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000字

校園2.83W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最為知名的作品,自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出版以來,在世界範圍的發行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獲得眾多讀者的認同。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蘇菲的世界的3000字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000字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000字一

<蘇菲的世界>的讀後感如果遺產是物質的話,那麼總有一天會被消耗殆盡。但如果遺產是精神的話,那麼它不但不會同時光一起流失,而且能被髮揚光大。哲學,作為人類精神的象徵,從古至今都披着神聖的面紗。人們只能滿懷敬仰之心,卻無緣見哲學之廬山真面目。因為它博大精深,融人類千年之史,匯世界百家之言。祖先賜予的精神遺產隨着歲月的積澱愈發深不可測。無數哲人前赴後繼著書立傳,試圖為世界展現一幅壯麗雄渾的哲學全景圖。可是百家爭鳴,豐富了哲學的內涵,卻為勾勒全景圖又增添了新的難題。於是,千百年來,哲學似雪球般前進、壯大,而人類只得管中窺豹似地欣賞奇峯一角。

我在尋覓,尋覓一種載體、一種形式能令人毫無倦怠之感地穿梭於哲學的長廊之中。我想一部書恐怕難以擔此重任,因為記錄哲學、見證歷史的文獻題材作品對於尋常百姓而言,無疑是味同嚼蠟的。但是,有困難才有奇蹟,人的智慧與力量在勞作與發展中,常常釋放出超常的能量。一位從教多年的作家完全採用偵探小説的構思,卻將整部哲學史清晰地、絲絲入扣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它不是來自歐洲哲學的源頭希臘,也不是東方龍的傳人,更不是好萊塢的天才劇作家。他的家鄉在遙遠而恬靜的北歐——挪威。令人難以置信,在幾乎沒有任何哲學底藴的冰天雪地,卻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哲學作家。當然還有他那部震顫了哲學界的里程碑式的文學作品。如果你是一位書迷,那麼至此你肯定猜到了。是喬斯坦?賈德帶着我們走進《蘇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學。作家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年少的蘇菲跟隨着一封封神祕的來信,不知不覺地開始了她的哲學課。我們也彷彿如蘇菲一樣沿着歷史的足跡瀏覽歷代哲人的精闢論述。而正當我們略顯疲憊之時,本書的副線卻又使人精神為之一振。我們沿着蘇菲的足跡尋找神祕的老師和從未謀面的席德。主線與副線自然交織,渾然天成,足見作家藝術修養之高。但更令我們歎為觀止的則是:作家靈活而嫻熟的運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講述哲學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觀點、探究哲學的真諦。

《蘇菲的世界》是將藝術與學術完美結合,通過我們熟悉的載體傳達我們陌生的信息。讀者彷彿又回到了古希臘,聆聽蘇格拉底的教誨;猶如置身於中世紀的古堡,見證黎明前的黑暗。我們盡情沐浴文藝復興的和煦陽光,沉醉於巴洛克強烈反差的藝術氛圍之中。忘卻了塵世的喧囂,只覺真理的偉大和藝術的魅力。隨後,穿梭於資產階級革命的硝煙中,體味現代哲學的曙光。面對笛卡兒、史賓諾沙、洛克、休姆、柏克萊等一連串現代哲學的開山鼻祖,我們還來不及抒發心中的崇敬之情,啟蒙運動的先驅便闖進了歷史的大舞台。

飛速發展的工業推動着歷史的車輪駛入了嶄新的軌道;時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學巨人。黑格爾、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蘭西人的浪漫發揮到了及至。而後馬克思的《資本論》、達爾文的《進化論》、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三位偉人、三部鉅著掀起了三個領域的革命巨浪,開創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先人把一個又一個不解的哲學命題留給了後人,把一部又一部經典的傳世佳品賜予我們。哲人用藝術的口吻教導生靈,文人用理性的筆觸感染靈魂。我們的祖先在遺留寶貴精神財富的同時,更把彌足珍貴的鑑賞之道傳授於世。賈德是繼承者,而不是始作者,但《蘇菲的世界》的的確確是嶄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夢幻想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歎的世界。賈德使我們有幸一睹哲學之貌,願他的後人能見哲學的精髓只是基礎哲學耶|||寒假裏我自己寫的讀後感(已經上交給老師了)現在再轉載給你:寒假裏,我看了一本文學性很強的一本哲學書,那就是《蘇菲的世界》。

在我看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閲讀時產生一種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瞭解哲學的心情。14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一些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的真相遠比她想象的更怪異、更離奇••••••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關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大約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現了一位對歐洲思想有重大影響的人物——蘇格拉底。他的高明之處在於人談話能夠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令人可以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的談話無疑是當眾出醜,併成為眾人的笑柄,對於那些有頭有臉的人,這就難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它本可以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於一死。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因為他重視良心與真理,到生命結束也是為了真理。他那種為了真理而戰,為真理而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使我更深切的體會到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這句話的`含義。“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些看似尋常的問題,可一直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我沒有什麼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瞭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義和起源,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斷定這麼浩瀚這麼偉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終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師”。生活中,並不人人都是哲學家。

但人人都會有點哲學頭腦——一種好奇的探求願望,一種不棄的思考精神就像14歲的蘇菲。《蘇菲的世界》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禮讚、對人生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進入覺悟,點燃了一盞盞明亮的航燈……這本書帶給了我們很多,不僅是豐富的哲學知識與道理,還有對生命與世界的再認識和學習蘇菲對世界充滿好奇和認真思考的處世態度。蘇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精神的世界。我們的祖先在遺留寶貴精神財富的同時,也把哲學的精髓留給了後人,我相信只要我們也像文中的主人公蘇菲那樣有着處世積極樂於思考的態度,我們也能像她那樣在這個精彩的世界裏收穫很多很多。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000字二

這是一本無可爭議的世界名著,她在世界上所引起的反應是強烈的,被譯成很多種語言,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並長期居暢銷書行列。

《蘇菲的世界》講述了一個14歲的女孩蘇菲在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祕的信,信上寫着: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這兩個問題引發了蘇菲對哲學的興趣與探索。就這樣,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導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在書中,蘇菲在這位神祕導師的帶領下,不停的探索思考着先前哲學家探討的問題。影片中還充滿着各種奇幻的場景,蘇菲可以像穿越時空一樣,穿越到達古希臘蘇格拉里被審判的時期,到達文藝復興的文化繁榮時期,到達那些充滿哲學智慧的思考時期。蘇菲可以真真切切的看到當時的場景,包括很多人嚮往的文藝復興的繁榮場面。但當她回到現實生活中時,所有的畫面都會消失,她多能感受到的只有精神上對哲學智慧的理解與思考。

物質的東西不會是永恆的,任何物質的東西都會在歷史的長廊中被消磨殆盡,最幸運的結局就是留下了殘骸被後人視為珍寶保護起來,然後再想盡一切辦法去申請個世界文化遺產,但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被風化,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這就是為什麼愛爾蘭英國國教的大主教喬治伯克利敲着桌子説這桌子不是真實的。

雖然桌子確實在我們眼前,我們可以看到它,可以摸得到它,但它最終會被歷史所侵蝕,假如人們不用心記住它的話,它就會像從沒出現過一樣。相比來説,精神的東西卻是可以擺脱歷史的沖洗,歷久彌新的。

這就像我們現在不可能再次看到文藝復興時期那種鼎盛繁榮的場景,但是,我們並不用感到遺憾可惜,因為,我們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可貴的精神思想與智慧,這些都是可以長存歷史之中不受磨損的寶貴財富,就像蘇菲雖然回到現實中看不到先前哲學家們睿智的面孔,卻是可以繼續思考他們的人生問題,繼續探索關於哲學的智慧一樣。

《蘇菲的世界》中由一張“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的紙條開始,帶領蘇菲也帶領讀者進入了一個充滿哲學智慧的世界。書中多次提到“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的問題,這是有關哲學終極命題的問題,即世界的本原問題。每個人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説我是誰這個問題,“我是郎鹹平”“我是白巖鬆”“我是張三李四”……你真的知道你是誰嗎?我們平時所謂的自我介紹所説的不過是一個名字而已,就像書中的主人公蘇菲在對着鏡子問自己是誰,她突然想到她爸爸在給她取名字的時候,原本是想取作莉莉的,假如她爸爸當時真的將蘇菲取名為莉莉,那現在的蘇菲還是她嗎?

名字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我們真正認識自己的障礙,我們在思考“我是誰”的時候,總是在名字這個層面上就戛然而止了,我們似乎確信,這個名字就是我們自己。我們可以像蘇菲那樣思考一下,假如當初我們的父母沒有為我們取現在這個名字,而是另一個,難道我們就變成了另一個人嗎?或者説,我們把名字等等表象的符號扔掉忘掉,我們又是誰?這樣思考的話,我們就會對“我是誰”感到迷茫。

如果我們在思考“我是誰”這個問題的最初就拋掉一切外在的表象:名字,性別,長相等等,我們只看我們自己這個人,直接從本質上來考慮。弗洛伊德提到一個概念:本我,自我,超我。按照弗洛伊德的陳述,所謂自我,是自己意識的存在和覺醒;本我,則是原始慾望自然表現;而超我,則是社會行為準則及形成的禁忌。這樣來想,人就變的更加的三位一體了。

肯定會有些人對這個問題不屑一顧,認為毫無意義,或許某位有個性的人會很驕傲的説“我就是我”,確實是一位很瀟灑的世俗人。我想《蘇菲的世界》之所以探討這個問題,並不是想每個人都失去自我,迷失自我,終身困在“我是誰”的問題中。他真正的意義在於引導人們的一種思維模式,讓人們不再只停留於事物的表面,讓人們可以透過表面來看到事物的本質,學會用哲學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從而從一個更深刻的角度、更高的高度來了解事物。

“知識就是力量”,當我把目光停留在這句話上時,我試圖着用哲學的智慧來解讀他。有人説知識本身並無力量,而是運用它的人有力量,如果有人有知識卻不能讓其發揮,那知識便沒有力量!對於這種説法,我並不贊同。我卻認為知識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同樣的知識用在不同的人身上的力量是一樣的,同樣具有説服力。現實中當然有相同的知識素養用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現出來的效果不一樣的情況,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説力量是人賦予知識的,由於人不同,所以知識的力量就不同。假如人們所擁有的知識是完全相同的,那麼他們所擁有的力量也是相同的,之所以會出現力量不同的現象,是因為人們擁有的知識結構不同。比如説,兩個人擁有完全相同的文學知識,但是其中一個人的知識結構中比另一個人多了語言表達這一部分,那麼他就可以運用語言表達這部分知識的力量把他的文學知識的力量也發揮出來,這樣他所表現出來的力量就會比另一個人大很多。另一個人由於知識結構中缺乏了語言表達這一部分,就會使他所表現出來的文學知識力量由於缺乏表達知識力量的支撐而大打折扣。在這裏我們要強調一下的是,這個人的文學知識力量是不變的,並沒有削弱減少,只是因為沒有表達力量的支撐,他的文學知識力量被部分隱藏,沒有充分表現出來而已。

哲學家們總是試圖避開這類沒有永恆價值的熱門話題,而努力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真”、永遠“美”、永遠“善”的事物上。假如《蘇菲的世界》代表着主流知識分子的哲學觀點,它所表達的也極引人注目。這本書對真實的哲學給予極崇高的評價: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評論;去除偏見、迷信和慣例;不做倉促和輕率的判斷,一意追求真理、知識、美善和道德。

“哲學是美妙的”,這是哲學家們的深刻感受,不懂哲學的人是體會不到這種快樂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000字默認。哲學家們在不斷的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過程中尋求滿足與快樂,這是內在的昇華、否定中的發展前進。哲學是一門智慧的學問,他需要站在一個特定的高度來研究

哲學是矛盾的,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人在哲學的研究中迷失方向,甚至是不知道“我是誰”,迷失了自我。同時也正是因為哲學是矛盾的,就是在這種矛盾中才能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的發展前進。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的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總是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麼東西的產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們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掘。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000字三

《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麼,《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説蘇菲的世界是將藝術與學術完善聯合,路程經過過程熟悉的載體轉達咱們生疏的信息。好像又回到了古希臘,凝聽蘇格拉底的教育;如同處身於中世紀的城堡,見證平明前的暗中。恣意洗澡文藝再起的温暖太陽光,沉浸於巴洛克強烈反差的藝術氣氛之中。忘懷了凡塵的喧囂,只覺真理的巨大以及藝術的魅力。隨即,穿梭頻繁於資產階層革命的硝煙中,仔細體會現代哲學的曙光。面臨笛卡兒、史賓諾沙、洛克、休姆、柏克萊等連着串現代哲學的開山祖師始祖,咱們還不遑表達心裏的崇拜之情,發矇運動的前驅便闖進了汗青的大戲台。飛速度完成長的工業鞭策着汗青的車輪駛入了極新的軌道;時代的更替培養了更多的哲學偉人。

黑格爾、康德承襲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蘭西人的浪漫闡揚到了及至。爾後馬克思的《本錢論》、達爾文的《高級演化論》、佛洛伊德的《夢的剖析》三位偉人、三部著作掀起了3個範疇的革命巨浪,開創了1個全新的世界。祖先把1個又1個不解的哲學出題目留給了後人,把一部又一部經典的流傳到後世佳品賜賚咱們。哲人用藝術的口氣輔導生靈,文人用理性的筆觸傳染魂靈。咱們的祖先在殘留名貴精力財富的同時,更把彌足貴重的檢定之玄門授於世。

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書中涉及的內容很多。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裏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從遠古羅馬到現代,在每一個不同時期,有哪些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主要討論的題目是什麼,一些哲學家的經歷和遭遇,這本書都詳細地為人們做了講解,彷彿整部世界哲學史在你面前演變了一遍。它內容廣,但並不紊亂,書中內容分成許多章節,每節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內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內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後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而它所講述的有關哲學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其實當中的道理很多問題我也曾想過,但這些問題都在頭腦中一閃而過,因為我覺得它對我來説實在太陌生。

當我讀完此書後,我覺得一個生存在世界上的人,連世界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除此之外,作者很有才華,他用了一個很大膽的寫法,如果寫得不好很有可能會讓人渾濁不清。他在書中的謎團是一環扣一環的先是陌生人的來信,再是一個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祕小屋,就這樣神神祕祕的,開始還好,疑團是可以解開的,但是越到後面,我便越是一頭霧水。什麼會有字的香蕉,在路上撿到錢,撿到明星片諸如此類,只在電影中可以看到的情節,讓我更加懷疑這是不是一部懸疑劇。直至到《柏客來》這一節,才開始揭祕。原來蘇菲是一位書中書的人物,這是不是為了提高讀者興趣而故意這樣寫的呢?不是,他的構思是這樣的席德是真實存在的任務,而蘇菲是像小紅帽一樣的人物,因此她可以看見小紅帽,愛麗絲,亞當夏娃......

蘇菲是虛構的,她自己很能明白這一點,但是她依然不停地最求真理,哲學影響了蘇菲的世界,而蘇菲也影響了席德,兩個女孩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也許作者想説明蘇菲不僅僅是一個小説人物,也是一個活人們心目中的人。他賦予蘇菲和艾伯特靈魂,使他們在現實中當一個像幽靈一樣的人物。但這點與他之前所寫的沒有鬼神存在的哲學相反。但實際上這一點不矛盾,因為這些都是艾勃特編出來的。

或許,某種程度上,蘇菲的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或者更確切的説,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許就是我們的世界。按我看來也可以這麼理解。就像電影盜夢空間一樣。

蘇菲和她的導師艾伯特的世界作為第一層,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為第二層,;作者和我們的世界作為第三層。我們注意到作者在安排這些情節時,是在教我們怎樣去使用哲學性思考。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彷彿是重新出現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隻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並不確定我會知道什麼,我也不確定我會發現什麼,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於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裏的遊歷。

笛卡爾説: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學的發展史,但哲學與科學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與其説是在看一篇哲學史,倒不如説人類文明的通史縱會眼底。在浩瀚的歷史文明的發展史中,每一個我不過是道星光。一點水滴。那段深夜裏在教堂以小時衞單位計算曆史進程的對白再明白不過.它反襯着個人生命的短暫,無不倍覺珍惜與傷感。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斷定這麼浩瀚這麼偉大的世界

世界從何而來,我們是誰?我們存在嗎?上帝存在嗎?然後就有了......

那些哲學史,有了從自然觀到人本主義的思考,哲學研究了這些問題,但並沒能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事實上哲學也給不出這些答案,因為哲學本身已經否定了自己能給出答案。但這看似矛盾的説法是否就讓哲學沒有意義呢?不,哲學的意義其實就出現在這些矛盾的思維中。或許就像書中開頭説的,我們不去關注那些哲學家得出了什麼答案,而是去看他們怎麼思考的。因為哲學家對上述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確實無法證明那些答案,但我們在研究那些問題中採用的方法卻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就像黑格爾説的,這些哲學性的思考,會朝向人類有利的方向的發展,我們會變得越來越瞭解自己。就像書中説的,哲學雖然不能回答上述問題,但至少我們可以順着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來越多的看到外面。

賈德是擔當者,而不是始筆者,但《蘇菲的世界》的簡直確是極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夢玄想的世界、欽遲的世界、感慨的世界。

標籤:讀後感 蘇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