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歷史學考研備考的指導攻略

校園1.38W

我們在進入歷史學考研的備考階段時,需要規劃好自己的複習計劃。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歷史學考研備考的參考資料,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歷史學考研備考的指導攻略

  歷史學考研要努力複習力爭佳績

一、各科目備考指導

1、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是重點考查的內容,在2017年的歷史學考試大綱中,中國古代史部分包括8個大的知識點,一、史前時代;二、夏商西周;三、春秋戰國;四、秦漢;五、魏晉南北朝;六、隋唐五代;七、宋、遼、西夏、金、元;八、明清(鴉片戰爭前)。近幾年中國古代史的分數基本上穩定。按照歷史學考試大綱的規定,約佔總分值的1/3,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從考試的內容來看:中國古代史考查的是從史前時代到明清(鴉片戰爭前)的歷史。考試中,選擇題注重考查考生對這一階段基礎知識的瞭解與掌握。名詞解釋注重考查考生對中國古代史中發生的相對重要的歷史史實的再現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史料分析題側重於考查政治史、經濟史的內容,通過對基本史料的解讀,辨析史料的價值、偏頗或侷限,獲取有效的信息。論述題每年都會有一道大題被考到,這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對重要知識點的綜合分析能力。

中國古代史的考查範圍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到鴉片戰爭前的這段歷史。內容涉及到人類社會的起源,夏、商、周國家的建立,春秋、戰國的動盪,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歷代的更替,即各朝各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狀況等。

前兩章(史前時代、夏商西周)主要放在對基本史實、基本線索的理解和記憶上,這一部分不是中國古代史考查的重點,多在選擇題、名詞解釋中出現,基本不會在大題中被考到。

後六章(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西夏、金、元、明清)主要是把握重要史實,包括政治史、經濟史、思想文化史中的重要內容,並對相關史實做橫向和縱向的綜合分析。具體來講,橫向聯繫是通過空間拓展的方式將某一地區某一歷史現象與同一時間其他地區出現的類似或相反的現象進行類比分析,或者是將某一歷史現象與同一時期的其他相關歷史現象進行有機的聯繫和綜合。縱向聯繫則是從時間推移的角度來考查歷史事件的過程及因果關係,從而探索歷史發展趨勢,也就是相關知識點的發展脈絡。歷年考研真題中的史料分析題、論述題都會涉及到這部分的內容,所以在歷史學的學習中,掌握基本史實之後,要進一步提大學聯考生自身的綜合分析能力。

2、中國近現代史

相對於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在歷史學基礎統考中佔的比例相對較小,大綱要求佔全部權重的20%,但總體難度和要求考生對整體大局的掌握程度並未因此降低。相反,中國近現代史的內容在各個章節要求掌握的內容是很多的,其中主要的出題點集中在1840年到1949年之間。

從考試的內容來看:中國近現代史考查的是鴉片戰爭後直至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其中選擇題注重考查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近現代史範圍大、內容多,任何小的知識點都有可能拿來作為考查的內容。名詞解釋考查的還是這一階段較為重要的歷史史實的再現能力,因此需要加強這方面知識的積累。史料分析題考到的概率不大,因為新大綱囊括的知識面非常廣,考試不可能面面俱到。論述題幾乎每年都會考到,一般考查政治史、經濟史、思想史的內容,所以涉及這些方面的主要過程、基本線索和橫、縱向聯繫都有可能被考查到。

中國近代史的內容側重點非常明顯,從1840年起100多年的歷史中,晚清民國時期的內容最多且重要,從歷年的考題也可以看出,大題的內容一般都從這部分中加以考查,所以應該好好把握,安排足夠的時間來複習,複習的重點應該放在中國近代史上一些重要的史實,對於晚清民國的幾次重要運動,像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戊戌維新、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要好好掌握。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的內容在考試中佔的比重很小,但也不能完全忽略,近幾年除選擇題還考查了名詞解釋題。

3、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在考試中所佔比例為20%,世界古代史包含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兩部分內容,從教學內容的安排來看,這兩部分較世界近現代史要少。這從世界史權威教材--吳於廑、齊世榮主編的六卷本中也可以看出: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各一卷,而世界近、現代史各兩卷。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命題的重心在"古代希臘、羅馬"以及"中世紀的歐洲"這兩部分,大題也基本在這兩個部分之內。其中又以政治和思想文化為主要出題點。所以考生在平常複習過程中應該關注古代和中世紀的重大歷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理清古代和中世紀的發展線索。無論是時代變化特徵,還是各個主要國家發展階段和過程都要掌握。同時還需要關注一點史學史的內容,包括重要的史學名著。

4、世界近現代史

世界近現代史包含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兩部分內容,在歷史學考試中能佔到30%的比重是由它在整個世界通史體系和世界通史教學中的地位所決定的。

從歷年的真題考查內容來看,世界近現代史中的各章節基本上都被涉及到了,其會考題偏重於政治、經濟和國際關係。客觀題全面開花,重點考查考生對世界近現代史的瞭解和基本史實的掌握情況,主觀題大多侷限在重點範圍之內,最重要的問題是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興起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例如英、法、德、美、日、俄),同時還要注意亞、非、拉美等國為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所進行的一系列鬥爭和改革的內容。

二、各題型備考指導

選擇題基本上是知識點的簡單再現,考查的是考生對於具體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書讀得越細,掌握的知識點越多,做選擇題成功的機率也就越大。但從幾年的試題來看,選擇題的難度略有加大。

在考查知識點的再現方面,名詞解釋題進一步承擔起區分不同知識面、不同水平考生的作用。從2007年第一次統考開始,名詞解釋這一部分的題目就出現了一些比較偏的名詞,甚至出現了一些看書不很細緻的考生聞所未聞的名詞。

對於這方面的考查,考生需注意兩點:第一,不要單純地認為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出冷僻名詞的機率更大。實際上,生僻的名詞在歷史學的四部分中都可能出現,即便是我們熟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也照樣可以找出比較生疏的部分。第二不可盲目追求"冷"、"偏"、"難"。名詞解釋的命題思路是,在保證區分度的情況下促進考生儘可能更多地熟悉歷史知識。因此,考生的着眼點應該以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為主。如果想取得更為理想的分數,還應該在複習中多注意一些次重點,閲讀相關專著及學術論文,並通過相關的課外閲讀擴大知識面。

在史料分析題方面,無論給出的材料多麼生僻、晦澀,但問題與解答的最終落腳點依然是我們熟悉的歷史背景。同時,史料分析題中所涉及的歷史事件通常並不偏狹,只需要考生將背景與具體材料相結合即可。

在論述題方面,橫向題與縱向題是兩種基本題型。其中,橫向題多為平行的兩個歷史事件的對比與分析。縱向題則是考查對同一現象的立體把握,可以説,2011年第四大題把"簡答題"改為"論述題"之後,更加註重考查考生歷史的分析能力,單純知識點的堆砌已經很難勝任相關的論述,通過對歷史學學科特點的掌握併合理地建立學科知識體系是取得高分的關鍵。

三、總體備考指導

首先,希望大家是在已經熟讀教材,並且對教材有很強的把握能力之上,來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因為歷史學十分強調基礎的重要性,而且只有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才能夠有新的提高,考生要對既有知識進行有效迅速的歸納總結,提取知識要點,做出較為全面的評價、判斷和分析。

其次,在全面的基礎知識複習基礎上,考生應該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將古今線索劃為一線,特別是在近現代史的複習上,要充分認識到近代以來逐步加深的全球化進程,世界各地之間的歷史不再是各自孤立,因而更進一步要求考生在複習時候能夠把握整個世界的脈絡,在複習世界史的時候,要充分認識到中國史也是其中的組成部分,而中國歷史更要放到世界背景之下加以解讀,同時,也要有"全球一體化"的宏觀視野,這樣的思路是新穎的,有助於考生獲得較高的分數。

最後,要時常對自己不會或者模糊的知識,進行階段性的複習整理,反覆記憶,考生可以看着教材和參考書的目錄,或者自己整理的知識體系,當發現某些知識遺忘或者模糊的時候,打開教材、講義熟悉鞏固一下,進行強化,及時整合。

  考研歷史學命題趨勢

一、命題思路預測

關於2017年的入學考試,將繼續沿襲2016年的命題思路,考查本科階段所學習的歷史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史料、基本技能等內容。

二、考查目標預測

2017年考查目標將依然是考綱中所規定的四項基本能力,即:再認再現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歷史闡釋能力、史料解讀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三、考查內容預測

根據2017年考綱的規定,在題型上,選擇題依然是以考查歷史基礎知識尤其是政治史和經濟史為主,也就是主要考察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大現象等內容,同時會兼顧考查思想文化、藝術和科技等方面的內容;名詞解釋同樣也以考查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大現象為主,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也會出現一些思想文化、藝術和科技方面的內容,以保證考查的全面性;材料分析題對於史料的閲讀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會重點考查,在平日備考時可適當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另外,"簡答題"變成了"論述題",也就意味着之前只考查單一重大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題將減少出現,而橫向分析題和縱向梳理題將成為以後考試的重點,主要為了考查考生梳理歷史基本線索的能力。這也意味着考生在備考的同時必須要將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梳理、綜合的把握之後才能答好這部分題。

四、考試難度預測

2017年考試的難度和2016年的應該差不多,重點仍然會集中在基本知識點和對考生基本功的考查上。根據之前的考試真題,我們可以看出,難度總體上保持了平穩。

五、複習建議

還是那句老話,難度的.穩定不等於考生考分的穩定。所以考生一定要緊扣大綱,強化基礎知識的複習,牢固掌握大綱規定的知識點。同時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大綱是比較寬泛的,儘管分章節,但是其中也有很多小的知識點,都需要考生結合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情況,認真分析和把握。突出強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建立深厚的歷史學積累。

同時,複習時也要適當跳出大綱,拓展知識面,加強歷史思維能力的訓練,豐富自己的學識,對重點知識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多看一些與考綱相關的學術論文,以便在做論述題時可以發散思維。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複習期間,要有"全球一體化"的宏觀視野,即從世界史的眼光來解讀中國的歷史發展,這些觀點和視角都能運用到具體的答題過程中,這樣的思路也是新穎的,有助於考生獲得較高的分數。

  歷史學考研知識體系構建方法

一、歷史學科知識體系的分類

1、橫向知識體系:

又稱階段性體系。即由低到高,由下到上,由淺到深包括節的知識體系、章的知識體系、單元的知識體系。教材的每一節,章、單元都各自形成一個小的知識體系。在這裏首先要明確本體系中包含幾個知識元素,每個要素中包含幾個子要素-必須採取綱要信號的概括法提煉出要點;其次更重要的是弄清各個要素間的關係,核心是找到關鍵性、本質性、主導性或者是統領性的要素,確定其他子要素和這個關鍵要素的關係。其關係可能是因果關係;並列關係;從屬關係等,目的是使知識要素形成結構。

2、縱向知識體系;

又稱線索性知識體系。也就是通常所講的專題性的知識體系。構建縱向的專題知識體系是關係到複習成敗的關鍵一環。專題知識體系的構建要防止:1、脱離單元體系;2、沒有重點,面面俱到;3、架空史實,空談理論;4、脱離考試,盲目構建。

3、規律性的知識體系;

又稱為綜合性知識體系,理論性知識體系。規律性體系是全方位站在歷史規律的高度上通觀歷史知識,把歷史知識處理為規律結論的史實説明,真正實現全部知識的規律化。規律性知識體系是建立在單元和專題知識體系之上的較高的要求。它是指按照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重新整合歷史的知識系統,進而體現歷史現象的內在運動規律。在進行這種知識體系的建構時,應選擇適當的規律體系。

二、構建歷史學科知識體系的常用方法:

構建歷史學科知識體系的方法很多,這些方法儘管有所不同,但是實質上都是通過某種適當的結構使本體系內的知識系統化。

1、畫知識結構圖法;

2、列表整理法:

列表整理法是建立知識體系的好方法。最適宜於專題性知識的結構化、系統化。它適宜於那些結構能力較差的學生,它簡便易行。它乾脆利索的把同類的、相似的、規律性的但又散佈在教材不同章節的相關內容整合到一起。例如:列表歸納中華民族各個階級階層探索的內容,特點,貢獻,侷限;三次工業革命的發生背景,特點,對經濟、政治、國際關係等的影響等。例如,“美國在19世紀中期、19世紀末、一戰前後、20世紀30年代-40年代;二戰後、60-70年代,當前是分別如何處理與中國、日本、歐洲的關係的。結合美國自身和國際形勢分析其原因和結果。

3、總結階段特徵法;

總結階段特是也是建構歷史知識體系的常用方法,階段特徵體系建構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注意結論和史實的結合;

(2)注意階段的切口儘量要小,要新穎;

(3)注意最後階段特徵要能形成口訣式的結晶,便於掌握。例如二戰後60-70年代的世界格局總體階段特徵體系下還可以深切為三個小的階段特徵小體系:①經濟格局特徵;②政治格局特徵;③國際關係格局特徵;

其中經濟格局特徵下還可以劃分出:資本主義經濟格局特徵;社會主義經濟格局特徵;第三世界經濟格局特徵。

這些方法應該和體系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和各個學生的具體差異結合起來。對於相同的系統,不同的學生完全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