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通用12篇)

校園2.46W

學習了吳孟超的先進事蹟材料,我們會發現他也是一個普通的人,可是他卻能堅持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成就自己的事業,這就説明在他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學習吳孟超事蹟觀後感,僅供參考。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通用12篇)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 篇1

這個週末,老師讓我們回家繼續看20xx年感到中國人物頒獎典禮的視頻,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吳孟超爺爺的先進事蹟。

吳孟超爺爺是在北京肝膽科醫院工作的,他已經八十多歲高齡了,卻還堅持在臨牀第一線工作,為病人手術。雖然吳老平時對自己的部下要求十分嚴格,可是對病人卻是那麼的親切,就好像看待自己的親人一樣。而且,當他為病牀上的病人看病時,總是先把手措熱後,再在病人身上查體,這樣病人就會感到十分温暖,吳老的一個細小動作,對病人來説,能從心底裏萌發出生的希望!醫術高超的吳老已救治了14000多例病例,算的上是豐功偉績了。

20xx年,來了一位特殊的病人叫甜甜,是肝臟腫瘤,吳老為她診斷後,有兩個辦法可以讓病人起死回生,一是肝移植,二是切掉病灶肝。可是切割的風險很大,弄不好就會死亡。這使吳老很糾結。有很多同事來好心相勸吳老,讓他放棄吧!但是吳老並沒有輕易放棄,絞盡腦汁,反而和同事們認真分析手術的最佳方案,把風險降到最底。經過一番嚴密的討論,終於定下了手術方案。

第二天早上8:30,手術有條不紊的開始了,每個手術人員臉上的表情都很嚴肅,主刀者吳老小心翼翼的按照討論方案的步驟來做,生怕出一點小差錯。經過整整九個小時的努力,手術宣告成功,甜甜“死而復生”。吳老高興的摘掉口罩一身疲憊的朝手術室門外走去,第一時間去告知甜甜的家人。此時的吳老肯定是額頭上佈滿了汗珠,但臉上按捺不住的是勝利的喜悦。

顯然這又是一個奇蹟,吳老用自己高超的醫術又救了一命,所以對吳老講,妙手回春是關鍵。每當病人感謝吳老而親吻他時,吳老也會回吻,真可謂是醫者仁心!

吳老用自己的先進事蹟成為了20xx年感到中國的人物。我們要學習吳老,學習他的敬業精神,學習吳老的一片仁心,學會關愛他人,體貼他人,讓世間充滿愛!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 篇2

今天中午,園區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和積極分子集中收看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妙手仁醫—吳孟超》專題片,通過電視我耳濡目染了一位90高齡的二軍大外科醫生、20xx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孟超的先進事蹟,聞後除了震驚,有太多太多的感動和感想。

吳孟超5歲時,隨母親漂洋過海,投奔在馬來西亞做工的父親。抗戰爆發後,17歲的吳孟超放棄了去英國讀書,回到戰火紛飛、災難深重的祖國。今天,吳老已是有着55年黨齡和軍齡的老黨員、老軍人,90高齡的他目前還站在臨牀第一線為肝癌病人主刀,他幾十年如一日,把畢生的精力和智慧獻給了祖國。

肝癌是癌中之王,長期以來,我國肝癌患者佔了世界一半左右。吳老同肝癌鬥爭了整整68年,挽救了13000多人的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88歲,最小的僅4個月。他成功救治的病人最長存活45年,這一紀錄至今還沒被打破。據介紹,現在的吳老拿東西手會微微顫抖,可一上手術枱,性格温和的他就像換了一個人,很有霸氣,被稱之為不知疲倦的“開刀匠”,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使我國肝臟外科從無到有、領先世界的卓越建樹和挽救過無數病人、創造生命奇蹟的醫術仁心,贏得了醫學界同仁的尊重,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讚譽。

吳老不僅有精湛的醫術,更有着高尚的醫德。吳老説:“一個好醫生,眼裏看的是病,心裏裝的是人。”他每次接診,都對病人親切地微笑,聊聊家常,拉近與病人的距離。他所在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在確保診療效果的前提下,儘量用便宜的藥,儘量減少重複檢查,給患者減輕負擔,一心為病人着想。

那麼是什麼樣的精神鼓舞着吳老,在九十歲高齡依然奉獻於祖國的醫療事業?我想吳老的精神力量就是來自於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也來自對外科醫學的熱愛和強烈的進取心。

作為園區入黨積極分子的我,雖然和吳老從事的是不同的職業,但是並不妨礙學習吳老那一心向黨、立志報國的赤子情懷,有勇攀高峯、不斷創新的進取精神,有奉獻社會、傾心為民的高尚品格,有忘我工作、不懈奮鬥的崇高境界。要學習他做一個愛黨愛國愛民的忠誠戰士,就要像他那樣,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把黨和國家的需要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就要像他那樣,始終胸懷遠大目標理想,立足本職崗位建功立業;就要像他那樣,心中始終裝着人民羣眾的利益,忠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要像他那樣,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以全部的心思和精力獻身使命。

以吳孟超同志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他的先進事蹟和高尚情操,以及愛黨愛國愛民的`情懷,就是我們黨員隊伍裏的一面面旗幟。這樣的旗幟始終將會熠熠生輝、光彩奪目,感召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 篇3

通過網絡收看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事蹟系列片《人民的好兒女---妙手仁心吳孟超》,邊看邊記,首先看到吳孟超治療病人王甜甜的事例,八十多歲老人吳孟超的蒼桑與小姑娘王甜甜的青春形成視覺上的對比,吳孟超的那句“一線希望,百分百的努力”給我強烈的衝擊力,我看到了吳老的崇高醫德。

接下來看到的病例是吳孟超手術割除了一個大如嬰兒頭的腫瘤,介紹了他鷹爪一樣的妙手,源於苦難的童年在馬來西亞割膠的經歷,他珍藏的那把割膠刀與他在手術枱的手術刀也形成了一種對比。短片再回溯到王甜甜手術的危險性,因為是貼着血管的腫瘤,手術風險具大,訪談吳孟超時他説手術並沒有胡亂賭注,而是有着幾分把握的。原來在1975年時他就為安徽陸本海割除了特大血管瘤,所以他有經驗,才以83歲高齡駕輕就熟地為王甜甜手術,從中我看到了吳老精湛的醫術。

吳孟超,一位從醫68年,被譽為“中國外科肝膽之父”,是我國最優秀的肝膽外科專家。半個多世紀以來,吳孟超創立的“五葉四段”解剖學理論,奠定了中國肝臟外科的理論基礎;創立的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提高了世界肝臟切除術的安全性;他完成了第一台成功的肝癌切除手術,創下了世界肝母細胞瘤切除年齡最小的紀錄。

當人們把“中國肝臟外科之父”的美譽送給吳孟超時,他同樣對這項事業有着深深的感激。“能用學到的技術為人民解除痛苦,是一件很幸運的事,也是我畢生最大的追求。”

走進吳老,我們會發現,他平時的工作很普通也很繁瑣。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他身上讀出這樣一個道理:成大業者必有大愛。他所做的一切都體現了他對祖國、對人民、對醫學事業的熱愛!

吳老的高超醫術和高尚醫德令人欽佩、感人肺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作為一名醫學生,應該深刻理解吳老的這種理想抱負,為成就事業定好人生座標。我們要學習吳老數十年如一日,在醫療服務和醫學科研第一線上努力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要以吳老為楷模,努力學習,充實生活,向吳老看齊,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心懷病人、苦練技能、勇於創新,為將來更好地從事醫療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吳老的事蹟平常而感人,吳老的人格平凡而偉大。他始終把黨的事業、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放在第一位,他不僅是肝膽方面的“名醫”,而且與人民肝膽相照,是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他一生忠誠自己的信仰、忠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們要學習他對黨忠誠、矢志報國的堅定信念,學習他無私奉獻、情繫人民的高尚品格,學習他積極探索、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特別要學習他愛黨愛國愛民的偉大情懷,時刻心繫羣眾、無私奉獻社會。

吳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我們點燃一盞明燈,給我們指明瞭信仰之路,作為一名青年學生,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應該像吳老一樣,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為人民服務中去,把自己的理想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把個人的奮鬥融入人民醫療衞生事業中去,用自己的行動來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白求恩精神,始終生命不息,服務不止!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 篇4

前不久,黨委組織我們觀看學習了紀錄片“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看完吳孟超院士的先進事蹟,感動之餘,不禁為他高尚的人格、無私的胸懷、崇高的境界所折服,他為醫學界起了標杆。

吳孟超院士是一個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一個深愛着祖國的忠誠赤子,一個心裏永遠裝着患者的醫生,一個至今仍然在科學道路上衝鋒不止的老兵!他是一位平凡的老人,普通衣食,尋常住行,每日忙碌,其樂融融;他又是一位不平凡的老人,思維敏捷,精神矍鑠,87歲仍每天在手術枱上做1至3台手術。他在長達50多年的肝膽外科職業生涯中,幾乎每天在動手術刀,一雙手曾為13600多名肝病患者解除病痛。由於對祖國懷着深深的愛,17歲的吳孟超放棄了去英國讀書,回到戰火紛飛、災難深重的祖國,他幾十年如一日,把畢生精力和智慧獻給了祖國。他用精湛醫術護佑百姓健康,以高尚醫德温暖病人心靈,他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的樸素情懷和感人事蹟讓我深受感動。為了給病人省錢,他做了三條規定:只要確保療效,用藥能用便宜的不用貴的,能用國產的不用進口的;不準給病人過度檢查等。我們醫護人員應當像吳孟超那樣,堅持站在患者的角度想問題,以讓患者得實惠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去做事情,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作為一名神經外科的年輕護士,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學習吳老那種事事為患者想,處處以患者先,心裏永遠裝着患者的精神。吳老身上煥發出來的精神之光,彷彿是照亮我前進之路上的燈塔,吳老身上藴含的道德力量,可以淨化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人的一生,是悠悠歲月中的一瞬間,護士這職業在現實生活中並不神聖,平常到幾乎不能平常的地步,每當病人一個個的痛苦的來,又一個個健康的走,雖然每天留下的是一身疲憊,換來的確是病人身心的健康和燦爛的笑容,對病人我更是倍加予以悉心照料,每一次的吸痰,我都做到輕柔快;每一次的翻身,都將病人的肢體處於功能位;每一次的護理操作,都是在呼喚病人名字中進行,當我與病人同呼吸、共命運時,當我向病人傾注自己一片至誠時,我看到了病人眼中閃動的晶瑩,我聽到了病人心中滿意的讚許,我更感覺到了肩膀上沉甸甸的重量。看到這些,我就更能體會到那句話:病人的微笑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財富。

我們的先輩南丁格爾女士曾經説過這樣一段話:能夠成為護士是因為上帝的召喚,因為人是最寶貴的,能夠照顧人,使他康復,是一件神聖的工作,只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才能夠做好。如今,我們也正在用我們的滿腔熱情、博愛之心,延續着先輩救死扶傷的方式,修補着每一個缺失健康的人的人生。

時光就在平凡、忙碌、辛苦中悄悄的流逝,這是一個需要奮鬥才能成功的時代,也是一個催人奮進的時代,做為神經外科的護士,面對的是一個個走在死亡邊緣的患者,我們只有時刻準備,敢於拼搏,在與時間不斷的賽跑中,才能驅走病魔,延續生命。當每個人發自內心的原動力彙集成一股合力時,我們的工作必將會在巨大的推力下,向着更快、更高、更強的方向蓬勃發展。新時代的號角召喚着我們前行,讓我們攜手與共,在名醫大家崇高精神的指引下,以良好的道德,優質的服務,為構建和諧醫院貢獻出所有的力量。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 篇5

由上影集團出品、以“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為原型的傳記電影《我是醫生》點映以來,在觀眾中引發了熱烈的反響。近日,在《我是醫生》北京觀摩研討會上,北京評論界人士對該片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片用影像藝術地塑造與再現時代英模風采,書寫時代畫卷,弘揚了時代精神。同時影片在藝術手法上的諸多創新,也為當下國產電影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讚美英雄,反映時代,從來都是文藝作品的使命。中國文藝評論家主席仲呈祥説,英雄人物往往集中體現了人類精神世界的深度與廣度,自有一種人生況味和人生意境。影片《我是醫生》將鏡頭對準吳孟超這位當之無愧的時代英模,真正體現了文藝工作者的擔當,體現了中國電影優秀的歷史傳統和文化積澱,彰顯了中國精神和中華審美風範,有一種美學和藝術的高度,是當下中國電影的重要收穫。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 篇6

2021年5月22日13時02分,我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國際肝膽外科的著名專家,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吳孟超院士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

讓我們重温2011年5月6日,“人民醫學家”吳孟超院士與網友在線交流,分享自己的從醫經歷與人生感悟。當時89歲高齡的吳孟超,仍保持着年均200台的手術量,這種在常人看來不可思議的狀態。吳孟超説:“這在我看來不是很稀奇的事。”面對每年不停歇的手術,時刻不停的醫學研究,吳孟超説:“作為醫生,離不開病人,總是要看病,作為外科醫生就離不開手術,我的本事就是開刀治療。”面對家人的擔心,以及當老伴吳佩煜勸他不要做手術了、回家休息時,吳孟超説:“我做了心裏高興,病人治好了心裏很高興。”

吳孟超的“幸福觀”

訪談期間,吳孟超院士一直笑呵呵的,他的笑容很有親和力也很有感染力,彷彿一下子就能讓人感到踏實且平和,對眼前之人充滿信任。吳孟超還為網友分享了自己的“幸福觀”:“我有20個字、五句話,我跟很多人都講過,我自己總結出來的。”

第一句,心態平和。心理狀態要好,我們是為人民服務,我就是一個外科醫生,不要想我怎麼樣,心態要平和。

第二句,常用腦子。瞭解世界的情況,瞭解全國的形勢,瞭解科學的發展情況。

第三句,手腳常動。我的工作就是鍛鍊,上樓、下樓、查房、開刀,都要動,不斷地做,反而身體好。

第四句,管住嘴巴。現在年輕人都胖,容易形成脂肪肝、代謝病、糖尿病、高血壓。現在喝酒、吃飯,管不住嘴,人就容易生病,而且短壽,自己要控制住。

最後一句,定期查體。一般來説年輕人至少一年體檢一次,40歲、50歲以上至少半年查一次。要抓住要害,自己哪裏不舒服就查哪裏。要有針對性地檢查,不浪費錢又解決問題。

從醫70餘年,吳孟超救治了近20000名患者,每次看望患者,他總是先把雙手搓熱,才跟患者接觸,每次檢查都主動拉上屏風,檢查完還會幫助患者掖好被角,擺好鞋子。吳孟超説:“一個好醫生,應該眼裏看的是病,心裏想的是病人”

他曾把自己比作戰士,“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和肝癌戰鬥一天”,年過九旬的他每週仍堅持做3台以上的手術,2019年,97歲的吳孟超退休了,他在退休感言中寫道:“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可以進入戰位,投入戰鬥”

披肝瀝膽,醫者仁心

5月23日-25日,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為吳孟超院士舉辦追悼會,多位市民前來弔唁。

5月26日,吳孟超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將在上海市龍華殯儀館大廳舉行。

致敬緬懷,致敬吳老!一路走好!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 篇7

吳孟超院士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他在專業領域取得了許多重大突破性成果,帶領中國肝臟外科走向了世界領先地位。

他創造了切除腫瘤重量最大、肝臟手術年齡最小、肝癌術後存活時間最長等世界紀錄。

他一生給16000多名肝癌患者開過刀,用神奇的雙手挽救了數以萬計病人的生命。

吳孟超院士不僅醫術高超,而且醫德高尚。

冬天查房,他會先把聽診器焐熱了再使用;每次為病人做完檢查,他都幫他們把衣服拉好、把腰帶繫好。

吳老曾經説過,“醫學是一門以心靈温暖心靈的科學,一個好醫生,眼裏看的是病,心裏裝的是人。”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 篇8

在《朗讀者第二季》中,嘉賓吳孟超先生講述了這樣一件往事:

在他86歲時,遇到了一個年輕的病人叫甜甜,這個剛剛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姑娘,肝臟上長了一個籃球那麼大的腫瘤。沒有一個醫院願意收留她,因為風險太大了,治療稍有不慎,就會發生血管破裂而導致死亡。但是吳老很快就給甜甜安排了手術。當時跟了吳老三十年的護士長就跟他説:這樣的病人也收嗎?風險太大了,一旦手術失敗,會影響到你的名譽,屬於晚節不保。吳老是特別温和的老先生,但那次他非常嚴肅地説:我吳孟超的名譽和一個人的命比,哪個更重要?於是,在吳老的帶領下,經過近10個小時的手術,甜甜的腫瘤被成功切除。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 篇9

2005年,吳孟超被推薦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

這一獎項是中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可想而知。

科技部工作組要與候選人進行談話,院領導覺得這可是件大事,就取消了吳孟超本來已經排好的手術。

沒想到吳老堅決不同意,他説:

“病人是一位河南農民,60多歲了,病得很重,家裏又窮,鄉親們湊了錢才來上海的,多住一天院對他們都是負擔。我不能再讓他們等我了。”

最後,吳老還是按約好的時間走上了手術枱。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 篇10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撒下一片陰涼;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潤一方土地。被稱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吳孟超,用手術刀挽救了數以萬計的生命。他不僅醫術高超,而且醫德高尚。冬天查房,他會先把聽診器焐熱了再使用;每次為病人做完檢查,都會幫他們把衣服拉好、把腰帶繫好。吳老曾經説過,“一個好醫生,眼裏看的是病,心裏裝的是人。”我們都應當像吳老一樣,胸懷大愛,心繫蒼生,在造福人民的同時成就自我。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 篇11

當今社會,許多人都把金錢與地位作為畢生追求。被稱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吳孟超,卻是功利社會中的一股清流。他從來不拒絕疑難病患,就算手術風險太大,需要賭上自己一輩子積累下的聲望,他也在所不辭,盡全力去幫病人擺脱病痛。在他看來,個人的名譽無論如何不會比患者的生命更重要。古人云“不誘於譽,不恐於誹”,一個看淡個人名利的人,往往更能心無旁騖地把事情做好。相比那些受困於名韁利鎖的人,這樣的心態反而更容易走向成功。

學習吳孟超先進事蹟觀後感 篇12

中心組織部分職工在電影院觀看了“我是醫生”這部電影,影片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為原型,講述了這個年逾九旬的傳奇醫者的仁心仁術,用影像藝術地塑造與再現了時代英模風采,書寫時代畫卷,弘揚了時代精神。

吳孟超出生於福建省閩清縣,是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片中以不同視覺講述吳老先生的傳奇人生,工作中對待病人他一視同仁,儘自己最大能力救治,他親自主刀的手術記錄超過18000台,而術前術後也都給予病人無微不至的關懷,不厭其煩,讓他們在壓抑的醫院環境中感受到難得的温暖;同時,他又帶領學生在醫學發展前沿開展細胞免疫療法研究,開啟了免疫系統防治癌症的大門;而對待家人他更顯親和,看似疏忽卻擁有着無比暖心的備至關懷。

獨特的人格魅力,出眾的醫學才華,優秀的醫德品格,讓吳老先生成為醫學界的精神楷模。吳孟超老先生至今仍然奮鬥在攻克癌症科研的最前線,“一把刀一台手術只能救一個人,但是他想庇佑所有人”,就是他心路歷程的最真實寫照。90多年的人生歷程,兼逢亂世與和平年代,吳老先生的經歷可謂豐富多彩,有太多值得記取和呈現的華彩篇章,而這短短的100多分鐘影片以寫實手法,通過大量細節和鮮活的人物完美凝結了吳老先生的風采,使觀眾產生共鳴,不可謂是一部擁着歷史縱橫感,有着直抵觀眾內心的藝術佳作。