一棵大樹上停着許多小鳥,天空中飛來了一些小鳥,春天的田野真美麗!

創設活潑而又鮮明的活動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學習興趣。

2、仔細觀察,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二、自主合作,解決問題

1、小組競賽: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提出數學問題。(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比一比哪一小組所提的問題最多(每一小組請一代表將小組所提的數學問題寫在紙板上)。

2、每一小組出示自已的成果,全班討論交流各組所提的數學問題。根據每一小組的不同成果進行適當的表揚。

3、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同學提出的問題。

4、交流。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指導完成練一練第1題。

(1)出示圖片(利用實物投影),讓學生觀察,説説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2)解決問題。(同桌討論)

(3)完成書上的填空題。

2、指導第2題。

(1)指導學生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

3、指導第3題。

(1)觀察圖,理解題意。

(2)小組討論:換一個數,説一説。

(3)交流,(利用數字卡片)師出數字卡片,學生説一説。(合理就應鼓勵)

四、總結:你學會了什麼?怎樣學會的?

五、研究:8+7=15,你能根據這一道算式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從生活情境中走進數學。

以競賽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以小組合作討論來完成任務。(如:對各種動物之和這一類問題學生難以提出,老師就應該進行引導。)

挖掘學生的個性化內容,及時進行表揚。

學生不僅會提數學問題,還應能嘗試去解決問題。

採用獨立思考與回答的形式,進一步培養學生提數學問題的能力。

此題較為簡單,學生能獨立完成是的。

先理解題意,然後通過小組討論進行數的延伸,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提出這兩個問題,目的在於讓學生學會回頭看一看,對自已所學的內容進行小結。

目的在於加以鞏固。

  雙減下的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版本、章、節

【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後教材內容的邏輯關係。

2、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麼學本節內容),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設計思路】:

現本節課的教法學法及體現的理念支撐。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設計評價方案,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

標籤:減下 教學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