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3篇)

校園1.07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3篇)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

一、反思轉變了自己的角色

去年剛接七年級地理課,很生疏,剛上課時,總怕學生掌握不住,課堂上重複一遍又一遍,可效果很不好,越怕學生掌握不住,學生越掌握不住。後來,我才發現問題出在我身上,上課的時候我不管學生聽不聽,總是“滿堂灌”,學生有厭煩的情緒,所以效果很不理想。經過學習和反思,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課程改革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如:每節課的開始,我總是對學生説:"這節課,讓我們來共同研究,一起探討有關……的問題。"我覺得過去經常講這節課學習或今天上第幾章……,總還有點居高臨下,我教你們跟我學的味。上課期間,適當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想的火花;課堂提問經常問"你説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你的看法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看?"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也經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等語氣來及時讚揚鼓勵。這樣做,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記得有天在七二班上課時,師志強同學突然舉手問:"老師,你説海拔越高,氣温就會越低,可我想,喜馬拉雅山的海拔那麼高,應該比別的地方離太陽更近,氣温怎麼會低呢?"氣候一章已經上完,這個學生卻在幾天後提出疑問,説明他上課時認真聽、認真學,也認真想了,可總是解不開。在書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淺顯易懂的話解答了這個問題,並當眾表揚他愛動腦筋,敢於提問。這件事提醒了我,書本沒有講到的知識,可能有的學生會去想,也可能有的學生心存疑問,苦苦思索又覺與書本無關,就算了。我很快在別的班級上課時舉出這個事例,並鼓勵同學們質疑問難。

二、反思是否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

1、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尤其要注意讚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現。如:七一班的女同學高曉霞,平時性格內向,膽小,從來不舉手發言,每當我眼睛注視她時,她就低下頭,生怕我提名,常鎖着眉頭。有次我試着讓她回答問題,可她説話時聲音很小,鄰座都聽不清。課後我在想,這樣的孩子今後怎麼去適應社會……。一天上課時,同學們都在繪製降水柱狀圖,我輕輕地走過去,看見她的圖畫得挺不錯,就笑着説:"你的降水柱狀圖畫的真好!"然後舉起她的圖向全班同學展示,誇她的圖畫的準確、美觀。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悦的神色。幾天後,她主動舉手發言了,並且聲音響亮,我又表揚了她。一種莫名的欣慰湧上我的心頭。

原來她不僅性格內向,還缺乏自信。及時賞識她的各種變化,從此以後她有了明顯改變,每次課後遇見我,總是一張燦爛的笑臉。還甜甜地叫一聲"老師好!"這樣的例子,我還可以舉出一些,這使我感悟到:我們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表場,學生的心靈是純潔透明的,天真爛漫的,十分在乎老師那本來就不多的表揚,而傷心於老師的批評與指責。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努力作學生智能的催化劑。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2

經過一學期的七年級地理教學,我發覺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它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它既與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學科相聯繫,又與歷史、思品等社會學科密切聯繫,是唯一一門跨文理兩大科學部類的學科,地理教學在中學各學科教學中因其獨特的性質,使地理教學方式多樣化,幾乎可以借鑑所有學科的教學模式,以下是我一學期的體驗和反思。

1、結合教材特點,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形成和諧、融洽、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老師講得如何,關鍵看學生能否成為學習的主人,看學生學得如何。七年級學生年齡在13歲左右,正值求知慾、表現欲非常旺盛的時期,在課堂上學生厭煩教師的“滿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課堂上有“説”的機會,教學參與意識非常強烈。

新課標教材在知識的表述上避免了宂長的文字敍述,文字表達簡潔明瞭,從教材的結構和內容上看減少了很多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加大了“活動”、“閲讀”、“思考”方面的篇幅內容,使“活動”、“思考”成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教材特點,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學生創設“多説”學習情境,師生一起討論,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識,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確的科學觀。

2、講究學習方法,培養創新精神

教材倡導對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和訓練,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根據教學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徵,開展探究學習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具有研究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討論、相互評價、自由表達、創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動中,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和創新的情感,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3、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是新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總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説過“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從根本上説,學習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為了更好地瞭解我們的生存環境,並在改造利用環境的同時,協調與它的關係,達到“天人合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上冊地理教學中,有許多“生活地理”的內容。由於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學生看得到、摸得着,學生容易接受,便於理解。例如,夏季的白天,站在海灘上的人感覺地面“好燙”而水中的人則感覺“水裏還是涼的”,晚上情況相反;冬季感受與夏季相反這些老師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因此在學習“海陸因素”對氣候的影響內容時,聯繫生活實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運用“水陸受熱散熱的差異”原理解釋生活現象與問題,從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識,學生易於接受“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温高於海洋,冬季相反”。

七年級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和生活技能,因此結合教材資源,如“野外迷路怎麼辦?”“地圖定位與估算距離”等,對學生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3

“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是七年級地理教材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氣候包含的因素主要是氣温和降水兩大因素。因此,教材在闡述完氣温和氣温的分佈、降水和降水的分佈之後,順理成章地進入氣候的學習。氣温和降水是學習氣候的前提,氣候則是對前者的高度概括和加深。自然因素主要指地形、氣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而氣候因素又是自然因素的重中之重,因此,本節教材的內容既是整個教材的重點,又是整個教材的難點所在,是兩大矛盾的焦點。從學生認識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的基礎。學好這一節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基礎,而且還要求學生具有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能力和運用能力。作為教師,吃透教材,正確把握教材,重視本節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本節主要內容分為三部分:氣候的地區差異、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其中氣候的地區差異是重點所在,主要包括世界各地的氣候類型、分佈及其氣候特徵都是進一步學習地理的基礎,所以應重點講解。

就本節課而言,某一氣候圖的判讀和繪製是一大難點,氣候圖是由氣温變化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合成的,綜合判讀非常重要。在完成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知能的遷移,迅速實現知能的轉化。可以温室效應、亞馬孫熱帶雨林、沙塵暴現象為例,引導學生試着用已學過的知識,解讀以上三大氣候現象的成因、危害及防控措施。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4

工作即將結束,雖然我是“半路出家”,改行教地理,但因為我有一顆熱愛教育、幹一行愛一行的紅心,邊學習邊實踐,邊請教邊領會,並且用高效課堂的模式進行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們越來越熱愛地理課。

通過我的地理教學,學生們對地理知識有了較大的認識,併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他們瞭解到了地球和地圖知識、陸地和海洋知識、天氣與氣候知識、居民與聚落知識、發展與合作和人文環境等自然地理知識,並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係,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不是應付考試,而是為了將來走向社會和走向世界的需要。

通過我的地理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民族素質。地理教學貫徹了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就使他們具備所必需的地理基礎知識,使他們更加熱愛祖國,熱愛地球,熱愛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保護世界環境的一員。

通過我的地理教學,使學生樹立了可持續發展觀念。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認識到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通過地理環境中的各種資源發展生產。在利用合理時,就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利用不當時,則會出現生態平衡遭受破壞、環境被污染等危及人類生存的問題。這樣就體現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來”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圖片,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工農業生產和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國家所出現的程度不同的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通過我的地理教學,啟迪了學生的智能。在教學時,我注意學生智能的發展,充分利用我設計的導學案,啟發誘導學生用地理知識聯繫生活實際,聯繫本地區實際,讓學生更多地瞭解到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國際事務及學生生活等方面與地理教學內容有關的事例,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綜合分析能力。

通過地理教學,除了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地理知識以外,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瞭解了我們祖國的土地遼闊、資源豐富,從而更加熱愛它。同時也意識到我們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的現狀,培養了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樹立起為社會主義祖國奉獻的遠大志向。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5

期末考試結束了,回想在三中一年來的教學工作,不管是半期還是期末,每當看到成績和那高低不一的分數, 還有孩子們考後不同的神情,我思索了很多。

作為歷史老師我要教給孩子們什麼,怎樣教給他們?多年來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孩子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三中這塊教學沃土上,語、數、外幾乎站領了孩子大部分時間,他們會對地理感興趣嗎?我該怎麼做?一邊教學、一邊嘗試、一邊反思,使我逐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並懂得怎樣去愛,當他們願意與你交流,喜歡聽你講課時,説明他們已經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產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一、“愛”字當先

作為老師愛學生天經地儀,特別是愛好學生一點不難,但要愛學困生,與你頂撞,又不會尊重同學老師的學生,我們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師要對不同的學生選好切入口,如:瞭解他們的家庭,關心他們的學校生活,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尊重他們,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這樣他們就會慢慢與老師親近,願意與老師交流。

二、授之於“漁”

要提高地理成績,除了讓孩子們對地理學科感興趣外,還應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

前一時期從課堂教學看,我有意強化課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調動學生興趣,注重對基礎的分析與講解,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但地理學科注重以考定教,強化知識點的識記及練習,由於識記、鞏固複習、督促不到位,導致學生不能靈活運用。加之學生不會合理的安排時間,地理課餘一般不會複習地理,針對此,我又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督導,重視落實檢查;同時,提高課堂的高效性,向課堂要質量。地理知識積累,僅限於每週的兩節地理課是遠遠不夠的,地理試卷要拿高分,必須要對教材有足夠的掌握,要達到爛熟於胸的程度,因此要教會學生合理的安排複習時間,做到多看、多讀、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試題也會是"難於上青天"。

三、欣賞學生

把學生分成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一起討論,做練習冊,並教給小組長一些方法,引導他們儘可能的發揮每一個小組成員的作用,讓成員學會如何給別人分析、講解問題。小組出現不會的問題,向教師提出,再由教師給小組講解。自習課上也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先給同學們一定的時間背題,然後小組長同時抽三個組員,這樣即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從而提高記憶的質量。同時在課堂和自習上,我也在嘗試給學生一種沒有壓力的學習氛圍,只規定背題的範圍,不規定必須背下來,或是抽背、默寫,人為給學生造成一種壓力和緊張,如果學生經常在這種壓力和緊張的狀態下學習,不但不會提高學習效率,相反還會降低學習效率。而是想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其真正地參與學習,自覺自願地去完成課堂任務。我覺得這個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

針對新課程背景下試題較為靈活這一特點,我在今後的地理教學工作中有如下設想:

1、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耐心的教給他們學習地理的方法;且建立幫扶對象,兵教兵,好帶差。80分以上的作為培優對象,嚴格要求他們掌握好知識點,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地理的機會,自己給自己訂一個可行的目標,併為之而努力。

2、多學習、多鑽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教會學生學習地理,在書上作圈、畫、勾、點、旁批,學會積極關注新聞、社會熱點,把最新信息與課本聯繫起來,增加見識。

4、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這樣,每次作業可以佈置可供選作的自主命題。此題較為靈活,應多讓學生見之,熟悉題型增強能力。

5、積極接受學生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有學生提出多總結,多講解題的思路。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課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紮紮實實的去努力,去嘗試,去探索!,

6、後期加大力度進行強化訓練,對每一課的知識點進行過關,要求優生的正確率達99%左右。

7、更加註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6

半年的時間很快過去,做為一名剛上崗的新教師,通過這段時間的工作,總結自己這半學年的教學過程。從中收穫很多寶貴的經驗,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值得去總結和反思。 這個半學期的教學,對於新教材的理解又加深很多。新地理教材閲讀後,深感新教材的新、活、動。每個章節看到的都是大量的圖片和資料,包括課後所設計的活動都是圍繞一系列的圖片和資料展開的,緊密聯繫社會現實和學生耳聞目睹的事情,教材的難度明顯降低,而趣味性和實用性明顯提高,學生喜歡,這和新課標的要求是吻合的,但教材也明顯地缺乏知識的系統性,這也正是新教材和老教材的最大區別。

如果按教材設計的內容來講課,來帶領學生去分析、歸納問題,長時間下去,學生的能力固然可以提高。但是,如果要讓學生自學,知識就顯得空洞多了,同時,一部分學生也會因缺乏相應的基本知識而顯得越來越差,造成兩極分化會越來越嚴重,其結果仍然是過去的“精英”教育而非 “大眾”教育,那麼我們的教學改革怎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因為在我的心目中,我認為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豐富的知識之上的,沒有知識,何談能力,況且地理學科是一門邊緣學科,集物理、化學、生物、數學、天文、政治等學科於一身,區域性和綜合性很強,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豐富的課外知識,而隨着現代科學的發展,這些知識的更新換代是很快的,而書本知識的更新是緩慢的,如果讓學生單叢書本上去獲得有限的死的知識,顯然是不夠的,同時也會制約學生的思維,對培養有發展眼光的人才是不利的。

而在1月22日的學校會議上,針對“洋思中學”教學方法的討論,也讓我得到了很多啟示。經過認真地思考,認為在現在的地理教學中,在注重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如何通過多種渠道和方法使學生獲得豐厚的、新鮮的知識,這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大問題。在實際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經過不斷探索,認為比較可行的辦法有以下幾點:

1、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教師可通過多種渠道和方法去獲取豐厚的地理信息,然後經過提煉加工,適時地運用於課堂教學之中,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內容,還使學生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中受到激勵,從而養成一種收集地理資料的好習慣。

2、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具有獨特的優勢。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報刊雜誌及其它媒體獲取地理信息,並適時的交流,給學生以施展才華的機會,同時在交流信息的過程中,老師要給予及時的指導,指導他們怎樣去利用現有的資料去和書本知識相聯繫、來解決現實問題。

3、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學生針對土地利用、環境問題、人口問題進行社會調查,並結合所學知識來深刻理解、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活讀書”,並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樂學。教會學生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7

近一學年的國中地理教學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教學,這是一個老師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在宜春八中的近一年的教學中,讓我體驗最深的就是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的迫切性,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素質教育的需要。特別是對於國中地理教學來説,‘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課改提出的重要教學理念。以下是我對七年級地理教學的體驗和反思:

一、要結合教的材特點,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

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形成和諧、融洽、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老師講得如何,關鍵看學生能否成為學習的主人,看學生學得如何。七年級學生年齡在12、13歲左右,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求知慾、表現欲非常強,在課堂上學生厭煩教師的‘滿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課堂上有表現的機會,教學參與意識非常強烈。老師應該最大限度的在課堂上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問題、教學情境,加上新課標下的教材在知識的表述上避免了宂長的文字敍述,文字表達簡潔明瞭,從教材的結構和內容上看減少了很多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增加了‘活動’、‘閲讀’、‘思考’等的版塊的內容,還提供了大量的直觀性圖片。新課改的教材特點,也為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是新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説過‘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可以説,學習地理學科,是為了更好的適應我們的生活環境。上冊地理教學中,有許多“生活地理”的內容。由於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學生看得到、摸得着,學生容易接受,便於理解。例如,在講地球的運動時,可以用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來導入“太陽每天從哪邊升起,哪邊落下?”“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着白晝和黑夜”“2019年北京奧運會,為什麼美國人總是半夜爬起來看直播”“一年有四季,什麼季節影子上,什麼季節白晝長”等等相關問題;在講天氣與氣候時,讓同學們一起探討獲取明天天氣的途徑有哪些,讓同學們自己做天氣預報播報員,在樂中完成教學目標,這些生活中熟知的現象拿到課堂上,會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七年級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和生活技能,因此結合教材資源,如在講《地圖》一節時,提出‘野外迷路如何定向’這樣的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

三、運用現代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所謂‘教無定法

對於國中地理學科來説,其獨特的學科性質,更使得地理課堂上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我們幾乎可以借鑑所有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以及其他更方面的實際情況,結合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地理課堂在多種教學方法的變換中,極大的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我認為直觀教學法在地理課堂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幾乎在每堂課都要用到。如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地球的運動,如各種天氣各種氣候的景觀圖,讓學生在直觀教學中,更快的理解、掌握和記住了地理知識,特別是各種地圖的展示,對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構建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學習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一節,“中國在世界的位置圖”“中國疆域圖”“中國行政區劃圖”都是不可或缺的地理教學用具。

以上我在國中地理教學上的一些思考。教學反思是一個老師必不可少的成長過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也會更多的去思考,讓自己不斷在反思中成長成熟。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8

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多月了,我又參照地理課程標準重新回顧了這段時間的地理教學。這段時間的地理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創設了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地理課的開展緊扣“學議導練”模式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就如何提高教師在課堂中的“講”的有效性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課堂上能發揮地理學科的聯繫生活特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地理課堂。國中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地理知識十分的多。如“太陽為什麼東昇西落啊”、“為何冬季白天時間短”、“濰坊夏季為什麼吹東南風”等等,我們能夠適時引用,能夠很大程度上增進他們對於某些地理知識的理解。比如學到温帶季風氣候的時候,學生不明白東南季風與西北季風的區別,適時引用生活中他們對夏季風和冬季風的感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地理教師在講的過程中,應該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才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能夠關注差異,善待錯誤

講究教學的實效性,不能不提到數學課堂中兩個非常有價值的要素:學生間的差異和學生的錯誤。

我們常常把某些學生看成是“差學生”,對他們的要求就是在課堂上不搗亂就好。其實有些時候,適時的將一些簡單的問題交給“差學生”去解答,再給以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提高,起碼會將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認真的鞏固。正視學生之間的差別,注重整體,提升能力才是我們作為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教師要善待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的“錯誤”。有些錯誤是有共性的,學生也許會因這些錯誤而增進對知識的瞭解和認識。比如學習歐洲氣候,在問到歐洲氣候海洋性明顯的原因時,XX班XX回答時將北大西洋暖流劃分到了“海陸因素”,其他同學補充時能夠指出錯誤但解釋不了原因。碰到這這種出了國中教學範圍的問題,作為地理教師就要合理把握形象解釋。如果就此放過,會讓學生對這一環節的知識點留下猜疑。不利於整體知識的掌控。

  三、重視整理,形成網絡

地理新教材非常注意根據知識結構的特點進行編排,但是,教材是以靜態的序列呈現的,不可能充分滿足知識學習的結構化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授課必須根據知識的理解,對教材進行加工,形成一個流暢的知識網絡。比如,第七章第三節西亞部分。教材上給出了四個板塊,牽扯到了位置範圍、資源、產業和宗教這幾個方面,相互之間過渡困難。我查閲了一些資料,利用西亞地區的戰爭頻發這一現象,讓學生查找原因,將西亞的知識進行統籌,構成一個整體網絡。學生的學習激情明顯高了很多。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教師如何有效地講才能讓學生更高效地學才是教學的生命。我們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於平日的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後實踐,在實踐後反思,在反思後改進,在改進後再學習。如此地潛心鑽研與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9

關於極低地區判斷方向,對於一部分學生來講,是一個不好掌握的知識點,而偏偏這一部分是重要的考點,而且也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我大致對這個知識點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首先要求學生牢牢掌握在極低地區所觀察到的地球自轉方向,即在北極地區觀察為逆時針方向,而在南極地區則是順時針方向。這裏要強調的是,不論在南極地區觀察還是在北極地區觀察,地球自轉的方向自始至終都沒有變化,都是自西向東。在這個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出我的祕訣——東西找自轉,南北找極點。簡單地説就是找到自轉方向了,就可以判斷兩地之間的東西方向了。同樣的道理,只要判斷出極點了,就可以説出兩地之間的南北方向了。

然後我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即出一些相關的試題,讓學生根據我出示的判斷依據來思考判斷方向問題,這樣,層層深入,深入淺出,讓學生逐步地循序漸進地掌握此種類型的題目的解題方法和做題思路。

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和思考,再加上一點點的勤奮,我想,沒有做不成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0

目前我擔任七年級年級的地理學科。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活動,我深深地感到要真正搞好教學工作並不容易,它需要我們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和摸索,通過經常性的教學反思,促進自身專業發展,提升自身教學素質。以下我從三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目前我所做的教學設計大多還是傳統的地理教學“備課”方式,就是研讀《教學大綱》和參考新的《地理課程標準》,熟悉教科書內容、也有參考新的教材,閲讀教學參考書,預測學生的學習起點;然後確定教學目標、要求,制定地理課堂教學程序,考慮選用的教學方法;最後準備教學用具,編寫教案。我也知道,這樣的備課存在着經驗性和隨意性等一些主要問題,主要關心的是“教”的過程,而不是學生“學”的結果,走的還是以課堂講授中心、課本中心、教師中心為基本模式組織教學,教學媒體主要是“黑板加粉筆”的傳統格局。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就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

在以後的課堂教學設計上,我將不僅重視教的設計,更要從關心學生學的角度去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承認、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激發其學習的內驅力,建立起學生學習、生活的信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在設計理念上注重創設學習情境,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鼓勵和啟發學生自己去探求知識和解決問題。我將試圖在一個階段裏重點完成一兩個有質量的教學設計,然後通過教學實踐,進行深刻的反思,寫出得失,促使教學設計思路的轉變和設計水平的提高。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對某一問題講的面過寬過深而佔用了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導致教學內容完成的不是很好;二是講與練的時間安排不太合適。但我有一點很好的,就是我的教學語言具有科學性、啟發性和生動性,能吸引學生,所以學生喜歡上我的課,師生溝通好。

我要努力去做的就是優化課堂教學過程,解決好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和現有的教學條件與無限的知識傳輸、能力訓練及價值觀的培養之間的矛盾。它需要有合理的知識層次性、有恰當的教學密度、學生活動的有效性和控制適宜的`教學節奏。為此,我要在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方法選擇和教學媒體的整合方面多下功夫,確實向45分鐘要質量。

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由於地理學科的教學特殊性,我需要加強板畫的大量運用,只要可以用圖表示的就畫出圖來;能使用錄像等視聽媒體的課儘可能設計運用;手中常帶地球儀、教學掛圖等。經常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從權威的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是否有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感情等等。由於時間緊迫,不能就以往的教學實踐中的例子作深入的反思,但我從中已經獲取了不少的經驗。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1

不知不覺在潘莊中學的倒數第三週課也已接近尾聲,經過精心備課,認真講課,及時注意學生的反饋,這一週我對我的學生、對我的課堂、對我的教學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首先自己教的是普班的學生,雖然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是最好的,但是我們不能以一條水平線來要求,來衡量所有的學生。在這兩週的講課與聽課後,我不得不承認普班的學生,他們的基礎確實相對差一些,對他們的要求只能是及格萬歲,當然也有學習好的同學,我要做的就是讓高分繼續保持,讓低分的同學爭取及格。

其次,是自己的課堂。由於自己是個實習生,而且打扮的也不成熟。所以在學生們面前沒有威嚴,上課時學生們較隨意,上課紀律較差。所以我的課堂,首先要抓的是紀律,其次才是學習。

最後,也是重中之重,是我的課堂。這周學校組織了特聘名師聽課,我的指導老師張老師、地理組的沈老師、王老師還有另外一個實習生去聽了我的課。課後張老師、王老師給了我很多指導性意見。張老師強調:①我講的速度太快,有點兒趕的意思②大部分的內容都是自己講出來的,講知識點的時候,要讓同學多記一下;講題的時候,應該多提問下學生,讓他們説選哪個哪兒錯了;把睡覺的人叫醒,讓他們回答問題,如果自己老在那講,學生會感覺沒他什麼事,也就難免睡覺了③講得多會感覺沒重點,咱們知識點在黑板上羅列就是1、2、3、4幾點,多的不要寫。④有講錯的知識點,千島寒流經過的是斯堪的納維亞島而不是朝鮮半島,以後模稜兩可的儘量不要講,要多聽課,多學習⑤需要講清楚的要講透徹,例如緯度地帶分異是隨緯度變化方向變化的,而不是緯度方向。王老師也給了很多意見:首先她贊同張老師的説法並強調講題的時候沒必要每個題都講,簡單的題一遍過,難的題重點講。普班的學生還是讓他們多記記。

為期一學期的頂崗實習要結束了,我很捨不得這裏的老師和學生們,雖然有的孩子還很不懂事,雖然他們 還是每天嘰嘰喳喳,永遠不知道大學聯考的迫在眉睫,雖然他們還是忍不住上課説話、走思,想一些青春期萌動的事情,但是他們是我可愛的學生,他們是我永遠美好的回憶。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2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劉麗靜老師在“森林資源”一課中以好大一棵樹的歌曲導入,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親切感受和情緒體驗,激發起他們對森林資源內在聯繫的認知興趣,發展了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及實踐創新能力。

現代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學習的認知情境和氛圍,恰當地組織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學生自然地獲得知識和技能並促進智能和心理機能的發展。劉老師在本節課講解到位,屏幕的景觀吸引學生探索森林資源的奧妙,使學生主動進入學習情境,在教師指導下找出教材的重點。挖掘教材中的內容,拓展了教材內容。

通過本節課的觀摩,瞭解新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教學中學生如何成為真正的主體,怎樣實現主體的參與在某種程度上,不僅僅取決於把舞台讓給學生,還在與教師如何成功地引導和組織教學。教學設計是否合理,還在於是否激發了學生興趣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研究中學會研究,在創造中學會創造。同時,不斷引發學生思維碰撞,把學生的探索,發現引向深入。

教師和學生應該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關係,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彼此分享思考,見解和知識,實現教學相長的過程。學生大腦並不是空蕩蕩的容器,而是一口藴藏着豐富水源的深井,所以我們要相信學生,把機會交給學生,跟學生一起走進新課程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3

在今年的地理教學中,深感許多教學環節沒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後的對策,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在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對培養學生創新知識和創新思維的反思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營造和諧、以學定教、鼓勵學生勇於創新,發展學生的求異生自主創新學習的信心,教師要明確學生是不習主體,教與學的關係應該是平等,協商式的,知道學生知識的生長點,知道學生會朝什麼方向發展,在課堂上,一切頃其自然,教師順勢而教,學生順心而學,教師和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與學的塊樂之中,如七年級地理內容適宜搞一些遊戲和課外探索性的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教材內容而言,可以以下問題作為切入點,有什麼特徵,有什麼規律,是什麼原因,有什麼樣的聯繫等等,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識,鼓勵學生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牢固樹立學生全面發展思想,從而形成一種不唯書,不唯師,敢於質疑敢於於創新的學習風氣。

(二)對運用主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反思在國中地理教學中,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敢於對尹有教材同現實生活問題聯繫起來,把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實踐問題。運用主體教學,給學生一定時間,去探求尋找答案,在尋找中,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穿插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事,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三)對設計教學目標的反思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課本內容逐漸的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閲讀、思考和活動環節的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沒有很好的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係,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應該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使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景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並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並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同時,很多學生在課後仍然對一些基礎知識不明確。對策:引導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會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地圖的分析上,學會讀圖名、圖例,瞭解題目要求。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後及時輔導和解析,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寓教於樂;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