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折楊柳》原文及翻譯賞析

校園2.36W
《折楊柳》原文及翻譯賞析1

折楊柳

《折楊柳》原文及翻譯賞析

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

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翻譯/譯文

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邊的楊柳低垂着像酒麴那樣細嫩的長條,這不禁勾起了我這個將行之人的依依不捨之意,於是我停下馬來,請送行的您幫我折一枝楊柳吧。

只有春風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經離開樹幹的楊柳枝吹拂。

註釋

⑴和練秀才楊柳:詩題一作“折楊柳”,樂府歌曲,屬橫吹曲。

⑵麴塵絲:指色如酒麴般細嫩的柳葉。塵:一作“煙”。

⑶向:一作“肯”。

賞析/鑑賞

折柳贈別的風俗始於漢人而盛於唐人。《三輔黃圖》載,漢人送客至灞橋,往往折柳贈別。傳為李白所作的《憶秦娥·簫聲咽》“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即指此事。這首詩雖未指明地點,從詩意看,寫的大概也是灞陵折柳贈別的事。

詩的開頭兩句在讀者面前展現了這樣的場景:初春,水邊(可能指長安灞水之畔)的楊柳,低垂着像酒麴那樣微黃的長條。一對離人將要在這裏分手,行者駐馬,伸手接過送者剛折下的柳條,説一聲:“煩君折一枝!”此情此景,儼然是一幅“灞陵送別圖”。

末兩句“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就語氣看,似乎是行者代手中的柳枝立言。在柳枝看來,此時此地,萬物之中只有春風最相愛惜,雖是被折下,握在行人手中,春風還是殷勤地吹拂着,可謂深情款款。柳枝被折下來,離開了根本,猶如行人將別。所以行者借折柳自喻,而將送行者比作春風。這層意思正是“煩君折一枝”所表現的感情之情的深化和發展。詩人巧妙地以春風和柳枝的關係來比喻送者和行者的關係,生動貼切,新穎別緻。

這首詩是從行者的角度來寫,在行者眼裏看來,春風吹柳似有“相惜”之意與“殷勤”之態,彷彿就是前來送行的友人。這是一種十分動情的聯想和幻覺,行者把自己的感情滲透到物象之中,本來是無情的東西,看去也變得有情了。這種化無情之物為有情之物的手法,常用於中國古典詩歌中,如唐元稹《第三歲日詠春風憑楊員外寄長安柳》雲“三日春風已有情,拂人頭面稍憐輕。”宋劉攽《新晴》詩曰:“惟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户又翻書。”都是移情於物,中國古代文學評論稱為“物色帶情”(《文鏡祕府論·南·論文意》)。這不是一般的擬人化,不是使物的自然形態服從人的主觀精神,成了人的象徵,而是讓人的主觀感情移入物的自然形態,保持物的客觀形象,達到物我同一的境地。

末兩句之所以耐人尋味,主要是因為採用了巧妙的比喻和物色帶情的藝術手法,這正是此詩的成功之處。

《折楊柳》原文及翻譯賞析2

折楊柳·垂楊拂綠水 唐朝 李白

垂楊拂綠水,搖豔東風年。

花明玉關雪,葉暖金窗煙。

美人結長想,對此心悽然。

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

《折楊柳》譯文

春天來了,垂楊盪漾在白雲綠水間,它那美麗的枝條隨着春風飄揚,好不嬌美。這裏適逢生機蓬勃的春天,花兒爭相開放,但玉關邊塞此時卻是冰雪交加,美人每當想起這些,都會倍感惆悵。她在金窗前獨自憑依,看葉暖煙空,心中更有無限離愁。她面對此景心中常會蕩起一種淒涼之感。真想攀折柳條,以遠寄到情郎所在的龍城前,讓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折楊柳》註釋

搖豔:美麗的枝條隨風飄揚。

年:時節。

長想:又作“長恨”。

龍庭:又叫龍城。是匈奴祭天、大會諸部之地。

《折楊柳》簡析

《折楊柳》,樂府《橫吹曲辭》舊題。此首詩抒寫的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裏,觸景生情,引起了對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折楊柳》原文及翻譯賞析3

  折楊柳歌辭五首 南北朝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腹中愁不樂,願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邊。

放馬兩泉澤,忘不著連羈。

擔鞍逐馬走,何見得馬騎。

遙看孟津河,楊柳鬱婆娑。

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蹕跋黃塵下,然後別雄雌。

  《折楊柳歌辭》譯文

(一)

一個青年男子,上馬後並不去取馬背上的馬鞭子,

而是去折楊樹和柳樹上的枝條。

接着,他盤膝坐在馬背上,悠閒地吹起了長笛,

“你怎麼不走呀,客官?”路過的人、都想上前去問這個青年男子(擋住了別人的去路、他不急、別人急)。

(二)

我現在因為濃重的愁苦而不快樂,我願意成為郎君的馬鞭(看來、古人整天把馬鞭帶在身上,女子藉此表達了想與郎君形影不離的真實願望)。

走出和進入院落(院子)時,我願意牢牢地抓着郎君的胳膊(生拍你變心、跟別的女人跑了),悠閒時、我能盤膝坐在郎君身邊。

(三)

我在兩泉旁的小澤處、放牧我心愛的馬兒,

竟然忘記了給馬套上馬籠頭。

我揹着馬鞍、跟隨着馬走,

“怎麼不見你騎馬呢?”女情人問道。

(四)

遙看孟津河一帶,茂密的楊樹和柳樹都隨風搖曳着。

我是胡家的兒郎,不理解漢族男人寫的'詩歌。

(五)

(賽馬時)健兒要獲勝,必須依靠快馬;但快馬要顯出它的真本領,又必須依靠騎術高明的健兒。

一羣快馬嗶嗶啵啵地快速奔跑着、才能分出高低。

  《折楊柳歌辭》註釋

捉鞭:拿起馬鞭。捉:抓、拿。

蹀座:偏義複詞,取“座”義。蹀:行;座,同“坐”。

長笛:指當時流行北方的羌笛。

擐:系,拴。

羈:馬籠頭。

逐:跟隨。

孟津河:指孟津處的黃河。孟津:在河南孟縣南。

鬱:樹木茂密狀。

婆娑:盤旋舞動,此指楊柳隨風搖曳的樣子。

虜家兒:胡兒,古代漢族對北方少數民族之貶稱。

蹕跋:快馬飛奔時馬蹄擊地聲。

黃塵:指快馬奔跑時揚起的塵土。

別雄雌:分高低、決勝負。

  《折楊柳歌辭》賞析

《折楊柳歌辭》,《樂府詩集》收入橫吹曲辭樑鼓角橫吹曲,共五首,內容相貫,主要為徵人臨行之際與其情人相互贈答之詞。折楊柳是古代送別的習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為留念。

第一首是寫“行客”告別親友遠行之際,“上馬”理當揮鞭啟程,可他卻“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楊柳。柳者,留也,在古代習俗中是作為惜別的象徵。這一細節,正表現出其依依惜別的心情。而此時更傳來了悠悠長笛之聲,豈不更令人悵惘,別情難抑!詩前三句純用敍事代抒情,不明言離愁,而巧妙地用“柳枝”、“長笛”象徵離情的事物意象作墊襯,逼出最後一句“愁殺”兩字。

第二首中,“愁不樂”點出與“郎”經常離別,故女子大發奇想,希望成為心上人的馬鞭,終日伴隨情郎身邊。詩藴藉有致,頗帶南方吳聲西曲的柔情;但又頗有不同,“願作郎馬鞭”的痴想就明顯帶有北方器物的特徵。詩以剛健之筆抒温婉之情,於爽健之中寓纏綿之情致。

第三首是寫放馬的情形。馬不戴羈,人扛馬鞍,人隨馬走,然後提出疑問“何見得馬騎”,怎麼不見你騎馬呢。遠離故鄉前夕,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對未來充滿了迷惑與不解。

第四首詩寫徵人遙望漫漫征程,對此行懷有隱憂。此詩應當注意兩點:(一)作者當是北方少數民族,或為鮮卑,或為其他,雖已難深究,但其顯然習慣於北方大漠生涯,來到中原沃土為時未久。故“遙望”之際,對“楊柳鬱婆娑”之中原景物倍覺新鮮。“鬱婆娑”三字十分傳神,令人想見垂柳成行、依依搖曳之美景。此種景物描寫,在北歌中極為罕見。(二)此詩當原用北族語言,經過漢譯。“虜家兒”者,即出諸漢人譯筆,北方民族斷不會用此貶詞自稱。至於詩中透露出其時南北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的信息,亦值得重視。

第五首詩是寫一場激烈的馬賽前的情景。賽馬場上,人強馬壯,躍躍欲試。作者不禁感歎:健兒要獲勝,必須依靠駿馬;但快馬要顯示出其善奔,亦須依靠騎術高明的健兒。兩個“須”字,突出了人馬互相依賴的重要關係。“蹕跋黃塵”,動人心魄,展示出萬馬奔騰的壯闊景象。這是作者的揣想之辭,故云“然後”才能決一雌雄。詩有議論,有描寫,場景闊大,給人一種陽剛的美感。

  《折楊柳歌辭》評論

第一首詩歌,寫的是男青年在等待自己的女情人。

第二首詩歌,緊扣第一首、寫男子終於等來了女情人。這首詩歌是女情人對男子的忠貞表白。

第三首詩歌,寫男子因為太思慕女情人、而老是忘記這、忘記那。可見,他的女情人一定很標誌。

第四首詩歌,作者也略微表達了對漢族人民的不滿,“不理解漢族男人寫的詩歌、怎麼去弄懂漢族文化?”

第五首詩歌,是以女情人的視角來寫的,意思是説:好男人需要好馬、好馬依賴好男人才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