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範文(精選5篇)

校園1.86W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我們又將奔赴下一階段的教學,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計劃了。但是教學計劃要寫什麼內容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範文(精選5篇)

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提升計劃1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發〔20xx〕4號)和《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xx—20xx年)》(教師〔20xx〕2號)的文件精神,推動教師主動適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結合縣的實際情況,現就實施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簡稱“提升工程2.0”)擬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到20xx年,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髮展新機制,採用整校推進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對全縣中國小、幼兒園教師開展不少於50學時(其中,實踐應用學時不少於50%)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全員培訓,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校長信息化領導能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

(一)做好整體規劃

我縣現有各類學校26所,其中普通中學8所(完全中學1所,高級中學1所,獨立國中6所)、中職學校1所、國小12所、幼兒園4所、特教學校1所,另有37個教學點。全縣現有中國小、幼兒園在編教職工1483人,其中中學教師684人,國小教師670人,幼兒園教師94人,其它事業單位35人。此外,臨聘人員543人,其中:代課教師226人。教師基本上都已參與了提升工程1。0的項目學習,初步具備信息技術能力,並可以應用於平日教育教學活動,但層次水平有所區別。學校信息技術環境建設相對完備,大多數學校處於多媒體環境,部分學校處於混合式環境,少數學校為智慧教學環境。依據現有實際情況,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將分年度、分層次組織實施,確保在20xx年前以整校推進的模式完成所有中國小(幼兒園)教師完成提升工程2.0培訓與能力考核這一目標。根據省提升工程2.0培訓工作的整體安排,20xx年提升工程2.0項目啟動年,完成首批示範校教師的培訓和能力考核,通過示範校先行先試,探路子、建模子;20xx年完成全縣其餘的中國小教師的培訓和能力考核。

(二)探索培訓機制

建立“全縣統籌、各校負責、培訓助力、學校自主、全員參與”五位一體的協同培訓機制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考核機制;校長牽頭,自主研修,結合學校發展目標和教師研修計劃,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三)打造培訓團隊

整合區域內的培訓、教研、電教、一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科骨幹教師,組建專兼職培訓、測評團隊。各個學校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組建相應團隊,為順利開展培訓工作保駕護航。

(四)做好幫扶工作

針對信息技術環境薄弱的學校、鄉村教師,採取“送教下鄉”和“送培上門”等培訓方式;發揮縣學科骨幹教師的輻射幫帶作用,探索名師遠程課堂,提高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鄉村教育現代化,整體提升縣信息化管理、教學能力。

(五)保障服務體系

順應信息技術發展趨勢與分層分類培訓需求,依據《省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優化培訓指導團隊建設,創新培訓方式方法,提高培訓指導的針對性;激勵開放建議,資源共享;變革評價方式,提高測評助學精準性。

二、主要措施

(一)開展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培訓

中國小校是提升教師全員培訓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關鍵節點,校長是第一責任人。由校長領銜、學科相關管理人員構成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採取集中培訓、網絡研修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組織學校的管理團隊參加信息化領導力提升專項培訓,着重提升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設計與組織實施能力、指導全校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能力和校本應用考核能力。

(二)提升培訓團隊信息技術應用指導能力

選拔一線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專職培訓教師、教研員、學科骨幹教師進入培訓指導團隊,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高水平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指導團隊。依託教師培訓機構課程資源,採用專題研修和分類培訓相結合,遴選指導團隊參加專項培訓。指導團隊要探索“互聯網+教研”的組織形式,提高指導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提高學科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管理、評價等的能力。

(三)實現校本研修的常態化,充分發揮教研作用

各學校要圍繞本校的信息化教學發展目標制定校本研修規劃,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組建校級信息技術應用指導團隊,指導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探索“互聯網+教研”、公益直播課堂等活動。學校要確定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校本應用考核的類別和數量,組織開展多元評價機制,開展常態化監測,監測結果記入教師繼續教學分檔案。

教研組長是校本研修的主力軍,是帶動教研組有效開展校本研修活動組織者。教研組長根據學校制定的信息化教學發展規劃,圍繞學科課程標準,應用相關教學設備和學科教學軟件組織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努力打造“技術創新課堂”,引領學科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學重難點問題,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助力學校教學創新。

(四)利用片區教研交流活動,帶動區域信息技術能力提升

藉助片區教研、大集備等形式,採取“龍頭校”牽頭的形式,加強教學共同體建設。帶動區域內各校的共同發展,使信息技術薄弱校有法可循,有樣可學,有人來幫。

(五)做好指導與測評工作

依據《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評指標》圍繞組織領導、基本條件、培訓業務、應用技能、創新發展等內容進行測評;注重課堂教學、現場説課、網絡作品等成果的評價與選拔。按照測評方案,採用學校測評與專家(抽測)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測評。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管理。

制定縣能力提升工程規劃方案,指導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混合式校本研修的組織實施,推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

(二)明確主體責任

要完善制度,健全機制,科學統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項目,加大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支持力度。中國小校是教師全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關鍵節點,校長是第一責任人,要制定學校的發展目標和規劃,圍繞目標和規劃開展校本研修,支持教師參加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落實全員信息化培訓學分要求,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學水平。

(三)建立主動應用機制

要出台整校推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的激勵措施和管理辦法,以及規劃本縣(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考核工作,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培訓必修學分,建立推動學校與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的相關制度等。

(四)做好監管評估

教育局將結合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和現場檢查的方式,對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進行過程督導和質量評估,並將評估結果納入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和校長考評的指導體系。

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

根據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教師〔20xx〕1號)《XX省教育廳關於印發〈XX省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xx〕266號)和《XX市教育局關於印發〈XX市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xx〕89號)文件精神,為全面提升我區中國小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加快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現將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實施方案公佈如下:

—、實施目標

通過對區域骨幹培訓團隊、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學校信息化骨幹教師團隊的專項培訓,全面完成我區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每人不少於50學時(其中線上課程不少於20學時,實踐應用不少於30學時)的全員培訓任務。建立協同培訓機制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考核機制,構建“實踐、實證、實效”的適應學校發展需求的整校推進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團隊的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團隊的信息技術應用指導能力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創新發展。

二、主要任務

建強區級研訓團隊;

以校為本,整校推進,開展教師全員培訓,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

三、參培對象

全區中國小、幼兒園教師(含所有普通中國小校、幼兒園、中職學校、特教學校以及社區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師資格證的教師序列人員和行政管理幹部)。

四、考核認證

(一)合格認定

測評結果由20課時線上網絡課程培訓和30學時線下校本實踐應用(其中能力點實踐應用認證材料15學時,參加能力點的校本教研10學時,完成綜合應用能力點課堂實錄5學時)兩個板塊構成,認定等級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

(二)證書打印

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制定合格證書。

五、研修階段安排

培訓採取“集中面授+管理實踐”的混合模式。

第一階段:20xx年1—4月,XX新區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管理辦公室(簡稱項目辦)組織專家對學校信息化團隊進行政策解讀與理念更新。

第二階段:20xx年4—8月,新區“項目辦”對試點校參培教師情況進行摸排,審核“整校推進”方案,進行全體管理員培訓。

第三階段:20xx年9—12月,基於試點經驗總結,組織學校教師(人數約為全區教師總數的60%)參與培訓,初步形成區域精品應用成果。

第四階段:20xx年3—6月,組織餘下學校教師開始進行項目實施,完成合格認定,形成可推廣應用成果。

第五階段:20xx年6—12月,對全區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2.0工程進行全面總結,打印證書,梳理各校優秀教學案例、課堂實錄、個性化學科教學模式等實踐應用成果。

六、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

2、加大經費預算,確保經費投入;

3、開展督導評估,營造良好氛圍。

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提升計劃3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打造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經研究,決定組織實施全省中國小教師(含幼兒園、中職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簡稱“能力提升工程”)。現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總體目標

採取“以點帶面、分類實施、整校推進、學用融合”的推進策略,到20xx年底,完成全省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員培訓,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髮展新機制,基本實現校長和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和培訓指導團隊信息化指導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發展。

二、主要任務

1.培訓全體中國小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

緊緊圍繞多媒體教學、混合學習、智慧學習3種環境下的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4個維度30項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以下簡稱能力點,詳見附件2),分層分類開展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全員培訓。到20xx年底,三年內每人培訓不少於50學時,其中線上課程不少於20學時,實踐應用不少於30學時。

加強深度貧困縣鄉村教師、民族地區教師、村小(教學點)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精準幫扶。依託“四川雲教”,通過“三個課堂”等開展線上協同研修、協同教學,探索“雙師教學”模式陪伴式教師培訓改革,提升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助力教育脱貧攻堅與均衡發展。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應用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探索跨學科、智能化教育教學改革,打造信息化教學創新團隊,開展個性化教學實踐探索,提升教育教學創新能力。

2.培訓校長及管理團隊,提升信息化領導力

組建由校領導擔任首席信息官(CIO),校長領銜、相關管理人員構成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依據《中國小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標準(試行)》,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目標,以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的制訂與落實為主線,分級開展面向所有學校管理團隊的專項培訓,提升信息化領導力。

3.培訓指導團隊,提升信息化指導力

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團隊遴選與管理機制,組建三級信息化培訓指導團隊。採用專題研修、分類培訓與學習共同體建設等模式,以縣(市、區)為重點開展培訓指導團隊專項培訓。推動培訓指導團隊開展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科教育教學研究,探索基於“互聯網+”的教研組織形式,提高指導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以及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培訓設計、管理、評價等的能力。

4.建好培訓資源,保障融合創新發展

依據應用能力標準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實際水平,以信息化教學方法創新、精準指導學生個性化發展為重點,面向一線名優骨幹教師、優質企業等匯聚精準適用的教師信息素養提升教育大資源。依託各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遴選優質培訓資源,探索建立靈活、開放、終身化的教師個性化學習空間,推進資源共建共享和精準推送。

三、推進辦法

(一)省級加強統籌規劃,組織示範引領培訓

省上主要負責統籌能力提升工程實施,組建省級培訓指導團隊,建設培訓資源,開展示範引領培訓,培育一批“整校推進”試點學校,指導督促各地分層分類開展全員培訓。

1.做好統籌規劃管理。結合國家目標任務、措施要求和四川實際,統籌設計培訓項目、資源建設、應用考核等工作,研製規劃、方案、指南等。

2.建強培訓指導團隊。制定省級培訓團隊遴選與管理辦法。遴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出的一線校長、骨幹教師,教研、電教等部門專業人員及相關領域專家,組建省級培訓指導團隊。

3.建設適用培訓資源。依據30個能力點,通過遴選高質量的國家慕課課程資源、自主研製培訓資源、整合一線教師優秀實踐案例資源、購買服務等,建好省級信息化教育教學培訓課程資源庫,為全省教師線上不少於20學時研修提供託底保障。

4.開展示範引領培訓。

一是開展管理者領導力提升高級研修。組織培訓各市(州)教育行政、教研培訓、電教部門負責能力提升工程2.0的管理人員,提升組織實施能力。

二是開展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力高級研修。以縣(市、區)培訓團隊骨幹為重點,兼顧省市級培訓團隊骨幹,開展三期培訓(每期200人),提升培訓團隊規劃設計、組織教研、指導校本研修、開展校本應用考核等能力。

三是開展學校管理團隊和骨幹教師高級研修。面向信息化基礎較好的.中國小校,開展三期(每期200人)學校管理團隊和學科信息化教學骨幹教師培訓,提升跨學科融合教學和實施智能教育的能力,打造智能化教育領航名師名校長。

四是開展以“四川雲教”為主的“三個課堂”應用骨幹研修。依託“四川雲教”,遴選“三個課堂”應用骨幹教師,開展三期(每期400人)培訓,提升“三個課堂”常態化應用能力。

五是開展整校推進“樣板校”項目培訓。採取“省級統籌,以市為主”模式,一體化設計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骨幹教師和全體教師培訓,開展“樣板校”整校推進省級試點,為全面開展能力提升培訓探路子、出經驗。

5.開展考核認證。根據校本考核方案,依託能力提升工程管理系統,開展市(州)培訓情況考核,併為全省中國小教師提供培訓結果查詢、學時認證、證書打印等服務。

(二)市州加強區域指導,組織線上研修

各市(州)主要負責做好區域規劃,組建市級培訓指導團隊,開展本級示範引領培訓,承擔省級“樣板校”共建任務,建好地方課程資源,統籌組織各縣(市、區)開展不少於20學時的線上研修,指導各縣(市、區)開展全員培訓並開展質量抽檢。

1.制定市級實施方案。對照省級實施方案、指南等加強區域統籌規劃,制定符合本地學校應用環境和教師發展水平的區域推進實施方案、縣域考核實施細則、培訓質量抽檢制度等,並報省上備案。

2.建好市級培訓指導團隊。參照省級標準,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市級培訓指導專家遴選與管理辦法,組建市級培訓指導團隊。

3.建好地方課程資源。結合本地實際,豐富培訓課程資源。鼓勵參照30個能力點,拓展、研製地方特色能力點及資源,為本地教師培訓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

4.實施“打樣”培訓。根據學段、城鄉、信息技術應用環境等推薦5-7所學校,作為省級“樣板校”。將有省級“樣板校”的一個縣(市、區)作為“樣板縣”。在省級統籌指導下,組織實施“樣板校”“樣板縣”整校推進試點,並做好經驗總結和推廣。

5.組織線上研修。根據區域教育發展實際,重點做好各級各類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少於20學時的`線上全員培訓。

(三)縣(市、區)分批推進,抓好線下實踐

縣(市、區)根據實際需求做好“整校推進”全員培訓。緊盯30學時的實踐應用分批推進。

1.做好落地方案。按照省市實施方案和指南等,建立“縣-片-校”三級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實施的責任運行機制和責任清單;研製整校推進落地詳案、學校考核辦法,指導學校制定校本研修方案等。

2.建強兩支隊伍。要建優縣級培訓指導團隊,打造“素質好、教學優、懂技術、會應用、善指導”的縣級信息化培訓指導團隊。要建強學校管理團隊,指導學校組建由校長領銜的信息化管理團隊。組織開展專項培訓,提升培訓指導團隊信息化指導力和學校管理團隊的信息化領導力。

3.分批整校推進。借鑑省市“樣板校”“校板縣”經驗做法,按照分類指導、傾斜鄉村的原則,遴選不同類型、不同信息技術環境、不同發展水平的學校,打造一批試點校。分批實施、整校推進,形成推進有效機制。

4.指導校本研修。指導學校建立“骨幹引領、教師選學、團隊互助、學校指導”的研修共同體,形成“學校指導有研修方案,教研組互助有專題研修計劃,教師選學有任務清單”的研修機制,確保到20xx年底,全體教師完成不少於30學時的實踐應用。

5.組織考核評估。要加強對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作的過程督導和質量評價。進行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校本研修方案審核備案。依據省級校本應用考核方案和市級校本應用考核實施細則,分層分類組織實施校本應用考核及整校推進工作績效評估。

(四)學校整校推進,突出學用融合

學校根據自身信息化應用發展現狀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實際,組織開展教師全員培訓、教學實踐和應用研修,總結實踐經驗,推進應用創新。

1.研製校本培訓計劃。根據學校信息化教學條件,確定能力點方向,研製學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研修計劃、教研組研修計劃、教師選學任務清單等。

2.組建學校管理團隊。組建由校領導擔任學校首席信息官(CIO),校長領銜、學校相關管理人員構成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指導教師開展校本研修、應用創新和考核測評。

3.開展校本研修實踐。學校從30個能力點和地方特色能力點中選擇至少2個維度(智慧教育創建學校選擇3個維度)的能力點供教師選學。教師從中選擇至少3個能力點(每個維度不少於1個),開展不少於50學時的專題培訓、校本研修、應用實踐。其中實踐應用30學時建議分配如下:完成3個能力點實踐應用認證材料15學時,參加能力點的校本教研10學時,完成綜合應用能力點課堂實錄5學時。

4.實施校本考核測評。堅持成果導向,依據教師選擇的能力點,組織開展自評、教研組成員互評、學校考核小組考核等,全面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

四、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20xx年上半年):規劃引領,機制保障。研製規劃、實施方案等,成立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建立省級工程辦核心團隊和培訓指導團隊,啟動引領性培訓等工作。

第二階段(20xx年下半年):試點先行,形成經驗。研製整校推進指南和考核方案,開展引領培訓,啟動省級試點學校培訓工作。各市(州)建立本級管理和培訓指導團隊。全省20%的縣啟動能力提升工程。

第三階段(20xx年):示範引領,全面推進。總結推廣試點經驗成果,輻射帶動各市(州)學校實施能力提升工程。全省60%的縣啟動能力提升工程。

第四階段(20xx年):攻堅克難,總結提升。針對存在的問題,開展重點督查和指導幫扶,力爭全省在20xx年底全面完成能力提升工程培訓任務,全面總結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成效與經驗。

五、推進保障

(一)組織保障

教育廳負責統籌規劃與管理,執行辦公室(簡稱工程辦)設在省電化教育館,負責組織實施和支持服務的具體工作。各市(州)、各縣(市、區)要明確領導機構、責任分工、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整合資源,因地制宜設立工程辦,配備核心團隊人員,確保工程辦核心團隊穩定。要科學遴選試點區(學校)和培訓指導團隊成員,以任務驅動,推動示範引領取得實效。要結合區域發展情況和學校需求,建立激勵學校與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的制度機制,確保教師真培訓真應用。

校(園)長是能力提升工程的第一責任人,要組織帶領信息化管理團隊,科學制定培訓計劃,組織好教師線上學習,抓實線下校本應用實踐;要為教師創造良好條件,促進每個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要強化學科教學應用實效,確保校本應用考核結果客觀公正並納入學校教師績效考核。

(二)經費保障

教育廳統籌專項經費,重點支持“三州”、民族地區、深度貧困地區、試點區(學校)教師培訓,以及省級培訓資源開發,管理系統建設運維等。各市(州)、縣(市、區)要進一步完善培訓經費保障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將培訓經費納入預算,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按進度推進。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社會機構積極參與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建設及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

(三)監管評估

按照“一網管理、分網學習”的要求,優化升級能力提升工程管理系統,實現與各級各類培訓系統無縫對接和數據適時匯聚,探索伴隨式採集教師培訓數據的精準監測評估。採取專家評價、參訓教師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等方式,開展培訓項目質量監測,提升培訓實效。

建立省、市(州)、縣三級督導考核機制,將培訓進度和實施效果納入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內容。要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成效,納入學校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和校長任職考核。研製激勵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實踐的措施和管理辦法,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培訓必修學分,按有關政策納入教師年度考核、職稱評聘、教師資格註冊等。

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提升計劃4

今年,有機會參加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全員培訓,我十分高興。通過培訓,不僅能提高自己信息技術能力水平,而且還能應用信息技術構建有效課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所以,我打算下功夫學好培訓的所有課程內容,真正學到一些信息技術,學以致用,讓課堂教學變得更精彩,用信息技術能力水平啟迪學生,使學生插上騰飛的翅膀。

一、學習目標:

認真學習各個階段的課程內容,按考核的要求高質量完成作業任務,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培訓學習與課堂教學結合,把信息技術與自己從事的學科教學進行有效整合,讓技術服務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學習任務:

學習所有推薦的選修和必修課程,對部分課程進行反覆學習,摸索研究,爭取學到更多的東西,使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水平有一個大提升。

三、學習措施:

1、研讀網絡培訓資料。採取通讀與精讀相結合的方式,結合自身的成長需求,認真研讀教材,學後做到及時反思,認真完成作業。

2、積極互動,參與網上討論。圍繞學習內容和進程,積極參與討論,思考預設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分享同伴的認知,感悟專家的點評。

3、積極嘗試運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進行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能力。

4、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每天先看課,邊學邊實踐練習。如果這樣不行,先通覽課程一遍,明確學習的內容,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學習,有針對性地請教專家同行

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提升計劃5

新的世紀信息技術正以空前的發展速度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它給人們的工作、學習與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方便與快捷,特別是網上即時互動的學習形式,讓學生足不出户就能解決疑問,為配合農村遠程教育的有效應用,特制訂遠程教育教學應用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宗旨,以開闊學生的視野為目的,以豐富、拓寬學生的知識為方向,使學生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周圍的世界,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瞭解。

二、遠程教育和英語的關係

英語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為了便利開展教學工作使用多媒體課件是學習英語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並且通過互聯網可以使學生深刻、全面的瞭解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所以遠程教育的開展對英語的幫助是非常重要也不可替代的。

三、遠程教育幫助教學,完成教學目的

1、遠程教育的開展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重興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建立,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突出語言的交際性和實踐性。

2、充分利用電腦課件瞭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增強國際意識,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3、使用多媒體和課本相結合的體系,以課本為核心,以任務為目標,以功能和結構為主線,設計的內容淺顯易懂、重點突出,教學結合實際、貼近生活。

4、採用多媒體呈現單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擴展、點面結合、不斷復現,保證詞彙的復現率,並附有圖片使學生的認識該外深刻,記憶更為牢固。

5、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有利於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四、方法措施:

1、利用遠程教育設施下載與教學相關的教案、課件以及其他教學資料。

2、課堂中針對每篇課文的具體情況恰當的使用相關的教學資料。

3、定期對相關的資料進行整理、分類,並作出相應的反思,以便以後使用時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